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中國父母是怎樣把女兒逼成剩女的? 文/柯云路
最近收到一封來信:過年,我非常怕,怕的不得了!年關難過。金融風暴都沒有我的年關難過。不知從何年起,已經(jīng)收到警告:今年還是一個人,就不要回家了(在外地工作,每年過年才回老家)。每次我都回答:不會不會,下次不會一個人了。一眨眼,又是一年冬來到,形只影單愁更愁……人家20多的就已經(jīng)大喊剩女了,我這30的只能是超級剩女了!人生最大的失敗,莫過于嫁不出去!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成為超女! 一位女孩想出家,前來征求我的意見。 我有些驚訝。女孩很漂亮,有好工作,收入也不錯,算典型的白領。若干年前,我認識的有些年輕人由于生活失意想出家,我通常會勸他們放棄出家的想法,好好生活。在一般人眼里,出家可超脫世間煩惱,然而他們并不知道,出家對于人生的考驗更甚于世俗生活,寺院里也并不清靜。 女孩說了想出家的原因。她屬于大齡未婚。現(xiàn)在社會上對未婚男女有戲謔的說法,如30歲以下為“剩男”“剩女”,30歲至35歲晉升為“圣斗士”,再大一點的通稱為“齊天大圣”。女孩今年34歲,眼看著就進入“齊天大圣”的行列。她說那些說法讓她很受傷。自從三十歲之后,父母只要見面就沒別的話題,一上來就問對象和結婚的事,并且動員了一切社會聯(lián)系為她介紹對象。她是個乖女孩,不愿違拗父母,勉為其難地一次又一次相親。而父母介紹的對象標準也是一降再降,從年齡相差不超過十歲,到現(xiàn)在50歲上下,從對方?jīng)]有婚史到現(xiàn)在即使帶著孩子,均在相親范圍之內(nèi)。“但真的沒有合適的。”女孩說這一年來很怕回家見父母,母親每次見她都是一臉憂愁,說她讓父母在親戚朋友面前很沒面子。而一次次失敗的相親也使她自尊心備受打擊。女孩覺得自己像菜場收攤前賤賣的剩菜,任人翻揀之后,還是被丟棄一邊。 于是,在爭吵妥協(xié)逼迫之后,女孩想到了出家,覺得唯此才能一了百了。 我問女孩是否真打算一輩子單身?女孩搖頭,說自己并非獨身主義者,有合適的還是愿意有家庭的,但是找不到合適的也不愿湊合。跟她同齡的男孩現(xiàn)在肯定愿意找更年輕的。讓她找一個五十歲的男人,如果彼此有感情還行,但毫無感情地為了結婚而結婚,她不知圖的什么。若對方再帶個小孩,進門就得當后媽,她根本就沒有這種精神準備。所以,碰不到合適的,一輩子自己過也挺好,至少不用受委屈。 我問她這些想法跟父母交流了嗎?女孩說,他們根本聽不進去,總覺得我不現(xiàn)實。每次發(fā)生爭執(zhí),媽媽都是一個勁兒地嘆氣,說年齡越大越?jīng)]人要,越拖越“賣”不出去。女孩在外企做行政助理,老板的一句斥責會讓她郁悶很久;現(xiàn)在父母每天對她不滿,等于每天都在宣告她的人生很失敗,這對自尊心的打擊可比工作挫折厲害多了。 女孩感嘆,天下最難看的就是父母的“臉色”。 這樣的話讓我想起不久前參加的一次聚會。那天來的七八位女士全部未婚,大的三十六七,小的二十八九。她們告訴我,現(xiàn)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并不是怎樣戀愛或什么時候結婚,而是如何對付“逼婚的父母”。父母的逼迫把她們搞得十分焦慮,整個人都有點“變態(tài)”了。一位在網(wǎng)站工作的女孩說:活著不是非結婚不可,再說,逼得你一點好感覺都沒有,本來能嫁的也嫁不成了。 ——不知父母們是否懂得這個道理。 生活的道路有很多條,結婚不一定幸福,不結婚也不一定意味著苦難。倘若真想嫁好女兒,逼婚只會適得其反。據(jù)我看來,正是這種并不罕見的“逼婚”,每日在摧殘一些女孩的自尊,其中的心理迫害只有當事人才能知道。當家長的每日憂心忡忡嫌女兒嫁不出去,這甚至可能毀掉女兒的整個人生——不僅是婚姻,也包括事業(yè)及健康,因為在競爭社會的高壓下,人全憑自信打拼生活。 現(xiàn)代大城市的職場女多男少,大齡女孩的婚配確是個難題。根據(jù)一份社會調(diào)查報告,由于近年來新出生人口男女比例嚴重失調(diào),至2013年以后,每年將有120萬男性無婚配對象,被迫單身。 希望那時的男孩不要因為“被逼婚”而想“出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