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門薩伍迪和娼妓艾倫(一個有趣的故事 導(dǎo)讀完整本) 本故事改編自伍迪·艾倫的幽默文集《門薩的娼妓》
改編者:高洋 改編時間:2010年3月
1.童年 伍迪和艾倫都出生在1935年的布魯克林。他們兩家只隔了一個街區(qū)。沒錯,他們倆誰都不認(rèn)識誰,看樣子,兩個人擁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軌跡。 先看看他們一年級時的作業(yè)。
再看看他們的日記。
今天我?guī)鸵粋€蓄胡須的老頭過馬路,我跟他說,“安息日快樂”。老頭先是露出微笑,然后卻在我頭上磕煙斗。我問媽媽這是為什么,她說,等你長大就明白了。可什么時候才能長大呢? 多年后,伍迪又讀到了自己的這篇日記,無奈地笑了,因為他成了老頭,自然也就明白了。社會有好的一面,也就必然有壞的一面。
她和媽媽是Babyface的招牌,這個母女檔的Tango超級組合讓酒吧夜夜無眠,即使在戰(zhàn)爭時期。 她的日記?她的表演就是她的日記,你愿意看的話就去看,她可沒功夫?qū)憽?/font> 2.性 1950年的一個春天,伍迪的處女作發(fā)表了。為了慶祝,他和朋友們到Babyface狂歡。就在此時,伍迪和艾倫的生命軌跡出現(xiàn)了交叉。 舞池里只有艾倫一個人,她的媽媽在兩年前住到了上東區(qū)。原因很簡單,一個富商保養(yǎng)了她。我說過,她們永遠(yuǎn)都知道什么才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需求。 很顯然,伍迪早就把他的處女作忘得一干二凈,他的腦子里滿是和艾倫的Sexual Fantacy。艾倫,她是在看著每一個男人,可她腦子里卻一個都沒有。伍迪沒有跟他的朋友們說,因為,在他的哲學(xué)和圈子里,是沒有這樣一個出身的女人的;可自此之后,他卻經(jīng)常來這兒,直到他認(rèn)識了露西。 3.短暫的大學(xué) 1953年,伍迪在紐約大學(xué)。我就是在這兒認(rèn)識他的,并成了很好的朋友。很好很好的那種。他跟我分享了一個秘密,那就是艾倫。他很困惑,為什么一個像他一樣的準(zhǔn)知識分子會有如此污穢的想法呢?我也沒法回答他,同時,我的臉紅得出奇,因為,我也有過此類的想法。總之,我們都很困惑,為什么我們會有一些不該有的想法呢?直到有一天,我們看到蘭德教授在酒吧跟女侍調(diào)情,我們才長舒了一口氣。 四月的一個傍晚,伍迪離開了大學(xué)。 我:為什么? 伍迪:他們嘲笑我? 我:嘲笑你什么? 伍迪:嘲笑我的猶太帽、我的絮絮叨叨、我的疑神疑鬼!他們甚至嘲笑我交不到女朋友!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我茫然) 伍迪:因為他們怕被我識破,識破他們那張偽善的知識分子面具。因為,我是唯一不戴面具的。哦,不,還有一個人不戴面具。 我:誰? 伍迪:艾倫!我要去找艾倫! 門砰的關(guān)上了。就像諾拉在《玩偶之家》的最后一個動作。那一刻,他們也許能感受到自尊,可之后,他們必定會為此付出代價。 4.婚姻 很多年,我們都失去了聯(lián)系。朋友們會偶爾說起伍迪,他變得更加多疑和怪癖,更加在意自己的猶太身份。 一天,我們在街角咖啡店相遇。 他的無名指上多了一枚戒指,我向他表示祝賀。然而,他卻不以為然。 伍迪:露西很聰明,她喜歡古典音樂,她讀過彌爾頓,她能跟我聊存在主義???,我們有問題。 我:什么問題? 伍迪:我們......我們沒有性生活。你知道,這是畸形的婚姻。媽的,我讓馬斯洛那小子騙了,我以為當(dāng)人達到了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就不再有生理需求了。可你瞧,兜了一大圈,我們還是不能沒有它。早知道,我一開始就研究這個。 后來我聽說,他真的去找艾倫了。我從來沒見過這姑娘??煽吹贸鰜?,伍迪每天都很興奮,他快樂!這是最重要的,不是嗎?然而,他不打算跟他老婆離婚。他說,有那么一次,他跟艾倫單獨待了將近一個月(他騙露西他的新書需要在巴黎完成),可那一個月差點要了他的命。從此,他覺得,巴黎是個膚淺的城市,你在那兒不想干別的??梢煌O聛恚銋s發(fā)現(xiàn),你的整個心都給抽空了。這時候,你需要找人跟你聊聊存在主義。他還說,一個女人,到底頭腦更重要,還是身體更重要,都重要!所以,艾倫和露西,他都需要。人的需求有多樣性??晌铱傆X得,他不敢離婚?;蛘哒f,他找不出離婚的理由。他越是徘徊于兩個女人之間,就越表明了他在意并且懼怕這個社會的潛規(guī)則。 5.拿名人開涮 畢業(yè)以后,我就在《紐約客》做編輯。到今天,已有近十年。伍迪得承認(rèn),他的發(fā)跡少不得我的發(fā)掘。同時,我也得承認(rèn),他的文字的確幽默和充滿新意。從他身上,你能嗅到紐約知識分子的尖銳和調(diào)侃。特別是他跟艾倫在一起的那段時間,心意迭出;可最近,哦,我需要找他談?wù)劇?/font>
伍迪:那是多好的創(chuàng)意!那幫偽知識分子,他們簡直比水瓶和雙子還風(fēng)向。沒錯,梅特靈是火了,他一夜之間成了萬眾矚目的新星,可那并不意味著他的所有方面都值得研究吧!上帝,真不敢相信他們?nèi)パ芯克南茨_頻率! 我:所以你就去研究他的洗衣清單! 伍迪:當(dāng)然!我還有重大發(fā)現(xiàn)。托馬斯·曼寫了整整十萬字的《摩西之襪》,把它存在了蘇黎世銀行。 我:噢,夠了!我需要你向梅特靈道歉。 伍迪:可,其他人呢? 我:其他人?什么其他人? 伍迪:我還寫過很多人。 我:什么?很多人? 伍迪:對,很多人。不過,大多數(shù)都死了。
伍迪:沒錯。我一直在想,面對死亡,蘇格拉底是不是像書上寫得那么坦然。 我:哦,他是不是那么坦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讓別人相信他很坦然。 伍迪:可,為什么?他也是人,是人就怕死,況且,他活得很好,他沒有任何尋死的理由。 我:你這是在狡辯!聽著,蘇格拉底已經(jīng)不再是人,他只是一種標(biāo)志,一種標(biāo)志!你懂嗎?就像是教化的工具!人們喜歡把一些人神話以教化活著的人! 伍迪:可我更需要的是真相。也許,在他死之前,他突然意識到,他不想死,他還太年輕;也許,突然之間意識到他所證明的靈魂不朽理論僅僅是理論而已。一旦離開課堂,根本沒用。 我:那他干嘛要研究那些理論呢? 伍迪:不然他怎么交房租! 我:說吧,你還耍過誰?
我:類似于“一個人的腿應(yīng)該長多長”? 伍迪:沒錯! 我:好吧。還有誰? 伍迪:畢加索、海明威、弗洛伊德、康德,哦,太多了,我記不清了。現(xiàn)在,他們都在天堂,應(yīng)該不會投訴我。我想,他們再偉大也是凡人不是。他們也會有性幻想,他們也會懼怕死亡,他們也會有手頭緊的時候。我想說的是,別把這些人神化。 我:可你有點像是在損他們。天哪!伍迪,我不知道是什么改變了你,你最近越來越...... 伍迪:越來越什么?說出來,寶貝兒!沒什么,我不在意。 我:你有點......有點像艾倫!你的那股紐約知客的勁頭兒哪去了? 伍迪:哦,沒錯!你終于說出來了!這說明什么?說明你們這些偽知識分子明明需要艾倫,可卻表現(xiàn)得對他們不屑一顧!你知道嗎?一個男人,越是表現(xiàn)得對一個女人不屑一顧,就越能說明他怕她們,因為,正是這樣的女人喚起了那些一直戴著面具的人的本性!可他們偏偏不愿承認(rèn)這一本性,所以,他們掩飾!他們懼怕!他們把自己裝點得無比正經(jīng)!可到頭來,是娼妓把門薩玩弄于股掌之中! 我:夠了!真不敢相信,在你心里,我們都是偽知識分子。請別忘了,是誰成就了你的今天! 伍迪:誰成就了我的今天?哈!讓我來告訴你是誰成就了我的今天!是艾倫!如果沒有艾倫,我今天就是紐約大學(xué)里謹(jǐn)小慎微的西方文學(xué)講師,一輩子都是;在所謂的核心期刊上發(fā)一些正常人看不懂也不會去看的狗屁文章;一個永遠(yuǎn)都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么的可憐蟲! 我:好吧。既然你這么需要艾倫,干嘛不娶她? 伍迪:因為婚姻制度不配擁有她!她是個娼妓,娼妓是自由的,我不能讓任何制度來束縛她! 6.生命的焦慮 那次爭吵讓我們幾年都沒說上一句話,他的文風(fēng)依然很痞氣。直到1975年,我看到他在一篇文章引用了愛米莉·狄金森的一句話,“希望是種長羽毛的東西。”(它隨時都會降臨于你,當(dāng)然,它也隨時都會離你而去。)我才意識到,中年的我們,同樣對生命充滿了焦慮。
不管伍迪有沒有接受,總之,他很在意。他在意所有關(guān)于猶太人的命運,一度,他甚至否認(rèn)自己的這一身份而堅信自己是法國人。
他從不愿承認(rèn)現(xiàn)實中有死亡,他也很悲觀地否認(rèn)了來生的存在。 交流區(qū): 秀英: 我的讀后感or批注(?): 我: 這個導(dǎo)讀寫得我很激動,不過還是寫了將近十二個小時,充分滿足了我寫小說的需求,差點寫成一個患有人格分裂的人,幸好自己把自己拉回來了。
正常人在正常狀態(tài)下是不愿意去看這本書的,他的幽默很多人無法接受,如果我的這個導(dǎo)讀讓大家想去看原著的話,那我就算成功了。 有什么意見盡管提!大家一起來研究怎么寫得讓人們更愛看!哈! 一起努力! 80后的老凌
好看——第一感覺。其他的細(xì)看了再說。
現(xiàn)在接著說。
喀嚓一刀,伍迪·艾倫,變成了,伍迪,艾倫。時間推移,故事演進,伍迪,艾倫,又合身成為伍迪·艾倫。我喜歡這樣的想象力。一條很好的主線,把伍迪·艾倫的作品,作品中的人物,重新編組在伍迪和艾倫的故事里。 故事,我喜歡故事里流露的道理——我也有過此類的想法。但是,故事還是太少了,也許是因為不能展示與筆記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少了很多枝蔓。Pulp Fiction,很接近我需要的故事結(jié)構(gòu),場景一,有人物A和B,A和B的故事告一段落;接下來是場景二A和C的故事,A和C的故事又告一段落;再看B,B帶來場景三,B和D的故事,而在時間順序上,場景三發(fā)生在場景二甚至場景一之前。這樣的敘述,既不乏枝杈,又不讓人糊涂,所以我喜歡。我不可能同時走進兩個房間,但是,我可以先看在第一間房間里的故事,再看第二間房間的故事,即使第二個故事發(fā)生在第一個故事之前,我也可以理解。 只是挑下面罩,露出我的基本需求,遠(yuǎn)遠(yuǎn)不夠。這一針下去,不夠疼。我的基本需求跟我的道貌岸然,不是兩張皮,不是我的兩面,而是融為一體的。眼睛的余光,語氣語調(diào),身體的傾斜,我的基本需求滲透在我的道貌岸然當(dāng)中,跟我生活的種種因素揉合在一起,跟我受的教育、規(guī)范、體面都揉在一起。讓我看到,我的基本需求別別扭扭地從我的道貌岸然當(dāng)中擠出來,像從一只快要用完的牙膏管里擠出來,我才會尷尬,才會疼。我是復(fù)雜的,試圖把我簡化時,你就失去了打擊我的力量。 伍迪·艾倫,伍迪和艾倫,伍迪·艾倫。只有在瘋癲的幻像中才能發(fā)現(xiàn)真相,但是,一旦發(fā)現(xiàn)真相,千萬不要貪婪——不要企圖擁有真相,不要企圖聲明真相是我發(fā)現(xiàn)的是我的。看到,就回來。一旦貪婪,想抓住真相,就再也回不來了,就會被真相扣押在瘋癲的世界里。 先別急著寫后記,故事才剛剛開始。 我: 以前不太喜歡像低俗小說那樣的敘事方式,不過這種方式倒是挺適合導(dǎo)讀的寫法,可以考慮試一下。
關(guān)于伍迪艾倫的轉(zhuǎn)變過程,似乎寫得過渡太快,或者說太直接,缺乏細(xì)節(jié)上對人物的分析,所以顯得有點缺乏說服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