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名槍和名槍背后的歷史

 ymmt(安若子) 2011-01-09



柯爾特左輪手槍——最優(yōu)雅的火器  

爾特左輪手槍一直是左輪手槍大家族中的王者,任何一個國家的左輪手槍都無法與之媲美。在美國警察、偵探、槍械愛好者心目中,柯爾特左輪手槍是必備槍支。他們之所以使用柯爾特左輪手槍,不僅僅是為自衛(wèi),更因為它像一件裝飾品,優(yōu)雅古典,使用起來十分氣派。  

巴頓與柯爾特M1873的傳世佳話  

1916年,巴頓被派往得克薩斯州的布立斯要塞擔任騎兵少尉,部隊配發(fā)給他一支M1911手槍。在使用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那支手槍扳機力過大,操作使用不大方便。他為了減小槍的扳機力,便自行將扳機和擊發(fā)機構卸下來進行打磨,但是由于研磨過度,使扳機力變得非常小。有一天,他在擺弄他的手槍時,手槍走火,子彈射中了他的大腿。從此以后,巴頓將軍對自動手槍的感情便逐漸淡薄了。在他以后長達三十年的軍旅生涯中,他很少再使用自動手槍。  

M1911自動手槍走火自傷事故發(fā)生后,巴頓將軍自己掏了大約50美元從謝爾頓·佩恩武器公司購買了一支采用象牙握把并刻有花紋的M1873柯爾特陸軍單動左輪手槍,槍號為332088。有了上一次手槍走火自傷的經(jīng)歷后,巴頓用槍時小心謹慎多了,為了防止槍意外走火,他總是在左輪手槍的彈膛內放一枚空彈殼,射擊前先將空彈殼取出來后再進行射擊。  

這支特殊的M1873柯爾特陸軍單動左輪手槍,與巴頓一起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的戰(zhàn)斗。1916年,新墨西哥州的叛匪潘喬·維拉起事后,巴頓隨討伐軍進入新墨西哥州,他的摩托化分隊負責奇華華(Chihuahua)地區(qū)的巡邏任務。有一次,巴頓帶領他的小分隊駕駛著道奇汽車襲擊維拉部下一個名叫卡德拉斯的上校的營地。在戰(zhàn)斗中,巴頓用他的柯爾特左輪手槍擊斃了卡德拉斯上校和另一名叛匪。為紀念柯爾特手槍的這一功績,他當晚回到營地就在手槍握把上刻下了兩道紋。從那以后,巴頓每擊斃一個敵人,就會在手槍握把上刻一道紋。  




史密斯·韋森左輪手槍——精確、安全的代名詞  

史密斯·韋森左輪手槍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手槍之一,無論是旗艦之作M29,還是工藝精美的女用手槍,都深受槍械愛好者的歡迎,史密斯·韋森以可靠完美的性能,成為精確、安全的代名詞。  

威力最大的女士手槍  

M36是史密斯·韋森公司推出的第一種女士專用的左輪手槍,此槍小巧質輕,但卻絲毫不影響它巨大的威力,是6.35毫米和7.65毫米口徑的手槍無法比擬的,是足以讓歹徒聞風而逃的絕佳自衛(wèi)武器。  

20世紀90年代,槍械界的焦點開始集中到女用手槍上。跟隨這一潮流,史密斯·韋森公司也在1990年向市場推出了著名的9毫米口徑女用左輪手槍——M36。該槍采用了M36左輪手槍的“J”形小型握把,是史密斯·韋森公司推出的第一種女士專用的左輪手槍。  

既然是女士們用,那這種槍肯定要小而輕,以能裝進女士們的手提包為宜。首先,該槍很薄,易于持握,特別適合女性使用。其次,由于該槍較小,所以整體重量也就較輕,插入空彈匣時,槍重僅為707克。該槍*****為8發(fā),操作簡便。不過絕對不要以為此槍小而輕,就斷定它的威力不大。你可別小看它,此槍的口徑是9毫米的,威力之大是任何6.35毫米和7.65毫米口徑的手槍無法比擬的。該槍柔和的銀白色外表散發(fā)出一種高雅而潔凈的氣息,再加上漂亮的槍盒,令所有的女士都愛不釋手。  

由于M36左輪手槍深受女士們的歡迎,史密斯·韋森公司還曾推出24K純金造工藝版的M36左輪手槍,這支槍精細的做工、完美的性能為史密斯·韋森公司的產(chǎn)品錄上又增添了一道耀眼的光芒。  




馬克沁重機槍——自動武器的鼻祖  

馬克沁機槍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它是輕武器史上繼火藥發(fā)明后最壯麗的一次變革。至今,專業(yè)的槍械研制人員依然遵循著由馬克沁首創(chuàng)的火藥氣體能量自動射擊三大基本原理——槍管后坐式、槍機后坐式——和導氣式來設計武器。完全可以說,馬克沁機槍就是自動武器的鼻祖。  

自動武器之父  

與絕大多數(shù)自學成才的人一樣,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沒有足夠的錢去接受良好的教育,完全靠自己的勤奮努力,關鍵的幾本書對他的一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家庭對他的影響也是不可低估的。馬克沁的家族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家族的后裔,被從法國驅逐到英國后,先后移居到英國普利茅斯市和美國馬薩諸塞州。1863年,他回到老家后,有一本書對他日后的研究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這就是《尤爾藝術、礦藏和制造技術詞典》,他用了整整一個冬天的時間來閱讀這本書,這個冬天成了馬克沁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這期間,他用在讀書上的時間比與即將結婚的女友待在一起的時間要多得多。  

南北戰(zhàn)爭后期,他在波士頓受聘于專門從事機械生產(chǎn)的奧林福公司。由于他對氣體照明燈的改進,引出了許多重要的發(fā)明,其中最重要的發(fā)明之一是自動滅火器,并且馬克沁取得了滅火器的發(fā)明專利,現(xiàn)在的自動滅火器仍采用馬克沁研制成功的基本原理。他利用這一專利,與當時美國最富有的商人 A.T.斯逖瓦特先生合伙在紐約市百老匯大街264號成立了一個氣體照明燈生產(chǎn)公司。由于馬克沁在電器方面表現(xiàn)出的過人天賦,引起了愛迪生公司的注意,邀請他去歐洲,并承諾他能接觸到關于電學方面的最先進的研究成果。馬克沁接受邀請,于1881年去了英國,但很快他就將自己的興趣轉移到研發(fā)武器上。  

后來馬克沁在《倫敦時報》上撰文說,他轉而設計槍械的想法來自1882年與一個朋友的一次交談,這位朋友說:“停止你的化學和電學的研究吧,如果你想掙大錢,只需發(fā)明一種能使歐洲人輕易地互相殘殺的東西就夠了?!闭沁@番話改變了馬克沁的想法。當時的速射武器還停留在手動操作的基礎上,比如加特林機槍、哈奇開斯機槍、諾登菲爾特機槍等等。因此在1883年,馬克沁開始設計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自動武器,這種武器使用火藥燃氣作為動力,只需扣動扳機就能完成供彈、擊發(fā)、拋殼等一系列動作。這是槍械史上一個最重要的突破,馬克沁為此申請了專利,專利號為No.3178。  




莫辛·納甘步槍——最頑強的武器  

作為俄國軍隊和蘇聯(lián)紅軍的制式武器,莫辛·納甘步槍服役期長達60年之久。二戰(zhàn)期間,它被視為蘇聯(lián)紅軍手中最頑強的武器,同時也為后來俄羅斯蓬勃發(fā)展的輕武器事業(yè)和代代爭潮的輕武器設計者開辟了先路。  

戰(zhàn)爭的見證者  

莫辛·納甘狙擊步槍在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中大量使用,根據(jù)美國作家威廉·克雷格所著的一本名為《兵臨城下——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的書中,主人公瓦西里·扎伊采夫使用的就是莫辛·納甘狙擊步槍。不過有關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一直備受懷疑。許多專家經(jīng)過考證后都認為這是蘇軍宣傳機構為了鼓舞低沉的士氣而編造的故事。盡管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有*****證,但扎伊采夫確是一個真實的狙擊英雄,在被地雷炸傷前,扎伊采夫在斯大林格勒已經(jīng)有242個射殺記錄,而到戰(zhàn)爭結束時他已經(jīng)有400個射殺記錄,他當時所使用的莫辛·納甘狙擊步槍至今還收藏在博物館中。  

在2001年的電影《兵臨城下》的推波助瀾下,許多槍支收藏家都想擁有一把M1891/30 PU狙擊步槍。然而,這些早期的蘇聯(lián)狙擊步槍被德國軍隊繳獲了不少而使得這些狙擊步槍越來越少,當時蘇聯(lián)戰(zhàn)士們都是依靠民用靶槍和獵槍當做狙擊武器的,而且當時蘇聯(lián)根本不可能為急劇擴充中的龐大軍隊提供足夠數(shù)量的狙擊步槍。所以現(xiàn)存的M1891/30 PU狙擊步槍數(shù)量非常稀少,因此導致市場上出現(xiàn)了有用其他的莫辛·納甘槍型加上瞄準鏡后組裝而成的贗品。  

真正使得莫辛·納甘步槍成名的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莫辛·納甘狙擊步槍的廣泛使用。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剛開展狙擊手計劃時,由于當時蘇聯(lián)國內沒有合適的瞄準鏡,蘇聯(lián)通過軍事合作接受了納粹政權提供的蔡司Dialythan瞄準鏡,并安裝在步槍上。而蘇聯(lián)第一種狙擊步槍瞄準鏡是4倍的PE瞄準鏡(俄語VP),這是蔡司Dialythan瞄準鏡的仿制品,安裝在M1891/30步槍上,即最早的莫辛·納甘狙擊步槍。  

PE型狙擊步槍在1931年至1939年間生產(chǎn),而PEM型狙擊步槍在1937年至1942年間生產(chǎn)。PE/PEM系列狙擊步槍是蘇軍狙擊手計劃的初始用槍,而且產(chǎn)量極大,即使在M1891/30 PU型狙擊步槍被廣泛采用后,仍然有許多PE/PEM狙擊步槍一直使用到20世紀60年代。  

根據(jù)德國的莫辛·納甘步槍權威卡爾·海因茲·沃保爾估計,伊熱夫斯克兵工廠在1942年大約生產(chǎn)了53195支M1891/30 PU狙擊步槍,在1958年停產(chǎn)時總數(shù)為275250支,當時生產(chǎn)了100支PU步槍。有很小的一批50支在1948年生產(chǎn),而且1947年僅生產(chǎn)了一支。圖拉的數(shù)量也不少,但不清楚具體的數(shù)字,而且圖拉的步槍比伊熱夫斯克的步槍更難得一見。因此由圖拉生產(chǎn)的這種步槍在今天槍械收藏市場上可謂是有價無市了,圖拉兵工廠生產(chǎn)的莫辛·納甘步槍數(shù)量極少,更不用說它的狙擊型。  




魯格P08——手槍中的貴族  

魯格P08式自動手槍外形高貴典雅,制造工藝精湛,體現(xiàn)了德國一貫的工業(yè)傳統(tǒng)。這支手槍從誕生之日起就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手槍,如今它帶著一個多世紀的輝煌,成為全世界槍械收藏家的最愛。  

戰(zhàn)火中誕生的藝術品  

說起德國手槍,不得不提到著名手槍設計大師喬治·魯格。喬治·魯格是20世紀最杰出的輕武器設計家之一。在1902年魯格先生開始對他自己設計的、但并不被當時世界上強國軍隊(德國、美國)所接受的7.65毫米派拉貝魯姆手槍子彈進行了改裝。這種子彈后來被廣泛應用,世界著名槍械評論家羅伯特·施米特就曾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到沙漠風暴,9毫米手槍子彈證明自己永遠是戰(zhàn)場上的勝利者?!倍@句話正好確立了喬治·魯格在槍械發(fā)展史上不可磨滅的功勛。  

喬治·魯格最經(jīng)典的設計就是派拉貝魯姆手槍,亦稱魯格手槍,在槍械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經(jīng)典設計。除了不尋常的外形外,一般人往往會對派拉貝魯姆手槍特殊的槍機動作方式感到印象深刻。派拉貝魯姆手槍射擊時槍機上方的閉鎖連桿會弓起,就像一種昆蟲“尺蝴蛾”爬行的動作,十分獨特。毫無疑問,派拉貝魯姆手槍系列中被德國陸軍采用的P08是最受歡迎的,也曾裝備過德國海軍、空軍、炮兵等部隊,在二次大戰(zhàn)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同時也是法西斯統(tǒng)治的象征之一,也是這支魯格P08,有數(shù)以萬計的軍人、百姓倒在它的槍口之下。  

魯格P08手槍并非由喬治·魯格一人設計,早在1893年,美籍德國人雨果·博查特(Hugo Borchardt)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種自動手槍——7.65毫米口徑C93式博查特手槍,雖然該槍外形笨拙,但性能卻十分出色,不久之后,雨果·博查特的助手喬治·魯格對這種手槍的結構進行了改進設計,在1898年徹底定型,1900年即獲得瑞士采用為制式手槍,是世界上第一把制式軍用半自動手槍,口徑為7.65毫米,人們習慣稱它為魯格30。喬治·魯格對該槍繼續(xù)進行改良,1904年,新式的魯格手槍問世,包括新式的9×19毫米派拉貝魯姆子彈,一下子便獲得德國海軍的采用,隨即在1908年為陸軍采用并命名為Parabellum 08,亦著名的P08。  




勃朗寧M1911——軍用手槍之王  

槍械大師勃朗寧的杰作M1911軍用手槍是當今世界服役時間最長的手槍,美軍三角洲特種部隊目前還裝備著這種性能優(yōu)良的手槍,而沒有裝備最新的M92F。由于它具備出色的性能,穩(wěn)定可靠,可以算是美軍軍用手槍中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傳奇中的傳奇。  

士兵的最后一道防線  

早在1899年到1902年間,美軍在鎮(zhèn)壓菲律賓民族起義時就發(fā)現(xiàn)9.65毫米口徑的“柯爾特”左輪手槍缺乏足夠的打擊力,只能有限殺傷而無法從根本上制止對手,致使美軍傷亡慘重,面對這種局勢,在美國國內引起了手槍口徑的爭議。基于這一原因,美國陸軍軍械理事會的主管約翰·湯姆遜上校和路易斯·拉賈德上校認為美國陸軍需要一種新型的11.43毫米口徑的槍彈才能提供足夠大的火力。受此影響,1907年,美軍方開始招標研制11.43毫米大口徑左輪手槍及半自動手槍作為其新一代制式手槍??聽柼毓疽矃⒓恿舜舜握袠耍涮峤坏腗1910式半自動手槍以結構簡單、堅固耐用及安全可靠等性能通過了選型試驗。在美國軍方的進一步要求下,柯爾特新樣槍于1911年參加了美軍新一輪手槍選型,并憑借其出色的性能擊敗了所有對手,贏得軍用制式手槍合同。同年,美軍正式采用該槍并將其命名為M1911手槍,1912年4月正式裝備部隊,成為美軍裝備的第一支半自動手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在文職軍官馬西勒斯·朗布的建議下,由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對M1911手槍進行了部分改進:減小了線膛部分的內徑,增加了陽線的高度;在扳機后方增加了拇指槽;握把背部拱起,表面增加了刻紋;為了便于在射擊過程中有效地控制住槍并更好地瞄準,增加了準星的寬度,降低了槍尾部的凸出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改進對M1911手槍的自動機構沒進行任何變化,這完全證明勃朗寧的設計是絕對完美的。改進設計工作于 1923年完成,1926年6月25日被美軍正式采用,命名為M1911 A1式軍用手槍,1935年投入批量生產(chǎn),并開始大量裝備部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軍裝備的一種主要的單兵自衛(wèi)武器。  




毛瑟98K步槍——手動步槍的巔峰之作  

M1898K是毛瑟兄弟一生中設計得最好的步槍,也是他們設計的最后一支步槍。這款毛瑟步槍是德國軍隊的制式步槍,基本上都參加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數(shù)量之大,可謂步槍時代的AK-47。  

戰(zhàn)場上不死的老兵  

毛瑟步槍的歷史要從19世紀開始說起,毛瑟步槍起源于普魯士王國,由保羅·毛瑟和其哥哥威廉·毛瑟共同設計。19世紀60年代,彼得·保羅·毛瑟在其兄威廉·毛瑟的協(xié)助下,于1865年設計出一支使用金屬彈殼的直動式單發(fā)步槍。1871年12 月2日,普魯士帝國決定采用毛瑟兄弟發(fā)明的直動式單發(fā)步槍裝備普魯士軍隊,并將該槍定型為M1871式,這就是歷史上第一支毛瑟步槍。  

到了1886年,法國率先采用了以無煙發(fā)射藥為推進藥的勒貝爾(Lebel)1886步槍,無煙發(fā)射藥使步槍彈頭的初速和有效射程都大大提高,世界各國對無煙發(fā)射藥技術都趨之若鶩,德國也需要盡快換裝無煙發(fā)射藥步槍,于是就在1888年通過一個軍事委員會把無煙發(fā)射藥、曼利夏式彈倉和其他國家的步槍上的先進技術都糅合在一起,從而誕生了1888式“委員會步槍”,這種步槍發(fā)射的步槍彈被命名為“8×57J”。由于該槍在部隊使用期間暴露出幾個嚴重的缺陷,在安全性上很不可靠,引來了諸多抱怨,同時價格也非常昂貴。當時德國步槍的設計和生產(chǎn)都掌握在保羅·毛瑟手里,他很不滿意德國軍隊擅自設計和采用88式步槍,并開始著手對毛瑟步槍進行改進,開始設計一種新型的更加安全的步槍。受西班牙7毫米毛瑟93步槍的影響,毛瑟公司開始研制新型步槍。雖然1888式步槍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依然為后來的98式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  

1898年4月5日,在經(jīng)過七個月的不斷實驗與改進之后,98式步槍的設計終于完成。這種采用7.92×57毫米彈藥,被稱為 “Model 98”(98式)的設計是世界槍械史上的一個重大成就,乃至100多年后的今天,這種設計的結構仍保留在許多槍械產(chǎn)品中。很快,根據(jù)普魯士皇帝的命令,這種武器迅速被軍方采用,成為所有德國陸軍的標準裝備,并被命名為毛瑟1898式步槍。從此,毛瑟98步槍正式走上歷史的舞臺。  




MG42通用機關槍——二戰(zhàn)中德軍的恐怖屠刀  

它有著恐怖的聲音,被人稱為“死神的怒吼”;它具備極高的射速,德軍稱它為“希特勒的鋸子”,盟軍則將它視為噩夢。它就是二戰(zhàn)期間德軍最著名的殺人武器——MG42通用機關槍。  

令人毛骨悚然的殺人武器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德軍在迅速占領波蘭后,根據(jù)前方士兵在使用MG34機槍過程中提出的建議,對MG34進行改進,這項工作由W.格魯諾夫博士負責。格魯諾夫博士本人并不是槍械設計師,他只是一名金屬沖壓技術的專家。當時由于德軍一線部隊對機槍的需要量很大,他以專業(yè)的眼光認為按照傳統(tǒng)槍械制造工藝,很難滿足這樣的需求(生產(chǎn)MG34采用機械加工,將一塊實心金屬利用車床、銑床等加工,切削掉不必要的部分,金屬利用率只有25%左右,既浪費材料,又花費很多工時)。他認為機槍采用金屬沖壓工藝制造是必然趨勢。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用金屬沖壓工藝生產(chǎn)的MG42不僅節(jié)省材料和工時,也更加緊湊。這對于金屬資源缺乏的德國來說,是非常實際的。當MG42剛剛誕生并且裝備部隊的時候,在一些潛伏于歐洲的諜報人員來看,這實在是一款粗制濫造的武器,是若干鐵片和一根鐵管拼湊出來的廢鐵。當時雪片一樣的報告飛到華盛頓和倫敦,內容都是同樣的:“德國已經(jīng)不行了,他們極端缺乏原材料,連他們戰(zhàn)術核心的機槍都采用如此簡陋粗糙的制造技術?!钡珜嶋H上,MG42大量采用沖壓件并非由于資源已經(jīng)枯竭或德國人正在做“垂死掙扎”,而恰恰是槍械生產(chǎn)制造方面的一次嶄新突破。不過,當美英的槍械制造專家得知這個情況以后,卻是大吃一驚。他們清楚地知道,采用沖壓技術的德軍在機槍這個方面,已經(jīng)遠遠領先了他們。在后來的實戰(zhàn)中,也很好地證明了這點。第一次遭遇MG42的美軍驚恐地發(fā)現(xiàn),他們機槍每點射一次的時間里,德國人的新機槍卻能還以冰雹般的三次點射。該機槍對盟軍士氣打擊極大,的的確確成為“步兵的噩夢”。  




AK-47 —— 武器之王  

AK-47榮耀了半個世紀,它身上的光環(huán)太過眩目了。美國人對AK-47給予了這樣的評價:“在2025年之前,不會有比AK-47更杰出的武器?!?nbsp; 

槍王卡拉什尼科夫  

1944年,在經(jīng)歷無數(shù)次試驗失敗以后,25歲的卡拉什尼科夫設計了一種7.62毫米口徑的半自動卡賓槍。1946年,他在這種半自動卡賓槍的基礎上設計出一種全自動步槍AK-46,并參加了國家靶場選型試驗,一同競爭的還有多位著名步槍設計師的作品。經(jīng)過初選,包括AK-46在內的三種型號的步槍被指定參加最后一次評審。嚴酷的試驗可以很好地檢驗步槍的真實作戰(zhàn)能力。在極限射擊評審中,AK- 46的出色表現(xiàn)讓在場的眾多評委刮目相看:AK-46連續(xù)射擊了1.5萬發(fā)子彈,雖然槍管打紅了,可射擊精度卻沒有什么大的變化,而競爭對手的樣槍打幾發(fā)后就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完全打不響。  

評審委員會非常仔細地計算、統(tǒng)計試驗結果,對每一組射擊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將全部數(shù)據(jù)整理成綜合報告上報蘇聯(lián)國防部。評委們最后一致決定:“推薦卡拉什尼科夫上士設計的7.62毫米口徑突擊步槍列入正式裝備。”不久,評審委員會決定生產(chǎn)第一批AK-46步槍,同時進行一次比選型更重要的試驗——部隊試用。結果,部隊對這種簡單易用、火力強大的AK-46自動步槍贊口不絕。蘇聯(lián)國防部決定內定AK-46為陸軍制式步槍,并將該步槍正式定名為AK-47。1947年的一天,一位名叫德明的上校工程師闖進了卡拉什尼科夫的繪圖室并向他告之這一消息。斯大林還親自為他頒發(fā)了15萬盧布的獎金,當年卡拉什尼科夫只有28歲。從1949年開始,AK-47突擊步槍正式大規(guī)模裝備蘇軍。到了20世紀60年代,蘇聯(lián)開始向華約盟國和第三世界國家大量提供這種便宜的槍械。1956年,中國也根據(jù)它制造出五六式?jīng)_鋒槍裝備全軍,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停止生產(chǎn)。除了蘇聯(lián)以外,其他一些國家也對AK-47自動步槍進行了大量的仿制。可以這樣說,AK-47自動步槍是原社會主義陣營眾多國家的槍械鼻祖,成為槍械世界的兩大流派之一??ɡ材峥品蛑阅茉O計出這么優(yōu)秀的自動步槍,得益于他曾經(jīng)是軍人,知道軍人最需要什么樣的武器。在設計槍械時,他首先考慮的是要使槍械結構簡單,能在寒冷、炎熱、風雨、沙漠,甚至水中都能使用。卡拉什尼科夫認為對一個槍械設計者來說,最大的悲哀是不被使用者接受,因此,設計師首要考慮的是使用者的需要。  




M16突擊步槍——戰(zhàn)火中的鐵血王者  

尤金·斯通納是世界范圍內和卡拉什尼科夫齊名的槍械設計師,M16突擊步槍就是他最得意的杰作。這支幾乎成為美國輕武器代名詞的突擊步槍,在經(jīng)過越南戰(zhàn)爭、海灣戰(zhàn)爭洗禮之后,逐漸成為一種僅次于AK-47系列的世界名槍。  

美國槍王  

1940年春,作為學校1250名應屆畢業(yè)生之一的斯通納完成了長灘工藝高中的學業(yè),并以優(yōu)異成績被當時的維加飛機公司——現(xiàn)在的洛克希德飛機公司錄用。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美國政府也在為戰(zhàn)爭作準備,并公布了選征兵役制規(guī)定。斯通納報名參加海軍,并被分配到了海軍陸戰(zhàn)隊圣地亞哥兵營。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斯通納成為一名飛機軍械士兵。此時,菲律賓和沖繩島戰(zhàn)斗即將打響,斯通納因執(zhí)行任務,先后游覽了南太平洋諸島。也正是在這些日子里,他第一次接觸并了解戰(zhàn)斗機上安裝使用的12.7毫米口徑機槍和20毫米口徑機關炮。戰(zhàn)爭結束后,尤金·斯通納帶著軍人的榮譽退了伍。此后,又先后在幾家飛機公司工作。1954年,阿瑪特萊有限公司創(chuàng)建。于是斯通納,這位曾經(jīng)的軍械士兵來到了這家初建的公司,被聘為該公司的總工程師。斯通納最初的步槍設計是AR-10,該槍的上下機匣由飛機鋁制作,雖然經(jīng)過一系列廣泛的試驗——其中還包括弗吉尼亞州匡蒂科精確射擊分隊的試驗,但斯通納的設計最終還是沒有被五角大樓采納。  

就在此時,一家荷蘭兵器公司獲得了AR-10的世界性生產(chǎn)權,并生產(chǎn)出很多產(chǎn)品分別出售給古巴、墨西哥、委內瑞拉、尼加拉瓜、危地馬拉、芬蘭、蘇丹以及葡萄牙等國家。目前,總部設在伊利諾伊州的阿瑪萊特公司經(jīng)過整頓和再投資,又開始了AR-10半自動步槍型號的生產(chǎn),并作為遠距離靶槍型號向國外出售。  

越南戰(zhàn)爭期間,美國政府得知美軍在當?shù)貞K遭AK-47步槍“修理”后,五角大樓立即在國內緊急尋找應對方案。當時美軍裝備的是 M14突擊步槍,它是二戰(zhàn)期間G1“加蘭德”步槍的連發(fā)型,體積、重量、后坐力都太大,所以美軍急需一支新槍代替。就在M14步槍被美國軍事部隊作為標準步槍采用后的第五天,美國陸軍要求用十支按比例縮小了的AR-10步槍進行試驗評審。斯通納得知這一消息后,他決定作一次大膽的嘗試。他按比例縮小了 AR-10步槍,使其能夠發(fā)射口徑為5.56毫米的雷明頓彈。斯通納按要求將十支步槍送到了佐治亞州的本寧堡進行了試驗評審,評審后的步槍被命名為AR- 15步槍。AR-15一出現(xiàn),立即受到美國空軍的歡迎,美國陸軍也十分感興趣,美國國防部也專門組織人員進行了試驗鑒定,后被列為美軍制式裝備,于 1960年命名為M16突擊步槍。  

M16突擊步槍是世界上首支高速軍用步槍,它的裝備標志著槍械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之后,曾有54個國家裝備了M16步槍,生產(chǎn)總量達千萬支之巨,設計該槍的尤金·斯通納也由此聲名鵲起,與卡拉什尼科夫并駕齊驅成為“世界槍王”。  




雷明頓M870散彈槍——美國最受追捧的槍  

雷明頓M870*****槍是世界上在近距離戰(zhàn)斗中能夠發(fā)揮其最高性能的*****槍之一,在進入建筑物執(zhí)行防守任務或進行近距離戰(zhàn)斗時,由于其出色的綜合性能、合理的價格而成為美國士兵最信賴的武器。  

進入精英階層的通行證  

雖然雷明頓M870式*****槍歷史悠久,但作為警用和軍用還是近幾十年的事。由于以極低的射速、概略地瞄準即可達到極高的命中率和射彈密度,各國軍方對該槍投入了更多的關注。1966年,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對許多*****槍進行了對比試驗,根據(jù)試驗結果一致評定雷明頓M870的性能最為優(yōu)秀,并將其作為部隊標準裝備。雷明頓武器公司根據(jù)海軍陸戰(zhàn)隊的要求,對M870式*****槍作了一些改進,設計生產(chǎn)出了 M870-1式*****槍。在當時,該槍馬上就成為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及警察的標準裝備,并向其他國家出口。雷明頓M870-1式*****槍,是以雷明頓M870式商用*****槍的工作原理為基礎,采用推拉式槍機,帶喉縮的槍管和管狀彈匣,金屬零件經(jīng)過磷化或黑色陽極氧化處理,并配有光滑的塑料槍托。光滑的加長護木配有手指溝槽,彈匣前端加工成階梯形,可作為制式M7刺刀的環(huán)座,刺刀卡筍兼做背帶環(huán)用。  

警用雷明頓M870式*****槍的槍托和前托均采用了高強度的聚丙烯材料制作而成,不滲水,表面加工成不反光的黑色,帶有防滑紋,而且性能不易受使用環(huán)境的影響,即使在最苛刻的條件下使用仍能保持其原來的強度。槍托的形狀進行了人機工程設計,并裝有一個厚25毫米左右的黑色整體式緩沖墊,以保證使用的舒適性。機匣、槍管、彈倉等零件均作了磷化處理,使得金屬表面反光很小,并且可以防潮、耐磨。為了提高武器的隱蔽性,表面均染成黑色。  

在美國,雷明頓M870式*****槍一直作為執(zhí)法機構的標準槍械裝備而存在,黑色的槍身涂裝和三點戰(zhàn)術背帶以及整體式戰(zhàn)術電筒。最初雷明頓M870式*****槍只有兩種型號,就是基本型(軍用型)和警用型(M870P),后來因其出色的性能,雷明頓武器公司不斷收到一些獵人、槍械收藏者們的訂單,基于這一情況,雷明頓武器公司陸續(xù)推出了M870*****槍的民用型和改進型等十余種型號。  

各種型號槍的槍管長度都各不相同,從365到508毫米不等,彈匣*****為3至7發(fā)不等,但都是下方供彈,側向拋殼。槍托既有固定式硬木槍托,也有折疊式尼龍槍托和金屬槍托,一般采用機械瞄具,后期的產(chǎn)品也開始配備了光學瞄具。  




烏齊沖鋒槍——以色列復國精神的象征  

對以色列人而言,在近60年不斷的戰(zhàn)亂紛爭中,造就了無數(shù)的民族英雄,是他們使得這個本無立錐之地的民族有了生存發(fā)展的機會,其中以色列人烏齊爾·蓋爾無疑是響當當?shù)囊晃挥⑿?。由他設計的烏齊沖鋒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沖鋒槍之一,在歷次阿以沖突中表現(xiàn)出優(yōu)秀的戰(zhàn)斗性能,更被以色列人看做復國精神的象征。  

危急時刻的拯救之神  

1948年,在以色列發(fā)表《獨立宣言》的同時,埃及、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約旦、敘利亞和黎巴嫩等一些以色列周邊的阿拉伯國家便以鏟除鄰近國家的異教徒為由,組成了一支阿拉伯聯(lián)合軍隊。在以色列宣布建國數(shù)小時后,阿拉伯聯(lián)合軍隊發(fā)動了進攻,即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爆發(fā)。以色列在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中受到重創(chuàng),其最大原因在于武器的種類和數(shù)量不足。當時以色列人的武器可謂五花八門,包括英國的恩菲爾德步槍、司登沖鋒槍、德國MP40沖鋒槍等,還有一些是以色列人自己設計的稀奇古怪的武器。經(jīng)歷了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的痛苦教訓后,以色列極度渴望裝備自己的制式武器。  

但設計制式武器并不是件簡單的事,這其中要涉及資金、材料供應、量產(chǎn)設備和彈藥供給等等,與國家的經(jīng)濟、工業(yè)基礎等有著重要關系。剛剛建國的以色列對制式武器的設計提出了幾點要求:要基于本國工業(yè)基礎薄弱的現(xiàn)實;價格低廉,易于大量生產(chǎn);適應本地的沙漠氣候;操作簡單,使用方便。以色列國防部任命武器設計經(jīng)驗豐富的卡拉少佐和年輕能干的烏齊爾·蓋爾擔任武器的研制設計任務,就在這個危急時刻,烏齊沖鋒槍誕生了。  

烏齊沖鋒槍由以色列軍事工業(yè)公司(IMI)生產(chǎn),于1954年首次被以色列國防軍裝備,在隨后的時間里,逐步取代了各種不同型號的雜牌沖鋒槍,成為以色列國防軍的制式?jīng)_鋒槍。1956年的西奈戰(zhàn)爭中,烏齊沖鋒槍在實戰(zhàn)中首次亮相,并在之后的蘇伊士戰(zhàn)爭、六日戰(zhàn)爭、齋月戰(zhàn)爭和黎巴嫩戰(zhàn)爭中屢屢建功,成為拯救以色列國家危機的“主角”。  




斯太爾AUG步槍——來自宇宙時代的魔法武器  

除了AK-47、M16之外,AUG突擊步槍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支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的無托槍不但以其優(yōu)異的性能位列世界名槍之林,而且還是當今世界上最為流行的槍械之一,在槍械市場的銷售額一直令其他同類武器望塵莫及。有人稱AUG步槍為最不像槍的槍,還有人將其比做來自宇宙時代的武器。  

百變的魔法步槍  

斯太爾AUG步槍實際上可以說是一個武器系統(tǒng),該武器系統(tǒng)是模塊化結構的,全槍由槍管、機匣、擊發(fā)與發(fā)射機構、自動機、槍托和彈匣六大部件組合而成,所有的組件,包括槍管、機匣和其他部件都是可以互換的。四種不同的槍管可以在幾秒的時間內就能裝進任一機匣中,變成為四種不同的武器。如今,AUG槍族最出名的就有四種:AUG A1步槍、AUG輕機槍、AUG-P警用步槍以及AUG9毫米沖鋒槍。  

AUG A1步槍是當今世界裝備數(shù)量最多的步槍之一,其槍管長508毫米,全槍長790毫米。采用標準的槍口適配器,可以用于發(fā)射各種槍榴彈系統(tǒng),提把(瞄準鏡座)位于全槍質心處,攜行舒適。槍管上有刺刀座,可以安裝KBC和美國M7多用途刺刀。除了標準配備1.5倍光學瞄準鏡之外,為符合北約標準要求,還可配置機械瞄具,瞄準鏡換成了帶照門的提把,準星和照門之間的距離是按照北約標準設計的,其上有導軌,隨時可以加裝光學瞄準鏡。  

斯太爾AUG輕機槍型于1978年首次出現(xiàn),于20世紀80年代初列裝,主要有兩種型號,即LMG型和LMG-T型。AUG輕機槍型采用重槍管,以應對連續(xù)射擊時槍管產(chǎn)生的熱應力。槍管長為621毫米,全槍長900毫米。槍管上安裝了兩腳架,彈匣*****42發(fā),有效射程可達 800米。與LMG型采用標準配備的瞄準鏡不同,LMG-T型采用的是思科特本德4倍的步槍瞄準鏡,在其鏡座上也可以安裝夜視瞄準鏡。一般而言,制造商們都喜歡為發(fā)射5.56毫米槍彈的武器配備4倍瞄準鏡,這樣單個目標的瞄準距離就可達800米,對集群目標可達1200米,大大提高了武器的殺傷效果。  

AUG-P型主要為警察設計,與標準型AUG的區(qū)別主要有:槍托改為黑色,與警察服裝色彩協(xié)調一致;采用單發(fā)發(fā)射方式,快慢機只有兩個位置,即保險位置和單發(fā)位置,當然也可以通過更換擊發(fā)發(fā)射機構組件變成連發(fā)發(fā)射方式;槍管長縮短了約100毫米,為407毫米,全槍長只有690毫米,方便在汽車和飛機等內部使用,通過更換槍管組件,還可以在其上安裝導軌,從而在槍上安裝榴彈發(fā)射器、戰(zhàn)術燈等附屬裝置。如今,AUG-P型已被多個國家的警察使用,澳大利亞的警察裝備基本以該槍為主。為了擴大AUG家族范圍,斯太爾公司的設計者們花費了不少心思,從5.56毫米到9毫米是個不小的跨度,目前,槍族所有成員都可以被轉換成9毫米口徑,而且轉換不需要工具,轉換部分包括槍管組件、槍機組件、彈匣適配器和彈匣。握把、光學瞄準鏡等也可以與其他AUG武器通用。9毫米彈匣*****為25發(fā),口部基本模仿5.56毫米彈匣的口部形狀,仍然與槍托相接。轉換后槍機不再是回轉閉鎖,而是慣性閉鎖,因此槍管組件處沒有導氣孔和導氣活塞,拋殼方式也只能選右側拋殼。AUG9毫米沖鋒槍全槍長只有665毫米,比MP5還要短。  




MP5沖鋒槍:反恐精英的象征  

MP5沖鋒槍作為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微型沖鋒槍,在一次次反恐實戰(zhàn)中的出色表現(xiàn)使它贏得了“名槍”的美譽。MP5肩負著保護生命的使命,已經(jīng)成為反恐力量的象征。  

精英戰(zhàn)士的最愛  

1970年,赫克勒·科赫公司推出了MP5的改進型MP5A2和MP5A3。外形上,MP5A2和A3與MP5和MP5A1一樣,只是在槍管的安裝方法上作了改良,采用了浮置式槍管,即槍管不再用前后兩點固定的方式,僅安裝在機匣前端而形成浮置狀態(tài)。槍管長225毫米,6條右旋膛線,槍口動能為650焦耳。表尺射程為200米、300米和400米。  

20世紀70年代初赫克勒·科赫公司研制了MP5SD。SD從德文直接翻譯過來是“減輕聲音”(Sound Dampened)的意思,MP5SD的*****并不能完全消除槍聲,但可以在一定距離上聽不出槍聲。由于反恐部隊對恐怖分子的攻擊作戰(zhàn)方式是必須在敵人未覺察出攻擊位置時,一下子攻入其中心部位,因此MP5SD一出現(xiàn)就受到反恐部隊的重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伊拉克戰(zhàn)爭中,美軍曾在巴格達繳獲一把鍍金 MP5SD,這把鍍金的MP5SD被推測是某人送給薩達姆或其兒子的禮物。  

1976年赫克勒·科赫公司推出的短槍管MP5K,K是德語“短”(Kurz)的縮寫。將普通沖鋒槍切短而小型化后會出現(xiàn)不少缺點,例如連發(fā)時難于操控和命中精度下降,但MP5K仍保持著較高的命中精度,連發(fā)射速每分鐘只比MP5增加100發(fā)??s短槍管后初速也降低至375米/ 秒,槍口動能為570焦耳。由于槍管縮短,護木也相應縮短,為了使槍便于握持,在槍管下方安裝了垂直的前握把。前握把前方有一個小型向下凸塊,可防止在黑暗等情況下使用時手指伸到槍管前方而受傷。此外MP5K的機匣后端也被切短,而為了小型化,MP5K也沒有設計槍托。  




巴雷特重型狙擊步槍——重狙擊之王  

巴雷特重型狙擊步槍在國際軍火界擁有“重狙擊之王”的美譽。即使對2000米處的目標射擊,該槍也擁有絕佳的精確度。在伊拉克戰(zhàn)場曾使用過該槍的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士兵就發(fā)出這樣的感慨:“用巴雷特,要擊中目標不再顯得那么困難,只要找一個地方臥倒射擊就行?!?nbsp; 

重狙擊之王  

許多槍迷都是從巴雷特的開山之作M82而喜歡上大口徑狙擊步槍的。經(jīng)過將近30年的成功商業(yè)運作,巴雷特大口徑狙擊步槍的設計水平日臻成熟,最新編號為XM109的狙擊步槍就是其最新產(chǎn)品的代表作。這種槍的口徑為25毫米,能夠在兩公里外打擊目標,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穿透力最強的狙擊步槍,被稱為“重狙擊之王”。  

20世紀90年代末,美軍提出“目標狙擊武器”計劃,希望研制一種能夠對付多種不同類型目標的遠程狙擊步槍。如打擊停在跑道上的飛機、通信設施以及躲在防御工事里面的人員等。對于這些目標,傳統(tǒng)的7.62毫米口徑狙擊步槍鞭長莫及。巴雷特公司為此特意研制了XM109重型狙擊步槍原型槍。由于是超大口徑,它使用的25毫米子彈是由“阿帕奇”攻擊直升機上M789機關炮使用的30毫米高爆子彈改進而來的。在殺傷力方面,25毫米子彈是普通狙擊步槍所用穿甲彈的3.5倍,能夠對付輕型裝甲車、“飛毛腿”導彈發(fā)射架、通信設施以及停在地面上的飛機等,當然也可以輕易地放倒穿著防彈衣的敵方士兵。由于XM109重型狙擊步槍威力驚人,所以有人習慣稱它為“肩射炮”,這可能是一個更形象的叫法。  

當然,這種狙擊步槍也有一個不小的缺點,那就是后坐力太大。XM109具有極高的精確度、致命的殺傷力和巴雷特系列產(chǎn)品傳奇性的可靠性。在軍械庫中,XM109型遠距離重型狙擊步槍注定將是一種能力巨大的戰(zhàn)爭作戰(zhàn)資產(chǎn)。  




沙漠之鷹——手槍中的王者  

沙漠之鷹剽悍的外形,不是任何人都能控制的;每次射擊回膛后坐時伴隨的巨大的聲響,聽上去令人戰(zhàn)栗;看這支槍,最好不要談什么美學觀點,它唯一的“美”就是它的存在。  

特種部隊眼中的“袖珍火炮”  

“沙漠之鷹”手槍原作為運動手槍使用,貫穿力大,甚至能穿透輕質的隔墻,而且拋殼動作猛烈,對射手及旁邊的人都存在安全隱患,這些情況使它在奧運會比賽用槍競爭中慘遭淘汰。但正是由于威力強大,很快轉到了軍警人員手中,獲得了“袖珍火炮”的雅號,其威力更讓人稱道?,F(xiàn)在,一些國家的特種部隊隊員往往喜歡在腰間別一把“沙漠之鷹”,除了更神氣外,還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安全感。  

除了威力巨大,“沙漠之鷹”手槍的精準性極高。曾經(jīng)有一名射手使用“沙漠之鷹”在15米距離外,20秒內射完一個8發(fā)彈匣,其子彈的著彈點形成一個50毫米的彈孔,可見其準確度之高。為了適應狩獵的要求,以色列軍事工業(yè)公司還為“沙漠之鷹”設計了槍管改裝套件和瞄準鏡器具,受到了狩獵人士廣泛的歡迎。據(jù)說加長槍管后用于狩獵的“沙漠之鷹”,射程可達200米,可以輕易地把一頭一噸重的麋鹿放倒。  

沙漠之鷹與其他自動手槍相比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采用導氣式開鎖原理和槍機回轉式閉鎖,這是因為它發(fā)射的馬格努姆左輪手槍彈的威力太大,一般大威力自動手槍所用的剛性閉鎖原理根本無法承受。從坡膛排出的、沿槍管下側流動而在接近槍口處轉向的火藥氣體,經(jīng)過一個活塞推動套筒后坐,當套筒后坐8毫米行程后,在帶有三個凸起的閉鎖機頭旋轉下被迫開鎖,與固定槍管分離。這樣復雜的系統(tǒng)一般只適用在步槍上,因此配用這種系統(tǒng)的沙漠之鷹具有極強的后坐力,每次擊發(fā)滑套回膛后坐都會伴隨著巨大的聲響,讓人聽上去十分恐怖。不過,巨大的威力也是一把雙刃劍,未經(jīng)過嚴格的訓練即便是專業(yè)人士也無法很好地掌握沙漠之鷹,而且一把總是需要雙手掌握的槍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圍。沙漠之鷹的多邊形槍管是精鍛而成,標準槍為152.4毫米長(6英寸),另外也有254毫米(10英寸)的長槍管供選用。由于槍管是固定的,并在頂部設有瞄準鏡安裝導軌,因此可以方便地加上各類瞄準鏡。套筒兩側均有保險機柄,左右手操作,彈匣是單排式的,不同口徑型號的彈容量不同。握把是硬橡膠制成,但在馬格努姆公司也可特別訂制其他的握把。  




伯奈利散彈槍——性感殺手  

伯奈利*****槍如同意大利時裝一樣,聞名于世,性感傳神。但它卻不是華而不實的樣子貨,在它漂亮、經(jīng)典以及性感的背后卻隱藏著巨大的威力,常常被人稱為“重型噴射機器”。  

完全美的發(fā)射系統(tǒng)  

世界著名*****槍生產(chǎn)制造商意大利伯奈利公司自創(chuàng)立以來,一直生產(chǎn)各種型號的*****槍,這些產(chǎn)品是世界各國特警部隊的標準裝備。1984年,伯奈利公司開發(fā)了一種全新的專利技術——慣性后坐原理實現(xiàn)自動裝填,這是一種簡單且可靠的自動原理。  

該系統(tǒng)采用回轉式機頭,兩個閉鎖凸筍進入槍管節(jié)套內閉鎖,機頭裝在較大的機體(槍機框)內,并用慣性簧將這兩個部件隔開。該系統(tǒng)利用槍的后坐和這兩個部件的慣性移動來實現(xiàn)自動循環(huán)動作。當槍彈擊發(fā)后,全槍向著射手肩部方向后坐運動,而機體由于慣性作用克服了慣性簧的力量而“停留”在原有位置,即等于相反于全槍移動方向而向前移動一小段距離。此時機頭在槍管推動下相對于機體的相反方向運動,即機頭相對于機體方向而向后運動,并在運動過程中使閉鎖凸筍沿機體內的閉鎖定型槽活動,使機頭右旋30°后開鎖。這時槍膛內的剩余壓力把機頭向后推,壓縮慣性簧,當慣性簧被充分壓縮時就會克服機體的慣性,推動機體向后運動,并拋出彈殼。當槍機整體后坐到位后,在復進簧的作用下復進,推動下一發(fā)子彈進膛。機體復進到位后,被壓縮的慣性簧開始舒張而推動機頭前進,閉鎖凸筍沿閉鎖定型槽左旋30°并進入槍管節(jié)套內閉鎖,此時便可準備發(fā)射下一發(fā)槍彈。  

這個過程聽起來相當復雜,但整個系統(tǒng)的機械結構非常簡單,而且活動部件少,故可靠性高,易于生產(chǎn)和維護。這樣的系統(tǒng)必須抵肩射擊以利用全槍后坐進行開鎖動作,如果把槍緊緊地固定在架子上射擊則不能完成自動循環(huán)。但這并不算是嚴重的缺點,因為無論是用作戰(zhàn)斗還是打獵,*****槍都不會固定起來使用的,這種原理最主要的缺點是不適合發(fā)射壓力較低的彈藥。  




伯萊塔92F型手槍——世界第一槍  

伯萊塔92F就如同一個有著索菲亞·羅蘭式的優(yōu)雅和桑德拉·布洛克式的野性動感的美女,在粗獷兇悍中透露著優(yōu)雅冰冷。作為全世界的槍迷們都津津樂道的經(jīng)典名槍,動作電影導演們又豈能放過這個討好影迷的機會?于是在《勇闖奪命島》、《轟天炮》、《紅色追輯令》、《斷箭》、《尼基塔》、《機械戰(zhàn)警》等影片中,我們又在約翰·特拉沃爾塔、尼古拉斯·凱奇、梅爾·吉布森、讓·雷諾、克里斯汀·史萊爾等眾多明星手中看到了伯萊塔92F的身影。  

八個“最”成就的經(jīng)典  

1983年,由于美國國會的施壓,美國三軍輕武器規(guī)劃委員會再一次委派陸軍進行新的手槍試驗計劃,該計劃名為XM9-SPT(SPT是“制式手槍試驗”的縮寫)。而伯萊塔公司根據(jù)以往試驗中的經(jīng)驗對伯萊塔92SB進行了改進,這種改進型被命名為伯萊塔92SB-F,其主要特點是把扳機護圈前端改成內凹的形狀,并增加了防滑紋,這項改進主要是為了讓士兵在使用安裝了*****的伯萊塔手槍時,便于雙手穩(wěn)定持槍。因為當時的高效*****都造得又大又重,雙手握槍時往往要用另一只手搭在扳機護圈前端。伯萊塔公司以92SB-F參加試驗,但又覺得這個名稱太長了,于是又重新命名為伯萊塔92F。伯萊塔92F還在生產(chǎn)工藝上進行了改進,包括槍管內膛鍍鉻,槍管表面進行了“布侖埃頓”處理(Bruniton,即是伯萊塔手槍的一種金屬表面處理方法,處理后會呈現(xiàn)磨砂質黑色表面的效果)。  

1984年初,制式手槍試驗正式開始,參與競爭的一共有七種手槍:伯萊塔92F、史密斯·韋森M459A、西格·紹爾的 P226、HK的P7、瓦爾特P88、斯太爾GB型和F型,以及FN-DA。試驗內容包括了彈道性能、耐用性、射擊精度、惡劣環(huán)境下的可靠性等等,試驗于 1984年9月完成。1985年1月14日,美國陸軍正式宣布伯萊塔92F是這次比試的優(yōu)勝者并重新命名為M9。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9毫米M1934伯萊塔手槍就曾給美國軍官,特別是基層軍官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以腰間掛上一支伯萊塔為榮。這些二戰(zhàn)中的尉級軍官到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有的已經(jīng)晉升將級軍官,他們對伯萊塔手槍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伯萊塔手槍確實是上等貨。伯萊塔公司用八個“最”來形容他們的產(chǎn)品——最佳的隨身武器、最好的指向性、最可靠的機構動作、最安全的使用性能、最可信賴的火力和射擊精度、最方便的勤務性能、最舒適的攜帶與握持感覺、最精美的外觀。當然美國國內公司的參試樣槍也是出類拔萃的,但他們都無法駁倒伯萊塔公司所提出的八個“最”。  




格洛克——世紀之槍  

它笨拙的外表卻擋不住人們崇拜的目光,它在世界手槍市場上頻獲贊譽,獲得非比尋常的回頭率。它是歐洲政要保鏢們的最愛,如英國首相布萊爾的女保鏢視它如寶,就連美國華盛頓、紐約的警察也以佩帶它為傲。它就是產(chǎn)自奧地利格洛克有限公司的格洛克手槍。  

20世紀最后一個槍王  

加斯通·格洛克,這個奧地利人被許多美國人稱為“槍王”,這并非浪得虛名。1963年,身為工程師的加斯通·格洛克,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附近的多茨威格姆成立了格洛克有限公司。格洛克公司最初生產(chǎn)諸如門把手和鉸鏈之類的產(chǎn)品。后來,格洛克接下了一宗軍火訂單,開始為奧地利軍方生產(chǎn)一些產(chǎn)品,其中包括刀具、挖壕工具、機槍彈帶和塑膠手榴彈。1981年的一天,聽到兩名軍官抱怨說現(xiàn)有手槍不太好用,格洛克便說,他可以造一支令他們滿意的手槍。兩位軍官哈哈大笑:“一個造手榴彈的人造槍?還要造出讓我們滿意的手槍?”在此之前,格洛克的確對制造手槍一無所知,但他從不懷疑自己有能力研制出一種性能超群的手槍。當時恰逢奧地利陸軍開始尋找一種新型的9毫米手槍裝備部隊,加斯通得知這一消息后,從歐洲各地聘請了一批輕武器專家,在僅僅3個月的時間內就研制出了格洛克17式的原型槍,并將該槍提交給了奧地利軍方進行測試。1983年,奧地利陸軍組織了一次新槍性能大比武,“格洛克17式”一舉奪魁。不久,格洛克就從奧地利陸軍那里,拿到了一張令其他槍商垂涎的大訂單——2.5萬支“格洛克17式”供貨合同。  

為進一步拓展生意,格洛克兩年后來到了盧森堡。在那里,他遇到了一個名叫查爾斯·埃維特的人。埃維特自我介紹說,在槍支交易界,他就是“萬事通”。經(jīng)過短暫的相互“考察”后,兩人開始了親密無間的合作。格洛克將全部精力用于制造槍支,而將奧地利之外的營銷事務全部交給埃維特打理。不久,格洛克造出了新槍——“格洛克19式”。  

1985年,埃維特在美國開了一家公司,向美國警方推銷格洛克手槍。當時,美國犯罪率不斷上升,警方迫切希望用半自動手槍替換六連發(fā)左輪手槍,以強大的火力來壓制犯罪分子?!案衤蹇?7式”和“格洛克18式”很快便獲得警方青睞。因為這兩種手槍都可以填裝18發(fā)子彈,而且造價低廉、性能良好。更重要的是,這兩種槍構造簡單,使用起來非常方便。慢慢地,格洛克手槍成了紐約警察、美國特種部隊和聯(lián)邦調查局的標準用槍。  




G36突擊步槍——現(xiàn)代步槍的王者  

G36突擊步槍是一支超越了所有頂級技術的、具有歷史意義的突擊步槍,血脈純正的德國技術使其具備了出色的戰(zhàn)斗性能,并充滿美感。它被譽為現(xiàn)代步槍的王者,作為一支被眾人矚目的新興突擊步槍來說,僅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它必將在未來歲月中接受最嚴格的考驗,以證明自己并非徒有虛名。  

最先進的突擊步槍  

德國赫克勒·科赫公司從創(chuàng)立以來,一直在生產(chǎn)滾柱閉鎖原理的半自動槍機式的步槍,這種槍機結構復雜、成本高,每支槍的采購費至少需要1200美元。對德國赫克勒·科赫公司來說,G36最大的變革就在于此。G36采用導氣式自動原理,在槍管上方有一個短的導氣活塞,活塞式導氣原理早已經(jīng)在不少突擊步槍上應用,而這些突擊步槍也被認為是性能最可靠的,而且成本較低,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卡拉斯尼柯夫的 AK突擊步槍系列,不過G36的導氣系統(tǒng)的結構與美國阿瑪萊特公司的AR-18更為接近。  

G36槍機的閉鎖裝置采用的是M16系統(tǒng)的旋轉式閉鎖。閉鎖裝置上方的孔是活塞桿的入口,由于采用了新的導氣裝置和閉鎖原理,G36的成本比原來的G3降低了許多,采購價僅為每支850美元,而且使用及維護的成本也大大降低。在G36槍機最上方的部分則是可以左右轉動的拉機柄,這種拉機柄可以從左右兩個方向拉動槍機。G36的閉鎖裝置取自M16,但G36的導氣裝置卻比M16那一根又細又長的導氣管要好得多,因為導氣管容易被外來異物堵塞,所以M16常常被抱怨在惡劣的使用條件下不可靠,而在赫克勒·科赫公司的宣傳中,G36的可靠性可與AK-47步槍相媲美,在中途不對槍管和導氣裝置進行任何保養(yǎng)的情況下,連續(xù)發(fā)射2.5萬發(fā)以上的子彈,沒有出現(xiàn)過一次卡殼之類的故障,比G3還要可靠。  

德國赫克勒·科赫公司研制G36突擊步槍時,是第一次利用計算機三維設計技術來進行全面設計的,各組成部件的耐久性試驗也是通過計算機來進行的。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帶來了驚人的效率,在開始著手研制到G36初型的完成,僅用了半年的時間。通過應用計算機三維設計,不僅縮短了研制時間,還帶來了生產(chǎn)性能的飛躍性提高。另外,赫克勒·科赫公司的耐久性試驗早在德軍新一代制式步槍的試驗展開之前就已獨自進行,G36接受了沙漠深處的抗沙塵試驗、零下50℃寒冷地帶的耐寒試驗等各種極其嚴酷的試驗。據(jù)說,G36在接受遠超過德軍新制式武器選定試驗要求(一萬發(fā)耐久試驗)的五萬發(fā)射擊試驗后,其彈著點散布區(qū)仍能保證在五厘米以內。在赫克勒·科赫公司獨自進行的這一耐久性試驗中,大量采用塑料件的G36E突擊步槍在超低溫、高溫環(huán)境下的動作可靠性充分得到了驗證。為了進一步提高耐久性,赫克勒·科赫公司對G36的各個彈簧、固定銷等細小的金屬零件都進行了防腐處理。作為突擊步槍非常重要的耐久性也很出色,G36E具有能抵抗從1.8米高處自由降落時的撞擊力(這一抗撞擊性能已超過赫克勒·科赫公司獨自進行的故障試驗結果)的高堅固性。  




MP40沖鋒槍,及其原型槍MP38沖鋒槍,是不同于傳統(tǒng)槍械制造觀念具有現(xiàn)代沖鋒槍特點的方便批量生產(chǎn)而設計的第一種沖鋒槍。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納粹德國軍隊使用最廣泛、性能最優(yōu)良的沖鋒槍。它曾經(jīng)被稱為“施邁瑟沖鋒槍”,其實與德國槍械設計師胡戈·施邁瑟并無聯(lián)系,他并沒有參與該槍的設計。  

  研制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大部分作戰(zhàn),主要以陣地戰(zhàn)和碉堡作戰(zhàn)為主。 攻擊的一方,首先以密集火炮最大程度的攻擊對方的堅固工事,戰(zhàn)壕和鐵絲網(wǎng),大量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然后他們以密集沖鋒的形式接近沖入對方的陣地,在激烈而短促的近戰(zhàn)中消滅敵人,奪取陣地。 可是,隨著戰(zhàn)爭的展開,各國就感覺到了這種戰(zhàn)術的重大問題。 由于軍事工事建造技術的發(fā)展,使得當時的戰(zhàn)壕的曲折復雜。即使在猛烈的炮火也不可能摧毀戰(zhàn)壕里面的所有人。同時重機槍的發(fā)明,使得防守一方即使人數(shù)很少,也可以給予沖鋒的進攻者大量的殺傷。 實際上,一戰(zhàn)爆發(fā)剛剛四個月,德法就分別傷亡了70萬和85萬人,而裝備差勁的俄國人在一年內更是傷亡250萬人。 因此,防守武器的水平遠遠強于進攻武器,這種殘酷的現(xiàn)實就要求進攻武器在技術上的必須突破。具體來說,對于進攻一方來說,他們人數(shù)和地形上的劣勢,就要求他們有更猛烈的單兵武器。而當時的各國步槍,每分鐘射速不超過10發(fā),大部分戰(zhàn)斗射速不過每分鐘5發(fā),這樣的武器,根本無法有效攻破對方的陣地。加上一戰(zhàn)時期配著刺刀的步槍幾乎有1.5米長,這么長的武器也無法在狹窄的戰(zhàn)壕中使用。于是,一種由單兵手持,可以在近距離威力巨大的武器隨之產(chǎn)生。這就是曾經(jīng)被稱為“手提機關槍”的沖鋒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沖鋒槍的扛鼑之做為德國的MP18,他由德國著名武器設計師施曼塞爾設計,伯格曼軍工廠生產(chǎn)。他雖然裝備部隊時期,一戰(zhàn)已經(jīng)快要結束,德國敗局已經(jīng)確定。但是仍然在實戰(zhàn)重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一戰(zhàn)結束以后,對德國沖鋒槍深有恐懼的英法勝利者,在戰(zhàn)后的條約中明確規(guī)定,德軍不可以裝備沖鋒槍,這也是對這種武器變相的肯定吧。  

  納粹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成功,大部分依賴于閃電戰(zhàn)。而閃電戰(zhàn)的核心就是裝甲部隊的使用。作為裝甲部隊來說,因為其的車載武器如火炮和機槍的使用,所以對于遠距離的目標都有巨大的殺傷力。但是,裝甲車輛在復雜的地形,經(jīng)常遇到近距離的各種武器的襲擊。由于裝甲車輛自身的限制,它對于近距離的襲擊反應較慢。因此,很需要車載步兵保護其安全,這個距離一般是150米以內。那么德國傳統(tǒng)的毛瑟步槍的火力和射速自然無法實現(xiàn)這個目的。于是,德國從30年代初期開始,就致力于發(fā)明一種可以供裝甲步兵和傘兵使用的沖鋒槍。  

  在戰(zhàn)前的十年內,德國陸續(xù)使用了MPl8/l、MP28/ll、MP34/l、MP35/l、厄爾瑪沖鋒槍,這些武器部分參加了西班牙內戰(zhàn),在西班牙激烈的運動戰(zhàn)和陣地戰(zhàn)中,它們也發(fā)揮了一些重要的作用。但是從德國專家的專業(yè)眼光來說,這些武器仍然保持一戰(zhàn)時期的水平,沒有太大的發(fā)展,所以德軍也并沒有大量裝備。  

  MP38  

  1938年,德國埃爾馬兵工廠為滿足德國裝甲兵和傘兵部隊對近距離突擊作戰(zhàn)的自動武器的需求,定型并生產(chǎn)了MP38沖鋒槍,列裝德軍。MP38式?jīng)_鋒槍是世界上第一支成功地使用折疊式槍托和采用鋼材與塑料制成的沖鋒槍。隨即德軍在1939年波蘭戰(zhàn)役爆發(fā)前裝備了數(shù)千支該槍,基本全部由德國裝甲部隊使用。  

  在短促而激烈的波蘭戰(zhàn)役中,面對頑強的波蘭人的士兵的反抗,MP38成功的保護了防御能力很脆弱的1型,2型,3型坦克和德式裝甲車,MP38猛烈火力使得手持集束手榴彈和燃燒瓶的波蘭反坦克士兵無所適從。MP38的火力和戰(zhàn)斗中可靠性深受各方的贊賞。不過其保險裝置的不穩(wěn)定等問題也受到了批評。由于MP38的簡易保險不可靠,當槍機在后方待擊位置時,拉機柄掛在機匣拉機柄槽后端的保險缺口內,使之不能偶發(fā),受到較大的震動時容易走火,針對保險機構進行改進,命名為MP38/40??蓪⒗瓩C柄推入機匣機柄槽前端增設的保險缺口,使槍機不能拉動,增強了保險作用。  

  MP40  

  在戰(zhàn)爭期間制作精良的武器簡化生產(chǎn)工藝以及降低生產(chǎn)成本是軍方考慮的主要問題。波蘭戰(zhàn)役以后,為了進一步簡化生產(chǎn)工藝,提高生產(chǎn)效率,德國軍工企業(yè)根據(jù)實戰(zhàn)的經(jīng)驗,在1940年再次進行改進,使它造價更低,工時更少,安全性更高。這個改進的型號就是大名鼎鼎的MP40沖鋒槍。MP40用大量沖壓、焊接工藝的零件代替MP38的機加工工藝的零件,降低成本,標準化的零件在各工廠分頭生產(chǎn),在總裝廠統(tǒng)一裝配,容易大批量生產(chǎn),甚至一些非軍工企業(yè)也能分包生產(chǎn)零部件,具有良好的加工經(jīng)濟性和零件互換性。在1940年至1945年間,共生產(chǎn)了1,037,400余支MP40沖鋒槍。根據(jù)統(tǒng)計,二戰(zhàn)中間MP38和MP40一共生產(chǎn)了120萬支。  

  MP40沖鋒槍,及其原型槍MP38沖鋒槍,采用自由槍機式原理,使用9毫米口徑手槍彈,直型的32發(fā)彈匣供彈。管狀機匣,裸露式槍管。握把護板均為塑料件。用鋼管制成的造型簡單的折疊式槍托,向前折疊到機匣下方,方便于攜帶。槍管座鉤狀形狀可由裝甲車的射孔向外射擊時鉤住車體,避免因后座力或者因車輛顛簸使槍管退回到車體內。該槍結構簡單設計精良,槍的分解與結合不需用專門工具,非常方便。  

  手持MP40的士兵,后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德國軍人的象征。實際上,最早的MP38/MP40沖鋒槍只是由裝甲兵和空降部隊使用,隨著生產(chǎn)量的加大,MP40已經(jīng)普遍裝備基層部隊,成為受到作戰(zhàn)部隊歡迎的自動武器,不但裝備了裝甲部隊和傘兵部隊,在步兵單位的裝備比例也不斷增加,總是優(yōu)先配發(fā)給一線作戰(zhàn)部隊。但是事實上并不象人們印象中那樣廣泛使用。  

  客觀的說,MP40是一款劃時代的武器,但是并不是完美的武器。  

  MP40沖鋒槍,具有現(xiàn)代沖鋒武器的幾個最顯著的特點:  

  制造的簡單性和造價低廉。  

  MP40取消槍身上傳統(tǒng)的木制固定槍托、護木組件以及槍管護筒等粗大笨重的結構,主要部件都是鋼片壓制成,連唯一較費工時的木質槍托,也由鋼制折疊式槍托代替。全槍沒有復雜的工藝,鋼片壓制的槍身可在一般的工廠的流水線中隨意制造,一般的初級技術工人依靠工具即可制造;機匣的下半部則以重量很輕的鋁材制造。甚至對于槍的表面也沒有什么磨光,總之,一切復雜的工藝全部取消。這樣的設計思路,使得MP40可以在德國各地的大小工廠中大量制造。  

  射擊的穩(wěn)定性和精度  

  在二戰(zhàn)期間大量裝備的沖鋒武器中,MP40沖鋒槍具有較高的精度。由于后坐力很小,MP40在有效射程內的射擊非常精確,在持續(xù)射擊中的精度更是無人能比。 一把連續(xù)射擊中的蘇聯(lián)波波沙和英國司登都是很難控制,而任何一個德國新兵都可以控制住猛烈射擊中的MP40。在較近距離作戰(zhàn)中提供密集的火力。  

  這主要還是來自于MP40的設計思路。它采用自由槍機式工作原理。復進簧裝在三節(jié)不同直徑套疊的導管內,導管前端為擊針。射擊時,槍機后坐帶動擊針運動,并壓縮導管內的復進簧,使復進簧平穩(wěn)運動。 另外,它使用9mm口徑帕拉貝魯姆手槍彈和該槍射速較低也是其射擊精確的原因。  

  南斯拉夫影片《橋》在這部影片中,游擊隊員們人手一把MP40,其中包括少年和女游擊隊員。少年和女人雖然并沒有什么戰(zhàn)斗經(jīng)驗,臂力又較弱,但是他們也可以很好控制住持續(xù)射擊MP40,在實戰(zhàn)中消滅了許多德國士兵。  

  槍身短小  

  MP40的槍身折疊以后,僅長62厘米。比各國的固定槍托武器都要短20厘米以上。 這非常適合于裝甲兵,傘兵和山地部隊的使用,尤其是在狹窄的車廂和飛機的機艙里。  

  對于傘兵來說,MP40短小精悍,火力猛烈,非常適合傘降使用。 早期在西線一系列的空降作戰(zhàn),包括空襲比利時的要塞,突襲荷蘭,大規(guī)??战悼死锾貚u,MP40幫助德國的傘兵部隊完成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密集短促的火力往往可以壓制數(shù)量占絕對優(yōu)勢的盟軍士兵。 對于裝甲兵來說,短小的MP40可以折疊后放在狹小的車廂里。 對于山地步兵來說,由于山地戰(zhàn)通常敵我雙方的距離都不會太遠。重量較輕和火力較好的沖鋒槍非常適合他們的需要。  

  MP40的主要缺點:  

  射速較低。  

  MP40的最大問題在于射速過低。其理論射速不過每分鐘500發(fā),實際射速還要低很多而它的主要對手--蘇聯(lián)的波波莎沖鋒槍每分鐘射速高達900發(fā),美國的湯普森沖鋒槍射速也高達700發(fā),只有英國加工低劣的司登沖鋒槍射速和MP40大體一致,因為兩者內部結構基本相同。MP40的設計初衷,主要是針對訓練嚴格的德國士兵,他們使用這種持續(xù)射擊精確的沖鋒槍,可以在有效射程內,依靠準確射擊來殺傷大量的敵人。  

  在斯大林格勒的激烈城市戰(zhàn)中,到處都是火力點,到處都是障礙物,到處都是突然的近距離遭遇戰(zhàn),敵人忽隱忽現(xiàn),手持沖鋒槍的士兵們很難也不可能精確瞄準射擊。而大多數(shù)的時候,他們只是朝著敵人的大概方位掃射一通。在這樣的對決中,MP40的射速只是波波沙的一半左右,完全被蘇聯(lián)沖鋒槍火力所壓制,實際傷亡重大。  

  裝彈量較少  

  MP40的裝彈量有32發(fā),這和盟國的其他沖鋒槍大致相當。但是,它在和有著71發(fā)大彈鼓的蘇聯(lián)波波莎沖鋒槍的對戰(zhàn)中,又處于絕對的下風。在近距離作戰(zhàn)中,沖鋒槍的用處就是在最短時間把最多的彈藥壓制到敵人的頭上。MP40的32發(fā)直*****,又只是波波沙的一半不到。在激烈的近戰(zhàn)中,德國士兵更換*****的次數(shù)要大大多于蘇聯(lián)士兵,在換彈藥的時候,火力必然要間斷或者停止。在戰(zhàn)斗火力的中斷就是死亡的前奏曲。對于這點,一線的德國士兵有著最快的認識。  

  很多德國士兵都拋棄自己的MP40,而是撿起一把有著71發(fā)彈鼓的波波莎沖鋒槍。在德國影片《斯大林格勒》有真實的反映。后來由于德軍士兵使用波波莎沖鋒槍的過多,德軍居然還專門研究了一個波波莎沖鋒槍的改進型號。 武器也是商品,對于戰(zhàn)斗武器來說,士兵就是客戶。顯然在和波波莎沖鋒槍的對決中,MP40占了下風。  

  對MP40的總體評價  

  MP40無疑是容易控制的武器,它的后坐力相對較小,在掃射中可以準確的把密集的槍彈射向對方。在非極冷的氣候下,它的供彈可靠性很強,基本沒有卡殼的危險。相比起來,波波沙的射速過快,激烈射擊時槍身跳動的很厲害,新手很難控制。司登沖鋒槍雖然也比較容易控制,但是該槍造型獨特,射擊時候必須一手拖住槍托,一手在側面抓住*****,在槍身上下移動時候很費力,只適合水平掃射。而且司登的供彈可靠性太差,經(jīng)常莫名其妙的卡殼,這在戰(zhàn)場中就是把性命交給了對手。而老美的湯普森沖鋒槍的子彈穿透能力太弱,對待較遠一些的半隱蔽目標殺傷性太差,只適合近距離掃射沒有防護的士兵。  

  在蘇聯(lián)波波莎沖鋒槍出現(xiàn)之前,MP40仍然是世界最頂尖的沖鋒槍。由于它的成熟和可靠,直到60年代仍然有一些國家使用它。  

  性能數(shù)據(jù):  

  口徑:9mm  

  彈藥:9×19mm帕拉貝魯姆手槍彈  

  自動方式:自由槍機式  

  發(fā)射方式:連發(fā)  

  槍口初速:381m/s  

  表尺射程:200m  

  理論射速:500發(fā)/min  

  供彈方式:彈匣  

  彈匣容量:32發(fā)  

  全槍長:槍托打開833mm;槍托折疊630mm  

  槍管長:251mm  

  膛線:6條,右旋  

  全槍質量(不含彈匣):MP38式4.086kg;MP40式4.027kg  

  全槍質量(含彈匣):MP38式4.756kg;MP40式4.697kg  

  實彈匣質量:670g  

  瞄準裝置:片狀準星;U型缺口式照門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