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秀全(1814-1864),中國近代太平天國的創(chuàng)始人和思想指導者。廣東花縣(今花都市)人。1814年1月1日生,1864年6月3日卒。青少年時屢試不中,頗受刺激。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一次應試落第后,閱讀了基督教布道書《勸世良言》,自信為上帝使者,并按書中所言,自行施洗。他又在兩廣傳教,并于1847年后成為廣西拜上帝會的首領。他制定了宗教和道德的戒律“十款天條”和各種儀式,組織和約束拜上帝會會眾,進行推翻清朝而另建新朝的活動。其間,洪秀全與馮云山及廣西人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形成領導核心,洪秀全自稱天父次子、天兄耶穌胞弟,其余五首領并為天父之子,以堅定信徒信心。1850年夏,他通知各地信徒到桂平金田村會合。半年間會集萬人,編組成軍。1851年(咸豐元年)1月11日建號太平天國,稱天王。同年,設官封王,建立各項制度。1852-1853年,統(tǒng)帥所編太平軍與清軍作戰(zhàn),入湖南進湖北,沿長江攻占南京建都(號天京),統(tǒng)治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qū)。建都后,洪秀全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這一文件勾畫出一個平均的、自給自足的、公有的小農社會的理想模式。但其中主要內容如平分土地等并未實行。在思想文化方面,洪秀全以上帝為獨一真神,打擊佛、道異教,在建都天京后又發(fā)起了嚴禁一切孔孟諸子百家書籍的運動,以圖加強思想統(tǒng)治。1856年9月,太平天國發(fā)生內亂。其主要領導者楊秀清、韋昌輝被殺,石達開帶兵出走,極大地打擊了太平天國,損傷了實力。1858年,洪秀全重建領導核心,提拔后起的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等為方面軍統(tǒng)帥,自己兼任軍師。1859年,任命新到天京的族弟洪仁玕為精忠軍師、干王,引起宿將不服。洪秀全遂普遍加官晉爵,以團結人心,但卻導致了各將領據(jù)地自雄的局面。洪秀全在太平天國中致力宗教甚于實際政務,即使在后期親掌大權時亦如此。其宗教宣傳和舉措離奇而缺少社會內容,未能起到鼓舞士氣,加強權威的作用。此外,他雖對外國侵略勢力有所抵制,但一度同意外國教士可在太平天國領土內自由傳教;又輕易同意了外國在長江的航行通商權。1863年(同治二年)太平天國統(tǒng)治區(qū)相繼失陷,天京遭清軍包圍,糧盡援絕。李秀成建議“讓城別走”,洪秀全不從,堅持株守天京。城內缺糧,他親自在宮中草地尋揀百草,制作成團,稱為甜露,要人民以甜露為食。1864年6月3日,因病去世。7月19日,清軍攻破天京,太平天國中央政權滅亡。洪秀全所著詩文及詔旨、文告很多,留傳者已大略備于1949年后編輯出版的《太平天國》、《太平天國史料》等書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