|
圖片: ![]() [attachment=808863] 知己者,是指彼此心靈相通、志趣相同的人。我這樣以為。古往今來,世人以自己的理解對知音、知己極盡贊美,令人無限向往。又因知己難求、知音難覓,皆感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有道是“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可見相得的緣分遇之不易。
年少時不懂得知己更深的含義,也許認為好友就是知己吧。等到明白那種重于友誼、未及愛情、心之默契、精神禪床的知己如此珍貴,已經(jīng)無法隨意視誰為知己了。時下流行另一種知己的說法,或紅顏或藍顏,每每看到、聽到,怎么就感覺摻入了些許的曖昧,既是知己,怎又冠以紅藍?
與秋水相識的時間其實并不長,但就精神層面來說卻 相知很深。對彼此人格意義的解讀,對刻骨銘心的琴、曲的理解,因相近,而常常感到激動、欣慰。秋水曾感嘆地說:為才情而歌、為相知而舞、為真情而喜、為牽掛而泣,與君識,我此生足以!我也這樣想,以為我也可以演繹一段人生佳話。
有一曲“秋水如夢”,非常凄美,平日聽來也會淚水漣漣。想到秋水也會喜歡,便一曲相送。秋水得之如獲珍寶,此后每日與曲相伴。只是沒有想到,一曲秋水如夢,九曲如夢秋水,秋水真的如夢了。
“秋水如夢”,說是琵琶曲,其實是與二胡在主旋律中交相呼應,時而如泣如訴,時而聲聲呼喚,令人肝腸寸斷。秋水對音樂感悟能力甚高,如此極富想象的意境,如此貼近秋水的命題,讓秋水不僅感受到一絲淡淡的牽掛,一絲暖暖的祝福,同時在“秋水如夢”的琴聲中,也猶如聽人“秋水,秋水啊”的呼喚。那聲聲喚,纏綿、多情、凄然,讓秋水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夢里梅花如雪,心中秋水微瀾。本來有心向佛,誰知六根不靜“。秋水有日玩笑著說道。聽著似玩笑,可我心里明白,有些平靜或是極力保持的平靜被打破了。凄美的琴聲,淡淡的墨痕,幽幽的梅香,靜靜的秋水,只是一個向往的場景。以彼此的個性,如若陷入時下的俗套,一定會有人走開的。正所謂相知到極點,此去定然不回的了,這是結果,因為無法脫俗。我心里靜靜地苦笑著。
“幡動?風動?心動?”
如果秋水再問,我會說:“秋風秋葉蕩秋水,清雨清音弄清梅。 一切都是自然,秋水也只是微瀾。”然,秋水不會再問,我也不會再說。如果秋水還在聽“秋水如夢”,那么參禪在山水,隱居在桃園,都是無用的了。我這樣想。
曾看過一個音畫作品,題目是《不惹相思》。 “撫絲弦,弄清音,婉轉繞畫梁,今日怎語舊時光?晝思量,夜思量,此情難言神傷……” 不惹相思,其實相思已入髓。想起當初一曲相送,那在水一方聲聲喚的伊人可是我?不知道,也許吧,不過現(xiàn)在說來都是后話了。
秋水微瀾。后,靜若止水。
夢蘭亭 寫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