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天,佛祖釋迦牟尼給弟
“第二種是好馬,當(dāng)主人的鞭子抽過來的時候,他看到鞭影不能馬上警覺,但是等到鞭子掃到了馬尾毛端時,他也能知道主人的意思,開始迅跑,算是第二等的好馬。” “第三種是庸馬,它見到鞭影不但毫無反應(yīng),甚至鞭如雨下,它仍反應(yīng)遲鈍,等到主人動了怒氣,鞭棍交加打在它的肉軀上,它才能順著主人的命令奔跑,這是后知后覺的庸馬。” "第四種是駑馬,主人揚鞭之時,它視若無睹,當(dāng)鞭棍抽打在它的皮肉上,它仍毫無知覺。直到主人盛怒之極,雙腿夾緊馬鞍兩側(cè)的鐵錐,頓時痛刺骨髓,它才如夢方醒,放足狂奔,這是愚劣無知、冥頑不化的駑馬。” 講到這里,他忽然停頓下來,用柔和的目光掃視眾弟 第一種人見到世間有無常變異,生命有生滅隕落的情境,便能悚然警惕、奮力前進(jìn),努力創(chuàng)造嶄新的生命,這好比第一等良馬”; “第二種人看到世間的花開花落、月圓月缺,看到生命法則的起起落落。。。能及時地鞭策自己,不敢懈怠,這么好比第二等好馬”; “第三種人看到親友們經(jīng)歷的生死離別苦痛,才開始憂恐驚懼善待生命,這好比第三等庸馬,非受到鞭棍的切膚之痛不能幡然醒悟”; “第四種人當(dāng)自己病魔侵身,如風(fēng)中之燭的時候,才悔恨當(dāng)初沒有及時努力,在世界上空走了一會,這好比第四等駑馬。受到了徹骨動髓的劇痛后才知道奔跑,然而一切都為時過晚了。” 如果四種馬在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上可以對比四種人,那么在經(jīng)營自己的人生上對我們又會有什么樣的助益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