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土真成富貴土,紫砂漸迷藏人眼
-------透過迷霧看紫砂
2010年5月16號,中國嘉德的一場個人藏品翦淞閣文房清供專場拍賣會上,顧景舟所制石瓢壺以1232萬元成交,這是宜興紫砂器首次突破千萬元人民幣大關。于是,許多人歡呼雀躍,仿佛中了千萬元彩票一樣,為自己手中所擁有的那些顧景舟名款紫砂壺激動。
幾乎在同一時間,也是2010年的五月份,央視相繼曝光了部分不良紫砂業(yè)者使用化工料制壺及美的紫砂堡生產(chǎn)真相,這一熱一冷,一下子把紫砂行業(yè)推到了眾目睽睽之下。于是,又有人擔心,紫砂這個行業(yè)是否會像股市那樣一夕之間崩盤?其實,面對這門這個延續(xù)了數(shù)百年的古老藝術,過度興奮與驚恐都是大可不必的。
因為,顧老先生的壺升值了,不等于你手中擁有的顧景舟名款的壺一樣會升值。顧老先生親手做的壺量畢竟是有限的,而且隨著顧老先生的離世也踏上了逐漸減少的進程;但打著顧景舟名款的壺量是無限的,并隨著顧老先生的離世彌發(fā)蔓延開來,我相信,隨著這把天價景舟石瓢壺的出現(xiàn),打著顧老先生各種名款的壺會越來越多,關于顧老先生的壺故事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精彩。
而那些不良業(yè)者所生產(chǎn)出來的化料壺,假紫砂壺盡管已成規(guī)模,而且有時可以達到亂真的程度,但畢竟使用純正紫砂土做壺的人在宜興還是主流,只要我們練就一雙慧眼,分清哪些是真紫砂,那些假紫砂?那些壺可以使用,那些壺只能做擺件?那些壺是實用品,那些壺是藝術品?就一定會享受到紫砂收藏中的樂趣。
平時,我喜歡逛逛當?shù)氐奈幕袌?,也喜歡到紫砂專賣店里喝茶,與壺友們交流,與紫砂壺作者探討,也時常瀏覽網(wǎng)上一些紫砂專業(yè)論壇里的文章,并閱讀了許多關于紫砂方面的理論書籍,以我對紫砂界現(xiàn)狀的認識,認為目前在紫砂收藏界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 老壺資源少,真真假假迷人眼。
許多新入門紫砂收藏隊伍的人,喜歡按圖索驥。??吹缴磉呉恍┎赜?,言必時大彬,陳鳴遠,顧景舟,有人專收所謂文革壺,又沒有多少專業(yè)知識與實踐經(jīng)驗,只認款不認壺。商販抓住一些收藏者的這種心態(tài),按需生產(chǎn)。甚至出現(xiàn)了許多臆造品,這些壺往往造型粗俗怪異,大多是河北、河南、山東等地農(nóng)民,采用普通黃土,翻模成型,低溫燒制。質(zhì)感與磚瓦無異,為了造成一種歷史的古舊感,常使用鞋油涂抹,墨汁浸染、烤箱烘烤等手段,引君入甕。
我剛開始喜歡紫砂壺的時候,曾在文化市場的地攤上看到個抽煙娃娃造型的小壺,腦后小辮彎曲為壺把,口中煙卷為壺嘴,頭上一頂禮帽為壺蓋,造型奇特,攤主要價七十,我以30元買下。回到家中,本來想清洗下泡壺茶喝。結果,三盆水后還有墨汁飄出,待到把墨跡洗掉,小壺已經(jīng)像褪毛雞一樣露出了它那土坷拉的本性。
有次在壺店喝茶,有位老者從地攤興沖沖的抱了個博浪錐進來,造型古樸,色澤古舊,與老壺圖冊中那款經(jīng)典款式頗為形似。老者讓店主幫忙鑒定下。店主只讓他再聞聞壺內(nèi)的味道。老者再聞果真有一股濃濃的鞋油味。只奇怪自己買壺時也注意過。道理很簡單,當時這位老者被檢漏的心態(tài)迷惑了,一點沾便宜的心思干擾了自己的判斷力。
這些鞋油壺、墨汁壺往往價錢便宜,屬于粗制的臆造品,賣主把它擺在攤位上,怕惹上后續(xù)的麻煩,一般不說話,裝做自己不懂的樣子。隨你看,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這樣你買回去,即使明白過來,也只能有苦憋在自己肚子里,怨不得賣家。
稍高級些的作舊,會用正宗的紫砂料。壺呢,盡管是模具的,但是做的有款有型。為了讓壺盡快出來那種古舊感,有時會將壺放進盛滿茶水的缸里,在太陽地里曝曬數(shù)周,好讓新壺的土胎松透,去掉新壺的火氣,如此更近似古壺。有些高仿,也會用真正的茶湯每天澆養(yǎng),數(shù)個月不綴。這種真正用茶湯滋養(yǎng)出來的,往往價格不菲,再加上主人煞有其事的編造個故事,最易使人上當。
曾有位小壺商從地攤上收了把顧景舟款的大仿古壺,型與泥都不錯。他不解的跟我說:這壺我都蒸過、煮過、刷過、泡過了,怎么到現(xiàn)在,只要是一上水,就會有油花飄出來。我笑道這壺大概是在排骨湯里燉出來的,也算做舊的格外一種方式。
一般賣老壺的人都會編造個曲折的故事,把一把偽造的老壺,傍上個大家,打扮成在江湖上有傳承的,弄上個小妾或者丫鬟的身份。最容易哄騙那些只認人名,不認名人的外行人。所以,非有一定鑒賞知識的真明白人不要輕易涉足老壺這個領域。
二、鄉(xiāng)坯壺價廉物不美,用做飲器當慎重。
紫砂的基本泥料其實是紫泥、段泥及紅泥幾種泥料的統(tǒng)稱。再經(jīng)過泥料的調(diào)配成為“五色土”,同時也可視需要調(diào)配出其它顏色,這也是紫砂泥的魅力所在。泥料變動、燒結變動都會造成壺的顏色變化。對于初入門者來說,紫砂土從外觀上難以辨識,很容易掉進假紫砂土的陷阱。
所謂鄉(xiāng)坯壺,指的是來自宜興紫砂礦脈周遭的礦土,再加上化工染料,做出幾可亂真的次品紫砂壺。而有些無良商人為了降低成本,增加賣相,用并非丁蜀紫砂原礦的普通陶土,加入氧化鉛或是氧化錳,添加著色劑,讓制出來的壺產(chǎn)生各種顏色變化,或利用化學原料如氧化鈷、氧化錳等配成墨綠泥、黑紫泥等新泥色。如此一來,這些所謂的紫砂壺,既失去了紫砂土應有的透氣性,同時,因為含鉛量過高,長期泡飲,還會對人體產(chǎn)生一定的傷害。目前、地攤市場上十元、二十元一把叫賣的紫砂壺多是這類貨色,其已非泡茶的利器,而成為傷人的工具了,更遑論收藏升值了。
近期被央視暴光的“美的紫砂煲”,其所謂“全部選用純正紫砂燒制”的內(nèi)膽,實際上就是用田土、紅土、黑泥、白泥等多種普通陶土配制,并添加“鐵紅粉”、二氧化錳等化工原料染色而成的,與那些化工壺做法如出一轍。
有些賣化工壺的會教你些鑒別紫砂壺的良法,比如說用火柴去劃壺身,火柴若能點燃,就是好壺?;蚴菍胤旁诘厣喜?,若不易碎裂,便是好壺。這種理論在一些旅游景點里經(jīng)常成為一種賣點。有次,我們?nèi)ヌK州旅游,在途中,導游把我們帶到了個紫砂壺的展銷地,就是灌輸?shù)纳鲜隼碚?。后來,旅游團進了蘇州城里的一個紫砂壺專賣店,我的一位同事,又要敲壺蓋,又要踩壺的,嚇得老板趕緊把我們這位邪教人士請了出去。
俗語說:一分價錢一分貨,你出高價未必買到真東西,但你想用買磚瓦的錢買個純正紫砂壺來,那也是不可能的。曾經(jīng)聽到一位攤主跟人抱怨,自己攤上丟了把某位工藝師的大一品竹段壺,價值二百多呢!旁邊也有人信以為真,這都是不讀書不看報,不了解市場行情,把自己的視野只局限于一個小圈子里造成的。
三、 模具壺多如山,等待升值一萬年
紫砂壺從成型角度來看,主要分為三類:全手工,半手工和灌漿壺(模具壺)。
灌漿壺也叫模具壺,就是把泥漿灌到模具里面,等泥巴干了,可成壺,成杯,成雕塑,成花盆等等,適宜大批量生產(chǎn),成品率極高,泥料較好的灌漿壺,可作為泡茶的器皿,但無任何的收藏價值。
一把紫砂壺主要的部分就是:身桶,壺嘴,壺蓋,壺把,滴子。就是把壺的各個部分先分別用“全手工”做出雛形,然后把它們放入“各自”的模具里面整形,規(guī)范化,最后再全手工“拼湊”到一起成壺。這種方式做成的壺就叫半手工壺。半手工壺也是借助模具成型,所以,當灌漿壺只叫灌漿壺時,半手工壺就叫模具壺。 采取半手工方式做壺,有時是工手功力不能達到全手工做壺的水平,有時候是器型復雜,必須借助規(guī)范,這些都是允許的,這種做壺方式,要有一定功力,但比全手工做同一壺型要簡便,速度也快,所以相對而言,價格也比同一作者的全手工作品便宜。所謂全手工壺呢,就是壺的各個部分分別用“全手工”做出,再全手工“拼湊”到一起成壺。全手工壺也叫傳統(tǒng)手工壺,由于每把壺都傾注了作者的心力,具有自己的個性,當然是最有收藏價值的,這也是當下紫砂收藏者追捧的熱點。但世上之人都有趨利之心,一旦全手工技法受到追捧后,許多仿全手工的作品便如雨后春筍般誕生了。比如說,全手工的壺可內(nèi)壁嵌章,有人就琢磨著用橡皮軟章嵌印冒充。全手工壺有時保留拍打泥片時的泥凳痕,有人便用衛(wèi)生紙之類粗紙按壓成痕。其實,不管是模具壺、半手工壺、全手工壺,只要泥料純正,都是泡茶的好用具。但如果是作為收藏品,最好選擇那些有個性,數(shù)量小,全手工成型的作品。這就要我們煉成一雙慧眼,在全手工壺,半手工壺和模具壺中尋找出適合自己的物有所值的最愛來。
四、李逵李鬼合起手,真假名家并肩走。
如果要把紫砂壺作為收藏品或者投資品來看,那么,名人壺確實應該是選擇的好對象。但目前的紫砂界里,充滿了炒作與謊言。大師名人的名頭滿地都是、良莠不齊。
真做壺的真名家,這應該是紫砂界的主流,他們的作品是最值得收藏的,但價格也高得驚人。也有不做壺的真名家,天天滿天飛,作品照樣成量產(chǎn),這就不能不讓人產(chǎn)生懷疑:莫非他那壺是在飛機上或者火車上做的嗎?對于那些代工壺,即使是有大師的名款,其價值早已打了大大的折扣。
還有一種是真做壺的假名家?,F(xiàn)在的紫砂界,職稱評定有多個系統(tǒng),級別也有地方與國家、企業(yè)之別。常常有這個系統(tǒng)里的高工,可能就是那個系統(tǒng)中的工藝美術員,或者連員都算不上。即使是正規(guī)的晉升體系,也不排除一些活動能力強弱、世襲、背景的因素在內(nèi)。就如同我們搞專業(yè)的一樣,同樣是教授,水平也是千差萬別。
最惡劣的是你碰到個不會做壺的假名家,有些壺商,做壺二把刀,或者根本不會做壺。買別人的壺敲上自己的名頭,通過宣傳與包裝,利用媒體制造知名度,也可以成為名家。這些假名家之所以能夠得逞于一時,與許多收藏者迷戀名家脫不了干系。
所以,紫砂壺收藏不能迷信名家,名家所做的壺也不一定都是優(yōu)秀之作,并不是所有名家的壺都值得高價收藏。要選擇那些有藝德、有潛力的工藝師作為自己集藏的重點和目標。買壺更不能只看名款,只看職稱。職稱不是重要的,甚至可以忽略。關鍵還是看作品,這就要充分培養(yǎng)我們的賞鑒力。一把壺,從料、工、型、神方面入手,拋卻了它的出身,拋卻了它的背景,就看壺本身,只有以上四方面滿足了自己的要求,才是一把值得收藏的好壺。
也只有一件功力過硬的作品,才能經(jīng)受住歲月的考驗,在今后的時間里慢慢地體現(xiàn)出它的價值,給收藏者以使用中的愉悅與經(jīng)濟上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