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晉書天文志上(李淳風所作) - 天文曆法

 LM0318 2010-12-15
天文上
天體 
儀象
天文經(jīng)星
二十八舍 
二十八宿外星 
天漢起沒十二次度數(shù)  

州郡躔次
昔在庖犧,觀象察法,以通神明之德,以類天地之情,可以藏往知來,開物成務(wù)。故《易》曰:“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贝藙t觀乎天文以示變者也?!渡袝吩唬骸疤炻斆髯晕颐衤斆鳌!贝藙t觀乎人文以成化者也。是故政教兆于人理,祥變應(yīng)乎天文,得失雖微,罔不昭著。然則三皇邁德,七曜順軌,日月無薄蝕之變,星辰靡錯亂之妖。黃帝創(chuàng)受《河圖》,始明休咎,故其《星傳》尚有存焉。降在高陽,乃命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爰洎帝嚳,亦式序三辰。唐虞則羲和繼軌,有夏則昆吾紹德。年代綿邈,文籍靡傳。至于殷之巫咸,周之史佚,格言遺記,于今不朽。其諸侯之史,則魯有梓慎,晉有卜偃,鄭有裨灶,宋有子韋,齊有甘德,楚有唐昧,趙有尹皋,魏有石申夫,皆掌著天文,各論圖驗。其巫咸、甘、石之說,后代所宗。暴秦燔書,六經(jīng)殘滅,天官星占,存而不毀。及漢景武之際,司馬談父子繼為史官,著《天官書》,以明天人之道。其后中壘校尉劉向,廣《洪范》災(zāi)條,作《皇極論》,以參往之行事。及班固敘漢史,馬續(xù)述《天文》,而蔡邕、譙周各有撰錄,司馬彪采之,以繼前志。今詳眾說,以著于篇。
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蓋天,二曰宣夜,三曰渾天。漢靈帝時,蔡邕于朔方上書,言“宣夜之學,絕無師法?!吨荀隆沸g(shù)數(shù)具存,考驗天狀,多所違失。惟渾天近得其情,今史官候臺所用銅儀則其法也。立八尺圓體而具天地之形,以正黃道,占察發(fā)斂,以行日月,以步五緯,精微深妙,百代不易之道也。官有其器而無本書,前志亦闕”。

蔡邕所謂《周髀》者,即蓋天之說也。其本庖犧氏立周天歷度,其所傳則周公受于殷商,周人志之,故曰《周髀》。髀,股也;股者,表也。其言天似蓋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極之下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沲四隤,三光隱映,以為晝夜。天中高于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萬里,北極下地高于外衡下地亦六萬里,外衡高于北極下地二萬里。天地隆高相從,日去地恆八萬里。日麗天而平轉(zhuǎn),分冬夏之間日所行道為七衡六間。每衡周徑里數(shù),各依算術(shù),用句股重差推晷影極游,以為遠近之數(shù),皆得于表股者也。故曰《周髀》。
又《周髀》家云:“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天旁轉(zhuǎn)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隨天左轉(zhuǎn),故日月實東行,而天牽之以西沒。譬之于蟻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蟻右去,磨疾而蟻遲,故不得不隨磨以左回焉。天形南高而北下,日出高,故見;日入下,故不見。天之居如倚蓋,故極在人北,是其證也。極在天之中,而今在人北,所以知天之形如倚蓋也。日朝出陽中,暮入陰中,陰氣暗冥,故沒不見也。夏時陽氣多,陰氣少,陽氣光明,與日同輝,故日出即見,無蔽之者,故夏日長也。冬天陰氣多,陽氣少,陰氣暗冥,掩日之光,雖出猶隱不見,故冬日短也?!?
宣夜之書亡,惟漢秘書郎郗萌記先師相傳云:“天了無質(zhì),仰而瞻之,高遠無極,眼瞀精絕,故蒼蒼然也。譬之旁望遠道之黃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體也。日月眾星,自然浮生虛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須氣焉。是以七曜或逝或住,或順或逆,伏見無常,進退不同,由乎無所根系,故各異也。故辰極常居其所,而北斗不與眾星西沒也。攝提、填星皆東行,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遲疾任情,其無所系著可知矣。若綴附天體,不得爾也。

成帝咸康中,會稽虞喜因宣夜之說作《安天論》,以為“天高窮于無窮,地深測于不測。天確乎在上,有常安之形;地塊焉在下,有居靜之體。當相覆冒,方則俱方,圓則俱圓,無方圓不同之義也。其光曜布列,各自運行,猶江海之有潮汐,萬品之有行藏也”。葛洪聞而譏之曰:“茍辰宿不麗于天,天為無用,便可言無,何必復(fù)云有之而不動乎?”由此而談,稚川可謂知言之選也。
虞喜族祖河間相聳又立穹天論云:“天形穹隆如雞子,幕其際,周接四海之表,浮于元氣之上。譬如覆奩以抑水,而不沒者,氣充其中故也。日繞辰極,沒西而還東,不出入地中。天之有極,猶蓋之有斗也。天北下于地三十度,極之傾在地卯酉之北亦三十度,人在卯酉之南十馀萬里,故斗極之下不為地中,當對天地卯酉之位耳。日行黃道繞極,極北去黃道百一十五度,南去黃道六十七度,二至之所舍以為長短也。”
吳太常姚信造昕天論云:“人為靈蟲,形最似天。今人頤前侈臨胸,而項不能覆背。近取諸身,故知天之體南低入地,北則偏高。又冬至極低,而天運近南,故日去人遠,而斗去人近,北天氣至,故冰寒也。夏至極起,而天運近北,故斗去人遠,日去人近,南天氣至,故蒸熱也。極之立時,日行地中淺,故夜短;天去地高,故晝長也。極之低時,日行地中深,故夜長;天去地下,故晝短也?!?
自虞喜、虞聳、姚信皆好奇徇異之說,非極數(shù)談天者也。至于渾天理妙,學者多疑。漢王仲任據(jù)蓋天之說,以駁渾儀云:“舊說天轉(zhuǎn)從地下過。今掘地一丈輒有水,天何得從水中行乎?甚不然也。日隨天而轉(zhuǎn),非入地。夫有目所望,不過十里,天地合矣;實非合也,遠使然耳。今視日入,非入也,亦遠耳。當日入西方之時,其下之人亦將謂之為中也。四方之人,各以其所近者為出,遠者為入矣。何以明之?今試使一人把大炬火,夜行于平地,去人十里,火光滅矣;非滅也。遠使然耳。今日西轉(zhuǎn)不復(fù)見,是火滅之類也。日月不員也,望視之所從員者,去人遠也。夫日,火之精也;月,水之精也。水火在地下員,在天何故員?”故丹陽葛洪釋之曰:《渾天儀注》云:“天如雞子,地如雞中黃,孤居于天內(nèi),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則半覆地上,半繞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見半隱,天轉(zhuǎn)如車轂之運也?!敝T論天者雖多,然精于陰陽者少。張平子、陸公紀之徒,咸以為推步七曜之道,以度歷象昏明之證候,校以四八之氣,考以漏刻之分,占晷景之往來,求形驗于事情,莫密于渾象者也。
張平子既作銅渾天儀,于密室中以漏水轉(zhuǎn)之,令伺之者閉戶而唱之。其伺之者以告靈臺之觀天者曰:“璇璣所加,某星始見,某星已中,某星今沒”,皆如合符也。崔子玉為其碑銘曰:“數(shù)術(shù)窮天地,制作侔造化,高才偉藝,與神合契?!鄙w由于平子渾儀及地動儀之有驗故也。
若天果如渾者,則天之出入行于水中,為的然矣。故黃帝書曰,“天在地外,水在天外”,水浮天而載地者也。又《易》曰:“時乘六龍。”夫陽爻稱龍,龍者居水之物,以喻天。天,陽物也,又出入水中,與龍相似,故以比龍也。圣人仰觀俯察,審其如此,故《晉》卦《坤》下《離》上,以證日出于地也。又《明夷》之卦《離》下《坤》上,以證日入于地也。《需》卦《乾》下《坎》上,此亦天入水中之象也。天為金,金水相生之物也。天出入水中,當有何損,而謂為不可乎?故桓君山曰:“春分日出卯入酉,此乃人之卯酉。天之卯酉,常值斗極為天中。今視之乃在北,不正在人上。而春秋分時,日出入乃在斗極之南。若如磨右轉(zhuǎn),則北方道遠而南方道近,晝夜漏刻之數(shù)不應(yīng)等也?!焙笞嗍麓龍?,坐西廊廡下,以寒故暴背。有頃,日光出去,不復(fù)暴背。君山乃告信蓋天者曰:“天若如推磨右轉(zhuǎn)而日西行者,其可知矣。”然則天出入水中,無復(fù)疑矣。
又今視諸星出于東者,初但去地小許耳。漸而西行,先經(jīng)人上,從遂西轉(zhuǎn)而下焉,不旁旋也。其先在西之星,亦稍下而沒,無北轉(zhuǎn)者。日之出入亦然。若謂天磨右轉(zhuǎn)者,日之出入亦然,眾日月宜隨夫而回,初在于東,次經(jīng)于南,次到于西,次及于北,而復(fù)還于東,不應(yīng)橫過去也。今日出于東,冉冉轉(zhuǎn)上,及其入西,亦復(fù)漸漸稍下,都不繞邊北去。了了如此,王生必固謂為不然者,疏矣。
今日徑千里,圍周三千里,中足以當小星之數(shù)十也。若日以轉(zhuǎn)遠之故,但當光曜不能復(fù)來照及人耳,宜猶望見其體,不應(yīng)都失其所在也。日光既盛,其體又大于星多矣。今見極北之小星,而不見日之在北者,明其不北行也。若日以轉(zhuǎn)還之故,不復(fù)可見,其北入之間,應(yīng)當稍小,而日方入之時乃更大,此非轉(zhuǎn)遠之徵也。王生以火炬喻日,吾亦將借子之矛以刺子之楯焉。把火之人去人轉(zhuǎn)遠,其光轉(zhuǎn)微,而日月自出至入,不漸小也。王生以火喻之,謬矣。
又日之入西方,視之稍稍去,初尚有半,如橫破鏡之狀,須臾淪沒矣。若如王生之言,日轉(zhuǎn)北去有半者,其北都沒之頃,宜先如豎破鏡之狀,不應(yīng)如橫破鏡也。如此言之,日入西方,不亦孤于乎?又月之光微,不及日遠矣。月盛之時,雖有重云敝之,不見月體,而夕猶朗然,是光猶從云中而照外也。日若繞西及北者,其光故應(yīng)如月在云中之狀,不得夜便大暗也。又日入則星月出焉。明知天以日月分主晝夜,相代而照也。若日常出者,不應(yīng)日亦入而星月亦出也。
又案《河》、《洛》之文,皆云水火者,陰陽之余氣也。夫言余氣,則不能生日月可知也,顧當言日精生火者可耳。若水火是日月所生,則亦何得盡如日月之員乎?今火出于陽燧,陽燧員而火不員也;水出于方諸,方諸方而水不方也。又陽燧可以取火于日,而無取日于火之理,此則日精之生火明矣,方諸可以取水于月,而無取月于水之道,此則月精之生水了矣。王生又云遠故視之員。若審然者,月初生之時及既虧之后,何以視之不員乎?而日食或上或下,從側(cè)而起,或如鉤至盡。若遠視見員,不宜見其殘缺左右所起也。此則渾天之理,信而有徵矣。

 ◎儀象
  《虞書》曰:“在旋璣玉衡,以齊七政。”《考靈曜》云:“分寸之咎,代天氣生,以制方員。方員以成,參以規(guī)矩?;杳髦鲿r,乃命中星觀玉儀之游。”鄭玄謂以玉為渾儀也?!洞呵镂年足^》云:“唐堯既位,羲和立渾儀?!贝藙t儀象之設(shè),其來遠矣。綿代相傳,史官禁密,學者不睹,故宣、蓋沸騰。
  暨漢太初,落下閎、鮮于妄人、耿壽昌等造員儀以考歷度。后至和帝時,賈選逵系作,又加黃道。至順帝時,張衡又制渾象,具內(nèi)外規(guī)、南北極、黃赤道,列二十四氣、二十八宿中外星官及日月五緯,以漏水轉(zhuǎn)之于殿上室內(nèi),星中出沒與天相應(yīng)。因其關(guān)戾,又轉(zhuǎn)瑞輪蓂莢于階下,隨月虛盈,依歷開落。
  其后陸績亦造渾象。至吳時,中常侍廬江王蕃善數(shù)術(shù),傳劉洪《乾象歷》,依其法而制渾儀,立論考度曰:
  前儒舊說天地之體,狀如鳥卵,天包地外,猶殼之果黃也;周旋無端,其形渾渾然,故曰渾天也。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五百八十九分度之百四十五,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其二端謂之南極、北極。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南極入地三十六度,兩極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強。繞北極徑七十二度,常見不隱,謂之上規(guī)。繞南極七十二度,常隱不見,謂之下規(guī)。赤道帶天之纮,去兩極各九十一度少強。
  黃道,日之所行也,半在赤道外,半在赤道內(nèi),與赤道東交于角五少弱,西交于奎十四少強。其出赤道外極遠者,去赤道二十四度,斗二十一度是也。其入赤道內(nèi)極遠者,亦二十四度,井二十五度是也。
  日南至在斗二十一度,去極百一十五度少強。是也日最南,去極最遠,故景最長。黃道斗二十一度,出辰入申,故日亦出辰入申。日晝行地上百四十六度強,故日短;夜行地下二百一十九度少弱,故夜長。自南至之后,日去極稍近,故景稍短。日晝行地上度稍多,故日稍長;夜行地下度稍少,故夜稍短。日所在度稍北,故日稍北,以至于夏至,日在井二十五度,去極六十七度少強,是日最北,去極最近,景最短。黃道井二十五度,出寅入戌,故日亦出寅入戌。日晝行地上二百一十九度少弱,故日長;夜行地下百四十六度強,故夜短。自夏至之后,日去極稍遠,故景稍長。日晝行地上度稍少,故日稍短;夜行地下度稍多,故夜稍長。日所在度稍南,故日出入稍南,以至于南至而復(fù)初焉。斗二十一,井二十五,南北相應(yīng)四十八度。
  春分日在奎十四少強,秋分日在角五少弱,此黃赤二道之交中也。去極俱九十一度少強。南北處斗二十一,井二十五之中,故景居二至長短之中???,角五,出卯入酉,故日亦出卯入酉。日晝行地上,夜行地下,俱百八十二度半強,故日見之漏五十刻,不見之漏五十刻,謂之晝夜同。夫天之晝夜以日出沒為分,人之晝夜以昏明為限。日未出二刻半而明,日入二刻半而昏,故損夜五刻以益晝,是以春秋分漏晝五十五刻。
  三光之行,不必有常,術(shù)家以算求之,各有同異,故諸家歷法參差不齊。《洛書甄曜度》、《春秋考異郵》皆云:“周天一百七萬一千里,一度為二千九百三十二里七十一步二尺七寸四分四百八十七分分之三百六十二。”陸績云:“天東西南北徑三十五萬七千里?!贝搜灾苋龔揭灰病?贾畯揭徊秽粗苋?,率周百四十二而徑四十五,則天徑三十二萬九千四百一里一百二十二步二尺二寸一分七十一分分之十。
  《周禮》:“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编嵄娬f:“土圭之長尺有五寸,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與土圭等,謂之地中,今潁川陽城地也?!编嵭疲骸胺踩站坝诘?,千里而差一寸,景尺有五寸者,南戴日下萬五千里也?!币源送浦?,日當去其下地八萬里矣。日邪射陽城,則天徑之半也。天體員如彈丸,地處天之半,而陽城為中,則日春秋冬夏,昏明晝夜,去陽城皆等,無盈縮矣。故知從日邪射陽城,為天徑之半也。
  以句股法言之,旁萬五千里,句也;立八萬里,股也;從日邪射陽城,弦也。以句股求弦法入之,得八萬一千三百九十四里三十步五尺三寸六分,天徑之半而地上去天之數(shù)也。倍之,得十六萬二千七百八十八里六十一步四尺七寸二分,天徑之數(shù)也。以周率乘之,徑率約之,得五十一萬三千六百八十七里六十八步一尺八寸二分,周天之數(shù)也。減《甄曜度》、《考異郵》五十五萬七千三百一十七里有奇。一度凡千四百六里百二十四步六寸四分十萬七千五百六十五分分之萬九千四十九,減舊度千五百二十五里二百五十六步三尺三寸二十一萬五千一百三十分分之十六萬七百三十。
  分黃赤二道,相興交錯,其間相去二十四度。以兩儀推之,二道俱三百六十五度有奇,是以知天體員如彈丸也。而陸績造渾象,其形如鳥卵,然則黃道應(yīng)長于赤道矣。績云“天東西南北徑三十五萬七千里”,然則績亦以天形正員也,而渾象為鳥卵,則為自相違背。
  古舊渾象以二分為一度,凡周七尺三寸半分。張衡更制,以四分為一度,凡周一丈四尺六寸一分。蕃以古制局小,星辰稠穊,衡器傷大,難可轉(zhuǎn)移,更制渾象,以三分為一度,凡周天一丈九寸五分四分分之三也。
◎天文經(jīng)星
  《洪范傳曰》:“清而明者,天之體也。天忽變色,是謂易常。天裂,陽不足,是謂臣強。天裂見人,兵起國亡。天鳴有聲,至尊憂且驚。皆亂國之所生也?!?
  馬續(xù)云:“天文在圖籍昭昭可知者,經(jīng)星常宿中外官凡一百一十八名,積數(shù)七百八十三,皆有州國官宮物類之象。”
  張衡云:“文曜麗乎天,其動者有七,日月五星是也。日者,陽精之宗;月者,陰精之宗;五星,五行之精。眾星列布,體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錯峙,各有攸屬。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神。其以神差,有五列焉,是為三十五名。一居中央,謂之北斗。四布于方各七,為二十八舍。日月運行,歷示吉兇,五緯躔次,用告禍福。中外之官,常明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為星二千五百,微星之數(shù)蓋萬有一千五百二十。庶物蠢蠢,咸得系命。不然,何得總而理諸?”后武帝時,太史令陳卓總甘、石、巫咸三家所著星圖,大凡二百八十三官,一千四百六十四星,以為定紀。今略其昭昭者,以備天官云。
  ◎中宮
  北極五星,鉤陳六星,皆在紫宮中。北極,北辰最尊者也,其紐星,天之樞也。天運無窮,三光迭耀,而極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第一星主月,太子也。第二星主日,帝王也;亦太乙之坐,謂最赤明者也。第三星主五星,庶子也。中星不明,主不用事;右星不明,太子憂。鉤陳,后宮也,大帝之正妃也,大帝之常居也。北四星曰女御宮,八十一御妻之象也。鉤陳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寶,主御群靈,執(zhí)萬神圖。抱北極四星曰四輔,所以輔佐北極而出度授政也。大帝上九星曰華蓋,所以覆蔽大帝之坐也。蓋下九星曰杠,蓋之柄也。華蓋下五星曰五帝內(nèi)坐,設(shè)敘順帝所居也。客星犯紫宮中坐,大臣犯主。華蓋杠旁六星曰六甲,可以分陰陽而配節(jié)候,故在帝旁,所以布政教而授農(nóng)時也。極東一星曰柱下史,主記過;左右史,此之象也。柱史北一星曰女史,婦人之微者,主傳漏,故漢有侍史。傳舍九星在華蓋上,近河,賓客之館,主胡人入中國??托鞘刂瑐浼槭?,亦曰胡兵起。傳舍南河中五星曰造父,御官也,一曰司馬,或曰伯樂。星亡,馬大貴。其西河中九星如鉤狀,曰鉤星,直則地動。天一星在紫宮門右星南,天帝之神也,主戰(zhàn)斗,知人吉兇者也。太一星在天一南,相近,亦天帝神也,主使十六神,知風雨水旱、兵革饑謹、疾疫災(zāi)害所在之國也。
  紫宮垣十五星,其西番七,東番八,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坐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一曰長垣,一曰天營,一曰旗星,為番衛(wèi),備番臣也。宮闕兵起,旗星直,天子出,自將宮中兵。東垣下五星曰天柱,建政教,懸圖法。門內(nèi)東南維五星曰尚書,主納言,夙夜諮謀;龍作納言,此之象也。尚書西二星曰陰德、陽德,主周急振撫。宮門左星內(nèi)二星曰大埋,主平刑斷獄也。門外六星曰天床,主寢舍,解息燕休。西南角外二星曰內(nèi)廚,主六宮之內(nèi)飲食,主平刑斷獄也。門外六星曰天床,主寢舍,解息燕休。西南角外二星曰內(nèi)廚,主六宮之內(nèi)飲食,主后妃夫人與太子宴飲。東北維外六星曰天廚,主盛饌。
  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樞機,陰陽之元本也。故運乎天中,而臨制四方,以建四時,而均五行也??男菫樾^,杓三星為玉衡。又曰,斗為人君之象,號令之主也。又為帝車,取乎運動之義也。又魁第一星曰天樞,二曰璇,三曰璣,四曰權(quán),五曰玉衡,六曰開陽,七曰搖光,一至四為魁,五至七為杓。樞為天,璇為地,璣為人,權(quán)為時,玉衡為音,開陽為律,搖光為星。石氏云:“第一曰正星,主陽德,天子之象也。二曰法星,主陰刑,女主之位也。三曰令星,主中禍。四曰伐星,主天理,伐無道。五曰殺星,主中央,助四旁,殺有罪。六曰危星,主天倉五谷。七曰部星,亦曰應(yīng)星,主兵?!庇衷疲骸耙恢魈?,二主地,三主火,四主水,五主土,六主木,七主金。”又曰:“一主秦,二主楚,三主梁,四主吳,五主燕,六主趙,七主齊?!?
  魁中四星為貴人之牢,曰天理也。輔星傅乎開陽,所以佐斗成功,丞相之象也。七政星明,其國昌;輔星明,則臣強。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宜德化,調(diào)七政,和陰陽之官也。
  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計天道。一曰上將,大將軍建威武。二曰次將,尚書正左右。三曰貴相,太常理文緒。四曰司祿、司中,司隸賞功進。五曰司命、司怪,太史主滅咎。六曰司冠,大理佐理寶。所謂一者,起北斗魁前近內(nèi)階者也。明潤,大小齊,天瑞臻。
  文昌北六星曰內(nèi)階,天皇之階也。相一星在北斗南。相者,總領(lǐng)百司而掌邦教,以佐帝王安邦國,集眾事也。其星明,吉。太陽守一星,在相西,大將大臣之象也,主戒不虞,設(shè)武備。西北四星曰勢。勢,腐刑人也。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貴人之牢也。
  太微,天子庭也,五帝之坐也,十二諸侯府也。其外蕃,九卿也。一曰太微為衡。衡,主平也。又為天庭,理法平辭,監(jiān)升授德,列宿受符,諸神考節(jié),舒情稽疑也。南蕃中二星間曰端門。東曰左執(zhí)法,廷尉之象也。西曰右執(zhí)法,御史大夫之象也。執(zhí)法,所以舉刺兇奸者也。左執(zhí)法之東,左掖門也。右執(zhí)法之西,右掖門也。東蕃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東太陽門;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華東門也;第三星曰次將,其北,東太陰門也;第四星曰上將:所謂四輔也。西蕃四星,南第一星曰上將,其北,西太陽門也;第二星曰次將,其北,中華西門也;第三星曰次相,其北,西太陰門也;第四曰上相:亦曰四輔也。東西蕃有芒及動搖者,諸侯謀。執(zhí)法移,刑罰尤急。月、五星入太微,軌道,吉。其所犯中坐,成刑。
  其西南角外三星曰明堂,天子布政之宮。明堂西三星曰靈臺,觀臺也,主觀云物,察符瑞,候災(zāi)變也。左執(zhí)法東北一星曰謁者,主贊賓客也。謁者東北三星曰三公內(nèi)坐,朝會之所居也。三公北三星曰九卿內(nèi)坐,治萬事。九卿西五星曰內(nèi)五諸侯,內(nèi)待天子,不之國也。辟雍之禮得,則太微、諸侯明。
  黃帝坐在太微中,含樞紐之神也。天子動得天度,止得地意,從容中道,則太微五帝坐明以光。黃帝坐不明,人主求賢士以輔法,不然則奪勢。四帝星夾黃帝坐,東方蒼帝,靈威仰之神也;南方赤帝,赤熛怒之神也;西方白帝,白招矩之神也;北方黑帝,葉光紀之神也。
  五帝坐北一星曰太子,帝儲也。太子北一星曰從官,侍臣也。帝坐東北一星曰幸臣。屏四星在端門之內(nèi),近右執(zhí)法。屏,所以雍蔽學帝也。執(zhí)法主刺舉;臣尊敬君上,則星光明潤澤。郎位十五星在帝坐東北。一曰依烏郎府也。周官之元士,漢官之光祿、中散、諫議、議郎、三署郎中,是其職也。郎,主守衛(wèi)也。其星不具,后妃死,幸臣誅。星明大及客星入之,大臣為亂。郎將在郎位北,主閱具,所以為武備也。武賁一星,在太微西蕃北,下臺南,靜室旄頭之騎官也。常陳七星,如畢狀,在帝坐北,天子宿衛(wèi)武賁之士,以設(shè)強御也。星搖動,天子自出,明則武兵用,微則兵弱。
  三臺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住,三公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臺,主開德宜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臺,為司命,主壽。次二星曰中臺,為司中,主宗室。東二星曰下臺,為司祿,主兵,所以昭德塞違也。又曰三臺為天階,太一躡以上下。一曰泰階。上階,上星為天子,下星為女主;中階,上星為諸侯三公,下星為卿大夫;下階,上星為士,下星為庶人:所以和陰陽而理萬物也。君臣和集,如其常度,有變則占其人。
  南四星曰內(nèi)平,近職執(zhí)法平罪之官也。中臺之北一星曰太尊,貴戚也。
  攝提六星,直斗杓之南,主建時節(jié),伺禨祥。攝提為楯,以夾擁帝座也,主九卿。明大,三公恣??托侨胫?,圣人受制。西三星曰周鼎,主流亡。大角在攝提間。大角者,天王座也。又為天棟,正經(jīng)紀也。北三星曰帝席,主宴獻酬酢。北三星曰梗河,天矛也。一曰天鋒,主胡兵。又為喪,故其變動應(yīng)以兵喪也。星亡,其國有兵謀。其北一星曰招搖,一曰矛楯,其北一星曰玄戈,皆主胡兵,占與梗河略相類也。招搖與北斗杓間曰天庫。星去其所,則有庫開之祥也。招搖欲與棟星、梗河、北斗相應(yīng),則胡兵當來受命于中國。玄戈又主北夷,客星守之,胡大敗。天槍三星,在北斗杓東,一曰天鉞,天之武備也。故在紫宮之左,所以御難也。女床三星,在紀星北,后宮御也,主女事。天棓五星,在女床北,天子先驅(qū)也,主分爭與刑罰,藏兵亦所以御難也。槍、棓,皆以備非常也;一星不具,其國兵起。東七星曰扶筐,盛桑之器,主勸蠶也。七公七星,在招搖東,天之相也,三公之象也,主七政。貫索九星在其前,賤人之牢也。一曰連索,一曰連營,一曰天牢,主法律,禁暴強也。牢口一星為門,欲其開也。九星皆明,天下獄煩;七星見,小赦;六星、五星,大赦。動則斧钅質(zhì)用,中空則更元?!稘h志》云十五星。天紀九星,在貫索東,九卿也,主萬事之紀,理怨訟也。明則天下多辭訟;亡則政理壞,國紀亂;散絕則地震山崩??椗牵谔旒o東端,天女也,主果蓏絲帛珍寶也。王者至孝,神祗咸喜,則織女星俱明,天下和平。大星怒角,布帛貴。東足四星曰漸臺,臨水之臺也,主晷漏律呂之事。西足五星曰輦道,王者得嬉游之道也,漢輦道通南北宮,其象也。
  左右角間二星曰平道之官。平道西一星曰進賢,主卿相舉逸才。亢、東咸、西咸各四星,在房心北,日月五星之道也。房之戶,所以防淫佚也。星明則吉;月、五星犯守之,有陰謀。鍵閉一星,在房東北,近鉤鈐,主關(guān)籥。
  天市垣二十二星,在房心東北,主權(quán)衡,主聚眾。一曰天旗庭,主斬戮之事也。市中星眾潤澤,則歲實。熒惑守之,戮不忠之臣。彗星除之,為徙市易都??托侨胫?,兵大起;出之,有貴喪。
  帝坐一星,在天市中候星西,天庭也。光而潤則天子吉,威令行。候一星,在帝坐東北,主伺陰陽也。明大,輔臣強,四夷開;候細微,則國安;亡則主失位;移則不安。宦者四星,在帝坐西南,侍主刑余之人也。星微,吉;非其常,宦者有夏。宗正二星,在帝坐東南,宗大夫也。彗星守之,若失色,宗正有事;客星守之,更號令也。宗人四星,在宗正東,主錄親疏享祀。族人有序,則如綺文而明正。動則天子親屬有變;客星守之,貴人死。宗星二,在候星東,宗室之象,帝輔血脈之臣也??托鞘刂?,宗支不和。
  天江四星,在尾北,主太陰。江星不具,天下津河關(guān)道不通。明若動搖,大水出,大兵起;參差則馬貴。熒惑守之,有立主。客星入之,河津絕。
  天籥八星在南斗柄西,主關(guān)閉。建星六星在南斗北,亦曰天旗,天之都關(guān)也。為謀事,為天鼓,為天馬。南二星,天庫也。中央二星,市也,鈇钅質(zhì)也。上二星,旗跗也。斗建之間,三光道也。星動則眾勞。月暈之,蛟龍見,牛馬疫。月、五星犯之,大臣相譖有謀,亦為關(guān)梁不通,有大水。東南四星曰狗國,主鮮卑、鳥丸、沃且。熒惑守之,外夷為變。狗國北二星曰天雞,主候時。天弁九星,在建星北,市官之長也,以知市珍也。星欲明,吉。彗星犯守之,糴貴,囚徒起兵。
  河鼓三星,旗九星,在牽牛北,天鼓也,主軍鼓,主鈇鉞。一曰三武,主天子三將軍;中央大星為大將軍,左星為左將軍,右星為右將軍。左星,南星也,所以備關(guān)梁而距難也,設(shè)守陰險,知謀徽也。旗即天鼓之旗,所以為旌表也。左旗九星,在鼓左旁。鼓欲正直而明,色黃光澤,將吉;不正,為兵憂也。星怒,馬貴。動則兵起,曲則將失計奪勢。旗星差戾,亂相陵。旗端四星南北列,曰天桴,鼓桴也。星不明,漏刻失時。前近河鼓,若桴鼓相直,皆為桴鼓用。
  離珠五星,在須女北,須女之藏府,女子之星也。天津九星,橫河中,一曰天漢,一曰天江,主四瀆津梁,所以度神通四方也。一星不備,津關(guān)道不通。
  騰蛇二十二星,在營室北,天蛇也,主水蟲。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車御官也。其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馬。其星動,為策馬,車騎滿野。亦曰梁,為天橋,主御風雨水道,故或占車騎,或占津梁??托鞘刂瑯虿煌ǖ?。前一星曰策星,王良之御策也,主天子之仆,在王良旁。若移在馬后,是謂策馬,則車騎滿野。閣道六星,在王良前,飛道也。從紫宮至河,神所乘也,一曰,閣道星,天子游別宮之道也。傅路一星,在閣道南,旁別道也。東壁北十星曰天廄,主馬之官,若今驛亭也,主傳令置驛,逐漏馳騖,謂其行急疾,興晷漏競馳也。
  天將軍十二星,在婁北,主武兵。中央大星,天之大將也。南一星曰軍南門,主誰何出入。太陵八星在胃北,亦曰積京,主大喪也。積京中星眾,則諸侯有喪,民多疾,兵起。太陵中一星曰積尸,明則死人如山。北九星曰天船,一曰舟星,所以濟不通也。中一星曰積水,候水災(zāi)。昴西二星曰天街,三光之道,主伺候關(guān)梁中外之境。卷舌六星,在昴北,主口語,以知侫讒也。曲,吉;直而動,天下有口舌之害。中一星曰天讒,主巫醫(yī)。
  五車五星,三柱九星,在畢北。五車者,五帝車舍也,五帝坐也,主天子五兵,一曰主五谷豐耗。西北大星曰天庫,主太白,主秦。次東北星曰獄,主辰星,主燕趙。次東星曰天倉,主歲星,主魯衛(wèi)。次東南星曰司空,主填星,主楚。次西南星曰卿星,主熒惑,主魏。五星有變,皆以其所主占之。三柱一曰三泉。天子得靈臺之禮,則五車、三柱均明有常。其中五星曰天潢。天潢南三星曰咸池,魚囿也。月、五星入天潢,兵起,道不通,天下亂。五車南六星曰諸王,察諸侯存亡。其西八星曰八谷,主候歲。八谷一星亡,一谷不登。天關(guān)一星,在五車南,亦曰天門,日月之所行也,主邊事,主關(guān)閉。芒角,有兵。五星守之,貴人多死。
  東井鉞前四星曰司怪,主候天地日月星辰變異及鳥獸草木之妖,明主聞災(zāi),修德保福也。司怪西北九星曰坐旗,君臣設(shè)位之表也。坐旗西四星曰天高,臺謝之高,主遠望氣象。天高西一星曰天河,主察山林妖變。南河、北河各三星,夾東井。一曰天高,天之關(guān)門也,主關(guān)梁。南河曰南戍,一曰南宮,一曰陽門,一曰越門,一曰權(quán)星,主火。北河曰北戍,一曰北宮,一曰陰門,一曰胡門,一曰衡星,主水。兩河戍間,日月五星之常道也。河戍動搖,中國兵起。南河南三星曰闕丘,主宮門外象魏也。五諸侯五星,在東井北,主刺舉,戒不虞。又曰理陰陽,察得失。亦曰主帝心。一曰帝師,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史,此五者常為帝定疑議。星明大潤澤,則天下大治;芒角,則禍在中。五諸侯南三星曰天尊,主盛饘粥以給貪餒。積水一星,在北河西北,水河也,所以供酒食之正也。積薪一星在積水束北,供庖廚之正也。水位四星,在積薪柬,主水衡??托侨羲鹗胤钢俅饕?。
  軒轅十七星,在七星北。軒轅,黃帝之神,黃龍之體也;后妃之主,土職也。一曰東陵,一曰權(quán)星,主雷雨之神。南大星,女主也。次北一星,夫人也,屏也,上將也。次北一星,妃也,次將也。其次諸星,皆次妃之屬也。女主南小星,女御也。左一星少民,后宗也。右一星大民,太后宗也。欲其色黃小而明也。軒轅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饗飲食。五星守酒旗,天下大酺,有酒肉財物,賜若爵宗室。酒旗南三星曰天相,丞相之象也。軒轅西四星曰爟,爟者,烽火之爟也,邊亭之警候。
  爟北四星曰內(nèi)平,平罪之官,明刑罰。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一名處士,亦天子副主,或曰博士官,一曰主衛(wèi)掖門。南第一星處士,第二星議士,第三星博士,第四星大夫。明大而黃,則賢士舉也。月、五星犯守之,處士、女主憂,宰相易。南四星曰長垣,主界域及胡夷。熒惑入之,胡入中國;太白入之,九卿謀。
◎二十八舍
  東方。角二星為天關(guān),其間天門也,其內(nèi)天庭也。故黃道經(jīng)其中,七曜之所行也。左角為天田,為理,主刑;其南為太陽道。右角為將,主兵;其北為太陰道。蓋天之三門,猶房之四表。其星明大,王道太平,賢者在朝;動搖移徙,王者行。
  亢四星,天子之內(nèi)朝也,總攝天下奏事,聽訟理獄錄功者也。一曰疏廟,主疾疫。星明大,輔納忠,天下寧。
  氐四星,王者之宿宮,后妃之府,休解之房。前二星,適也,后二星,妾也。后二星大,則臣奉度。
  房四星,為明堂,天子布政之宮也,亦四輔也。下第一星,上將也;次,次將也;次,次相也;上星,上相也。南二星君位,北二星夫人位。又為四表,中間為天衢,為天關(guān),黃道之所經(jīng)也。南間曰陽環(huán),其南曰太陽;北間曰陰間,其北曰太陰。七曜由乎天衢,則天下平和;由陽道則旱喪;由陰道則水兵。亦曰天駟,為天馬,主車駕。南星曰左驂,次左服,次右服;次右驂。亦曰天廄,又主開閉,為畜藏之所由也。房星明,則王者明;驂星大,則兵起;星離,民流。又北二小星曰鉤鈐,房之鈐鍵,天之管籥,主閉鍵天心也。明而近房,天下同心。鉤鈐間有星及疏坼,則地動河清。
  心三星,天王正位也。中星曰明堂,天子位,為大辰,主天下之賞罰。天下變動,心星見祥。星明大,天下同。前星為太子,后星為庶子。心星直,則王失勢。
  尾九星,后宮之場,妃后之府。上第一星,后也;次三星,夫人;次星,嬪妾。第三星傍一星名曰神宮,解衣之內(nèi)室。尾亦為九子,星色欲均明,大小相承,則后宮有敘,多子孫。
  箕四星,亦后宮妃后之府。亦曰天津,一曰天雞,主八風。凡日月宿在箕、東壁、翼、軫者風起。又主口舌,主客蠻夷胡貉;故蠻胡將動,先表箕焉。
  北方。南斗六星,天廟也,丞相太宰之位,主褒賢進士,稟授爵祿。又主兵,一曰天機。南二星魁,天梁也。中央二星,天相也。北二星,天府庭也,亦為壽命之期也。將有天子之事,占于斗。斗星盛明,王道平和,爵祿行。
  牽牛六星,天之關(guān)梁,主犧牲事。其北二星,一曰即路,一曰聚火。又曰,上一星主道路,次二星主關(guān)梁,次三星主南越。搖動變色則占之。星明大,王道昌,關(guān)梁通。
  須女四星,天少府也。須,賤妾之稱,婦職之卑者也,主布帛裁制嫁娶。
  虛二星,冢宰之官也,主北方邑居廟堂祭祀祝禱事,又主死喪哭泣。
  危三星,主天府天市架屋;余同虛占。墳?zāi)顾男?,屬危之下,主死喪哭泣,為墳?zāi)挂病?
  營室二星,天子之宮也。一曰玄宮,一曰清廟,又為軍糧之府及土功事。星明,國昌;小不明,祠祀鬼神不享。離宮六星,天子之別宮,主隱藏休息之所。
  東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圖書之秘府也。星明,王者興,道術(shù)行,國多君子;星失色,大小不同,王者好武,經(jīng)士不用,圖書隱;星動,則有土功。
  西方。奎十六星,天之武庫也。一曰天豕,亦曰封豕。主以兵禁暴,又主溝瀆。西南大星,所謂天豕目,亦曰大將,欲其明。
  婁三星,為天獄,主苑牧犧牲,供給郊祀。
  胃三星,天之廚藏,主食廩,五谷府也,明則和平。
  昴七星,天之耳目也,主西方,主獄事。又為旄頭,胡星也。昴、畢間為天街,天子出,旄頭罕畢以前驅(qū),此其義也。黃道之所經(jīng)也。昴明,則天下牢獄平。昴六星皆明,與大星等,大水。七星皆黃,兵大起。一星亡,為兵喪;搖動,有大臣下獄,及有白衣之會。大而數(shù)盡動若跳躍者,胡兵大起。
  畢八星,主邊兵,主弋獵。其大星曰天高,一曰邊將,主四夷之尉也。星明大,則遠夷來貢,天下安;失色,則邊兵亂。附耳一星,在畢下,主聽得失,伺愆邪,察不祥。星盛,則中國微,有盜賊,邊候驚,外國反;移動,佞讒行。月入畢,多雨。
  觜觿三星,為三軍之候,行軍之藏府,主葆旅,收斂萬物。明則軍儲盈,將得勢。
  參十星,一曰參伐,一曰大辰,一曰天市,一曰鈇鋮,主斬刈。又為天獄,主殺伐。又主權(quán)衡。所以平理也。又主邊城,為九譯,故不欲其動也。參,白獸之體。其中三星橫列,三將也。東北曰左肩,主左將;西北曰右肩,主右將;東南曰左足,主后將軍;西南曰右足,主偏將軍。故《黃帝占》參應(yīng)七將。中央三小星曰伐,天之都尉也,主胡、鮮卑、戎、狄之國,故不欲明。七將皆明大,天下兵精也。王道缺則芒角張。伐星明與參等,大臣皆謀,兵起。參星失色,軍散敗。參芒角動搖,邊候有急,兵起,有斬伐之事。參星移,客伐主。參左足入玉井中,兵大起,秦大水,若有喪,山石為怪。參星差戾,王臣貳。
  南方。東井八星,天之南門,黃道所經(jīng),天之亭候,主水衡事,法令所取平也。王者用法平,則井星明而端列。鉞一星,附井之前,主伺淫奢而斬之。故不欲其明,明與井齊,則用鉞于大臣。月宿井,有風雨。
  輿鬼五星,天目也,主視,明察奸謀。東北星主積馬,東南星主積兵,西南星主積布帛,西北星主積金玉,隨變占之。中央星為積尸,主死喪祠祀。一曰鈇锧,主誅斬。鬼星明,大谷成;不明,百姓散。锧欲其忽忽不明,明則兵起,大臣誅。
  柳八星,天之廚宰也,主尚食,和滋味,又主雷雨。
  七星七星,一名天都,主衣裳文繡,又主急兵盜賊。故星明王道昌;暗則賢良不處,天下空。
  張六星,主珍寶、宗廟所用及衣服,又主天廚飲食賞赍之事。星明則王者行五禮,得天之中。
  翼二十二星,天之樂府俳倡,又主夷狄遠客、負海之賓。星明大,禮樂興,四夷寶。動則蠻夷使來,離徙則天子舉兵。
  軫四星,主冥宰,輔臣也;主車騎,主載任。有軍出入,皆占于軫。又主風,主死喪。軫星明,則車駕備;動則車駕用。轄星傅軫兩傍,主王侯,左轄為王者同姓,右轄為異姓,星明,兵大起。遠軫,兇。轄舉,南蠻侵。長沙一星,在軫之中,主壽命。明則主壽長,子孫昌。又曰,車無轄,國有憂;軫就聚,兵大起。
  星官在二十八宿之外者
  庫樓十星,六大星為庫,南四星為樓,在角南。一曰天庫,兵車之府也。旁十五星三三而聚者,柱也。中央四小星,衡也,主陳兵。東北二星曰陽門,主守隘塞也。南門二星,在庫樓南,天之外門也,主守兵。平星二星,在庫樓北,平天下之法獄事,廷尉之象也。天門二星,在平星北。
  亢南七星曰折威,主斬殺。頓頑二星,在折威東南,主考囚情狀,察詐偽也。
  騎官二十七星,在氐南,若天子武賁,主宿衛(wèi)。東端一星騎陣將軍,騎將也。南三星車騎,車騎之將也。陣車三星,在騎官東北,革車也。
  積卒十二星,在房心南,主為衛(wèi)也。他星守之,近臣誅。從官二星,在積卒西北。
  龜五星,在尾南,主卜以占吉兇。傅說一星,在尾后。傅說主章祝,巫官也。魚一星,在尾后河中,主陰事,知云雨之期也。
  杵三星,在箕南,杵給庖舂??托侨腓凭?,天下有急。穅星在箕舌前杵西北。
  鱉十四星,在南斗南。鱉為水蟲,歸太陰。有星守之,白衣會,主有水令。農(nóng)丈人一星,在南斗西南,老農(nóng)主穡也。狗二星,在南斗魁前,主吠守。
  天田九星,在牛南。羅堰九星,在牽牛東,岠馬也,以壅蓄水潦,灌溉溝渠也。九坎九星,在牽牛南???,溝渠也,所以導(dǎo)達泉源,疏盈瀉溢,通溝洫也。九坎間十星曰天池。一曰三池,一曰天海,主灌溉田疇事。
  虛南二星曰哭,哭東二星曰泣,泣、哭皆近墳?zāi)?。泣南十三星曰天壘城,如貫索狀,主北夷于丁零、匈奴。南二星曰蓋屋,治宮室之官也。其南四星曰虛梁,園陵寢廟之所也。
  羽林四十五星,在營室南,一曰天軍,主軍騎,又主翼王也。壘壁陣十二星,在羽林北,羽林之垣壘也,主軍衛(wèi)為營壅也。五星有在天軍中者,皆為兵起,熒惑、太白、辰星尤甚。北落師門一星,在羽林西南。北者,宿在北方也;落,天之籓落也;師,眾也;師門,猶軍門也。長安城北門曰北落門,以象此也。主非常以候兵。有星守之,虜入塞中,兵起。其西北有十星,曰天錢。北落西南一星曰天綱,主武帳。北落東南九星曰八魁,主張禽獸。
  天倉六星,在婁南,倉谷所藏也。南四星曰天庾,積廚粟之所也。
  天囷十三星,在胃南。囷,倉廩之屬也,主給御糧也。
  天廩四星在昴南,一曰天BW,主蓄黍稷以供饗祀;《春秋》所謂御廩,此之象也。天苑十六星,在昴畢南,天子之苑囿,養(yǎng)獸之所也。苑南十三星曰天園,植果菜之所也。
  畢附耳南八星曰天節(jié),主使臣之所持者也。天節(jié)下九星曰九州殊口,曉方俗之官,通重譯者也。
  參旗九星在參西,一曰天旗,一曰天弓,主司弓弩之張,候變御難。玉井四星,在參左足下,主水漿以給廚。西南九星曰九游,天子之旗也。玉井東南四星曰軍井,行軍之井也。軍井未達,將不言渴,名取此也。軍市十三星在參東南,天軍貿(mào)易之市,使有無通也。野雞一星,主變怪,在軍市中。軍市西南二星曰丈人,丈人東二星曰子,子東二星曰孫。
  東井西南四星曰水府,主水之官也。東井南垣之東四星曰四瀆,江、河、淮、濟之精也。狼一星,在東井東南。狼為野將,主侵掠。色有常,不欲動也。北七星曰天狗,主守財?;【判窃诶菛|南,天弓也,主備盜賊,常向于狼?;∈竸右撇蝗绯U?,多盜賊,胡兵大起。狼弧張,害及胡,天下乖亂。又曰,天弓張,天下盡兵?;∧狭菫樘焐纾艄补な现泳潺?,能平水土,故祀以配社,其精為星。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極,常以秋分之旦見于丙,春分之夕而沒于丁。見則治平,主壽昌,常以秋分候之南郊。
  柳南六星曰外廚。廚南一星曰天紀,主禽獸之齒。
  稷五星,在七星南。稷,農(nóng)正也,取乎百谷之長以為號也。
  張南十四星曰天廟,天子之祖廟也。客星守之,祠官有憂。
  翼南五星曰東區(qū),蠻夷星也。
  軫南三十二星曰器府,樂器之府也。青丘七星,在軫東南,蠻夷之國號也。青丘西四星曰土司空,主界域,亦曰司徒。土司空北二星曰軍門,主營候彪尾威旗。
  天漢起沒
  天漢起東方,經(jīng)尾箕之間,謂之漢津。乃分為二道,其南經(jīng)傅說、魚、天籥、天弁、河鼓,其北經(jīng)龜,貫箕下,次絡(luò)南斗魁、左旗,至天津下而合南道。乃西南行,又分夾匏瓜,絡(luò)人星、杵、造父、騰蛇、王良、傅路、閣道北端、太陵、天船、卷舌而南行,絡(luò)五車,經(jīng)北河之南,入東井水位而東南行,絡(luò)南河、闕丘、天狗、天紀、天稷,在七星南而沒。
○十二次度數(shù)
  十二次。班固取《三統(tǒng)歷》十二次配十二野,其言最詳。又有費直說《周易》、蔡邕《月令章句》,所言頗有先后。魏太史令陳卓更言郡國所入宿度,今附而次之。
  自軫十二度至氐四度為壽星,于辰在辰,鄭之分野,屬兗州。費直《周易分野》,壽星起軫七度。蔡邕《月令章句》,壽星起軫六度。
  自氐五度至尾九度為大火,于辰在卯,宋之分野,屬豫州。費直,起氐十一度。蔡邕,起亢八度。
  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為析木,于辰在寅,燕之分野,屬幽州。費直,起尾九度。蔡邕,起尾四度。
  自南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為星紀,于辰在丑,吳越之分野,屬揚州。費直,起斗十度。蔡邕,起斗六度。
  自須女八度至危十五度為玄枵,于辰在子,齊之分野,屬青州。費直,起女六度。蔡邕,起女十度。
  自危十六度至奎四度為諏訾,于辰在亥,衛(wèi)之分野,屬并州。費直,起危十四度。蔡邕,起危十度。
  自奎五度至胃六度為降婁,于辰在戌,魯之分野,屬徐州。費直,起奎二度。蔡邕,起奎八度。
  自胃七度至畢十一度為大梁,于辰在酉,趙之分野,屬冀州。費直,起婁十度。蔡邕,起胃一度。
  自畢十二度至東井十五度為實沈,于辰在申,魏之分野,屬益州。費直,起畢九度。蔡邕,起畢六度。
  自東井十六度至柳八度為鶉首,于辰在未,秦之分野,屬雍州。費直,起井十二度。蔡邕,起井十度。
  自柳九度至張十六度為鶉火,于辰在午,周之分野,屬三河。費直,起柳五度。蔡邕,起柳三度。
  自張十七度至軫十一度為鶉尾,于辰在已,楚之分野,屬荊州。費直,起張十三度。蔡邕,起張十二度。
  州郡躔次
  陳卓、范蠡、鬼谷先生、張良、諸葛亮、譙周、京房、張衡并云:
  角、亢、氐,鄭,兗州:
  東郡入角一度        東平、任城、山陽入角六度
  泰山入角十二度       濟北陳留入亢五度
  濟陰入氐二度        東平入氐七度
  房、心,宋,豫州:
  潁川入房一度        汝南入房二度
  沛郡入房四度        梁國入房五度
  淮陽入心一度        魯國入心三度,
  楚國入房四度。
  尾、箕,燕,幽州:
  涼州入箕中十度       上谷入尾一度
  漁陽入尾三度        右北平入尾七度
  西河、上郡、北地、遼西東入尾十度 涿郡入尾十六度
  渤海入箕一度        樂浪入箕三度
  玄菟入箕六度        廣陽入箕九度。
  斗、牽牛、須女,吳、越,揚州:
  九江入斗一度        廬江入斗六度
  豫章入斗十度        丹陽入斗十六度
  會稽入牛一度        臨淮入牛四度
  廣陵入牛八度        泗水入女一度
  六安入女六度
  虛、危,齊,青州:
  齊國入虛六度        北海入虛九度
  濟南入危一度        樂安入危四度
  東萊入危九度        平原入危十一度
  菑川入危十四度
  營室、東壁,衛(wèi),并州:
  安定入營室一度       天水入營室八度
  隴西入營室四度       酒泉入營室十一度
  張掖入營室十二度      武都入東壁一度
  金城入東壁四度       武威入東壁六度
  敦煌入東壁八度。
  奎、婁、胃,魯,徐州:
  東海入奎一度        瑯邪入奎六度
  高密入婁一度        城陽入婁九度
  膠東入胃一度
  昴、畢,趙、冀州:
  魏郡入昴一度        鉅鹿入昴三度
  常山入昴五度        廣平入昴七度
  中山入昴一度        清河入昴九度
  信都入畢三度        趙郡入畢八度
  安平入畢四度        河間入畢十度
  真定入畢十三度
  觜、參,魏,益州:
  廣漢入觜一度        越巂入觜三度
  蜀郡入?yún)⒁欢取       £鶠槿藚⑷?
  牂柯入?yún)⑽宥取       “涂と雲(yún)硕?
  漢中入?yún)⒕哦取       ∫嬷萑雲(yún)⑵叨?
  東井、輿鬼,秦,雍州:
  云中入東井一度       定襄入東井八度
  雁門入東井十六度      代郡入東井二十八度
  太原入東井二十九度     上黨入輿鬼二度。
  柳、七星、張,周,三輔:
  弘農(nóng)入柳一度        河南入七星三度
  河東入張一度        河內(nèi)入張九度
  翼、軫,楚。荊州:
  南陽入翼六度        南郡入翼十度
  江夏入翼十二度       零陵入軫十一度
  桂陽入軫六度        武陵入軫十度
  長沙入軫十六度
天文中(七曜 雜星氣 史傳事驗)

  ○七曜
  日為太陽之精,主生恩德,人君之象也。人君有瑕,必露其慝以告示焉。故日月行有道之國則光明,人君吉昌,百姓安寧。人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則日五色無主。日變色,有軍,軍破;無軍,喪侯王。其君無德,其臣亂國,則日赤無光。日失色,所臨之國不昌。日晝昏,行人無影,到暮不止者,上刑急,下不聊生,不去一年有大水。日晝昏,烏鳥群鳴,國失政。日中烏見,主不明,為政亂,國有白衣會,將軍出,旌旗舉。日中有黑子、黑氣、黑云,乍三乍五,臣廢其主。日蝕,陰侵陽,臣掩君之象,有亡國。
  月為太陰之精,以之配日,女主之象;以之比德,刑罰之義;列之朝廷,諸侯大臣之類。故君明,則月行依度;臣執(zhí)權(quán),則月行失道;大臣用事,兵刑失理,則月行乍南乍北;女主外戚擅權(quán),則或進或退。月變色,將有殃。月晝明,奸邪并作,君臣爭明,女主失行,陰國兵強,中國饑,天下謀僭。數(shù)月重見,國以亂亡。
  歲星曰東方春木,于人,五常,仁也;五事,貌也。仁虧貌失,逆春令,傷木氣,則罰見歲星。歲星盈縮,以其舍命國。其所居久,其國有德厚,五谷豐昌,不可伐。其對為沖,歲乃有殃。歲星安靜中度,吉。盈縮失次,其國有憂,不可舉事用兵。又曰,人主之象也,色欲明,光色潤澤,德合同。又曰,進退如度,奸邪息;變色亂行,主無福。又主福,主大司農(nóng),主齊吳,主司天下諸侯人君之過,主歲五谷。赤而角,其國昌;赤黃而沈,其野大穰。
  熒惑曰南方夏火,禮也,視也。禮虧視失,逆夏令,傷火氣,罰見熒惑。熒惑法使行無常,出則有兵,入則兵散。以舍命國,為亂為賊,為疾為喪,為饑為兵,所居國受殃。環(huán)繞鉤已,芒角動搖,變色,乍前乍后,乍左乍右,其為殃愈甚。其南丈夫、北女子喪。周旋止息,乃為死喪;寇亂其野,亡地。其失行而速,兵聚其下,順之戰(zhàn)勝。又曰,熒惑主大鴻臚,主死喪,主司空。又為司馬,主楚吳越以南;又司天下群臣之過,司驕奢亡亂妖孽,主歲成敗。又曰,熒惑不動,兵不戰(zhàn),有誅將。其出色赤怒,逆行成鉤已,戰(zhàn)兇,有圍軍;鉤已,有芒角如鋒刃,人主無出宮,下有伏兵;芒大則人眾怒。又為理,外則理兵,內(nèi)則理政,為天子之理也。故曰,雖有明天子,必視熒惑所在。其入守犯太微、軒轅、營室、房、心,主命惡之。
  填星曰中央季夏土,信也,思心也。仁義禮智,以信為主,貌言視德,以心為正,故四星皆失,填乃為之動。動而盈,侯王不寧??s,有軍不復(fù)。所居之宿,國吉,得地及女子,有福,不可伐;去之,失地,若有女憂。居宿久,國福厚;易則薄。失次而上二三宿曰盈,有主命不成,不乃大水。失次而下曰縮,后戚,其歲不復(fù),不乃天裂若地動。一曰,填為黃帝之德,女主之象,主德厚安危存亡之機,司天下女主之過。又曰,天子之星也。天子失信,則填星大動。
  太白曰西方秋金,義也,言也。義虧言失,逆秋令,傷金氣,罰見太白。太白進退以候兵,高埤遲速,靜躁見伏,用兵皆象之,吉。其出西方,失行,夷狄敗;出東方,失行,中國敗。未盡期日,過參天,病其對國。若經(jīng)天,天下革,民更王,是謂亂紀,人眾流亡。晝見,與日爭明,強國弱,小國強,女主昌。又曰,太白主大臣,其號上公也,大司馬位謹候此。
  辰星曰北方冬水,智也,聽也。智虧聽失,逆冬令,傷水氣,罰見辰星。辰星見,則主刑,主廷尉,主燕趙,又為燕、趙、代以北;宰相之象。亦為殺伐之氣,戰(zhàn)斗之象。又曰,軍于野,辰星為偏將之象,無軍為刑事。和陰陽,應(yīng)效不效,其時不和。出失其時,寒署失其節(jié),邦當大饑。當出不出,是謂擊卒,兵大起。在于房心間,地動。亦曰,辰星出入躁疾,常主夷狄。又曰,蠻夷之星也,亦主刑法之得失。色黃而小,地大動。光明與月相逮,其國大水。
  凡五星有色,大小不同,各依其行而順時應(yīng)節(jié)。色變有類,凡青皆比參左肩,赤比心大星,黃比參右肩,白比狼星,黑比奎大星。不失本色而應(yīng)其四時者,吉;色害其行,兇。
  凡五星所出所行所直之辰,其國為得位。得位者,歲星以德,熒惑有禮,填星有福,太白兵強,辰星陰陽和。所行所直之辰,順其色而有角者勝,其色害者敗。居實,有德也;居虛,無德也。色勝位,行勝色,行得盡勝之。營室為清廟,歲星廟也。心為明堂,熒惑廟也。南斗為文太室,填星廟也??簽槭鑿R,太白廟也。七星為員宮,辰星廟也。五星行至其廟,謹候其命。
  凡五星盈縮失位,其精降于地為人。歲星降為貴臣;熒惑降為童兒,歌謠嬉戲;填星降為老人婦女;太白降為壯夫,處于林麓;辰星降為婦人。吉兇之應(yīng),隨其象告。
  凡五星,木與土合,為內(nèi)亂,饑;與水合,為變謀而更事;與火合,為饑,為旱;與金合,為白衣之會,合斗,國有內(nèi)亂,野有破軍,為水。太白在南,歲星在北,名曰牝牡,年谷大熟。太白在北,歲星在南,年或有或無。火與金合,為爍,為喪,不可舉事用兵。從軍,為軍憂;離之,軍卻。出太白陰,分宅;出其陽,偏將戰(zhàn)。與土合,為憂,主孽卿。與水合,為北軍,用兵舉事大敗。一曰,火與水合,為焠,不可舉事用兵。土與水合,為壅沮,不可舉事用兵,有覆軍下師。一曰,為變謀更事,必為旱。與金合,為疾,為白衣會,為內(nèi)兵,國亡地。與木合,國饑。水與金合,為變謀,為兵憂。入太白中而上出,破軍殺將,客勝;下出,客亡地。視旗所指,以命破軍。環(huán)繞太白,若與斗,大戰(zhàn),客勝。凡木、火、土、金與水斗,皆為戰(zhàn)。兵不在外,皆為內(nèi)亂。凡同舍為合,相陵為斗。二星相近,其殃大;相遠,毋傷,七寸以內(nèi)必之。
  凡月蝕五星,其國皆亡。歲以饑,熒惑以亂,填以殺,太白以強國戰(zhàn),辰以女亂。
  凡五星入月,歲,其野有逐相;太白,將僇。
  凡五星所聚,其國王,天下從。歲以義從,熒惑以禮從,填以重從,太白以兵從,辰以法從,各以其事致天下也。三星若合,是謂驚立絕行,其國外內(nèi)有兵與喪,百姓饑乏,改立侯王。四星若合,是謂大陽,其國兵喪并起,君子憂,小人流。五星若合,是謂易行,有德承慶,改立王者,奄有四方,子孫蕃昌;亡德受殃,離其國家,滅其宗廟,百姓離去,被滿四方。五星皆大,其事亦大;皆小,事亦小。
  凡五星色,皆圜,白為喪,為旱;赤中不平,為兵;青為憂,為水;黑為疾疫,為多死;黃為吉。皆角,赤,犯我城;黃,地之爭;白,哭泣聲;青,有兵憂;黑,有水。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安寧,歌舞以行,不見災(zāi)疾,五谷蕃昌。
  凡五星,歲,政緩則不行,急則過分,逆則占。熒惑,緩則不出,急則不入,違道則占。填,緩則不還,急則過舍,逆則占。太白,緩則不出,急則不入,逆則占。辰,緩則不出,急則不入,非時則占。五星不失行,則年谷豐昌。
  凡五星分天之中,積于東方,中國利;積于西方,外國用兵者利。辰星不出,太白為客;其出,太白為主。出而與太白不相從,及各出一方,為格,野雖有軍,不戰(zhàn)。
  凡五星見伏、留行、逆順、遲速應(yīng)歷度者,為得其行,政合于常;違歷錯度,而失路盈縮者,為亂行。亂行則為天矢彗孛,而有亡國革政,兵饑喪亂之禍云。
○雜星氣
  圖緯舊說,及漢末劉表為荊州牧,命武陵太守劉睿集天文眾占,名《荊州占》。其雜星之體,有瑞星,有妖星,有客星,有流星,有瑞氣,有妖氣,有日月傍氣,皆略其名狀,舉其占驗,次之于此云。
  ○瑞星
  一曰景星,如半月,生于晦朔,助月為明。或曰,星大而中空。或曰,有三星,在赤方氣,與青方氣相連,黃星在赤方氣中,亦名德星。
  二曰周伯星,黃色,煌煌然,所見之國大昌。
  三曰含譽,光耀似慧,喜則含譽射。
  四曰格澤,如炎火,下大上銳,色黃白,起地而上。見則不種而獲,有土功,有大客。
  ○妖星
  一曰彗星,所謂掃星。本類星,末類彗,小者數(shù)寸,長或竟天。見則兵起,大水。主掃除,除舊布新。有五色,各依五行本精所主。史臣案,彗體無光,傅日而為光,故夕見則東指,晨見則西指。在日南北,皆隨日光而指。頓挫其芒,或長或短,光芒所及則為災(zāi)。
  二曰孛星,彗之屬也。偏指曰彗,芒氣四出曰孛。孛者,孛孛然非常,惡氣之所生也。內(nèi)不有大亂,則外有大兵,天下合謀,暗蔽不明,有所傷害。晏子曰:“君若不改,孛星將出,彗星何懼乎!”由是言之,災(zāi)甚于彗。
  三曰天棓,一名覺星。本類星,末銳,長四丈。或出東北方西方,主奮爭。
  四曰天槍。其出,不過三月,必有破國亂君,伏死其辜。殃之不盡,當為旱饑暴疾。
  五曰天欃。石氏曰,云如牛狀。甘氏,本類星,末銳。巫咸曰,彗星出西方,長可三丈,主捕制。
  六曰蚩尤旗,類彗而后曲,象旗?;蛟唬嘣篇氁?。或曰,其色黃上白下?;蛟?,若植雚而長,名曰蚩尤之旗?;蛟?,如箕,可長二丈,末有星。主伐枉逆,主惑亂,所見之方下有兵,兵大起;不然,有喪。
  七曰天沖,出如人,蒼衣赤頭,不動。見則臣謀主,武卒發(fā),天子亡。
  八曰國皇,大而赤,類南極老人星?;蛟唬サ匾欢?,如炬火,主內(nèi)寇內(nèi)難?;蛟?,其下起兵,兵強?;蛟?,外內(nèi)有兵喪。
  九曰昭明,象如太白,光芒,不行?;蛟?,大而白,無角,乍上乍下。一曰,赤彗分為昭明,昭明滅光,以為起霸起德之征,所起國兵多變。一曰,大人兇,兵大起。
  十曰司危,如太白,有目?;蛟?,出正西,西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白?;蛟唬蠖忻?,兩角?;蛟唬愄?,數(shù)動,察之而赤,為乖爭之征,主擊強兵。見則主失法,豪杰起,天子以不義失國,有聲之臣行主德。
  十一曰天讒,彗出西北,狀如劍,長四五丈?;蛟唬玢^,長四丈。或曰,狀白小,數(shù)動,主殺罰。出則其國內(nèi)亂,其下相讒,為饑兵,赤地千里,枯骨藉藉。
  十二曰五殘,一名五鏠,出正東,東方之星。狀類辰,可去地六七丈?;蛟唬n彗散為五殘,如辰星,出角。或曰,星表有氣如暈,有毛?;蛟唬蠖?,數(shù)動,察之而青。主乖亡;為五分,毀敗之征,亦為備急兵。見則主誅,政在伯,野亂成,有急兵,有喪,不利沖。
  十三曰六賊,見出正南,南方之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動有光?;蛟?,形如彗,五殘、六賊出,禍合天下,逆侵關(guān)樞;其下有兵,沖不利。
  十四曰獄漢,一名咸漢,出正北,北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數(shù)動,察之中青?;蛟唬啾?,下有三彗從橫。主遂王,主刺王。出則陰精橫,兵起其下。又為喪,動則諸侯驚。
  十五曰旬始,出北斗旁,如雄雞。其怒,有青黑,象伏鱉?;蛟唬?,雌也,主爭兵。又曰,黃彗分為旬始,為立主之題,主亂,主招橫。見則臣亂兵作,諸侯虐,期十年,圣人起伐,群猾橫恣。或曰,出則諸侯雄鳴。
  十六曰天鋒,彗象矛鋒。天下從橫,則天鋒星見。
  十七曰燭星,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見則不久而滅。或曰,主星上有三彗上出,所出城邑亂,有大盜不成,又以五色占。
  十八曰蓬星,大如二斗器,色白,一名王星。狀如夜火之光,多至四五,少一二。一曰,蓬星在西南,長數(shù)丈,左右兌。出而易處。星見,不出三年,有亂臣戮死。又曰,所出大水大旱,五谷不收,人相食。
  十九曰長庚,如一匹布著天。見則兵起。
  二十曰四填,星出四隅,去地六丈余,或曰可四丈?;蛟?,星大而赤,去地二丈,常以夜半時出。見,十月而兵起,皆為兵起其下。
  二十一曰地維藏光,出四隅?;蛟?,大而赤,去地二三丈,如月始出。見則下有亂,亂者亡,有德者昌。
  《河圖》云:
  歲星之精,流為天棓、天槍、天猾、天沖、國皇、反登、蒼彗。
  熒惑散為昭旦、蚩尤之旗、昭明、司危、天欃、赤彗。
  填星散為五殘、獄漢、大賁、昭星、絀流、旬始、蚩尤、虹蜺、擊咎、黃彗。
  太白散為天杵、天柎、伏靈、大敗、司奸、天狗、天殘、卒起、白彗。
  辰星散為枉矢、破女、拂樞、滅寶、繞綎、驚理、大奮祀、黑彗。
  五色之彗,各有長短,曲折應(yīng)象。
  漢京房著《風角書》有《集星章》,所載妖星皆見于月旁,互有五色方云,以五寅日見,各有五星所生云:
  天槍、天根、天荊、真若、天榬,天樓、天垣,皆歲星所生也。見以甲寅,其星咸有兩青方在其旁。
  天陰、晉若、官張、天惑、天崔、赤若、蚩尤,皆熒惑之所生也。出在丙寅日,有兩赤方在其旁。
  天上、天伐、從星、天樞、天翟、天沸、荊彗,皆填星所生也。出在戊寅日,有兩黃方在其旁。
  若星、帚星、若彗、竹彗、墻星、榬星、白雚,皆太白之所生也。出在庚寅日,有兩白方在共旁。
  天美、天欃、天杜、天麻、天林、天蒿、端下,皆辰星之所生也。出以壬寅日,有兩黑方在其旁。
  已前三十五星,即五行氣所生,皆出于月左右方氣之中,各以其所生星將出不出日數(shù)期候之。當其未出之前而見,見則有水旱,兵喪,饑亂;所指亡國,失地,王死,破軍,殺將。
  ○客星
  張衡曰:“老子四星及周伯、王蓬絮、芮各一,錯乎五緯之間。其見無期。其行無度”?!肚G州》占云:“老子星色淳白,然所見之國,為饑為兇,為善為惡,為喜為怒。周伯星黃色煌煌,所至之國大昌。蓬絮星色青而熒熒然,所至之國風雨不節(jié),焦旱,物不生,五谷不登,多蝗蟲。”又云:“東南有三星出,名曰盜星,出則人下有大盜。西南有三星出,名曰種陵,出則天下谷貴十倍。西北三大星出而白,名曰天狗,出則人相食,大兇。東北有三大星出,名曰女帛,見則有大喪。”
  ○流星
  流星,天使也。自上而降曰流,自下而升曰飛。大者曰奔,奔亦流星也。星大者使大,星小者使小。聲隆隆者,怒之象也。行疾者期速,行遲者期遲。大而無光者。眾人之事;小而有光者,貴人之事;大而光者,其人貴且眾也。乍明乍滅者,賊敗成也。前大后小者,恐憂也;前小后大者,喜事也。蛇行者,奸事也;往疾者,往而不反也。長者,其事長久也;短者,事疾也。奔星所墜,其下有兵。無風云,有流星見,良久間乃入,為大風,發(fā)屋折木。小流星百數(shù)四面行者,眾庶流移之象。
  流星之類,有音如炬火下地,野雉鳴,天保也;所墜國安,有喜。若小流星色青赤,名曰地雁,其所墜者起兵。流星有光青赤,長二三丈,名曰天雁,軍中之精華也;其國起兵,將軍當從星所之。流星暉然有光,光白,長竟天者,人主之星也;主相、將軍從星所之。
  飛星大如缶若甕,后皎然白,前卑后高,此謂頓頑,其所從者多死亡。飛星大如缶若甕,后然皎白,星滅后,白者曲環(huán)如車輪,此謂解銜,其國人相斬為爵祿。飛星大如缶若甕,其后皎然白,長數(shù)丈,星滅后,白者化為云流下,名曰大滑,所下有流血積骨。
  枉矢,類流星,色蒼黑,蛇行,望之如有毛,目長數(shù)匹,著天,主反萌,主射愚。見則謀反之兵合射所誅,亦為以亂伐亂。
  天狗,狀如大奔星,色黃,有聲,其止地,類狗。所墜,望之如火光,炎炎沖天,其上銳,其下員,如數(shù)頃田處?;蛟唬怯忻?,旁有短彗,下有狗形者?;蛟唬浅?,其狀赤白有光,下即為天狗。一曰,流星有光,見人面,墜無音,若有足者,名曰天狗。其色白,其中黃,黃如遺火狀。主候兵討賊。見則四方相射,千里破軍殺將?;蛟?,五將斗,人相食,所往之鄉(xiāng)有流血。其君失地,兵大起,國易政,戒守御。
  營頭,有云如壞山墮,所謂營頭之星,所墮,其下覆軍,流血千里。亦曰流星晝隕名營頭。
○云氣
  瑞氣:一曰慶云。若煙非煙,若云非云,郁郁紛紛,蕭索輪困,是謂慶云,亦曰景云。此喜氣也,太平之應(yīng)。二曰歸邪。如星非星,如云非云?;蛟?,星有兩赤彗向上,有蓋,下連星。見,必有歸國者。三曰昌光,赤,如龍狀,圣人起,帝受終,則見。
  妖氣:一曰虹蜺,日旁氣也,斗之亂精。主惑心,主內(nèi)淫,主臣謀君,天子詘,后妃顓,妻不一。二曰云,如狗,赤色,長尾;為亂君,為兵喪。
  ○十煇
  《周禮》眡昆氏掌十煇之法,以觀妖祥,辨吉兇。一曰昆,謂陰陽五色之氣,浸淫相侵?;蛟?,抱珥背璚之屬,如虹而短是也。二曰象,謂云氣成形,象如赤烏,夾日以飛之類是也。三曰觿日傍氣,刺日,形如童子所佩之觿。四曰監(jiān),謂云氣臨在日上也。五曰闇,謂日月蝕,或曰脫光也。六曰瞢,謂瞢瞢不光明也。七曰彌,謂白虹彌天而貫日也。八曰序,謂氣若山而在日上?;蛟唬阽肀抄W,重疊次序,在于日旁也。九曰隮,謂暈氣也?;蛟?,虹也,《詩》所謂“朝隮于西”者也。十曰想,謂氣五色有形想也,青饑,赤兵,白喪,黑憂,黃熟?;蛟?,想,思也,赤氣為人狩之形,可思而知其吉兇也。
  凡游氣蔽天,日月失色,皆是風雨之候也,沈陰,日月俱無光,晝不見日,夜不見星,有云障之,兩敵相當,陰相圖議也。日蒙蒙無光,士卒內(nèi)亂。又曰,數(shù)日俱出,若斗,天下兵起,大戰(zhàn)。日斗,下有拔城。日戴者,形如直狀,其上微起,在日上為戴。戴者,德也,國有喜也。一云,立日上為戴。青赤氣抱在日上,小者為冠,國有喜事。青赤氣小而交于日下為纓,青赤氣小而員,一二在日下左右者為紐。青赤氣如小半暈狀,在日上為負,負者得地為喜。又曰,青赤氣長斜倚日旁為戟。青赤氣員而小,在日左右為珥,黃白者有喜。又曰,有軍,日有一珥為喜。在日西。西軍戰(zhàn)勝。在日東,東軍戰(zhàn)勝。南北亦如之。無軍而珥,為拜將。又日旁如半環(huán)向日為抱。青赤氣如月初生,背日者為背,又曰,背氣青赤而曲,外向為叛象,分為反城。璚者如帶,璚在日四方。青赤氣長而立日旁為直,日旁有一直,敵在一旁欲自立,從直所擊者勝。日旁有二直三抱,欲自立者不成,順抱擊者勝,殺將。氣形三角,在日西方為提,青赤氣橫在日上下為格。氣如半暈,在日下為承。承者,臣承君也。又曰,日下有黃氣三重若抱,名曰承福,人主有吉喜,且得地。青白氣如履,在日下者為履。日旁抱五重,戰(zhàn)順抱者勝。日一抱一背,為破走。抱者,順氣也;背者,逆氣也。兩軍相當,順抱擊逆者勝,故曰破走。日抱且兩珥,一虹貫抱至日,順虹擊者勝,殺將。日抱兩珥且璚,二虹貫抱至日,順虹擊者勝。日重抱,內(nèi)有璚,順抱擊者勝。亦曰,軍內(nèi)有欲反者。日重抱,左右二珥,有白虹貫抱,順抱擊勝,得二將。有三虹,得三將。日抱黃白潤澤,內(nèi)赤外青,天子有喜,有和親來降者;軍不戰(zhàn),敵降,軍罷。色青黃,將喜;赤,將兵爭,白,將有喪,黑,將死。日重抱且背,順抱擊者勝,得地,若有罷師。日重抱,抱內(nèi)外有璚,兩珥,順抱擊者勝,破軍,軍中不和,不相信。日旁有氣,員而周匝,內(nèi)赤外青,名為暈。日暈者,軍營之象。周環(huán)匝日,無厚薄,敵與軍勢齊等。若無軍在外,天子失御,民多叛。日暈有五色,有喜;不得五色者有憂。
  凡占,兩軍相當,必謹審日月暈氣,知其所起,留止遠近,應(yīng)與不應(yīng),疾遲,大小,厚薄,長短,抱背為多小,有無,虛實,久亟,密疏,澤枯。相應(yīng)等者勢等。近勝遠,疾勝遲,大勝小,厚勝薄,長勝短,抱勝背,多勝少,有勝無,實勝虛,久勝亟,密勝疏,澤勝枯。重背,大破;重抱為和親;抱多,親者益多;背為天下不和,分離相去,背于內(nèi)者離于內(nèi),背于外者離于外也。
  ○雜氣
  天子氣,內(nèi)赤外黃,四方所發(fā)之處當有王者。若天子欲有游往處,其地亦先發(fā)此氣。或如城門隱隱在氣霧中,恆帶殺氣森森然?;蛉缛A蓋在霧氣中,或氣象青衣人無手,在日西,或如龍馬,或雜色郁郁沖天者,此皆帝王氣。
  猛將之氣,如龍,如猛獸;或如火煙之狀;或白如粉沸;或如火光之狀,夜照人;或白而赤氣繞之,或如山林竹木,或紫黑如門上樓;或上黑下赤,狀似黑旌;或如張弩;或如埃塵,頭銳而卑,本大而高。此皆猛將之氣也。氣發(fā)漸漸如云,變作山形,將有深謀。
  凡軍勝之氣,如堤如坂,前后磨地?;蛉缢?;將軍勇,士卒猛。或如山堤,山上若林木;將士驍勇。或如埃塵粉沸,其色黃白;或如人持斧向敵;或如蛇舉首向敵,或氣如覆舟,云如牽牛;或有云如斗雞,赤白相隨,在氣中;或發(fā)黃氣,皆將士精勇。
  凡氣上黃下白,名曰善氣;所臨之軍,敵欲求和退。
  凡負氣,如馬肝色,或如死灰色;或類偃蓋,或類偃魚;或黑氣如壞山墜軍上者,名曰營頭之氣;或如群牛群豬,在氣中。此衰氣也?;蛉鐟乙?,如人相隨;或紛紛如轉(zhuǎn)蓬,或如揚灰;或云如卷席,如匹布亂穰者,皆為敗征。氣如系牛,如人臥,如雙蛇,如飛鳥,如決堤垣,如壞屋,如驚鹿相逐,如兩雞相向,此皆為敗軍之氣。
  凡降人氣,如人十十五五,皆叉手低頭;又云,如人叉手相向?;驓馊绾谏剑渣S為緣者,皆欲降伏之象也。
  凡堅城之上,有黑云如星,名曰軍精?;虬讱馊珈浩?,或青云黃云臨城。皆有大喜慶。或氣青色如牛頭觸人,或城上氣如煙火。如雙蛇,如杵形向外,或有云分為兩彗狀者,皆不可攻。
  凡屠城之氣,或赤如飛鳥,或赤氣如敗車,或有赤黑氣如貍皮斑,或城中氣聚如樓,出見于外;營上有云如眾人頭,赤色,其城營皆可屠。氣如雄雉臨城,其下必有降者。
  凡伏兵有黑氣,渾渾員長,赤氣在其中:或白氣粉沸,起如樓狀;或如幢節(jié)狀,在烏云中;或如赤杵在烏云中,或如烏人在赤云中。
  凡暴兵氣,白,如瓜蔓連結(jié),部隊相逐,須臾罷而復(fù)出;或白氣如仙人,如仙人衣,千萬連結(jié),部隊相逐,罷而復(fù)興,當有千里兵來。或氣如人持刀楯,云如人,色赤,所臨城邑有卒兵至。或赤氣如人持節(jié),兵來未息。云如方虹。此皆有暴兵之象。
  凡戰(zhàn)氣,青白如膏;如人無頭;如死人臥;如丹蛇,赤氣隨之,必大戰(zhàn),殺將。四望無云,見赤氣如狗入營,其下有流血。
  凡連陰十日,晝不見日,夜不見月,亂風四起,欲雨而無雨,名曰蒙,臣有謀。霧氣若晝?nèi)粢梗渖帱S,更相奄冒,乍合乍散,亦然。視四方常有大云五色具者,其下賢人隱也。青云潤澤蔽日,在西北,為舉賢良。云氣如亂穰,大風將至,視所從來。云甚潤而厚,大雨必暴至。四始之日,有黑云氣如陣,厚大重者,多雨。氣若霧非霧,衣冠不濡,見則其城帶甲而趣。日出沒時有霧氣橫截之,白者喪,烏者驚,三日內(nèi)雨者各解。有云如蛟龍,所見處將軍失魄。有云如鵠尾來廕國上,三日亡。有云赤黃色四塞,終日竟夜照地者,大臣縱恣。有云如氣,昧而濁,賢人去,小人在位。
  凡白虹者,百殃之本,眾亂所基。霧者,眾邪之氣,陰來冒陽。
  凡白虹霧,奸臣謀君,擅權(quán)立威。晝霧夜明,臣志得申。
  凡夜霧白虹見,臣有憂;晝霧白虹見,君有憂。虹頭尾至地,流血之象。
  凡霧氣不順四時,逆相交錯,微風小雨,為陰陽氣亂之象。積日不解,晝夜昏暗,天下欲分離。
  凡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塵,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時,雨水沾衣而有土,名曰霾。故曰,天地霾,君臣乖。
  凡海旁蜄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北夷之氣如牛羊群畜穹廬,南夷之氣類舟船幡旗。自華以南,氣下黑上赤;嵩高、三河之郊,氣正赤;恆山之北,氣青;勃碣海岱之間,氣皆正黑;江淮之間,氣皆白;東海氣如員簦;附漢河水,氣如引布;江漢氣勁如杼,濟水氣如黑,渭水氣如狼白尾,淮南氣如白羊,少室氣如白兔青尾,恆山氣如黑牛青尾。東夷氣如樹,西夷氣如室屋,南夷氣如阇臺,或類舟船。
  陣云如立垣。杼軸云類軸,搏,兩端兌。杓云如繩,居前亙天,其半半天;其JH者類闕旗故。鉤云句曲。諸此云見,以五色占。而澤摶密,其見動人,乃有兵必起,合斗其直。云氣如三匹帛,廣前兌后,大軍行氣也。
  韓云如布,趙云如牛,楚云如日,宋云如車,魯云如馬,衛(wèi)云如犬,周云如車輪,秦云如行人,魏云如鼠,鄭云如絳衣,越云如龍,蜀云如囷。
  車氣乍高乍下,往往而聚。騎氣卑而布。卒氣搏。前卑后高者,疾。前方而高后銳而卑者,卻。其氣平者其行徐。前高后卑者,不止而返。校騎之氣,正蒼黑,長數(shù)百丈。游兵之氣如彗掃,一云長數(shù)百丈,無根本。喜氣上黃下赤,怒氣上下赤,憂氣上下黑。土功氣黃白。徙氣白。
  凡候氣之法,氣初出時,若云非云,若霧非霧,仿佛若可見。初出森森然,在桑榆上,高五六尺者,是千五百里外。平視則千里,舉目望即五百里;仰瞻中天,即百里內(nèi)。平望,桑榆間二千里;登高而望,下屬地者,三千里。敵在東,日出候之;在南,日中候之,在西,日入候之;在北,夜半候之。軍上氣,高勝下,厚勝薄,實勝虛,長勝短,澤勝枯。氣見以知大,占期內(nèi)有大風雨,久陰,則災(zāi)不成。
◎史傳事驗
  ○天變
  惠帝元康二年二月,天西北大裂。案劉向說:“天裂,陽不足,地動,陰有余?!笔菚r人主昏瞀,妃后專制。
  太安二年八月庚午,天中裂為二,有聲如雷者三。君道虧而臣下專僭之象也。是日,長沙王奉帝出距成都、河間二王,后成都、河間、東海又迭專威命,是其應(yīng)也。
  穆帝升平五年八月已卯夜,天中裂,廣三四丈,有聲如雷,野雉皆鳴。是后哀帝荒疾,海西失德,皇太后臨朝,太宗總?cè)f機,桓溫專權(quán),威振內(nèi)外,陰氣盛,陽氣微。
  元帝太興二年八月戊戌,天鳴東南,有聲如風水相薄。京房易妖占曰:“天有聲,人主憂。”三年十月壬辰,天又鳴,甲午止。其后王敦入石頭,王師敗績。元帝屈辱,制于強臣,即而晏駕,大恥不雪。
  安帝隆安五年閏月癸丑,天東南鳴。六年九月戊子,天東南又鳴。是后桓玄篡位,安帝播越,憂莫大焉。鳴每東南者,蓋中興江外,天隨之而鳴也。
  義熙元年八月,天鳴,在東南,京房《易傳》曰:“萬姓勞,厥妖天鳴?!笔菚r安帝雖反正,而兵革歲動,眾庶勤勞也。
  ○日蝕
  魏文帝黃初二年六月戊辰晦,日有蝕之。有司奏免太尉,詔曰:“災(zāi)異之作,以譴元首,而歸過股肱,豈禹湯罪已之義乎!其令百官各虔厥職。后有天地眚,勿腹劾三公?!比暾卤?,日有蝕之。十一月庚申晦,又日有蝕之。五年十一月戊申晦,日有蝕之。明帝太和初,太史令許芝奏,日應(yīng)蝕,與太尉于靈臺祈禳。帝曰:“蓋聞人主政有不德,則天懼之以災(zāi)異,所以譴告,使得自修也。故日月薄蝕,明治道有不當者。朕即位以來,即不能光明先帝圣德,而施化有不合于皇神,故天上有寤之。宜敕政自修,有以報于神明。天之于人,猶父之于子,未有父欲責其子,而可獻盛饌以求免也。今外欲譴上公與太史令俱穰祠之,于義未聞也。群公卿士大夫,其各勉修厥職。有可以補朕不逮者,各封上之?!碧臀迥晔辉挛煨缁?,日有蝕之。六年正月戊辰朔,日有蝕之。見吳歷。
  青龍元年閏月庚寅朔,日有蝕之。
  少帝正始元年七月戊申朔,日有蝕之。三年四月戊戌朔,日有蝕之。四年五月丁丑朔,日有蝕之。五年四月丙辰朔,日有蝕之。六年四月壬子朔,日有蝕之。十月戊申朔,又日有蝕之。八年二月庚午朔,日有蝕之。是時曹爽專政,丁謐、鄧飏等轉(zhuǎn)改法度。會有日蝕之變,詔群臣問得失。蔣濟上疏曰:“昔大舜佐治,戒在比周。周公輔政,慎于其朋。齊侯問災(zāi),晏子對以布惠;魯君問異,臧孫答以緩役。塞變應(yīng)天,乃實人事?!睗计┥跚?,而君臣不悟,終至敗亡。九年正月乙未朔,日有蝕之。
  嘉平元年二月二月已示朔,日有蝕之。
  高貴鄉(xiāng)公甘露四年七月戊子朔,日有蝕之。五年正月乙酉朔,日有蝕之。京房易占曰:“日有蝕乙酉,君弱臣強。司馬將兵,反征其王?!蔽逶?,有成濟之變。
  元帝景元二年五月丁未朔,日有蝕之。三年十一月已亥朔,日有蝕之。
  武帝泰始二年七月丙午晦,日有蝕之。十月丙午朔,日有蝕之。七年十月丁丑朔,日有蝕之。八年十月辛未朔,日有蝕之。九年四月戊辰朔,日有蝕之。又,七月丁酉朔,日有蝕之。十年正月乙未,三月癸亥,并日有蝕之。
  咸寧元年七月甲申晦,日有蝕之。三年正月丙子朔,日有蝕之。四年正月庚午朔,日有蝕之。
  太康四年三月辛丑朔,日有蝕之。七年正月甲寅朔,日有蝕之。八年正月戊申朔,日有蝕之。九年正月壬申朔,六月庚子朔,并日有蝕之。永熙元年四月庚申,帝崩。
  惠帝元庚九年十一月甲子朔,日有蝕之。十二月,廢皇太子為庶人,尋殺之。
  永康元年正月已卯,四月辛卯朔,并日有蝕之。
  永寧元年閏月丙戌朔,日有蝕之。
  光熙元年正月戊子朔,七月乙酉朔,并日有蝕之。十一月,惠帝崩。十二月壬午朔,又日有蝕之。
  懷帝永嘉元年十一月戊申朔,日有蝕之。二年正月丙子朔,日有蝕之。六年二月壬子朔,日有蝕之。
  愍帝建興四年六月丁巳朔,十二月甲申朔,并日有蝕之。五年五月丙子,十一月丙子,并日有蝕之。時帝蒙塵于平陽。
  元帝太興元年四月丁丑朔,日有蝕之。
  明帝太寧三年十一月癸已朔,日有蝕之,在卯至斗。斗,吳分也。其后蘇峻作亂。
  成帝咸和二年五月甲申朔,日有蝕之,在井。井,主酒食,女主象也。明年,皇太后以憂崩。六年三月壬戌朔,日有蝕之。是時帝已年長,每幸司徒第,猶出入見王導(dǎo)夫人曹氏如子弟之禮。以入君而警敬人臣之妻,有虧君德之象也。九年十月乙未朔,日有蝕之。是時帝既冠,當親萬機,而委政大臣,著君道有虧也。
  咸康元年十月乙未朔,日有蝕之。七年二月甲子朔,日有蝕之。三月,杜皇后崩。八年正月乙未朔,日有蝕之。京都大雨,郡國以聞。是謂三朝,王者惡之。六月而帝崩。
  穆帝永和二年四月己酉,七年正月丁酉,八年正月辛卯,并日有蝕之。十二年十月癸巳朔,日有蝕之,在尾。燕分,北狄之象也。是時邊表姚襄、苻生互相吞噬,朝廷憂勞,征伐不止。
  升平四年八月辛丑朔,日有蝕之,幾既在角。凡蝕,淺者禍淺,深者禍大。角為天門,入主惡之。明年而帝崩。
  哀帝隆和元年三月甲寅朔,十二月戊午朔,并日有蝕之。明年而帝有疾,不識萬機。
  海西公太和三年三月丁巳朔,五年七月癸酉朔,并日有蝕之。皆海西被廢之應(yīng)也。
  孝武帝寧康三年十月癸酉朔,日有蝕之。
  太元四年閏月己酉朔,日有蝕之。是時苻堅攻沒襄陽,執(zhí)硃序。六年六月庚子朔,日有蝕之。九年十月辛亥朔,日有蝕之。十七年五月丁卯朔,日有蝕之。二十年三月庚辰朔,日有蝕之。明年帝崩。
  安帝隆安四年六月庚辰朔,日有蝕之。是時元顯執(zhí)政。
  元興二年四月癸巳朔,日有蝕之。其冬桓玄篡位。
  義熙三年七月戊戌朔,日有蝕之。十年九月丁巳朔,日有蝕之。十一年七月辛亥晦,日有蝕之。十三年正月甲戌朔,日有蝕之。明年,帝崩。
  恭帝元熙元年十一月丁亥朔,日有蝕之。自義熙元年至是,日蝕皆從上始,皆為革命之征。
  《周禮》只眡祲氏掌十煇之法,以觀妖祥,辯吉兇,有祲、象、鐫、監(jiān)、闇、瞢、彌、序、隮、想凡十。后代名變,說者莫同。今錄其著應(yīng)以次之云。
  吳孫權(quán)赤烏十一年二月,白虹貫日。權(quán)發(fā)詔戒懼。
  武帝泰始五年七月甲寅,日暈再重,白虹貫之。
  太康元年正月已丑朔,五色氣冠日,自卯至酉。占曰:“君道失明,丑為斗牛,主吳越?!笔菚r孫皓淫暴,四月降。
  惠帝元康元年十一月甲申,日暈,再重,青赤有光。九年正月,日中有若飛燕者,數(shù)日乃消。王隱以為愍懷廢死之征。
  永康元年正月癸亥朔,日暈,三重。十月乙未,日闇,黃霧四塞。占曰:“不及三年,下有拔城大戰(zhàn)?!笔赂纾罩杏泻跉?。京房《易傳》曰:“祭天不順茲謂逆,厥異日中有黑氣?!?
  永寧元年九月甲申,月中有黑子。京房易占:“黑者陰也,臣不掩君惡,令下見,百姓惡君,則有此變?!庇衷唬骸俺加斜沃髅髡??!?
  太安元年十一月,日中有黑氣。
  永興元年十一月,日中有黑氣分日。
  光熙元年五月壬辰、癸巳,日光四散,赤如血流,照地皆赤。甲午又如之。占曰:“君道失明?!?
  懷帝永嘉元年十一月乙亥,黃黑氣掩日,所照皆黃。案《河圖》占曰:“日薄也”。其說曰:“凡日蝕皆于朔晦,有不于晦朔者為日薄。雖非日月同宿,時陰氣盛,掩日光也?!闭碱惾瘴g。二年正月戊申,白虹貫日,二月癸卯,白虹貫日,青黃暈,五重。占曰:“白虹貫日,近臣為亂,不則諸侯有反者。暈五重,有國者受其祥,天下有兵,破亡其地。”明年,司馬越暴蔑人主。五年,劉聰破京都,帝蒙塵于寇庭。五年三月庚申,日散光,如血下流,所照皆赤。日中有若飛燕者。
  愍帝建興二年正月辛未辰時,日隕于地。又有三日相承,出于西方而東行。五年正月庚子,三日并照,虹蜺彌天。日有重暈,左右兩珥。占曰:“白虹,兵氣也。三四五六日俱出并爭,天下兵作,丁巳亦如其數(shù)。”又曰:“三日并出,不過三旬,諸侯爭為帝。日重暈,天下有立王。暈而珥,天下有立侯?!惫赎愖吭唬骸爱斢写髴c,天下其三分乎!”三月而江東改元為建武、劉聰、李雄亦跨曹劉疆宇,于是兵連累葉。
  元帝太興元年十一月乙卯,日夜出,高三丈,中有赤青珥。四年二月癸亥,日斗。三月癸未,日中有黑子,辛亥,帝親錄訊囚徒。
  永昌元年十月辛卯,日中有黑子。時帝寵幸劉隗,擅威福,虧傷君道,王敦因之舉兵,逼京都,禍及忠賢。
  明帝太寧元年正月乙卯朔,日暈無光。癸巳,黃霧四塞。占曰:“君道失明,陰陽昏,臣有陰謀?!本┓吭唬骸跋聦P蹋澲^分威,蒙微而日不明?!毕仁?,王敦害尚書令刁協(xié)、仆射周顗、驃騎將軍戴若思等,是專刑之應(yīng)。敦既陵上,卒伏其辜。十一月丙子,白虹貫日。史官不見,桂陽太守華包以聞。
  成帝咸和九年七月,白虹貫日。
  咸康元年七月,白虹貫日。二年七月,白虹貫日。自后庾氏專政,由后族而貴,蓋亦婦人擅國之義,故頻年白虹貫日。八年正月壬申,日中有黑子,丙子乃滅。夏,帝崩。
  穆帝永和八年,張重華在涼州,日暴赤如火,中有三足為烏,形見分明,五日乃止。十年十月庚辰,日中有黑子,大如雞卵。十一年三月戊申,日中有黑子,大如桃,二枚。時天子幼弱,久不親國政。
  升平三年十月丙午,日中有黑子,大如雞卵。少時而帝崩。
  海西公太和三年九月戊辰夜,二虹見東方。四年四月戊辰,日暈,厚密,白虹貫日中。十月乙未,日中有黑子。五年二月辛酉,日中有黑子,大如李。六年三月辛未,白虹貫日,日暈,五重。十一月,桓溫廢帝,即簡文咸安元年也。
  簡文咸安二年十一月丁丑,日中有黑子。
  孝武寧康元年十一月己酉,日中有黑子,大如李。二年三月庚寅,日中有黑子二枚,大如鴨卵。十一月己巳。日中有黑子,大如雞卵。時帝已長,而康獻皇后以從嫂臨朝,實傷君道,故日有瑕也。
  太元十三年二月庚子,日中有黑子二,大如李。十四年六月辛卯,日中又有黑子,大如李。二十年十一月辛卯,日中又有黑子。是時會稽王以母弟干政。
  安帝隆安元年十二月壬辰,日暈,有背璚。是后不親萬機,會稽王世子元顯專行威罰。四年十一月辛亥,日中有黑子。
  元興元年二月甲子,日暈,白虹貫日中。三月庚子,白虹貫日。未幾,桓玄克京都,王師敗績。明年,玄篡位。
  義熙元年五月庚午。日有彩珥。六年五月丙子,日暈,有璚。時有廬循逼京都,內(nèi)外戒嚴。七月,循走。七年七月,五虹見東方。占曰:“天子黜?!逼浜髣⒃4鷷x。。十年,日在東井,有白虹十余丈在南干日。災(zāi)在秦分,秦亡之象。
  恭帝元熙二年正月壬辰,白氣貫日,東西有直珥各一丈,白氣貫之交匝。
  ○月變
  魏文帝黃初四年十一月,月暈北斗。占曰:“有大喪,赦天下?!逼吣晡逶?,帝崩,明帝既位,大赦天下。
  孝懷帝永嘉五年三月壬申丙夜,月蝕,既。丁夜又蝕,既。占曰:“月蝕盡,大人憂?!庇衷唬骸捌鋰F人死?!?
  海西公太和四年閏月乙亥,月暈軫,復(fù)有白暈貫月北,暈斗柄三星。占曰:“王者惡之?!绷辏笢貜U帝。
  安帝隆安五年三月甲子,月生齒。占曰:“月生齒,天子有賊臣,群下自相殘。”桓玄篡逆之征也。
  義熙九年十二月辛卯朔,月猶見東方。是謂之仄匿,則侯王其肅。是時劉裕輔政,威刑自己,仄匿之應(yīng)云。十一年十一月乙未,月入輿鬼而暈。占曰:“主憂,財寶出?!币辉唬骸霸聲灒猩?。”
○月奄犯五緯
  凡月蝕五星,其國皆亡。五星入月,其野有逐相。
  魏明帝太和五年十二月甲辰,月犯填星。
  青龍二年十月乙丑,月又犯填星。占同上。戊寅,月犯太白,占曰:“人君死,又為兵?!本俺踉昶咴?,公孫文懿叛。二年正月,遣宣帝討之。三年正月,天子崩。四年三月已巳,太白與月俱加景晝見,月犯太白。占同上。
  景初元年十月丁未,月犯熒惑。占曰:“貴人死?!倍晁脑拢就巾n既薨。
  齊王嘉平元年正月甲午,太白襲月。宣帝奏永寧太后廢曹爽等。
  惠帝太安二年十一月庚辰,歲星入月中。占曰:“國有逐相。”十二月壬寅,太白犯月。占曰:“天下有兵?!比暾乱颐?,月犯太白,占同青龍元年。七月,左衛(wèi)將軍陳等率眾奉帝伐成都王,六軍敗績,兵逼乘輿。后二年,帝崩。
  元帝太興二年十一月辛巳,月犯熒惑。占曰:“有亂臣?!比晔录何矗兹朐?,在斗。郭璞曰:“月屬《坎》,陰府法象也。太白金行而犯之,天意若曰,刑理失中,自毀其法?!彼哪晔露『?,月犯歲星,在房。占曰:“其國兵饑,人流亡。”永昌元年三月,王敦作亂,率江荊之眾來攻,敗京都,殺將相。又,鎮(zhèn)北將軍劉隗出奔,百姓并去南畝。困于兵革。四月,又殺湘州刺史、譙王司馬承,鎮(zhèn)南將軍甘卓。
  成帝咸康元年二月乙未,太白入月。四月甲午。月犯太白。四年四月已巳,七月乙巳,月俱奄太白。占曰:“人君死。又為兵,人主惡之?!泵髂?,石季龍之眾大冠沔南,于是內(nèi)外戒嚴。五年四月辛示,月犯歲星,在胃。占曰:“國饑,人流?!币椅?,月犯歲星,在昴。及冬,有沔南、邾城之敗,百姓流亡萬余家。六年二月乙未,太白入月。占曰:“人主死?!彼脑录孜?,月犯太白。占曰:“人主惡之?!?
  穆帝永和八年十二月,月在東井,犯歲星。占曰:秦饑,人流亡?!笔菚r兵革連起。十年十一月,月奄填星,在輿鬼。占曰:“秦有兵?!睍r桓溫伐苻健,健堅壁長安,溫退。十二年八月,桓溫破姚襄。
  升平元年十一月壬午,月奄歲星,在房。占曰:“人饑?!币辉唬骸霸ブ萦袨?zāi)?!倍觊c三月乙亥,月犯歲星,在房。占同上。三年,豫州刺史謝萬敗。三年三月乙酉,月犯太白,在昴。占曰:“人君死?!币辉唬骸摆w地有兵,胡不安?!彼哪暾拢喝菘∽?。五年正月乙丑辰時,月在危宿,奄太白。占曰:“天下靡散?!比露∥矗路柑钚?,在軫。占曰:“為大喪?!蔽逶拢碌郾?。七月,慕容恪攻冀州刺史呂護于野王,拔之,護奔走。時桓溫以大眾次宛,聞護敗,乃退。
  哀帝興寧元年十月丙戌,月奄太白,在須女。占曰:“天下靡散?!币辉唬骸盀?zāi)在揚州。”三年,洛陽沒。其后桓溫傾揚州資實北討,敗績,死亡太半。及征袁真,淮南殘破。后慕容及苻堅互來侵境。三年正月乙卯,月奄歲星,在參。占曰:“參,益州分也?!绷?,鎮(zhèn)西將軍益州刺史周撫卒。十月,梁州刺史司馬勛入益州以叛。硃序率眾助刺史周楚討平之。
  海西太和元年二月丙子,月奄熒惑,在參。占曰:“為內(nèi)亂,帝不終之征?!币辉唬骸皡?,魏地?!蔽迥?,慕容為苻堅所滅。
  孝武太元十二年二月戊寅,熒惑入月。占曰:“有亂臣死,若有相戮者?!币辉唬骸芭H為政,天下亂?!笔菚r瑯邪王輔政,王妃從兄王國寶以姻昵受寵。又陳郡人袁悅昧私茍進,交遘主相,扇揚朋黨。十三年,帝殺悅于市。于是主相有隙,亂階興矣。十三年十二月戊子,辰星入月,在危。占曰:“賊臣欲殺主,不出三年,必有內(nèi)惡。”是后慕容垂、翟遼、姚萇、苻登、慕容永并阻兵爭強。十四年十二月乙未,月犯歲星。占并同上。十五年,翟遼據(jù)司兗,眾軍累討弗克,慕容氏又跨略并冀。七月,旱。八月,諸郡大水,兗州又蝗。十八年正月乙酉,熒惑入月。占曰:“憂在宮中,非賊乃盜也?!币辉唬骸坝衼y臣,若有戮者?!倍荒昃旁拢郾┍纼?nèi)殿,兆庶宣言,夫人張氏潛行大逆。又,王國寶邪狡,卒伏其辜。十九年四月已巳,月奄歲星,在尾。占曰:“為饑,燕國亡?!倍?,慕容垂遣寶伐魏,反為所破,死者數(shù)萬人。二十一年,垂死,國遂衰亡。
  安帝隆安元年六月庚午,月奄太白,在太微端門外。占曰:“國受兵?!币矣?,月奄歲星,在東壁。占曰:“為饑,衛(wèi)地有兵?!倍炅?,郗恢遣鄧啟方等以萬人伐慕容寶于滑臺,啟方敗。三年九月,桓玄等并舉兵,于是內(nèi)外戒嚴。四年正月乙亥,月犯填星,在牽牛。占曰:“吳越有兵喪,女主憂?!绷乱椅?,月又犯填星,在牽牛。十月乙未,月奄歲星,在北河。占曰:“為饑,胡有兵?!逼渌哪晡逶?,孫恩破會稽,殺內(nèi)史謝琰。后又破高雅之于余姚,死者十七八。七月,太皇太后李氏崩。元興元年,孫恩寇臨海,人眾餓死,散亡殆盡。
  元興元年四月辛丑,月奄辰星。七月,大饑,人相食。二年十一月辛巳,月犯熒惑。占悉同上。二年十二月,桓玄篡位,放遷帝、后于尋陽,以永安何皇后為零陵君。三年二月,劉裕盡誅桓氏。三年二月甲辰,月腌歲星于左角。占曰:“天下兵起?!笔悄甓卤剑瑒⒃F鹆x兵,殺桓修等。明年正月,眾軍攻桓振,卒滅諸桓。
  義熙元年四月己卯,月犯填星,在東壁。占曰:“其地亡國?!币辉唬骸百F人死。”七月己未,月奄填星,在東壁。占曰:“其國以伐己。”一曰:“人流?!笔露∷?,月奄填星,在營室。占同上。十一月,荊州刺史魏詠之卒。二年二月,司馬國璠等攻沒弋陽。三年,恆徒揚州刺史王謐薨。四年正月,太保、武陵王遵薨。三月,左仆射孔安國薨。二年十二月丙午,月奄太白,在危。占曰:“齊亡國?!币辉唬骸皬妵馈!蔽迥晁脑?,劉裕大軍北討慕容超,卒滅之。七年六月庚子,月犯歲星,在畢。占曰:“有邊兵,且饑。”八月乙未,月犯歲星,在參。占曰:“益州兵饑?!逼咴拢p齡石克蜀,蜀人尋反,又討之。八年正月庚戌,月犯歲星,在畢。占同上。九年七月,硃齡石滅蜀。十二年五月五月甲申,月犯歲星,在左角。占曰:“為饑。”十四年四月壬申,月犯填星于張。占曰:“天下有大喪。”其明年,帝崩。
  恭帝元熙元年七月,月犯歲星。占悉同上。十二月丁巳,月犯太白于羽林。二年六月,帝遜位,禪宋。
○五星聚舍
  魏明帝太和四年七月壬戌,太白犯歲星。占曰;“太白犯五星,有大兵?!蔽迥耆拢T葛亮以大眾寇天水。時宣帝為大將軍,距退之。
  青龍二年二月己未,太白犯熒惑。占曰:“大兵起,有大戰(zhàn)。”是年四月,諸葛亮據(jù)渭南,吳亦起兵應(yīng)之,魏東西奔命。
  惠帝元康三年,填星、歲星、太白三星聚于畢昴。占曰:“為兵喪。畢昴,趙地也?!贬豳Z后陷殺太子,趙王廢后,又殺之,斬張華、裴頠,遂篡位,廢帝為太上皇,天下從此遘亂連禍。
  永寧二年十一月,熒惑、太白斗于虛危。占曰:“大兵起,破軍殺將。虛危,又齊分也?!笔拢瑹苫笠u太白于營室。占曰;“天下兵起,亡君之戒。”一曰:“易相?!背酰R王冏之京都,因留輔政,遂專傲無君。是月,成都、河間檄長沙王乂討之,冏、乂交戰(zhàn),攻焚宮闕,冏兵敗,夷滅。又殺其兄上軍將軍寔以下二千余人。太安二年,成都又攻長沙,于是公私饑困,百姓力屈。
  太安三年正月,熒惑犯歲星。占曰:“有戰(zhàn)?!逼咴?。左衛(wèi)將軍陳奉帝伐成都,六軍敗績。
  光熙元年九月,填星犯歲星。占曰:“填與歲合,為內(nèi)亂?!笔菚r司馬越專權(quán),終以無禮破滅,內(nèi)亂之應(yīng)也。十二月癸未,太白犯填星。占曰:“為內(nèi)兵,有大戰(zhàn)?!笔呛蠛娱g王為東海王越所殺。明年正月,東海王越殺諸葛玫等。五月,汲桑破馮嵩,殺東燕王。八月,茍晞大破汲桑。
  懷帝永嘉六年七月,熒惑、歲星、太白聚牛、女之間,徘徊進退。案占曰:“牛女,揚州分”,是后兩都傾覆,而元帝中興場土。
  建武元年五月癸未,太白、熒惑合于東井。占曰:“金火合曰爍,為喪。”是時愍帝蒙塵于平陽,七月崩于寇庭。
  元帝太興二年七月甲午,歲星、熒惑會于東井。八月乙未,太白犯歲星,合在翼。占曰:“為兵饑。”三年六月丙辰,太白與歲星合于房。占同上。永昌元年王敦攻京師,六軍敗績。王敦尋死。
  成帝咸康三年十一月乙丑,太白犯歲星于營室。占曰:“為兵饑?!彼哪甓?,石季龍破幽州,遷萬余家以南。五年,季龍眾五萬寇沔南,略七千余家而去。又騎二萬圍陷邾城,殺略五千余人。四年十二月癸丑,太白犯填星,在箕。占曰:“王者亡地?!逼吣?,慕容皝自稱燕王。七年三月,太白熒惑合于太微中,犯左執(zhí)法。明年,顯宗崩。八年十二月己酉,太白犯熒惑于胃。占曰:“大兵起?!逼浜筲滓泶蟀l(fā)兵,謀伐石季龍,專制上流。
  康帝建元元年八月丁未,太白犯歲星,在軫。占曰:“有大兵?!笔悄晔君垖幙軟]狄道。
  穆帝永和四年五月,熒惑入婁,犯填星。占曰:“兵大起,有喪,災(zāi)在趙。”其年石季龍死,來年冉閔殺石遵及諸胡十萬余人,其后褚裒北伐,喪眾而薨。六年三月戊戌,熒惑犯歲星。占曰:“為戰(zhàn)?!逼吣耆挛熳樱瑲q星、熒惑合于奎。其年劉顯殺石祗及諸胡帥,中士大亂。十二有年七月丁卯,太白犯填星,在柳。占曰:“周地有大兵。”其年八月,桓溫伐苻健,退,因破姚襄于伊水,定周地。
  升平二年八月戊午,熒惑犯填星,在張。占曰:“兵大起?!比臧嗽赂?,太白犯填星,在太微中。占曰:“王者惡之?!蔽迥晔露∶瑹苫蠓笟q星,在營室。占曰:“大臣有匿謀?!币辉唬骸靶l(wèi)地有兵?!睍r桓溫擅權(quán),謀移晉室。
  海西公太和元年八月戊午,太白犯歲星,在太微中。三年六月甲寅,太白奄熒惑,在太微端門中。六年,海西公廢。
  簡文咸安二年正月己酉,歲星犯填星,在須女。占曰:“為內(nèi)亂。”七月,帝崩,桓溫擅權(quán),謀殺侍中王坦之等,內(nèi)亂之應(yīng)。
  孝武寧康二年十一月癸酉,太白奄熒惑,在營室。占曰:“金火合為爍,為兵喪。”太元元年七月,苻堅伐涼州,破之,虜張?zhí)戾a。
  太元十一年十二月己丑,太白犯歲星。占曰:“為兵饑。”是時河朔未平,兵連在外,冬大饑。十七年九月丁丑,歲星、熒惑、填星同在亢、氐。十二月癸酉,填星去,熒惑、歲星猶合。占曰:“三星合,是謂驚立絕行,內(nèi)外有兵喪與饑,改立王公?!笔拍晔?,太白、填星、熒惑辰星合于氐。十二月癸丑,太白犯歲星,在斗。占曰:“為亂饑,為內(nèi)兵。斗吳越分?!敝谅∽衷?,王恭等舉兵,顯王國寶之罪,朝廷殺之。是后連歲水旱饑。
  安帝隆安元年二月,歲星、熒惑皆入羽林。占曰:“中軍兵起?!彼脑?,王恭等舉兵,內(nèi)外戒嚴。
  元興元年八月庚子,太白犯歲星,在上將東南。占曰:“楚兵饑。”一曰:“災(zāi)在上將?!倍?,桓玄篡位。三年,劉裕盡誅桓氏。二年十月丁丑,太白犯填星,在婁。占同上。三年二月壬辰,太白、熒惑合于羽林。二年十二月,桓玄篡位,放遷帝、后。三年二月,劉裕起義兵,桓玄逼帝東下。
  義熙二年十二月丁未,熒惑、太白皆入羽林,又合于壁。三年正月,慕容超寇淮北、徐州,至下邳。八月,遣劉敬宣伐蜀。三年二月癸亥,熒惑、填星、太白、辰星聚于奎、婁、從填星也,徐州分。是時,慕容超僭號于齊,兵連徐兗,連歲寇抄,至于淮泗,姚興、譙縱僭號秦蜀,盧循及魏南北交侵。其五年,劉裕北殄慕容超。其六月辛卯,熒惑犯辰星,在翼。占曰:“天下兵起?!卑嗽录好?,太白奄熒惑。占曰:“有大兵?!逼渌哪?,姚略遣眾征赫連勃勃,大為所破。五年四月甲戌,熒惑犯辰星,在東井。占曰:“皆為兵?!笔滦脸?,太白犯歲星,在奎。占曰:“大兵起,魯有兵。”是年四月,劉裕討慕容超。六年二月,滅慕容超于魯?shù)?。七年七月丁卯,歲星犯填星,在參。占曰:“歲填合,為內(nèi)亂?!币辉唬骸耙嬷輵?zhàn),不勝,亡地?!笔菚r硃齡石伐蜀,后竟滅之。明年,誅謝混、劉毅。八年七月甲申,太白犯填星,在東井。占曰:“秦有大兵?!本拍甓卤纾瑹苫蟆⑻钚墙苑笘|井。占曰、:“秦有兵?!比氯沙?,歲星、熒惑、填星、太白聚于東井,從歲星也。東井,秦分。十三年,劉裕定關(guān)中,其后遂移晉祚。十四年十月癸巳,熒惑入太微,犯西蕃上將,仍順行至左掖門內(nèi),留二十日乃逆行。至恭帝元熙元年三月五日,出西蕃上將西三尺許,又順還入太微。時填星在太微,熒惑繞填星成鉤己,其年四月丙戌,從端門出。占曰:“熒惑填星鉤己天庭,天下更紀。”十二月,安帝母弟瑯邪王踐阼,是曰恭帝。來年,禪于宋。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