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視覺閱讀能力”,請您讀讀這篇短文——
從前山里有戶人家,家里有一尊石像,石像面朝下躺在門□,沒有人在乎。一天,一個城里的學(xué)者路過這戶人家,看到石像,認出這是一位大師失傳的作品,便問這戶人家的主人,愿不愿意把石像賣了。 主人聽了仰頭大笑,說:“太好了,誰愿意買這塊又笨又重又臟的石頭?”
學(xué)者說:“我出一塊銀元買它。” 主人又高興又驚訝,當(dāng)然成交。石像被放在象背上馱進城。 過了幾個月。山里人進了城。當(dāng)他在大街上逛時??匆娨患业赇伹皣欢讶?。有人大聲的喊說:“快來看啊!來欣賞世界最美妙的雕像,只要兩塊銀元,就可以看到出自最偉大的大師之手,曾經(jīng)失傳又重現(xiàn)人間的作品啊!” 于是,山里來的人,手伸進口袋,摸 出兩塊銀元,付錢走進店里,去看那件他用一塊銀元賣掉的石像。 這個故事是“真的”嗎? 怎么不是?1907年英國的史坦因只花了二百兩銀子,從一個王道士手里,買走大批敦煌文物,現(xiàn)在放在大英博物館,我們要花多少錢才能看上一眼? 人缺乏“看”的能力,因為視覺無知所上演的戲。不斷、一再、重復(fù)出現(xiàn)在我眼前。
每當(dāng)我去書店,走到繪本區(qū),總會有一個小孩跟媽媽說他要買這本書。這時,媽媽會拿起書來,翻一下,說:“這沒有幾個字,還賣這么多錢?你在這 里看完就好。”有的會說:“這個畫家的書,上次不是買過一本嗎?” “這本和家里那本,故事不一樣。”小孩說。“故事不一樣,你就在這里看。同一個畫家畫的還不是一樣。”小孩如果意志堅強,非買不可。媽媽就會說:“那買這本好啦,才99,又大本。” “這本畫得不好。”小孩說。“都是給小孩看的,有什么好不好?小孩懂什么?一天到晚就要買。” 大人們您可知道啊,其實正因為他(她)小,沒有辨識能力,才給他最好的,所以給孩子買油畫棒一一定要挑最好的顏色,最正的色彩,給孩子看圖一定要看最美的畫面。超市上充斥的一些個粗制濫造的圖本,寧愿不要。
大人沒有“眼力”,嚴重的不是他自己會有什么損失,而是大人會讓原本有希望的孩子失去眼力;這個損失就無法衡量了??墒俏覀円执笕藛?怪他也沒有用,要怪就怪他“從小沒有看繪本”,“好的繪本”,沒有人培養(yǎng)他“視覺閱讀能力”。現(xiàn)代的社會都以培養(yǎng)讀寫能力為基礎(chǔ),一個社會如果還有大量的文盲,想進步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的社會,文盲已幾乎消滅,但“圖盲”呢?同樣的道理,社會如果圖盲充斥,那要達到“美”的境界,就還有很深的鴻溝要跨越。 這是臺灣的 郝廣才先生《好繪本如何好》一書中序言的一段,看完后不用再解釋,“視覺閱讀能力”的意義已經(jīng)說得一清二楚。 俺特別特別喜歡繪本,收藏了很多很多本,但是在這兒俺可不是為了宣傳繪本,俺還是在念叨自己的本行——美術(shù)教育——其最終目的不就是提高“視覺閱讀能力”嗎? 藝術(shù)創(chuàng)作是不是需要?藝術(shù)鑒賞是不是需要?一般的精神生活是不是需要?總之一句話——不具備“視覺閱讀能力”,就不可能成為“精神貴族”,就不可能成為“中產(chǎn)階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