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線與曲線(2003年1月)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因此,如果從運動的角度來看,走直線最省力,成本最低。走直線不用拐彎,不用繞圈子。 人們走慣了直線,就會形成直線思維的習慣,考慮問題時會用直線法,處理問題時也是直來直去,說話、辦事均受其影響。 數學上的直線是存在的,物理中的直線也不少,但社會實踐中的直線較少,社會中的問題,往往是曲線多于直線。 在社會上混得越久,就越知道事情不是那么簡單,如果不多一點思考,不繞兩個圈子,不拐幾個彎,事情往往辦不成。因為繞,帶來了信息的不對稱,帶來了處理問題成本的升高,帶來了理解和溝通中的不必要麻煩。你本來想上升,卻說成是希望領導多壓點擔子,多給點鍛煉機會;你本來不是贊成某一領導的做法,也得當面恭維,拍他的馬屁,讓他高興和喜歡,將他的不足說成優(yōu)點,將他的成績說成重要貢獻。 但是,什么時候用直線法,什么時候用曲線法,并不是一個理論問題,不是一個那么簡單的問題,里面包含著知識的多少,經驗的貧富。 一個人的工作、發(fā)展均是如此,工作不可能一直一帆風順,發(fā)展不可能一直順心如意。實際上,他們都會沿著曲線的軌跡運行,挫折、失敗、不如意在所難免。 我們想事情,分析問題,千萬不能用直線法,而必須充分考慮到事情的復雜性、曲折性,多考慮困難和不利,多考慮對策和方略。 實際情況是,當我們走的順利時,往往會較少考慮曲折和不利,走慣了直線、直路,可能在走曲折的路時感到擔心,不那么從容和坦然,不那么謹慎和小心。尤其當突然從直路變?yōu)榍壑窌r,更需要一個適應和轉變過程。 常處于曲折、磨難中,會使人思考很多問題,認清社會的復雜性和道路的曲折性,能夠使人聰明起來。這樣的人,一旦處于順利中時,就能夠大刀闊斧地工作,開創(chuàng)出新局面,做出新成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