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知道一句古老的格言:“音樂有安兇撫暴的魅力。”實際上,這句話一直都被錯引:它確實能夠“安兇撫暴”;但同時,沒人能否認音樂改善情緒的作用,尤其能使人從沮喪和憤怒變得更快樂。 大部分人直觀地懂得,當他們心情壓抑或沮喪的時候,聽音樂可以改善心境。然而最近的研究顯示,音樂在臨床上可以減少壓力,尤其是特定的曲調。音樂,還有瑜伽,深呼吸和冥想——可以改變腦電波模式,并進入所知的α狀態(tài)(即寧靜、放松和深沉的半意識狀態(tài)——TonyWhere譯注)。α被稱為一種深層的放松,它使意識完全處于無壓力狀態(tài),而且解決問題的思路更加開闊。用音樂來放松自己,然后停留在一個特定問題之上,不僅能夠提升你的心情,而且可能幫助你達到豁然開朗的境地,并找到解決辦法。 音樂還顯示了增加神經(jīng)遞質如五羥色胺的水平,這種物質跟情緒有關。以這種方式,音樂不僅表現(xiàn)在使你感覺更好,而且是一種巨大的動力。比如,在鍛煉的時候,聽音樂能使你保持狀態(tài),或通過幫你忽略負面的疲勞感使得你鍛煉的更多,并把注意力集中在因專注音樂帶來的愉悅感當中。 從格利高里合唱團到福音音樂,音樂有著不可否認的精神層面的影響。沒有哪個現(xiàn)存的或古代的人類文化不把音樂作為宗教儀式的一部分。甚至存在一種信仰,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或者都能找到他/她自己的“力量之歌”,能幫助我們達到生命中所有的目標。 但是,在《尋找失落的和弦》——或音樂如何或為何能改變情緒的科學解釋之外,音樂最本質的東西是記錄情感。當我們聆聽一段音樂的時候,我們在跟藝術家分享發(fā)自內心的感覺。是的,它可能是傷感的,我們誰沒有聽過悲傷的情歌勾起那分手后的傷痛。但是,同樣地,我們可以分享充滿快樂和幸福的歡欣鼓舞的歌曲,或者任何使我們回憶起過去特別快樂時刻的一首歌曲或者一段音樂。 所以,下次當你感覺情緒低落的時候,聽聽貝多芬的《歡樂頌》,或打掃一下鮑勃•迪倫專輯上的灰塵吧。你可能會,也可能不會與這些“宇宙的諧振”有共鳴。但我敢打賭你一定會感覺好很多,無論之前有什么東西困擾著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