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精泛聽結合訓練法                                  我們都知道,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得過程。語言學習也不例外,如果沒有一定的努力和量的積累,想突破英語幾乎是不可能的。聽力練習尤其如此。由于我們日常英語學習不像我們的母語那樣有很好的視聽學習環(huán)境。我們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實際上自我創(chuàng)建的。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習,除了要有很強的自律能力外,還需要不斷地積累和努力的學習。 這就引申到聽力學習的量的問題。所謂量,就是數(shù)量,具體到聽力,就是tape hours,也就是到底聽了多少盤磁帶,或者多少小時的語音資料。這也就是說,如果要練好聽力,我們就必須大量的聽,聽各種磁帶、聽廣播、看電視、看電影、聽各種講座,等等。盡量地抓住機會進行聽的訓練。 除了量的問題外,級的問題也顯得非常重要。經常有人給我們寫信,說自己聽不懂這、聽不懂那,如果沒有文字的對照,簡直幾乎像是在聽“天書”。這種漫無目的地聽力練習,實際上并不是理想的聽力練習方法。 我們提倡注意聽的量和級的關系。所謂級,即“等級”、“級別”,是反映我們自己聽力和英語水平的等級。如果我們連初級的聽力材料都不能聽懂,那么要聽懂廣播、看懂電影,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像閱讀要從簡易讀本開始讀起是一個道理。所有,光聽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注意識別自己的等級,并循序漸進地、有計劃地、有選擇地進行聽的練習。 不妨給自己測定一個級別。比如以自己的單詞量來測定,或者以自己的聽力水平來測定(比如選擇一些材料,看看自己能聽懂多少,初次聽懂2/3左右的材料是比較理想的),然后制定一定的目標。然后結合量的理論,在每個級別上都聽夠一定量的語音材料,然后逐步過渡到更高一級的聽力材料。這樣循序漸進式的聽力學習方法,容易給自己樹立信心,并不斷看到自己的進步,很有成就感。如果在量的基礎上,在每個級別的聽力材料中,我們都能夠精選幾篇自己喜歡的進行反復模仿、背誦,直到脫口而出,那效果就更好了。這就是精聽和泛聽相結合的方法。 首先,聽力訓練材料的選擇是至關重要和壓倒一切的。對于初學者而言,必須選擇那些語速比較慢,聲音非常清晰的聽力材料,來提高和鞏固自信心,多聽那方面的材料,打好基礎,以后才有逐步發(fā)展的可能。一般具有高中英語基礎的朋友,建議使用初中、高中英語教材或者新概念英語第2冊作為練習材料。由于這些材料詞匯量少、語速慢,是初學者最好的聽力材料之一。過了四、六級的同學可能有這樣的經歷,好多材料聽不懂,但是拿過來文字材料一看,基本沒有一個單詞是生詞,都是極其“熟悉”的單詞,句子結構也很簡單,就是沒有聽出來,所以初級階段的目的是要讓這些基本單詞語音與反應建立起快速、牢固的關系,可以聽寫VOA Special English或者Step by Step,另外可以結合《大學英語聽力預備級》。而對于已經入門了的朋友而言,需要更多層次更加細致的材料來進行聽力訓練。比如,大學高年級學生,可以使用《洪恩環(huán)境英語》的中高級篇、Step by Step高級篇、高級口譯的聽力部分、VOA和BBC新聞節(jié)目、Discovery、英文電影等。不過,對于在準備考試,比如CET4、CET6、雅思、托福等的考生,可以通過精聽考試英語來提高應試能力。 其次,就是訓練的方法了。在聽力提高的過程中,精聽是基礎的,只有精聽練到一定程度,泛聽才可以進行,才能起到其作用,在每一個階段都將精聽和泛聽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是完美的聽力訓練法。精聽法的步驟如下: 一、聽寫  根據(jù)選定的材料來進行聽寫,關于聽寫需要注意的是 1 、先將聽力材料聽一遍或兩遍,記錄文章大意。然后足字足句聽,聽到一句話后,口頭復訴一遍,并寫下來。復讀聽寫一般以5-8秒的短句為單位,5-8秒短句實際是機械記憶音節(jié),超過10秒音節(jié)太多,只能理解記憶. 不利于聽寫。 2 、遇到聽不出來的單詞,盡量查字典,實在查不出,才對參考文章。這樣主要是為了增強辯音能力。同時也是為了增大聲音與腦子反應之間刺激強度。 二、對照 對照的前提是實在是聽不出來了。這樣通過參照標準文稿就可以從自己的錯誤中學到很多知識。對照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具體操作可參考下面的做法。 1 、錯誤總結和分類:包含語音類,語法類,拼寫類等
 2 、整理生詞。 3 、統(tǒng)計錯誤率 三、循環(huán)練習。英語聽力訓練的過程是一個特殊的基于記憶的特殊技能訓練過程,那么我們就要運用一切記憶的規(guī)律和記憶的方法。事實證明循環(huán)記憶是一種非??茖W的記憶方法,如果是循環(huán)學習,那么每天的聽寫材料最好定在1-2小時之間,這樣可操作性比較強。七天后再聽一次,一月后再聽一次,持之以恒必有小成。 精聽泛聽結合的過程中,首先要有一定數(shù)量的精聽做基礎,才能泛聽,注意泛聽的材料要選擇比精聽簡單的材料。對于初學者,由于聽寫的是簡單材料,所以即使是聽不出來的單詞也是曾經接觸過的,因此有回想的可能性,但是到了中高級的聽力訓練階段,聽不出來的單詞本身就是自己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再用聽寫法去“硬聽”,就顯得效率非常低下了,所以在該階段建議大家結合大量的閱讀訓練,尤其是快速閱讀訓練,一則給自己儲備“可回想”詞匯,二則也提高對較難材料快速理解反應的能力。 對于泛聽的材料,主要分為三類:交流類,信息獲取類,欣賞類。 一、交流類比較簡單,大家可能都有過類似的經歷。當你和外國友人面對面交談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比較容易領會對方的意思,而當你聽兩個外國友人交談時卻會覺得非常不容易理解。這種情景下對聽力的要求其實并不高,只要你能夠準確的聽清一些關鍵的單詞和關鍵的句子結構就可以理解了。好多考試中聽力部分的難度也類似于這個階段,對于考生來說,最主要的就是要盡快切入場景,之后,就會有一種越聽越順的感覺。所以這一部分的訓練目的主要是增加對常用單詞和句子結構的反應能力和敏感性。 二、信息獲取類的節(jié)目稍微要難一些。這部分主要包括一些新聞報道,綜述,以及一些特寫節(jié)目等。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BBC和VOA的整點新聞,VOA的opinion roundup的新聞評論,以及discovery,earth and sky等科普類節(jié)目。這類節(jié)目的特點是節(jié)目稿非常正規(guī)。使用非常書面的英語,所以原則上說是應該聽寫得出來的。對于這類節(jié)目推薦使用聽寫和半聽寫相結合的辦法。同時輔以廣泛的閱讀。這樣對聽力練習有比較大的好處。到了這個層次團體的作用就非常有明顯了。 三、欣賞類。這類節(jié)目很難。有的很難聽懂。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英語電影,還有一些采訪,以及對話內容比較多的新聞報道。由于個人都有不同的語言習慣和口音,制作時又用了一些手法追求效果,使得非母語的人聽起來就相當費勁。訓練時可以先精聽幾部英文電影,再進行大量泛聽,盡量能聽懂大部分的內容,畢竟能聽懂電影英語就時錦上添花了。 總之,聽力的訓練應該講求科學有效的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級別的聽力內容,結合精聽和泛聽,大量進行訓練,循序漸進,堅持不懈,這樣日積月累下去,即使生活在中國,英文也能達到母語的水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