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你真懂四川話嗎?
四川話, 四川人
(四川人,你真懂四川話嗎?你說得清這些土話里的許多詞條到底什么意思嗎?)原創(chuàng):(解剖巴蜀土話)《別具一格的組詞風(fēng)彩
——巴蜀方言詞條表字初探》
巴蜀方言詞匯的表字其中多音節(jié)(多字)詞匯表字最容易引起爭議。由于這類詞其表字辭典上大多查不到,人們表字只能據(jù)音據(jù)意,這樣往往各人理解不同,表字也異。筆者始終認(rèn)為巴蜀方言詞條其表字是有“標(biāo)準(zhǔn)件”的。正確表字不但是對民族文化的尊重與繼承也是表字者必須嚴(yán)肅事。筆者每常對報刊,雜志,電視字幕其巴蜀方言詞條表字有不認(rèn)同處,不認(rèn)同多了,于是爭議欲促使自己按捺不住不揣水平撰此拙文。第一,想對部分有異議表字發(fā)看法并提出自己表字;第二,順便搜想出部分巴蜀方言詞條,做試探表字。自知鄙陋,拋磚之舉,敬待識者批評指正。
以下正文
先是第一部分:對部分有異議詞條表字發(fā)表自己看法,提出自己表字。
——“格老子”
“gen老子”是四川人出馬腔,使用頻率高。對“gen”表字所見大多為“格”。筆者以為錯,它表對了音表錯了義。如以為“gen”無實際語義,只是“老子腔”帶的“字”,相當(dāng)于助音發(fā)語詞之類,筆者也認(rèn)為是錯,因為“gen”在這里有義,其表音義字該是“跟”。“跟”在這里作“與”“和”講,“跟老子”就是“與老子”。而“跟老子”也不是完整句,它是從“你跟老子”省去了“你”來的。為什么會省去“你”?因為“你跟老子”是一句提勁的話,但是在實際使用中,因?qū)Ψ骄褪?#8220;你”,用“你”顯得多余,所以大都省去不用,而省去“你”的句子不但無指代不明之虞,反而因無“你”顯得精悍,直捅,更具沖撞力。而平常對話中“跟老子”的引入,則是因其具有的對個性的張揚和抬出的“大我”。當(dāng)然,由于并非提勁,隨著語氣的改變,其“雷性”也就大大削弱了。
二“巴巴”
叫小兒大便巴蜀人謂之“屙baba”。對“baba”音的表字,有人表“巴巴”。理由是“巴”在川人是指硬實的東西。如:鹽巴,鍋巴,鐵巴。大人叫小孩“屙巴巴”即是讓小兒明白是叫屙“硬實的東西”——“屎”(和尿相比?)
筆者認(rèn)為,小到幾個月的幼兒是不具備對“巴”的領(lǐng)悟力的。“baba”并不是指什么“硬實的東西”或何種有形,實際是指大便排出肛門時發(fā)出的聲音。而且“baba”(音把)的本意發(fā)音也不是“baba”而是“biabia”。因為大人若是要把大便概念傳達(dá)給不懂事的小兒,他們最熟悉,最能意會的便是自己解大便時的“biabia”聲了。大人智慧正是抓住這一點,在對小孩子說解大便時只消學(xué)“biabia”聲,孩子自然明白。但在實際操作中,此聲不雅,因此對發(fā)音作了改變,由“biabia”而“baba”了。
三“sha ge”
巴蜀語“sha ge”表“完結(jié)”之意。對“sha ge”的表字有“煞過”“殺角”“煞角”“殺各”等。筆者認(rèn)為皆不妥。“煞過”的“過”音義皆不當(dāng)。“殺鍋”說是指飯館術(shù)語,指某種菜肴沒了。“殺角”是指木匠行話“收鋸”——在部件兩塊木料形成方角碰尖合縫處用鋸順縫輕鋸幾下,然后敲攏間隙,制品即告完工?!@些說法都偏隘牽強(qiáng),不能使人信服。筆者認(rèn)為“sha ge”這詞條并沒有什么復(fù)雜離奇處,它只不過是巴蜀人日常普通表意字組成,這兩字就是“煞”“去”。從詞義講,“煞”表收束(“如煞尾”),“去”表“離失”。“煞”“去”相合,即“收束離失”,正表事物從有到無過程,即“完結(jié)”之意。但有人會反對說,“去”不是“ge”音。筆者說,這是一地之見,因為據(jù)筆者所知,在川南一些地方,及相鄰云貴一些地方,廣西一些地方,“去”意都發(fā)“各”音。如反駁說“去”意在巴蜀大部分都不發(fā)“ge”音,局部不能代表巴蜀,那么筆者也反問,一個“去”意巴蜀為什么有那么多發(fā)音?有“去”音,有“氣”音,有“刻”音,有“各”音?(還有什么音筆者就不知道了)。這多種發(fā)音是自古皆然還是往古巴蜀人“去”意發(fā)音基本統(tǒng)一,是后來產(chǎn)生分化改變?筆者認(rèn)為應(yīng)該是后者。造成分化改變的原因是外來人口,外來文化,書面文化的影響。受影響大的地區(qū)(較大城市,開化地區(qū))改發(fā)“去”“氣”等正統(tǒng),較正統(tǒng)發(fā)音。受影響小地區(qū)發(fā)作“刻”音(和“ge”音相近),而一些僻遠(yuǎn)地區(qū)則保持了古發(fā)音,仍舊發(fā)“ge”音
其實,在別的詞條中,“去”意“ge”音仍有存在,筆者試舉兩例:
一是“ge活”
“ge活”即“去活”,是人們對“死”“滅”“失”的又一種說法。在筆者川南地區(qū),碰上有人死了,旁觀者往往會說“呵嗬,又ge活一個”!“ge活”詞是帶幽默和幸災(zāi)樂禍的,語氣重,其使用是具選擇性和看場合的。
二是“ge了”
筆者地方孩子們玩踢毽,彈珠等游戲,出場者若操作失誤,別的孩子就會叫:“ge了”!——這里“ge”也是表示“去”意——機(jī)會去了。
方言的使用是因為沿襲。許多詞條其音具體含義人們往往多不了解(尤其文盲)。當(dāng)外來文化改變?nèi)藗兡承┳职l(fā)音,而詞條則因為人們對其音含義的普遍不了解和詞條的獨特性,使用的習(xí)慣性,其涉及音難被改變。如果以上兩例詞條巴蜀大部分地方存在,仍“去”意 “各”音,那么筆者“sha ge”即“煞去”成立。
四,“湯倒起”
巴蜀方言“tang倒起”的“tang”指“逢受”。有人表字“湯”,筆者認(rèn)為不妥,該“當(dāng)”。“當(dāng)”不念“tang”,但在巴蜀語里一定場合它該念“tang”。比如“這里正當(dāng)風(fēng)”,巴蜀人來說則是“這點正tang風(fēng)。”有一副舊時對聯(lián):不迎不送喪家禮,自來自往吊者情。橫批是:當(dāng)大事。這種對聯(lián)一般是貼在那種難為喪事者門口,比如不體面死人,或是孩子幼小,家庭貧寒死了父母不能支撐門面等情況。是難為喪事者對社會的一種婉轉(zhuǎn)告白。很明顯,這橫批的“當(dāng)大事”不是“擔(dān)當(dāng)大事”(正常料理喪事),而是低調(diào)無奈的“(家庭)遭逢大事”了。自然這“當(dāng)”不應(yīng)該念“dang”而該念“tang”。
五,“戳拐”
巴蜀語“cuoguai”指事情出了偏差。有人表字“戳拐”。筆者認(rèn)為“戳”該“出”。“出拐”,指事情越出正常軌道,拐到一邊去了。
六,“沖(充)殼子”
巴蜀語“chong殼子”指牛吹得大,如似往殼子里吹氣,殼子也包不住泄出,氣把殼子也反沖到天上去了。有人對“chong”表字“沖”“充”等,筆者認(rèn)為不妥,音義皆不當(dāng),該“翀”。“翀指物升,往上冒,如:“翀水泡”,“翀?zhí)炫?#8221;“翀菜”,“水里頭一翀一翀的”。此字《新華字典》可查。
七,“巴適”
對事物效果稱妙道好巴蜀人有說叫“bashi”。人們表字大都為“巴適”(也有“巴食”)。筆者認(rèn)為“適”欠妥,該“式”。“巴”在這里取的是“貼”意(與“巴心巴肝”的“巴”取意同)“貼”于此則含“熨貼”“妥當(dāng)”“切合”等意。“巴”和“適”組詞,即“妥貼適當(dāng)”。以“適當(dāng)”詮釋人們對事物滿意褒美緣由它顯然不稱職。到底是什么引起人們的滿意褒美?應(yīng)該是事物效果(狀象)呈現(xiàn)的妥貼。而這“妥貼”“巴”已有了恰當(dāng)表述,“適”再入詞不能增進(jìn)詞意,反而顯多余不當(dāng)狗尾續(xù)貂。而“巴”和“式”組詞則不同。“式”指樣子,“巴式”即“妥貼的樣子”——事物態(tài)迎合主觀。很明顯,正是事物“態(tài)“迎合主觀,才會有“巴”的產(chǎn)生??梢钥闯?,“式”是“巴”的必須依賴,生發(fā)基礎(chǔ),組詞必不可少。另外筆者認(rèn)為“適”不是巴蜀人日常用語,有書面語味道,難被采納入詞。比如“這家具合適”“這菜價格適當(dāng)”巴蜀人來說則是“這家具合式”“這菜價格合式”。如果能用“適”的地方也不見巴蜀人用“適”,那么“適”在“bashi”的出現(xiàn)是叫人懷疑的。筆者還認(rèn)為“合式”“巴式”有同源性,都是人們對“態(tài)”(式)的感受認(rèn)肯程度表意,只不過一個是“當(dāng)”另一個是“很當(dāng)”而已。
八,“癩格寶”
巴蜀人對蟾蜍的俗稱音有人表字“癩格寶”。筆者認(rèn)為“格寶”兩字錯,該“疙包”。“疙包”指其表皮疣突部分。
九,“禁幽”
巴蜀語“jinyau”指“照顧護(hù)理”。有人表字“禁幽”,說是舊時對囚犯有照顧伺候內(nèi)容,有詼諧者取幽默法,把照顧伺候人稱“禁幽”。筆者認(rèn)為此說牽強(qiáng)不可立腳,表“jin yau”字其實很現(xiàn)成,這兩個字就是“經(jīng)佑”,而且早有人表出,普遍認(rèn)可。至于“佑”音和“yau”有音調(diào)差別,原因很好理解,好象“麻糖”被叫成“嘛湯(音)”“蚊蟲”被叫成“蚊沖(音)”一樣,是人們使用中為了朗口做出的音調(diào)改變。
十,“罷腳”
巴蜀語“ba jiao”指“下底貨”,“賣剩的”。有人表字“罷腳”,筆者認(rèn)為不妥當(dāng),該“壩腳”。“壩”指“鋪攤”。如“壩子(攤鋪開的地方)”“壩鋪(攤鋪)”。“腳”指“東西下部”。“壩腳”指“東西墊底部分”一般指“賣剩物”。在以后的使用中,又出現(xiàn)從“壩腳”的“東西最后部份”意中單抽出“壩”字表“東西的最后部份”意的造詞現(xiàn)象。比如“結(jié)壩了”,巴蜀人的意思就是指瓜果等“結(jié)到了‘東西的最后部份’”的意思。
十一,“披襟襟,掛絡(luò)絡(luò)”
“pi jin jin gua liu liu”是巴蜀人對穿著破爛的一種說法。有人表字“披襟襟,掛絡(luò)絡(luò)”,筆者認(rèn)為“襟”和“絡(luò)”欠妥,該為“筋”“紐”。“筋”指衣服大框小洞,(如似身體爛去肉只剩筋),只有少部分織物相互攀吊。民間說“筋筋網(wǎng)網(wǎng)”,“筋”和“網(wǎng)”屬同一概念,鋼筋的“筋”和這里的“筋”是同一用法。至于“紐”,它在這里的含義則是巴蜀人所說的“坨兒疙瘩”,指織物因爛甚翻卷糾結(jié)的樣子。巴蜀人把東西糾結(jié)叫“打紐”,“紐”即指“疙瘩”。
十二,“裹絞”
巴蜀語“guo jiao”指瞞,騙,鉆空子等手段下的不正當(dāng)?shù)靡?。有人表?#8220;裹絞”,筆者認(rèn)為“絞”不妥,該“攪”。“裹”指夾帶;“攪”指“擾卷”。巴蜀話說“他又來jiǎo我的錢”,這“jiǎo”即“卷”。“打攪”在巴蜀語里不但是是“擾”而且含“卷”。
十三,“沖坨子”
巴蜀語“chong tuo zi”指在甲前說乙壞話,使乙吃甲拳頭。有人表字“沖坨子”筆者認(rèn)為“沖”不妥,該“慫”。“慫”:唆恿;坨子:拳頭。
十四:“大董董”“肥董董”
巴蜀語“da dong dong”“fei dong dong ”其“dng”指“軀體。有人表“董”不妥,該“胴”。
十五,“倒注”
巴蜀語“dao zhu”指“達(dá)到極至”。如:“這酒我喝dao zhu了。” 有人表“倒注”,筆者認(rèn)為欠妥,該“到住”。“住”即“停止”,“再也去不了了”。
十六,“相因”
巴蜀語“xiang yin”指貨便宜。有人表字“相因”,筆者認(rèn)為“因”不妥,該為“殷”。相:動作雙方來。殷:豐厚。相殷:與別的對比這里豐厚——如買則占了便宜。
十七,“巾巾吊吊”
筆者認(rèn)為“巾”錯,該“筋”,理由看上文第十一詞條。
十八,“凈瓣”
巴蜀語“jin bn”指“東西質(zhì)好物象佳”。有人表字“凈瓣”,筆者認(rèn)為“瓣”不妥,該為“板”。“凈”指“質(zhì)純”。“板”指物“整(不零碎),挺,光正”。
十九,“馬臉”“馬干吃盡”
巴蜀語“ma臉”指“臉上堆出不高興的神情”。“ma干吃盡”指對人“踩踏干吸取盡”。兩詞條“ma”有人表“馬”,筆者認(rèn)為欠妥,該“碼”。“碼”指“堆占”如:放電影,碼個地方。“碼臉”指“臉上堆顯出……”(不高興不便說)。“碼干”則為“(己方被對方威勢)堆占完”。干:窮盡。
二十,“哈拙拙”“霉拙拙”
筆者認(rèn)為該“傻出出”“霉出出”。“出”:顯。
二十一,“諒實”
巴蜀語“ling shi”意為“任怎樣”,如:“liang si你都成不了大款”。有人表字“諒實”,筆者認(rèn)為“實”不妥,該“肆”。“諒:”放寬不追。“肆”:恣意。
二十二,“愆翻”
巴蜀語“qian fan”指小孩好動頑皮。有人表“愆翻”,筆者認(rèn)為“愆”欠妥,該“牽”。“牽”“翻”都是指小孩好動頑皮動作,牽這里,翻那里。
二十三,“臊皮”
巴蜀語“so pi”指“做出事掃人臉面”。有人表“臊皮”,筆者認(rèn)為“臊”欠妥,這里的“suo”指“掃帚作用似的東西的輕掃”,如例句:“背上像有啥東西在suo。”“suo”義字字典上查不到,它不同“掃”,是“掃”的派生義。皮:指臉皮。
二十四,“旺翹翹”
巴蜀語“wng翹翹”指“稱東西秤桿翹起(分量足)”。有人表字“旺翹翹”筆者認(rèn)為“旺”不妥,該“望”。“望”:指“(桿)抬”。
二十五,“現(xiàn)世寶”
巴蜀語“xian shi bao”指“前世做了惡,今世得報應(yīng)。”有人表字“現(xiàn)世寶”,筆者認(rèn)為“寶”欠妥,該“報”?,F(xiàn)世:這世。報:回應(yīng)。例句:“你怎么這樣不昌盛啊,你這個現(xiàn)世報”。(父母罵孩子“現(xiàn)世報”是說孩子不昌盛的原因是自己前世做惡,今生上天懲罰讓自己得到報應(yīng))。
二十六,“張識”
巴蜀語“zhang shi”指“理睬”。有人表字“張識”,筆者認(rèn)為欠妥,“識”該“勢”。“張勢”指“打開(自己的)勢(迎接對方的勢)“。“勢”指“姿勢——動作,目光,表情等”。還有巴蜀語叫“來勢”,意思和“張勢”差不多,即“(讓對方)勢入來:。例句:“你不要張(來)勢他。
二十七,“展笨”
巴蜀語“zhng ben”指“干粗重活”。有人表“展笨”,筆者認(rèn)為不妥,該“仗笨”。“仗”指“執(zhí)”“憑依”。“仗笨”即“操守笨重”。
二十八,“諂尖”
巴蜀語“chan jian”指“顯示最能”。有人表字“諂尖”,筆者認(rèn)為“諂”欠妥。該“逞”。“逞”音“cheng”但巴蜀人一般說成“chǎn”,如:“chǎn(逞)勢”——顯示勢要。另外“諂”不是巴蜀人日??谡Z用字。
二十九,“遭罪”
巴蜀語“zo zui”指眼前情況糟(苦,累)是因為前世有罪,今世受老天懲罰。比如例句:“是惱火,肚皮都吃不飽,真是zo zui喲”。有人表“z zui”為“遭罪”,筆者認(rèn)為欠妥,該“造罪”。“造罪”詞不是指現(xiàn)狀(苦累),而是指現(xiàn)狀根源(前世造罪)。“造罪”是人們對狀況差的一種迷信解釋,對苦不說苦,把“狀”歸于報應(yīng)——前世造了罪。“罪”指過惡,不是指“苦”。應(yīng)該說,“罪”的原始義是不含“苦”義的。“造”巴蜀人念“chao”,但組詞時往往發(fā)音會做改變,比如“造孽”其“造”巴蜀人便發(fā)音“zao”。“造孽”詞也具迷信色彩,意思是“身處況境(窮,受苦難)是前世作了孽”。兩詞意思相近,但用法不同,前詞指受因,后詞指狀因。
三十,“浮上水”
“浮”該“鳧”。此詞指“搶在別人之前掙表現(xiàn),討好賣乖,投機(jī)取巧”。
三十一,“甘貴”
“甘”該“干”,此詞指物因稀少不易而受重視。
三十二,“呵害”
巴蜀語“huo han”指“對人熱情大方隨和”。有人表字“呵害”筆者認(rèn)為“害”欠妥,該“嗨”。“呵”“嗨”都是指對人熱情招呼應(yīng)答聲音。
三十三,“回豁”
巴蜀語“hui huo”指“醒悟”。有人表字“回豁”,筆者認(rèn)為“豁”欠妥,該“火”(“活”欠當(dāng))。“火”指“氣息”,“生命”“時間”“感情”“段落”等,表意寬泛,這里指“思維”?;鼗穑夯厣?。
三十四、“寶器”
巴蜀語“bao qi”——譏刺所指人舉動的犯傻可笑是飯吃飽了撐憨了。很顯然,“寶器”表字錯誤,該“飽氣”。氣:指“飽”溢出的“飯氣”——傻行為出自飯力,而非清醒的腦子。此外還有一詞“發(fā)飽”,其意思與“飽氣”差不多,也是指傻舉是因為飯吃多了的緣故。
三十五、“搭巴壁”
巴蜀語“da ba bi”本意是“(被人)摔扔得巴貼到壁上”,喻“被弄慘了”。“百度網(wǎng)”上“重慶方言”中有人表字為“搭巴壁”,解釋為“厚起臉皮巴倒人家占便宜”,筆者認(rèn)為不妥。另外,“搭”也不妥。“搭”無“摔扔”意。此音義字字典上查不見。
三十六、“裝莽”
巴蜀語“裝莽”指“做出粗橫樣”——不認(rèn)人,讓人害怕。“百度網(wǎng)”上“重慶方言”中有人解釋為“裝蒜,裝糊涂,裝到二百錢數(shù)不清,一問三不知,一副老實巴交的樣子”,筆者認(rèn)為不妥。莽:魯莽。巴蜀人把莽發(fā)成mang的平聲,如例句:莽子。
三十七、背油
巴蜀語“bei油”指“馱油”,“馱油”指“物上沾附很多油”,喻“費油”。引伸到生活中指“費成本,高代價”。“背”:動詞,指“載負(fù)”。物載負(fù)油(巴滿了油)指費油多。“百度網(wǎng)”上“重慶方言”中有人把“背”的單獨字義解釋為“費時間,精力,感情,錢財”筆者認(rèn)為不妥。
三十八、啄夢腳
巴蜀語“zhuo meng jiao”指“夢里踢腳”。古老的故事:一叫花子夢里做了皇帝,趾高氣揚對不滿的大臣踢腳——棼中一腳把現(xiàn)實中要飯的砂鍋踢爛。人們借用此故事指“想入非非,不切實際的夢幻”。“啄”:巴蜀人引伸借指“像鳥啄似動作的物的突出部的擊出”。如:啄石頭,啄個眼,啄磕瞌。“百度網(wǎng)”上“重慶方言”中有人不從詞條根源講是講不清楚的。
下面是文第二部分:試為部分巴蜀方言詞條表字。
一。“niǚ jie(念入聲調(diào))”
——此詞條暫不直接表字,因為筆者覺此詞條較生僻,需較多闡述,從頭道來。
何謂“niǚ jie”?城市人和二十來歲的青年人可能知道的很少,因為它的使用大多是在農(nóng)村市鎮(zhèn),而且隨著時代變遷,此聲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耳聞,幾近湮滅。筆者哀其壽終,望有錄在案,免后來勾沉之苦。
“niǚ jie”的使用情況一般是這樣:在筆者地方,每逢趕場,農(nóng)民負(fù)重上街,人多擁擠,負(fù)重者就會一邊闖,一邊吆喝:“niǚ jie niǚ jie……”聞?wù)叨甲尩?,讓吆喝者闖過。
此聲筆者兒時即聞,既熟悉又陌生。雖知“niǚ jie”是叫別人讓道,卻不解這怪聲為什么是叫人讓道?這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對現(xiàn)在的人們來說實在太隔膜太無法理解了。這次筆者搜想到它,頓生玩味穿鑿之心,多日敲打,似破解。
原來這“niǚ jie”(音“扭急”,“急”念入聲調(diào))“niǚ”的本始發(fā)音不是“niǚ”而是“liǚ”(“溜索”的“溜”的音),而“liǚ”則是巴蜀人土話“動”意發(fā)音。如:“死懶不liu”;“站那里liu都不liu”等,其表音義字則是“蚴”。而“jie”的本始發(fā)音也不是“jie”而是“ji”(音“幾”),而“ji”則是巴蜀人“起”意發(fā)音,比如“背起包包”,巴蜀人來說則是“背ji包包”。“niǚ jie”兩音明白,“niǚ jie”意也就出來了,當(dāng)聽到“niǚ jie niǚ jie”的吆喝,那意思就是“動起來,動起來,不要站著不動,路上來人了!”
二,榻尸榻癩子——罵人死坐死睡,睡坐成尸體,睡坐成癩子。(懶,不講衛(wèi)生生癩子)。
三,棒撐——說話做事橫頭。“撐”念“寸”音。例句:房梁快斷了,找根木頭撐著。
四,彎生意——勾留招攬生意。彎:勾。
五,焦?jié)瘢汉軡瘛?#8220;焦?jié)?#8221;從“焦干”化來。另有“焦黃”“焦苦”“焦脆”等。“焦”漸演化為“極”意。
六,歸一——完善貌。一:單純不產(chǎn)生狀。歸一:事情進(jìn)入到不產(chǎn)生樣子。歸:入。例句:這事做歸一了;這屋子收拾得真歸一。
七,熱烙烙——熱燙燙。烙:燙。例句:這事熱烙烙被他騙了。巴蜀語“滾烙”指“熱暖”。例句:“這頓飯吃得滾烙”。
八,相料——輔佐主菜的作料。相:輔佐。
九,紅黑——不管怎么樣都要。民間有“紅吃黑不賠”之說。“紅黑”大約指古時玩牌的一種,有不管紅,不管黑都吃的局面;也可能指社會的紅道、黑道——不管紅道、黑道,一通掃。例句:他紅黑要去。
十,走展——挪移。例句:大家走展一點生意就做成了。展:適往。例句:你展一下地方;他展家了。
十一,哈嘰嘰——搔對方腋下使其嘰嘰笑。此逗弄動作大都對小兒,大人以食指入口,嘴發(fā)“哈”音,然后以指搔小兒腋下。
十二,“盤娃娃”的“盤”——繞壘營堆。例句:他今年盤這塊田很吃力。
十三,“掉錢”的“掉”——改變方位。例句:船掉頭;活路掉著做。有人表“調(diào)”,不妥。
十四,“絆潲水”的“絆”——圈束約定。例句:“他家潲水絆給老張了,老張每年給十斤肉,二十元錢。”絆:束掛。
十五,起種——開始有種。指“初始”。例句:我起種沒見你上夜班嘛。起:開啟。例句:把瓶蓋起開;起開石板。
十六,渣咡巴筋——零碎不精華。渣:小的,掉落的。筋:筋巴,不宜食用部分。例句:我不理你這些渣咡巴筋的事。
十七,抿搭勾甜——很甜。抿:撮嘴感受。搭勾:用勾子勾住(指甜長久不易溜去)。
十八,各恣——任隨恣肆。各:分別,不同,這這那那,這里指任種,任隨。恣:放縱,肆意。例句:不要怕,各恣上門去責(zé)問他。
十九,雅(民間此發(fā)音成“鴉”音)熨——雅致熨貼。一般指東西乖巧可愛。例句:這雙小花鞋做得好雅熨喲。
二十,行(“航”音)事——會作為。行:在行,里手。事:作為。例句:好行事喲,會做飯了喃。
二十一,吞客——吸毒者。吞:指吸毒。例句:這家伙一臉焦黃,瘦得像個吞客。
二十二,孤拐——搗鬼。孤:獨,與眾不同(心腸不好,孤人心)。拐:弄到別路。例句:肯定是他搞的孤拐。
二十三,理抹——清理。例句:他今天挨理抹了。
二十四,經(jīng)識——分寸。經(jīng):過歷。識:認(rèn)知。
二十五,處攏——接觸攏。處:所在地。有人表“戳攏”,“忤攏”,不妥。
二十六,搌扎——吸阻約束(事情),一般指招待安撫防止不良事態(tài)發(fā)展。搌:吸拭阻塞。例句:桌上有水了,找帕子搌搌。扎:分界,捆束。例句:辦一臺搌扎(請吃飯)。
二十七,黢(巴蜀人一般此發(fā)“確”音)青——黑青。
二十八,綁(人們一般說成“幫”音)重——很重。綁:捆附,指“分外”。
二十九,繁稀稀——臟。繁:不清澈,雜而多。?。荷⒙?。有人表“繁兮兮”,筆者認(rèn)為欠妥,“兮”不是巴蜀人口語用字,是古書面語氣助詞。
三十。慣肆——放縱任隨。例句:這娃娃太慣肆了。
三十一,散談子——開玩笑。散:漫,不嚴(yán)肅。談:語言。
三十二,撇脫——簡單不牽纏。撇:放。脫:離。例句:這個人撇脫得很。
三十三,新漿漿——新衣服。漿漿:舊時衣服洗干凈后要用米湯等漿后晾曬,以達(dá)穿著經(jīng)臟,硬挺,“漿漿”即為“衣服”代名詞。
三十四,哩啦——小孩哼哼唧唧難纏。“哩啦”:小孩在大人前糾纏或生病不舒服時發(fā)出聲音。例句:這個娃兒哩啦得很,不好養(yǎng).
三十五,輕省——輕。?。簻p略。
三十六,一根筍——一直。
三十七,角逆——打架。角:斗。逆:不和。
三十八,講野扯——搞不正當(dāng)支招。野:不正派入流。扯:亂來。講:實行。例句:你不要講野扯,我贏了。
三十九,煨縮縮(人們一般此把“縮”發(fā)成陽平調(diào))——懨懨怏怏。煨:在火邊(萎蔫干縮狀)。
四十,切把路——走另路抄在別人前面。切:阻斷,擋(在別人前面)。把:執(zhí),掌握(路)。
四十一,鑲約——以物攏絡(luò)。鑲:嵌(指之間加?xùn)|西)。約:共同不悖。例句:他經(jīng)常拿東西去鑲約老張。
四十二,觀火——有權(quán)力,吃得開。觀:看(有權(quán)力看)?;穑夯鸷颍ㄖ钢匾h(huán)節(jié),比如“燒窯”)。
四十三,拓(音“塔”)賬——償還舊賬。拓:依樣脫,這里指“以同樣多錢蓋填”。
四十四,— (此字電腦字庫不存,由左“挑手”右“芻”組合,音“抽”)活——(原來不活困難狀態(tài))推(資助使)活(能生存有能力)。例句:多虧大家 - 活。
四十五,俄變——頃刻改變(成另一狀態(tài))。與“難道”意同。例句:已經(jīng)說不去了,俄變又要去?
四十六,橫頭——打橫的由頭。橫:不正來(比如嬰兒的生產(chǎn))使事情難料。例句:到底咋個回事我還沒清著橫頭喃。
四十七,撇初,撇首——開頭,初始。撇:開手。
四十八,挑生——故意弄出。挑:(原來沒問題平順的)挑動(使破裂或凸出)。生:出現(xiàn)(問題)。例句:他已經(jīng)不哭了,你挑生要惹他。
四十九,指“如影子鬼魂吊隨”的“幽”——幽靈,影子(陰像)。例句:你又來幽著我。
五十,敲磕——經(jīng)常零碎欺凌侮辱。敲磕:敲敲磕磕。指用指節(jié)擊打人頭部動作。也借用打麻糖時的“敲磕”。
五十一,出脫——東西失掉不再屬于本人。出:出去。脫:斷離。“出脫”語氣重含責(zé)難意。例句:這么好的字畫都拿給你出脫了。
五十二,割捨(人們此一般發(fā)成“什”音)不得——(原先有矛盾不和,再后接觸仍)不能捐棄(前嫌,友好相處)。
五十三,譜氣——規(guī)矩準(zhǔn)則的樣子。例句:你這娃娃簡直沒譜氣,敢跟大人張三李四的。
五十四,胎害——有胎有害。意指“爭氣”。舊時女子懷胎害喜被人認(rèn)作爭氣有結(jié)果,后漸濫用。例句:這個娃娃才不胎害喲。
五十五,蠢擦——數(shù)落指責(zé)其愚蠢。擦:刮拭亮出。例句:你這個人硬是蠢擦不出來。
五十六,蚴(“溜”音)唰——動作麻利。蚴:動。唰:動作迅速時發(fā)出聲音。
五十七,牽身小身?。ù俗蛛娔X字庫不存,由左“身”右“小”組合,像聲詞“當(dāng)郎”的“郎”的音)——物與物間以細(xì)相牽。指“手牽手”“一串串”“牽連不斷”。身?。杭?xì)瘦。巴蜀人大都雙聲疊用,如:得個身小身?。ㄎ矬w在這里細(xì)下去);長得身小身小小小。“身小巴”:動物產(chǎn)群崽,往往最后生出者瘦小,人們稱之“身小巴”。例句:身小巴豬。后使用中“身小巴”原意漸失,“后生”成了“身小巴”主要語意,“身巴”也就成了“后面”,“后續(xù)”之意。例句:我走身小巴。
五十八:在行(“航”音)——行為思想合規(guī)矩禮法。在:于其中。行:業(yè)道。例句:這娃娃在行。
五十九:米查(此字電腦字庫不存,由左“米”右“查”組合,音“乍”) 起——幫襯糊弄。“米查 ”:一種食品制作方式。以塊料加米粉加水和勻蒸。后引伸把此類摻和稱“米查 ”。例句:這墻砌米查胡豆(卵石,碎磚等伴灰漿砌);別怕,有事我們跟你米查起。
六十,醒活——“活泛”。“醒活”含三層意思:1,松垮——不牢實,活甩甩。例句:這事做得太醒活了;2,自如。例句:你連吃飯問題都搞不醒活;3,靈動。例句:這事我弄不醒活。醒:活(能動)。例句:醒(不嚴(yán)謹(jǐn),垮垮散散)場火(場合)。有人表“醒豁”,筆者認(rèn)為“豁”欠妥,該“活”。“豁”不是巴蜀人日常口語用字。
六十一,靈醒——靈動醒楚。例句:你把事情弄靈醒再說。
六十二,起坎——出水上岸。指遭際中找到脫離處。例句:我今天飯錢都還沒起坎呢。
六十三,短——截。例句:短著他不要他跑了;給芽短尖。
六十四,煩厭(巴蜀人一般此說成“犯煙兒”)。 ——厭煩。
六十五,小家辦事——小家子辦事。指做事促隘,不大方。有人表“小家把勢”,不妥。
六十六,-(此字電腦字庫不存,由左“挑手”右“老”組合,音“老”) 碼碼肩——肩上騎人。-:扛。碼:堆疊。有人表“ - 馬馬肩:不妥。
六十七,帶脅——受牽連影響。有人表“帶恤”不妥。例句:你不要帶脅我。脅:勢迫。
六十八,tng——找不到適當(dāng)字。由于比較重要,歸納較難,以音表出。巴蜀語指“順勢物貌中不順勢——凹凸處”。如:“tng節(jié)”,“梯tng”,“地teng”等。有人表“塍”,筆者認(rèn)為不妥,音義皆不合。“tng”有兩個引伸意:1,物勢頓滯——行為勢遇凹凸會因慣勢打破出現(xiàn)短暫頓挫,此頓挫巴蜀語稱“tng”。例句:tng一下再說;干活不要tng。2,物勢均衡——物相抗,誰也超不了誰,處同一tng節(jié)(階段,刻度)。例句:他們幾個人干活tng得起,有一拼;擔(dān)子tng頭(兩邊重量一樣,挑在肩上扁擔(dān)不一頭翹一頭埋)。又:物行進(jìn)在凹凸上會生顛跌,此顛跌巴蜀人謂之“těng”。例句:“車těng起好高”;“屁股těng痛了”。筆者懷疑“těng”由“tng”出。
六十九,餓癆子——饞狀。癆:難療之疴。另有一詞“害餓癆”,兩詞意相同。有人表“癆”為“牢”,也有理。
七十、撈摸(人們大多發(fā)“摸”為“木”音)——動作詞,使用時一般前置“有”或“沒”配詞。“有撈摸”則指“撈摸(結(jié)果)有(物)”。“沒撈摸”則指“撈摸(結(jié)果)沒有(物)”。有物能感到實,沒物只能感到虛。撈摸用法多樣:有收獲,心里有底可說“有撈摸”;心情空虛,路滑腳下把不住路,踩不到水底可說“沒撈摸”。
七十一、-(此字電腦字庫不存,由上“寶蓋”下“康”組合,音“慷”)冒詐子——以訛詐的方式從別人處套話以證實自已的主觀判斷。-:罩蓋。這里指對事物捕捉,劃定范圍。冒:虛假、顯露。
七十二、糍奪奪——糍糯性濃稠物質(zhì)被攪動時夾著空氣發(fā)出相互擾動碰撞的“奪奪”聲。
和“糍奪奪”詞性相近的詞還有一些,如:“釅奪奪”,“稠奪奪”,“濃奪奪”等。它們都是前第一字指物被攪動時傳達(dá)給人的的物質(zhì)特性,后兩字指物被攪動時發(fā)出的聲音??梢钥闯觯哼@類詞的產(chǎn)生是和物質(zhì)的“動”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物質(zhì)給人的感悟;如是物靜——物質(zhì)不被擾動,不能稱這些東西為“糍奪奪”,“釅奪奪”……的。
七十三、憨懂懂(人們一般此發(fā)“懂”為“冬”音)——很差的認(rèn)知能力。憨:無知。懂:認(rèn)知。憨懂:認(rèn)知是憨的。憨懂懂:在認(rèn)知上這也不懂,那也不懂(指實際中表現(xiàn)出的認(rèn)知狀態(tài))。
七十四、碰浪——(用物)揮撒。碰、浪都是動作詞。碰:指手里的東西碰著哪里(會掉落或容器破損)。浪:指因匆急端著的湯水東西從容器上潑撒出。例句:他用錢一直很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