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課外選文) 【注】①管仲:姓管名夷吾,齊國人,春秋時期的法家先驅(qū)。齊桓公的宰相,輔助齊桓公成為諸侯的霸主。②三歸:相傳是三處藏錢幣的府庫。③攝:統(tǒng)轄。④反玷(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別國國君時,放置獻(xiàn)過酒的空杯子的土臺。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14.17) 1.孔子對管仲的評價分別是什么?(1分) ① ② 2.從這兩則文字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孔子具有什么樣的仁愛觀?(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