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這樣一個故事:
美國著名的主持人林克萊特在一期節(jié)目上訪問了一位小朋友,問他:“你長大了想當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當飛機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說:“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時,飛機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小朋友想了想:“我先告訴飛機上所有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后我系上降落傘,先跳下去。”
當現(xiàn)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xù)注視著孩子。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于是林克萊特問他:“為什么要這么做?”他的回答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還要回來!”
故事中的主持人林克萊特他與眾不同之處,他能夠讓孩子把話說完,并且在“現(xiàn)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仍保持著傾聽者應(yīng)具備的一份親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
有一個人只受過4年小學教育,23歲創(chuàng)業(yè)、7年后成為日本收入最高的人,當他1989年去世時,留下了15億多美元的遺產(chǎn)。這就是被稱為“經(jīng)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傳奇的一生。當松下幸之助被問到他的經(jīng)營哲學時,他只有簡單的一句話:“首先要細心傾聽他人的意見。”
有人說,一個高明的談話者往往首先是一位高明的傾聽者。我們總是認為人際場上能說會道的人才是善交際的人,其實,善于傾聽的人才是真正會交際的人。
一位心理學家曾說:“以同情和理解的心情傾聽別人的談話,我認為這是維系人際關(guān)系,保持友誼的最有效的方法。”
可見,說是一門藝術(shù),而聽更是藝術(shù)中的藝術(sh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