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岳陽樓記》《醉翁亭記》《鄒忌諷齊王納諫》復(fù)習(xí)要點

 家有學(xué)子 2011-01-19

                                          岳陽樓記

一、重點

文章將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結(jié)合在一起的寫法。文章先敘事,交代了寫作記的緣由,并贊美了膝子京的政績。由此敘作者很自然地帶出了景,作者用簡練的語言描繪了洞庭湖的全景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從而由是景入,引出遷客騷人因己而悲,因物而喜的兩段文字,并著力渲染“悲”和“喜”的氣氛,最后將遷客騷人的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fù),表達自己的曠達胸襟。作者將多種表達方式有機地融為一爐,從而使文章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蓄勢,氣象宏偉。

二、難點

作者用大量筆墨描繪遷客騷人的情懷的緣由。作者生動地描繪了一“陰”一“晴”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并說明“遷客騷人”面對這兩種景象所產(chǎn)生的或悲或喜的感情,主要是為了同“古仁人之心”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表現(xiàn)自己和騰子京不同于一般的遷客騷人,進而抒發(fā)自己的胸懷和政治抱負(fù)。

三、文言文知識 

1、通假字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具”通“俱”,全,都。句意: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通“囑”,囑咐。句意:囑咐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2、古今異義

1、 越明年,政通人和(明年,第二年)

2、 予觀夫巴陵勝狀(予,我;勝,美好)

3、 南極瀟湘(極,直到)

4、 有去國懷鄉(xiāng)……者矣(去,離開)

5、 至若春和景明(景,日光)

6、 長煙一空(一,全)

7、 把酒臨風(fēng)(把,持)

8、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居,處在)

9、 是進亦憂,退亦憂(是,這)

10、微斯人,吾誰與歸(微,無;歸,歸依)

3一詞多義

   予觀夫巴陵勝狀。(那)

夫 夫環(huán)而攻之。(發(fā)語詞,不譯)

   未幾,夫齁聲大起。(丈夫)

   予觀夫巴陵勝狀。(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色)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盡,直通)         去國懷鄉(xiāng)。(離開)

極                                      去  西蜀之去南海。(距離)

    漁歌互答,此樂何極?。ǜF盡)             委而去之(逃離,逃亡)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放晴)

  旁開小窗。(開設(shè),設(shè)置)

    開我東閣門。(打開)

而或長煙一空(或,有時,不定代詞)

或 

或異二者之為(或,或許,揣度副詞)

  然則何時而樂耶(既然,連詞)

滿目瀟然(……的樣子,助詞)

 

然則北通巫峽(那么,連詞)

則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就是,副詞)

則有去國懷鄉(xiāng)(就,連詞)

然則何時而樂耶 (什么,疑問代詞)

漁歌互答,此樂何極(多么,副詞)

四、參考譯文:

宋仁宗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岳州當(dāng)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已廢弛不辦的事情都興辦起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guī)模,在樓上刻了唐代名人和當(dāng)代人的詩賦。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觀賞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著遠處的山,吞長江的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早晨陽光照耀、傍晚陰氣凝結(jié),景象千變?nèi)f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的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么北面通到巫峽,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江,降職的官史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觀賞自然景物所產(chǎn)生的感情能沒有不同嗎?

那連綿的陰雨下個不斷連續(xù)許多日子不放晴,陰慘的風(fēng)狂吼,渾濁的浪頭沖天空;太陽和星星失去了光輝,高山隱藏了形跡;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桿倒了、船槳斷了;傍晚時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chǎn)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dān)心奸人的誹謗、害怕壞人的譏笑,滿眼蕭條冷落,極度感概而悲憤不的種種情緒了。

春日晴和、陽光明媚,波浪不起,藍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綠廣闊無邊;成群的沙,時而飛翔時而停落,美麗的魚兒,時而浮游,時而潛游;岸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著千里大地,浮動的月光象閃耀著的金光,靜靜的月影像水下的白璧,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在這時登上岳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辱全忘,舉酒臨風(fēng),高興極了的種種感概和神態(tài)了。

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跟上面說的兩種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不同,為什么呢?他們不因為環(huán)境好而高興,也不因為自己遭遇壞而悲傷;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擔(dān)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dān)憂他的君王。這就是進入朝廷做官也擔(dān)憂,辭官隱居也擔(dān)憂。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大概一定會說:“在天下人的憂愁之先就憂愁,在天下人的快樂之后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醉翁亭記

一、重點

    貫穿全文的主線是“樂”字。“醉”和“樂”是統(tǒng)一的,“醉”是表象,“樂”是實質(zhì),寫“醉”正是為了寫“樂”。文中寫景的成份很重,又多次提到“醉”字,這是無足怪的。因為既是寫亭,自當(dāng)寫出亭的景色;又因亭名“醉翁”,自當(dāng)寫出命名之意,這些全屬必要的烘托。文章開始寫望瑯哪,寫“山行”和“聞水聲”都暗寓著一個“樂”字。至破題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后,再補一筆,便借“山水之樂”,明白的道出了全文的主線。下文又承“山水之樂”稍稍展筆,寫山中朝暮和四時之景,并點出“樂亦無窮”,使讀者如人佳境。但這種“樂”趣,是人人都能體會到的,還不算最奇。待到寫“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時,“樂”的內(nèi)涵就加深了,因為享受“山水之樂”的不僅有太守及其賓客,還有滁人——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縱情山水,這就非同尋常了。文中用“太守醉”結(jié)束這一歡樂場面,也是有深意的,說明“醉翁之意”何止于“在乎山水之間”,同時也在于一州之人。到全文結(jié)尾處,更用“醉能同其樂”一句將“醉”和“樂”統(tǒng)一起來,畫龍點睛般的勾出一篇主旨。

 

二、難點

    本文主旨是“與民同樂”。這集中表現(xiàn)在第三段,因為它寫了人的活動,是“醉翁”深意之所在。在這幅游樂圖中,“滁人”被置于最顯著的位置,而且寫得有聲有色——有歌聲和呼應(yīng)聲,有負(fù)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都是普普通通的滁人。滁人如此興高采烈出游,是因為生活安定富足,而生活安定富足則又跟太守的勵精圖治有關(guān)(可參看“有關(guān)資料”中《醉翁亭記》的姊妹篇——《豐樂亭記》)。此其一。其二,寫太守與賓客出游,不事鋪張,不講排場,酒和菜皆取材于當(dāng)?shù)?,極其簡便;宴會上無絲竹管弦之盛,只是行酒令、投壺、下棋而已。這些,都是“與民同樂”的表現(xiàn),而太守之頹然就醉恰在此時??梢?,上文所謂“飲少輒醉”不過是虛晃一筆,而真正的醉因是滁人“安此豐年之樂”(見《豐樂亭記》),而太守也能“與民共樂”。這“與民共樂”的政治理想實為一篇之主。但也應(yīng)看到作者在本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復(fù)雜的:由于政治上遭到貶抑,內(nèi)心難免有郁悶之情,所以在文章的前半部也流露出縱情山水的意思,但這絕非作者的主要意圖,則是可以斷言的。

三、基礎(chǔ)知識

1、生詞

尉然:茂盛的樣子。

蔚然:(像鳥)張開翅膀的樣子。

頹然:精神不振的樣子。

雜然:錯雜的樣子。

2、古今異義

1、 野芳發(fā)而幽香?。ǚ迹慊ǎ?/span>

2、 佳木秀而繁陰?。ㄐ悖l(fā)芽滋長)

3、 雜然而前陳者 (陳,陳列,擺列)

4、 游人去而禽鳥樂也?。ㄈ?,離開)

3、一詞多義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臨:靠近

臨 臨溪而漁    臨:到

   泉香而酒洌        而:順接連詞

而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而:卻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名:名字,名詞

名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名:給……命名,動詞。

詞類活用

有事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翼:象鳥張開的翅膀,名詞作狀語。

四、參考譯文:

  環(huán)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許多山峰,樹林、山谷尤其優(yōu)美,遠望那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地方,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水聲潺潺,從兩座山峰中間傾瀉出來的,是釀泉。山勢回環(huán),山路轉(zhuǎn)彎,有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上邊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誰?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這里來喝酒,喝一點就醉了,而且年齡又最大,所以自己取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lǐng)會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像那太陽出來,樹林中的霧氣消散,暮云回聚攏來,山巖洞穴就昏暗了,陰暗明朗(交替)變化,(就是)山間的早晨和傍晚。野花開放,散發(fā)清幽的香氣,美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郁的綠蔭,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水位低落,石頭顯露,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樂趣也沒有窮盡。

  至于背著東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喚,后面的人答應(yīng),老老少少來來往往不間斷的,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水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的水釀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凈,山中野味,田野蔬菜,雜亂地在前面擺著,這是太守的舉行酒宴。酒宴上暢飲的樂趣,不在于管弦音樂,投壺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勝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人們有時站立,有時坐著,大聲喧嚷,賓客們(盡情)歡樂。臉色蒼老,頭發(fā)花白,醉醺醺地在賓客們中間,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陽落山,人影縱橫散亂,太守返回,賓客跟隨。這時樹林里濃蔭遮蔽,鳥兒到處鳴叫,游人離開后禽鳥在快樂了。然而禽鳥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人的樂趣,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樂趣。喝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享受快樂,酒醒了能夠用文章記述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人歐陽修。 

《鄒忌諷齊王納諫》

【重點難點點撥】

一、需要掌握的字的讀音

鄒忌(zōujì)   昳麗( yì)    鏡(kuī)    (shú)     (fú)

(qǐn)     (bì)       人(guǎ)    譏(bàng)  進(jiàn)

二、《戰(zhàn)國策》簡介

《戰(zhàn)國策》是一部國別體的歷史著作,它主要記錄了戰(zhàn)國時代以縱橫家(也就是戰(zhàn)國游士)為代表的人物的思想言論、外交辭令和政治主張等等,同時也記載一些歷史事實。其中歷史記載部分有些是民間傳說;并不完全是信史。在不少縱橫家的游說之辭中還保存了一大批寓言,如《狐假虎威》、《畫蛇添足》、《鷸蚌相爭》之類,且數(shù)量已經(jīng)大大超出一般史書中的比重,使得它不像史書,反而接近諸子散文。

《戰(zhàn)國策》作為史書,它的重點不在于歷史事件,真實性大可懷疑。它的重點在于記載那些縱橫家的活動及策謀??尚哦容^低,史學(xué)價值有限。所以,可以說《戰(zhàn)國策》是一部介乎子、史之間的古書。

從寫法上來看,《戰(zhàn)國策》表現(xiàn)出由歷史向文學(xué)的大幅度傾斜。入選中學(xué)教材的《觸龍說趙大后》、《鄒忌諷齊王納諫》就是典型的例子。前者的核心是觸龍說服趙大后派長安君去齊國作人質(zhì)這一事件。后者的核心是鄒忌說服齊威王納諫這—事件。按照史書的寫法,只要將兩者的道理概括地說清楚就行了。而《戰(zhàn)國策》則不惜筆墨,從很遠處的閑話說起,說了將近一半或者大半的閑話,然后才轉(zhuǎn)到正題。這種以很大的篇幅寫中心事件外圍的陪襯,以較少的篇幅寫中心事件的寫法,如果以史書的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可以說是本末倒置,但這恰恰體現(xiàn)出《戰(zhàn)國策》的特點。

《戰(zhàn)國策》又名《國策》、《短長》、《國事》、《事語》。

三、歷史背景

春秋戰(zhàn)國之際,七雄并立,各國間的兼并戰(zhàn)爭,各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新舊勢力的斗爭,以及民眾風(fēng)起云涌的反抗斗爭,都異常尖銳激烈。在這激烈動蕩的時代,“士”作為一種最活躍的階層出現(xiàn)在政治舞臺上。他們以自己的才能和學(xué)識,游說于各國之間,施展著自己治國安邦的才干。各國統(tǒng)治者也認(rèn)識到,人心的向背,是國家政權(quán)能否鞏固的決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國家的統(tǒng)治就難以維持。所以,他們爭相延攬人才,虛心納諫,爭取“士”的支持。至于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于史無考。

四、文章主旨

本文記述了鄒忌從與徐公比美而悟出治國之道,進而諷勸齊王納諫,使齊國政治修明,國勢強盛的故事。

文章的重點在于說明,統(tǒng)治者要能聽取不同意見,而一個人之所以能聽取不同意見,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同時,這篇文章還塑造了鄒忌的形象,他遇事冷靜,能客觀地分析、思考并得出結(jié)論。而且能將生活的小事和國事巧妙地結(jié)合,向齊王進言,表現(xiàn)出在政治上的深謀遠慮和真知灼見。

五、課文分析

第一段,主要寫鄒忌與徐公比美以及鄒忌的冷靜思考。這段可分為兩層,第一層,寫鄒忌之美。先說明鄒忌是個高大美麗(“八尺有余,形貌昳麗”)的男子,再通過他和妻、妾、客的三問三答,印證了他的美麗,而且三者的回答都說他比齊國的美男子徐公更美。第二層,記敘鄒忌和徐公實地比較的情況。鄒忌深信:“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因此在比美中頗有自知之明,他懷疑妻、妾、客同聲肯定他比徐公美是一種阿諛。他要從客觀現(xiàn)實中找到正確的答案。通過“孰視”“窺鏡”,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遠遠不如徐公,于是引起他的深思“暮寢而思之”,在晚上認(rèn)真思考這件事,最后悟出妻、妾、門客阿諛自己的原因:凡偏愛自己,畏懼自己,或者有求于自己的人,在自己面前都只會說些獻媚討好的假話,不會指出自己的缺點。在這段中,鄒忌在聽到妻、妾、客的贊美后,沒有陶醉于溢美之詞,而是親自與徐公相比,清醒地認(rèn)識到自己不如徐公美。同時能夠反思妻、妾、客的言行,悟出其中的道理。從中可見他善于思考,實事求是的特點。

第二段,寫鄒忌入朝進言。鄒忌從日常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國,將治國安邦之道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貼切自然,入情入理,令人折服。這一段體現(xiàn)了鄒忌的真知灼見和深謀遠慮。

第三段,寫齊威王接受了鄒忌進諫,以行賞激勵全國上下的人進諫。本段雖沒有寫群臣受賞的情況,也沒有寫威王對待意見的情況。但是,從越來越?jīng)]有人提意見和越來越提不出意見的情況就暗示了齊威王不僅聽取意見,而且虛心接受意見改革了政治。

第四段,寫由于齊王納諫,齊國出現(xiàn)了政治修明,國勢強盛的局面。也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鄒忌的精明能干、治國之才。本段寫到了“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戰(zhàn)國時期燕、趙、韓、魏是齊國北方和西方的鄰國,國力和齊國相若,后來都比齊國弱小。而秦、楚則是齊國西方和南方的大國,文章只提到了燕、趙、韓、魏,沒提秦楚,還是比較符合當(dāng)時實際形勢的。最后一句“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點出全文的主旨。說明只要去蔽納諫,使內(nèi)政修明,就能“戰(zhàn)勝于朝廷”。

六、文章結(jié)構(gòu)

全文可以分三部分。

從開始到“欲有求于我也”是第一部分,寫鄒忌從妻、妾、客三人都謬贊自己比城北徐公還美這件事悟出一個深刻的道理。這一段文字雖然不多,但用了鋪陳和對比的手法,最后點明道理,是一則情節(jié)非常生動的故事。

從“于是入朝”到“王曰:‘善’”是第二部分,寫鄒忌“因小見大,自容貌之微,推及于朝廷大事”。

鄒忌從比美的生活經(jīng)驗中深刻認(rèn)識到—個統(tǒng)治者聽到真話之不易。在齊國地位最高、權(quán)力最大的齊威王,處在許多人對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懼、有所企求的環(huán)境中,必然是個耳不聰、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于是他把切身體會告訴了齊威王,揭示了這個發(fā)人深思的問題,并以此來諷喻齊威王納諫去蔽。為了使齊王能接受諫言,先述說自己的生活體驗,指出妻、妾、客的三種回答是出于不同的動機,先給齊王一個清晰的印象,然后再以齊王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和自己的經(jīng)歷作比較,指出齊王受蒙蔽的嚴(yán)重。這樣現(xiàn)身說法確實收到了預(yù)期的效果。

從“乃下令”到結(jié)束是第三部分,寫齊威王聽取鄒忌的規(guī)勸下令求諫和群臣在一年中進諫的情況。齊威王欣然接受了鄒忌的勸告,下令獎勵臣民向他進諫。齊威王納諫結(jié)果是提高了齊國的威望,贏得了很多諸侯的尊敬。

七、寫作特點

1.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別致

文章從頭至尾一直用三層排比的手法來寫。妻、妾、客是三層;“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層;“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nèi)”,又是三層。上、中、下賞,是三層;“令初下”“數(shù)月之后”“期年之后”,又是三層。這些都是比較容易識別的。再看,鄒忌自以為美于徐公這一事件的發(fā)展在時間上是三層:“朝”“旦日”“明日”。鄒忌的思想轉(zhuǎn)變過程也是三層:“熟視之,自以為不如”是第一層,“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是第二層;然后到“暮寢而思之”是第三層,至此找出了矛盾的焦點。全部事態(tài)的發(fā)展也是三層:鄒忌現(xiàn)身說法進行諷諫是第一層;齊威王“下令”廣泛征求意見是第二層;最后使鄰近的諸侯國都來入朝,“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是第三層。當(dāng)然,作者這樣的寫法不見得全部都是有意的,但我們卻可以從中得到啟發(fā)??傊恼碌慕Y(jié)構(gòu)層次很重要。層次的安排應(yīng)適應(yīng)文章主體的需要,層次數(shù)量適中。結(jié)構(gòu)層次之間的關(guān)系要注意到對稱美,一般而言是排比、遞進(即一層比一層深入)。

2.刻畫人物形象具體生動

文章中沒有復(fù)雜的故事情節(jié),沒有尖銳的矛盾沖突,但鄒忌的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有才有謀的形象卻能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首先,刻畫人物具體形象。寫鄒忌,先是“朝服衣冠,窺鏡”,然后是問妻、問妾、問客;見到徐公,先是“孰視之,自以為不如”,再是“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最后是“暮寢而思之”;人物的動作心理,無不刻畫入微。其次,文章將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來表現(xiàn)人物形象。第一、二段,在妻、妾、客的贊美中,鄒忌沒有陶醉于溢美之詞,而是親自與徐公相比,清醒地認(rèn)識到自己不如徐公美。并思考其中的道理,將其和治國之道相比,以小比大,以家比國,在朝廷上用生動形象、貼切自然的語言,向齊王進諫。這是對鄒忌的正面描寫。第三、四段,通過寫齊王納諫和齊國在政治上取得的威望,對鄒忌的形象進行了側(cè)面描寫。

3.語言簡練生動

本文篇幅不長,語言簡潔生動,包含的內(nèi)容豐富。

語言的簡潔:如齊王聽了鄒忌的進諫以后,只說了一個“善”字,但寫出了齊王納諫的決心。又如,寫納諫的效果,只寫鄰國的動態(tài),而略去國內(nèi)的情況。這些都稱得上簡潔有力。

語言的生動:鄒忌與妻、妾、客的三問三答,意思基本一樣,句法卻各不相同,有詳有略,有重復(fù)處,也有小小變化處,文字錯綜,毫不呆板。妻、妾、客的答話并不雷同,反映各自的心理,十分切合人物身份。

八、文言知識

1、一詞多義

1.修      修長       鄒忌修八尺有余

修建       乃重修岳陽樓  (范仲淹《岳陽樓記》)

2.冠     guān帽子   朝服衣冠

guàn戴帽子  諸客冠儒冠來者  (來的人戴著儒生的帽子)

3.朝     zhāo早晨    朝服衣冠

cháo朝廷    于是入朝見威王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朝見         皆朝于齊

(市朝:公共場所)

4.孰  疑問代詞,用作比較,哪一個,哪一樣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仔細,周詳                             孰視之

5.之  的                                     齊國之美麗者也  臣之妻私臣

代詞,指客                            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

代詞,指徐公                           孰視之

代詞,指妻、妾、客都說“我”美這件事   暮寢而思之

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吾妻之美我者   王之蔽甚矣!

代詞,指齊國廣納諫言,修明政治這種情況 燕、趙、韓、魏聞之

6.美  漂亮,美麗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贊美,認(rèn)為……美      吾妻之美我者

7.于  向  欲有求于我也

在  能謗譏于市朝

到  皆朝于齊

比  皆以美于徐公

8.間  jiān夾縫、間隙、空隙    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御:趕車的人)

jiàn間隔、間斷、偶爾    時時而間進

9.以  認(rèn)為  皆以美于徐公

用    以鉗搏之

2、通假字

孰,同,仔細,周詳。    例句:孰視之

3、詞類活用

名詞作狀語

面:當(dāng)面    例句: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4、古今異義

1.明日    古義:這以后的第二天    今義:今天的下一天

例句:明日,徐公來。

2.私    古義:偏愛    今義:屬于個人的或為了個人的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地方    古義:土地方圓。地,土地、地域;方,縱橫、方圓

今義:各級行政區(qū)劃的統(tǒng)稱;本地、當(dāng)?shù)?/span>

例句:今齊地方千里

4.左右    古義:侍從    今義:左和右兩方面

例句:宮婦左右

5、特殊句式

1.倒裝句

(1)疑問代詞提前

例句: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疑問代詞“孰”提前

正常語序應(yīng)為“我與城北徐公孰美?”

譯文: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更美?

(2)賓語前置

例句:忌不自信

正常語序應(yīng)為“忌不信自”

譯文: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3)狀語后置

例句:皆朝于齊。    介詞結(jié)構(gòu)“于齊”作狀語,后置

正常語序應(yīng)為:皆于齊朝。

譯文:都到齊國來朝見。

例句: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介詞結(jié)構(gòu)“于朝廷”作狀語,后置

正常語序應(yīng)為:此所謂于朝廷戰(zhàn)勝。

譯文: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的國家。

2.判斷句

例句: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者也,表判斷語氣

譯文: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

3.省略句

(1)省略主語

例句:朝服衣冠    承前省略主語

譯文:他穿戴好衣帽

(2)省略主語、賓語

例句:與坐談    省略主語“鄒忌”,賓語“客”

譯文:鄒忌跟他坐著聊天

(3)省略賓語部分

例句:自以為不如    省略賓語部分“徐公美”

譯文:自己認(rèn)為不如徐公美

九、《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體形容貌美麗。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跟城北的徐公誰漂亮?”他的妻子說:“您漂亮極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原來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自己信不過,就又問他的妾說:“我跟徐公誰漂亮?”妾說:“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從外邊來,鄒忌跟他坐著聊天,問他道:“我和徐公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你漂亮啊。”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認(rèn)為不如他漂亮;再照著鏡子看自己,更覺得相差太遠。晚上躺在床上反復(fù)考慮這件事,終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贊美我,是因為偏愛我;妾贊美我,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贊美我,是想要向我求點什么。” 

  于是,鄒忌上朝延去見威王,說:“我確實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的我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說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的國土方圓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從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沒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國的人沒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來,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厲害的。” 

  威王說:“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級大小官員和老百姓能夠當(dāng)面指責(zé)我的過錯的,得頭等獎賞;書面規(guī)勸我的,得二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評論(我的過錯)讓我聽到的,得三等獎賞。”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言規(guī)勸,官門口和院子里象個鬧市;幾個月后,偶而才有人進言規(guī)勸;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規(guī)勸,也沒有什么說的了。 

  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拜。這就是人們說的“在朝延上征服了別國。”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