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一卦:澤山咸 兌上艮下 【解讀】 此卦從卦形上看,上卦是兌,是澤是悅是少女,下卦為艮,是山是止,是少男。喻示少男追求少女。 原文 咸:亨,利貞。娶女,吉。 象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娶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解讀】 成,感的意思。上卦為少女,乃柔,下卦為少男,乃剛,陰陽二氣相互感應并相愛結(jié)合。下卦艮是止,上卦兌是悅,男這女,所以亨利貞,姿女吉祥。天地之間感應而生萬物,圣人感應民眾之心而天下和平。觀察這些感應,則天地萬幼之間的變化便可以知道了
【原文】 初六:咸其拇。解讀 這一爻陰爻陰位,位于全卦最下方,所以用腳的大拇指作為象征。本卦六爻都是以身體的某個部位作為象征的,由下而 上。 感到了腳拇指的動作。
[原文] 六二:咸其排,兇,居吉。 【解讀】 排:小腿肚。居:安靜不動。 這一爻陰爻陰位。位于下卦中位。 感覺到小腿肚了.動則兇,安靜不動則吉。
[原文] 九三:咸其股,執(zhí)其隨,往吝 【解讀】 股:大腿。執(zhí)其隨,執(zhí)行而追隨 這是第三爻,陽爻陽位。 感覺到了大腿,大腿應隨從心志而動,妄動有災險。
【原文]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幢幢:人來人拄。 這是第四支,陽丈陰位,象征心臟,爻辭中沒有直接寫出。心有所感,則必須純正才吉祥 純正吉祥,悔恨才會消失,來來往往的人才會多,朋友才會與你志同道合
【原文】 九五:咸其脾。無悔。 解讀】 海:后背上的肉。 這第五丈陽支陽位,位于上撲中央車位 感應已到了后背,沒有后梅之事
【原文】 上六:咸其輔、頰、舌。 【解讀】 輔:臉部。 這是第六爻,陰支陰位。位于全卦最上方 感受已傳到臉部.包括面頰、口舌。此爻辭未作剎語 【事例】
圣人感應天地萬物的變化,用不同的策略,解決特定的問題,成效顯著,代價卻又很小。
昭君出塞 西漢時期,匈奴人的力量相對強大,對漢朝的國防安全構(gòu)成了極大的威脅。雖經(jīng)漢武帝不斷征戰(zhàn),匈奴受到沉重打擊,但其余部仍是一股不可小看的力量。
為了進一步鞏固國防安全,漢宣帝派趙充國等五路大軍巧萬人,聯(lián)合烏孫夾攻匈奴。這次戰(zhàn)爭取得很大成功,匈奴被殺死好幾萬人,牲畜損失了幾十萬頭。經(jīng)過這次打擊,匈奴更加衰弱了。以后匈奴又發(fā)生分裂,分為東、西兩部,東匈奴迫于漢朝的強大,向漢朝臣服。漢朝為了維護邊防的安定,安撫東匈奴,對他們優(yōu)禮有加。雖然實際上東匈奴已向漢朝稱臣了,但漢朝在禮節(jié)上還把它當作對等國看待,高于其他藩屬國和劉姓諸王,不僅給予豐厚的賞賜,還安置他們在邊塞附近居住,派漢軍護衛(wèi)并供給糧食。在這種形勢下,同東匈奴不和的西匈奴也派使者奉獻禮品,漢王朝雖也接待,但比對東匈奴要差一些。經(jīng)過漢王朝的支援,東匈奴逐漸恢復發(fā)展,勢力漸盛,局勢也逐漸安定下來。漢元帝時,漢朝又派兵聯(lián)合西域諸國攻打西匈奴,迫使西匈奴不得不再次西遷。這次戰(zhàn)爭再次顯示了漢朝雄厚的兵力。東匈奴對漢朝攻打西匈奴,消滅自己的死對頭,既高興.又俱怕,遂決心進一步向漢朝靠攏。漢元帝時,東匈奴又到漢朝朝拜,并提出愿和漢室通婚結(jié)為親戚。漢朝恩準,讓王昭君出嫁。
王昭君當時為漢宮的一名宮女,她深明大爻、知書達禮。當她得知匈奴前來和親的消息后,決心為漢和匈奴的民族和解做出貢獻,主動要求遠嫁匈奴。王昭君是以公主身份出嫁的,漢朝為了顯示對匈奴的恩寵,讓王吧君出嫁時帶去了豐厚的嫁妝。王昭君出嫁匈奴,進一步密切了兩族人民的友好往來。這不僅使匈奴得到了安全,漢王朝邊境上也是牛羊遍野,百姓樂業(yè),幾十年再也沒有互相征戰(zhàn)之事。
王昭君出嫁后,匈奴非常感激,上書漢朝表示愿意承擔為漢王朝守邊的任務,建議撤除漢王朝邊塞防守吏卒,以減輕漢民的搖役負擔。漢朝廷認為:國家考慮邊事應長遠計議,居安思危,不應自毀長城,授人以柄。于是漢朝對東匈奴表示感謝,在繼續(xù)加強友好往來的同時,繼續(xù)在邊境地區(qū)駐扎軍隊。
漢朝就這樣在以武力為后盾的情況下,積極發(fā)展同匈奴的友好關(guān)系,終于換來了邊境地區(qū)長久的安定和平,保障了自已的安全。
康熙帝構(gòu)另類“長城”固邊疆 康熙修造了另一座無形長城。
他在遠離長城的北方,設(shè)立“木蘭圍場”。每年秋季,由皇帝親自率王公大臣及八旗官兵一萬余人到“木欄圍場,參加為期20天的秋獵,這是一個極為壯觀的場面,先由康熙選定逐年輪換的守獵區(qū)域,然后搭建170多座大帳蓬為“內(nèi)城”,250多座大帳蓬為“外城”,“城外再設(shè)警衛(wèi)”。第二天拂曉,八旗官兵在皇帝的統(tǒng)一督導下集結(jié)圍攏。在上萬官兵聲震云天的吶喊中,康熙一馬當先,引弓射獵,其余萬馬奔騰,緊隨其后。其聲勢、其規(guī)模,與其說是野地狩獵,不如說是大規(guī)模軍事演習,這個做法當然不僅僅局限于打獵,康熙通過這種制度化的秋獵,一方面使?jié)M洲王公大臣,八旗子弟保持住勇猛、強悍的風范,另一方面—也是其主要目的—是嚇嚇那些窺視北方邊境的外敵,起一個威懾作用,這是他著手建設(shè)新長城中硬的一手,他把修筑長城保衛(wèi)邊疆的軍事活動藝術(shù)化地轉(zhuǎn)化為一年一度的大規(guī)模野外狩獵、練兵活動。
“水欄圍場”設(shè)在野獸出沒的邊遠原始地區(qū),在長城以北的邊遠地帶,離北京就有一段比較遠的路途,當時,交通仍靠以馬為主的畜力,如此眾多的朝廷要員要去狩獵,途中自然要建造一些歇腳休息的行宮,考慮到圍場的位置和沿途地理環(huán)境,康熙決定建立熱河行宮,也就是現(xiàn)在的承德避署山莊。這個熱河行宮不僅是朝廷官員圍獵途中的宮營地、轉(zhuǎn)運站和皇帝夏日避署和處理政務的場所,更是他建筑新長城,實現(xiàn)軟的一手的場所和舞臺。于是融南北風景于一體,集山水林泉為一處的龐大的帝王宮苑建成了。同時,在避署山莊外圍,呈眾星拱月圍繞山莊建起了外八廟。在這里,康熙與北方邊疆各少數(shù)民族建立起一種常來常往的友好關(guān)系,他們的首領(lǐng)不必長途進京也有與清廷高級官員彼此交流的機會和場所,具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各少數(shù)艮族也都有進行各自宗教活動的圣地。
這樣,康熙為保衛(wèi)北部邊疆的軟硬兩手都體現(xiàn)在這一座行宮一個山莊里來,作為避暑、休息和宿營地的山莊其意爻遠遠不止其表面所用的功能。康熙以大手筆把復雜的政治目的和尖銳的軍事斗爭轉(zhuǎn)化為桌前漫談,湖光山色中的散步,乃至轉(zhuǎn)化為一片閑適的園林,一圍香火繚繞的寺廟;把刀光劍影的軍事、撲朔迷離的政治都消融在這園林和寺廟中,從面構(gòu)筑了一道真正的不倒的另類長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