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種浮躁之風,在黨員干部中也有不少表現(xiàn)。例如,有的“剛剛燒火就揭鍋”,朝令夕改,急于求成,好大喜功。有的熱衷于政績“短平快”,忽視抓基層,懶得打基礎,不為子孫計。有的喜好于“顯山露水”,不肯在求真務實上用功,卻不斷在表面文章上“創(chuàng)新”。有的樂此不疲迎來送往,“密切聯(lián)系領導”,遠離實踐,脫離群眾。有的整天圍著事務轉,坐擁文山會海,不肯看書學習,很少調(diào)查研究。干部隊伍中的浮躁之風,背離科學發(fā)展觀,助長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污染社會風氣,損害群眾利益,確實需要認真滌蕩一番。 治療浮躁病有一方良藥:養(yǎng)一點靜氣。 靜氣,是一種氣質(zhì),一種修養(yǎng),一種境界,也是東方智慧之一。諸葛亮給他兒子寫信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边@是諸葛亮一生的體會。今天讀來,還是那么發(fā)人深省。 養(yǎng)點靜氣,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尤為重要。領導干部事務紛繁,日理萬機,很多人是“眼睛一睜,忙到熄燈”,工作確實辛苦。問題在于,很多同志被各種可有可無、可去可不去的會議、事務、應酬纏住了手腳,這就不好了。領導干部要學會忙里偷閑,鬧中取靜。偷閑不是偷懶,取靜不是怕事,而是在日程表里辟出一塊安靜的綠地,靜下心來思考一些問題。用陳云同志的話說,就是拿出一定時間“踱方步”,考慮戰(zhàn)略問題。這應當是更為重要的工作。戰(zhàn)場上指揮員“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離不開靜氣。搞建設、謀發(fā)展的帶頭人同樣如此。領導干部在頭緒繁雜的情況下,更需要保持清醒頭腦,深謀遠慮,鑒天地之精微,察萬物之規(guī)律,把握改革發(fā)展的主動權。思考需要心靜,多思培養(yǎng)靜氣。往往心安氣靜時,思維最為活躍,靈感最易爆發(fā)。 靜氣貴在“養(yǎng)”,即靠平時修煉。首先,靜靠正氣支撐。正氣在身,淡泊名利,無欲則剛,無欲則靜,心態(tài)平靜,心有定力,不為進退滋擾,寵辱泰然不驚,浮躁會遠你而去。其次,要立大志。胸懷廣闊,志存高遠,心憂天下,為人民立德、立功、立言,就不會為一點成績而驕傲,為一時挫折而沮喪,自然會保持冷靜。第三,就是要多讀點書,增加一點書卷氣。書是獲取知識的渠道,也是涵養(yǎng)靜氣的搖籃。無論多忙,一定要擠時間學習,靜下心來讀點書。越是博學的人,越是視野開闊,頭腦冷靜,正像深水表面,總是波瀾不驚,做到每臨大事有靜氣,處理問題從容不迫,舉重若輕。 有人說得好:浮躁的社會,心靜者勝出。養(yǎng)一點靜氣,是提高干部素質(zhì)的需要,也是提高執(zhí)政能力的要求。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在正氣、志氣、勇氣、銳氣、才氣之外,還需要加上靜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