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wei Dinge erfüllen das Gemüt mit immer neuer und zunehmender Bewunderung und Ehrfurcht, je öfter und anhaltender sich das Nachdenken damit beschäftigt: Der bestirnte Himmel über mir, und das moralische Gesetz in mir.”這是大哲學(xué)家康德先生在《純理性批判》里的一段話,意思是說:“有兩樣事物使我心中不斷充滿驚奇和畏懼:在我頭上繁星密布的蒼穹和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則。”后來李澤厚在《浮生論學(xué)》中引用了這段話,并從新翻譯成了更有中國詩詞韻味的一段話,他的翻譯是 “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在這里,道德法則或道德律令是一種“直接命令我們?nèi)プ瞿呈拢灰阉?dāng)作達(dá)到另一個目的的條件”的絕對命令。“它不問行動的實質(zhì),也不問行動的后果,只問行動所遵循的形式和原則;行動之所以本質(zhì)上是好的,就在于用心好。”更直接地說,道德法則或道德律令命令我們采取行動做某事,并非因為它能夠給我們帶來好處(這時候,行動只是達(dá)到更高目的的手段,只有外在價值),而是因為它本身就是好的(這時候,行動不是或不僅僅是達(dá)到其他更高目的的手段,行動本身就是最高目的,即有內(nèi)在價值)。 我們可以通過討論以下極端案例說明什么是心中的道德法則或道德律令:一個年輕的科學(xué)家跳水救起了一個大字不識幾個的老農(nóng)民,結(jié)果,前者犧牲了,后者得救了。問題是:這件事值不值得肯定?答案有三:①單就科學(xué)家與老農(nóng)民這兩條生命簡單比較,前者對社會作用大,后者對社會作用小,于是,人們可能會得出這件事不值得肯定的結(jié)論;②站在人類整體的立場來考慮,科學(xué)家犧牲的收益要大于他保存生命卻留下見死不救的惡例,于是,人們又可能會得出這件事還是必須給予肯定的結(jié)論;③排除功利考慮,而將救人視為人之所以為人者。這時候,之所以這樣做(救人),是因為必須這樣做(救人)。于是,人們將毫無疑問地得出這件事值得肯定的結(jié)論。第一、第二個答案雖然相反,但都是將救人視為手段,將社會利益或人類整體利益視為目的。這時候,救人與否僅僅是一種達(dá)至更高目的的手段,本身并非目的;只有外在價值,本身并無任何價值。第三、第二個答案雖然相同,但推導(dǎo)的原則卻不相同,即第二個答案所體現(xiàn)的原則是功利原則,第三個答案所體現(xiàn)的原則是道德律令。救人之為道德律令,它就無需再被追問它是要達(dá)至其他什么目的,因為它本身就是最高目的;它不是只有外在價值,而是本身就有內(nèi)在價值。換句話說,之所以要救人,是因為他必須這樣做。救人,正是人之所以為人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