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冊)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說明 各單元內(nèi)容介紹與教學建議: 第一單元 元、角、分與小數(shù) 在購物情境中,初步認識小數(shù),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shù); 能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會進行一位小數(shù)的加減運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能運用小數(shù)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進行交流。 小數(shù)的認識分兩個階段進行教學 本冊先初步認識小數(shù),主要以元、角、分為背景學習小數(shù)的讀、寫、大小比較、一位小數(shù)的加減計算等,四年級將進一步認識小數(shù),學習小數(shù)的計數(shù)單位、小數(shù)的性質(zhì)等。 第三單元 乘法 會計算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 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關于估算的兩點建議 估算要有理由。教學中除了要求學生說出估算的結果,還要他們運用自己的語 言說明估算的理由。然后組織大家討論這些理由是否合理。估算活動后要進行反思,積累估算的經(jīng)驗。反思包括與精確計算的結果進行比較;自己思考為什么估算的合理或者不合理;同伴之間互相交流估算的心得。 第五單元 認識分數(shù) 結合具體情境與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shù); 結合具體操作,感受比較分數(shù)大小的過程,能比較一些分數(shù)的大??; 會進行同分母分數(shù)(分母小于10)的加減運算,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關于分數(shù)意義的教學 1. 引入的必要性。(生活中存在;分東西;度量單 位的需要) 2. 創(chuàng)造表示方式。(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一半”;圖 形表示——自己創(chuàng)造符號) 3. 分數(shù)的意義:平均分,部分與整體的比。(“平均 分”的辯論;對學生創(chuàng)造符號的歸納,對分數(shù)符號 的講解; 對分數(shù)的語言描述;多個東西的“一半”; 為什么不一樣?)。 4. 分數(shù)的應用。(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現(xiàn)象——模型的 思想;運用分數(shù)解決“比較”問題) 空間與圖形 第二單元 對稱、平移和旋轉 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對稱、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 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結合圖案欣賞與設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等在設計圖案中的作用,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個性,感受圖形的美。 第四單元 面積 結合具體情境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算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關于面積引入的教學 計算面積的必要性:要給教室鋪地磚;給鏡框配玻璃、貼邊框(周長和面積的區(qū)別)。運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對面積的理解。文化價值:什么物體表面的面積比……大。 手——課本——桌子——黑板——教室——學?!本┦小袊獊喼蕖澜纭厍颉钪?/p> 統(tǒng)計與概率 第六單元 統(tǒng)計與可能性 通過豐富的實例,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體會學習平均數(shù)的必要性,會求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結果為整); 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和同伴進行交流; 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能描述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并和同伴進行交流。 實踐活動 提供模擬活動的題材 小組合作分步討論實施的具體方案 交流各小組實施的方案并加以指導 布置設計旅游計劃的活動 應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不應將書上的策略作為知識點來教學。 必須防止把具有挑戰(zhàn)性的解決問題的活動,異化為“對題型、套解法”的機械操練。 注意的問題 應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不應將書上的策略作為知識點來教學。 必須防止把具有挑戰(zhàn)性的解決問題的活動,異化為“對題型、套解法”的機械操練。 復習內(nèi)容 整理與復習(一) 整理與復習(二) 總復習 整理與復習(一) 你學會了什么(反思性) 1.讓學生根據(jù)情境圖提供的信息回憶、講述學過的知識內(nèi)容。 2.結合每一幅圖提出一個具體問題,讓學生做一做,議一議,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學會了。 我的成長足跡(表現(xiàn)性) 1.匯報最重要的心得或收獲; 2.鼓勵學生把自己的理解用作品的形式展示出來,互相欣賞,共同分享。 第一學段總復習的教學建議 促進已有知識與經(jīng)驗的系統(tǒng)化與合理化,為進入第二學段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這是總復習最重要的一項任務。 依據(jù)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突出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分領域進行知識與方法的梳理。如萬以內(nèi)數(shù)的數(shù)位表、萬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比較,萬以內(nèi)數(shù)的四則運算都是數(shù)與代數(shù)領域的基礎與主干知識,而口算20以內(nèi)的加減法和表內(nèi)乘除法是基礎的基礎。 要加強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與綜合貫通,如三位數(shù)加減法與一位小數(shù)的加減法,在小數(shù)點對齊的原則下,算法是貫通的。 第一學段總復習的教學建議 總復習的練習題提倡“先做后說”,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加強復習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效率。 總復習教學的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更多反思性學習的機會,鼓勵學生自己的錯誤爭取自己來糾正。 總復習教學過程要繼續(xù)關注和促進學生數(shù)學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進步與發(fā)展。
一 元、角、分與小數(shù)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會認、讀、寫簡單小數(shù)。 2、經(jīng)歷探索如何比較小數(shù)大小的過程,能結合購物情境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 3、會計算一位小數(shù)的加減運算,能解決一些相關的簡單問題。(與元、角、分密切聯(lián)系) 4、能運用小數(shù)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進行交流。 知識技能目標 1、第一章的題目是“元角分與小數(shù)”,使學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如“買文具”、“貨比三家”、“買書”、“寄書”)學習小數(shù)的初步知識。 2、學生在生活中對小數(shù)的感受主要是和元角分相聯(lián)系的,突出元角分與小數(shù)緊密聯(lián)系有助于發(fā)展學生對小數(shù)的理解,并滲透了解決問題的要求。 3、教師完全可以將這個單元設計成為一個“專題活動”。 討論 學生從何處開始學習小數(shù)? 單元備課 嘗試單元備課 進行單元備課,把握單元學習內(nèi)容與學習活動內(nèi)在的邏輯線索,是落實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教學的關鍵。 1、學習新單元的認知基礎是什么?單元的總體目標是什么? 2、每一節(jié)課要落實的新知識(包括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或技能是什么?它們在后續(xù)內(nèi)容的學習中有哪些應用? 3、每一節(jié)課的挑戰(zhàn)性或突破在哪里?哪些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或講授,哪些應該放手讓學生獨立探究,再點撥或概括? 本單元的整體設計 1、隨著課堂教學或單元教學的進程,如何逐步擴大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空?使前面學到的知識能夠投入應用,不斷得到深化與發(fā)展。(第3,4課的處理) 1、以主題活動為線索。 2、知識的適當綜合:如加減的同時引入。 教學課時 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用小數(shù)表示各個文具的價格,自然地引入小數(shù)。 2、初步理解小數(shù)的具體意義,體會小數(shù)與它所表示的實際的量的單位之間的聯(lián)系,會認、讀、寫簡單的小數(shù)。 3、可以引導學生將這些小數(shù)與以前學過的數(shù)比較,使他們發(fā)現(xiàn)小數(shù)都有小數(shù)點。 教學重點 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會認、讀、寫簡單小數(shù)。 教學內(nèi)容 2~3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買文具 (1)鉛筆0.50元 尺子1.06元 水彩筆16.85元 筆記本3.50元 鋼筆8.00元 筆記本是 元 角,尺子是 元 角 分,鉛筆是 元,水彩筆是 元 角 分,鋼筆是 元。 (2)像3.50, 1.06, 16.85……這樣的數(shù),都是小數(shù)。 (3)16.85 讀作:十六點八五
小數(shù)點 2、試一試 5元4角1分 5.41元 12元5角0分 12.5元 2元0角4分 2.04元 三、練一練 1、寫一寫,讀一讀。 2、統(tǒng)計教科書的價格,并與同伴說一說。
3、剪下附頁中的圖1做游戲。 例:3元8角5分 3.85元 …… 4、你知道嗎? 早在1700多年前,我國著名數(shù)學家劉徽就在《九章算術》中運用了小數(shù)。 四、小結 五、課后反思 板書設計 鉛筆0.50元 尺子1.06元 水彩筆16.85元 筆記本3.50元 鋼筆8.00元
筆記本是 元 角,尺子是 元 角 分,鉛筆是 元,水彩筆是 元 角 分,鋼筆是 元。
像3.50, 1.06, 16.85……這樣的數(shù),都是小數(shù)。
16.85 讀作:十六點八五
小數(shù)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2、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購物經(jīng)驗,交流比較兩個小數(shù)(價格)大小的多種方法。 3、 鼓勵學生根據(jù)主題情境提出新的數(shù)學問題。教師可以從中選擇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鼓勵大家嘗試解決。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探索如何比較小數(shù)大小的過程,能結合購物情境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 教學內(nèi)容 4~5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貨比三家 奇奇文具店:鉛筆盒4.9元 橡皮2.63元 尺子2.5元 丁丁文具店:橡皮2.36元 書包8.2元 鉛筆盒5.1元 豆豆文具店:書包8.5元 橡皮2.65元 水彩筆3.05元 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 4.9元﹤5.1元 答:去奇奇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 2、試一試 (1)10元5角﹥10元3角 (2)在○里填上“﹥”“﹤”或“=”。 2.45元○1.83元 2.68元○2.70元 7.09元○7.03元 6.01元○6.10元 0.3元○0.07元 3. 50元○3.5元 三、練一練 1、在○里填上“﹥”“﹤”或“=”。 1.25元○2.4元 0.48元○1.3元 0.05元○0.50元 3.06元○3.60元 6.00元○6.0元 4.59元○4.58元 2、35×8 81÷3 45×3 210÷3 83×2 630÷3 72×5 75÷5 3、到哪個商店買毛巾便宜? 小熊商店:毛巾3.82元 牙刷2.50元 牙膏4.35元 小貓商店:毛巾4.00元 牙刷2.62元 牙膏4.52元 小狗商店:毛巾4.10元 牙刷2.55元 牙膏3.85元 你想買什么?到哪個商店去? 4、實踐活動 到商店調(diào)查3種商品的價格,做好記錄。與同學比一比同類商品的價格。 四、小結 五、課后反思
板書設計 奇奇文具店:鉛筆盒4.9元 橡皮2.63元 尺子2.5元 丁丁文具店:橡皮2.36元 書包8.2元 鉛筆盒5.1元 豆豆文具店:書包8.5元 橡皮2.65元 水彩筆3.05元 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 4.9元﹤5.1元 答:去奇奇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鼓勵學生獨立根據(jù)教材創(chuàng)設的主題情境,列出算式。然后估算大約一共花了多少元,再探索計算方法。 2、在多種算法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單位(數(shù)位)的數(shù)才能相加。這也是小數(shù)相加時,小數(shù)點要對齊的根據(jù)。只要理解了這一點,小數(shù)加減就可以轉化為整數(shù)加減運算了。 教學重點 會計算一位小數(shù)的加減運算,能解決一些相關的簡單問題。(與元、角、分密切聯(lián)系) (1)教材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學習加減法計算結合起來,以使學生體會學習計算的必要性,發(fā)展數(shù)學應用意識,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第三課討論的是一位小數(shù)的沒有進位的加法與沒有退位的減法,第四課討論的是一位小數(shù)的進位加法與退位減法。這兩節(jié)課都把探討小數(shù)加法的算法作為重點,讓學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數(shù)加法算法的基礎上,獨立去解決小數(shù)減法的算法問題。
教學內(nèi)容 6~7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買書 淘氣在書店買了一本《童話故事》,花了3.2元。他又買了一本《數(shù)學世界》,花了11.5元。淘氣一共花了多少元? 3.2+11.5=14.7(元) 答:淘氣一共花了14.7元. 2、試一試 (1) 一本《數(shù)學世界》比一本《童話故事》貴多少元? (2) 你會用豎式計算嗎? 1.2+5.7 6.8-5.1 2.2+10.7 17.8-0.4 (3)對對碰:相碰的兩個數(shù)相加、相減。 0.4 7.5 7.5+0.4 7.5-0.4 4.1 10.6 10.6+4.1 10.6-4.1 7.6 2.2 7.6+2.2 7.6-2.2 26.7 3.1 26.7+3.1 26.7-3.1 三、練一練 1、計算 2、2.5+0.2 3.9-2.9 6.8+3.1 2.7-2.0 6.5+3.0 2.3-2.2 3、森林醫(yī)生 4、玻璃杯每個13.6元 陶瓷杯每個10.20元 塑料杯每個6.10元 (1) 買一個玻璃杯和一個塑料杯共多少元? (2) 買一個陶瓷杯比買一個玻璃杯少花多少元? (3) 三種杯各買一個,30元夠嗎? (4) 你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四、小結 五、課后反思
板書設計 淘氣在書店買了一本《童話故事》,花了3.2元。他又買了一本《數(shù)學世界》,花了11.5元。淘氣一共花了多少元? 3.2+11.5=14.7(元) 答:淘氣一共花了14.7元。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會計算一位小數(shù)的加減運算,能解決一些相關的簡單問題。(與元、角、分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會計算一位小數(shù)的加減運算,能解決一些相關的簡單問題。(與元、角、分密切聯(lián)系) (1)教材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學習加減法計算結合起來,以使學生體會學習計算的必要性,發(fā)展數(shù)學應用意識,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第四課討論的是一位小數(shù)的進位加法與退位減法,把探討小數(shù)加法的算法作為重點,讓學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數(shù)加法算法的基礎上,獨立去解決小數(shù)減法的算法問題。 教學內(nèi)容 8~9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寄書 郵費分別是1.6元和12.4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1.6+12.4=14(元) 答:一共需要14元。 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 2、(1)2包書的郵費相差多少元? (2)1.3+6.7 10.5+9.7 5.3-4.8 5.8-3.9 8.9+10.2 20-6.6 三、練一練 1、1.8+3.5 6.1-5.8 13.5+10 20.5+30.8 5-2.3 15.3-4.4 8.3+6.7 5.9+10.8 2、森林醫(yī)生 3、《動物世界》21.8元,《童話故事》14.5元,小明想買這兩本書,他只有40元錢,夠嗎? 4、媽媽買筆花了15.8元,還剩下34.2元,媽媽帶了多少錢? 5、餅干3.8元 面包1.2元 瓜子2.5元 果凍6.5元 薯片4.6元 蝦條0.8元 (1) 餅干和瓜子一共多少元? (2) 果凍比薯片貴多少元? (3) 小青有5元錢,可以買什么?還剩多少錢? (4) 你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四、小結 五、課后反思
板書設計 郵費分別是1.6元和12.4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1.6+12.4=14(元) 答:一共需要14元。
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
森林旅游 單元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觀察、操作、實驗、調(diào)查、推理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學習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獲得一些初步的數(shù)學實踐活動經(jīng)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 3、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為學生提供綜合應用本單元所學知識的機會,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shù)學的廣泛應用。 教學內(nèi)容 10~11頁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森林食品店 蘑菇1.4元 松果1.5元 竹筍2.7元 蘿卜0.9元 其它5.2元 飲料1.8元 10元能買哪些商品? 我要買松果和蘑菇,需要多少元? 2、森林玩具店 玩具熊12.7元 球3.8元 書5.5元 玩具松鼠6.7元 玩具熊比玩具松鼠貴多少元?你想買什么?需要多少錢? 三、實踐活動 1、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shù),并與同伴說一說。 如:身高是1.32米,賽跑成績是8.3秒,體重是3.7千克…… ①通過“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shù)”的實踐活動,感受小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存在(不拓展)。 ②可以向?qū)W生建議,用數(shù)學日記的形式記錄下自己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小數(shù)以及從事這個活動的感受。 2、調(diào)查自己家兩個月水費、電費開支情況,并記錄下來。
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把你的感受與同伴說一說。 四、小結 五、課后反思
二 對稱、平移和旋轉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感知對稱、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結合圖案的欣賞與設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等在設計圖案中的作用,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個性,感受圖形的美。 知識技能目標 標準對這部分內(nèi)容的定位 1、學生之所以要學習這部分內(nèi)容,是因為現(xiàn)實世界中存在著大量有關圖形變換的現(xiàn)象,同時,圖形的運動也是人們認識空間與圖形的一個重要手段(圖形的性質(zhì)、圖形的位置、圖形的運動、圖形的度量),是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nèi)容。 2、認識生活情境中的變換現(xiàn)象,從變換的角度欣賞圖形、設計圖案,體驗變換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是本部分內(nèi)容學習的主要目標,這對于學生認識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了解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感受與欣賞圖形美都是重要的。 3、要充分為學生創(chuàng)設動手操作的機會,如“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擺一擺”、“畫一畫”和“做一做”等,并鼓勵學生在操作中進行思考和想象。 教學課時 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直觀認識——在操作中體會對稱現(xiàn)象的特征——利用特征(辨別、作圖、想象)”的過程 。(引入時情景的豐富性) 2、要挖掘和利用身邊豐富有趣的實例,使學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轉和對稱現(xiàn)象,體現(xiàn)數(shù)學的文化價值。 教學重點 結合實例,感知對稱、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 教學內(nèi)容 12~16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對稱圖形 (1) 折一折,剪一剪 使學生知道什么樣的圖形是對稱圖形。 (2)猜一猜,剪一剪 A上面是對稱圖形的一半,這些圖形是什么? B你能剪出這些圖形嗎?利用附頁1中的圖2試一試,并與同伴說一說. (3)看一看,說一說 下面哪些圖形是對稱圖形? 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圖形是對稱的? (4)你知道嗎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指揮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 2、試一試 (1) 下面哪些圖形是對稱圖形?畫“√”。 (2) 試著在釘子板上圍出對稱圖形,并與同伴說一說。 (3) 在方格紙上按照圖上給出的對稱軸畫對稱圖形。 (4) 剪一個自己喜歡的對稱圖形,在全班進行展覽。 三、練一練 1、找一找哪些字是對稱的。 2、在點子圖上畫出對稱圖形。 3、擺出對稱圖形。 4、在方格紙上畫出對稱圖形,這些圖形像什么? 5、畫出下圖的對稱圖形。 6、你知道嗎 7、找一找哪些樹葉是對稱圖形。(紫丁香葉,榆樹葉,銀杏樹葉,楊樹葉,龍爪槐葉,石榴樹葉,玉蘭樹葉,桃樹葉) 四、小結 五、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第二課“鏡子中的數(shù)學”,向?qū)W生呈現(xiàn)生活中有趣的鏡面對稱現(xiàn)象,激發(fā)他們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發(fā)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2、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動手實踐,不能只是“看圖說話”。最好,每人都準備一面小鏡子,按照教材中創(chuàng)設的活動要求進行操作,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設其他的實驗活動。 教學重點 結合實例,感知對稱、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 教學內(nèi)容 17~18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鏡子中的數(shù)學 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一看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2、試一試 (1) 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整個圖形是什么? (2) 擺一擺,看一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 現(xiàn)在是5時?機靈狗從鏡子中看到的對嗎? 三、練一練 1、從鏡子中看到的左邊圖形的樣子是哪個? 畫“√”。 2、把鏡子放在圖中適當?shù)奈恢?使你仍能看到圖的全部. 3、實踐活動 收集一些對稱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覽。 4、你知道嗎 自然界中,有許多對稱的現(xiàn)象,如人和動物的外形都是對稱的。 四、小結 五、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重點 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內(nèi)容 19~22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平移和旋轉 (1)看一看 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 (2)說一說 A物體的運動是平移的畫“-”,是旋轉的畫“○”。 B你還見過哪些平移和旋轉運動? (3)做一做 試著做一個表示平移或旋轉的動作。 2、試一試 目的:體會作圖的策略:由靜態(tài)轉為動態(tài)。 (1) 移一移,說一說。 向下平移 格 向 平移 格 向 平移 格 (2) 填一填。 蠟燭向右平移了 格。 小魚向 平移了 格。 (3)畫一畫。 向上平移3格。 向右平移3格。 (4)你知道嗎 古老的上海音樂廳整體平移了約66米。 三、練一練] 1、物體的運動是平移的畫“-”,是旋轉的畫“○”。 2、填一填。 小汽車向 平移了 格。 小輪船向 平移了 格。 小飛機向 平移了 格。 3、畫出房子向左平移3格后的圖形。 4、數(shù)學游戲 A猜猜我在哪。 我把棋子先向東平移2格,再向南平移3格,最后向西平移5格。 (第一個游戲,將平移和確定位置的有關知識、技能綜合起來。說的一方要能夠清楚地描述棋子行走的路線;猜的一方也要具備相關知識與空間感覺,才能猜到棋子所要移到的位置。) B貓捉老鼠。 下面是棋盤,兩人輪流擲硬幣,分別移動貓和老鼠。如果硬幣正面朝上,可以移動一格或兩格;如果硬幣反面朝上,則原地不動。剪下附頁1中的圖3,貓和老鼠放在圖中位置,看貓能不能捉到老鼠,與同桌玩一玩。 (第二個數(shù)學游戲“貓捉老鼠”,游戲結果的不確定性對學生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四、小結 五、課后反思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結合圖案的欣賞與設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等在設計圖案中的作用,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個性,感受圖形的美。 教學重點 結合圖案的欣賞與設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等在設計圖案中的作用,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個性,感受圖形的美。 教學內(nèi)容 23~26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欣賞與設計 (1)上面每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把這個圖形涂上顏色。 (2)上面哪幅圖案是對稱的? 2、畫一畫 (1) 畫出下面圖形的對稱圖形。 (2) 繼續(xù)畫下去。 在“畫一畫”中,學習一種設計圖案的方法,并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 三、練一練 1、將樹葉平移或旋轉,在格子上繪制你喜歡的圖案。 2、用附頁2中的圖4通過對稱、平移或旋轉設計圖案,并與同桌說一說。 3、實踐活動 (1) 收集一些圖案,在小組中說一說。 (2) 用紙剪出一個你喜歡的圖形,通過對稱、平移或旋轉繪制一幅圖案。 (在的實踐活動中,學生將經(jīng)歷圖案創(chuàng)作的過程,充分展示創(chuàng)造力和個性。) 這里要注意:操作和思考、想象的結合: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例如,在欣賞圖案時,除了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圖案的美以外,還要學生細致地觀察圖案的特征:有哪些圖形組成的;圖案是否具有對稱性;圖案是否由一個基本圖案得到的,等等。然后在頭腦中想象自己所設計的圖案會是什么樣的,在設計完后,再觀察自己的圖案有什么特征。
4、做一做 (1) 制作“雪花”。 取一張正方形紙。 對折-對折-按圖剪-展開 將紙展開,你就有了一朵“雪花”了!再做一朵。經(jīng)過多次練習之后,你的手藝就會越來越好。 (2) 按照下面的步驟做一做。 目的:進一步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 四、小結 五、課后反思
三 乘法 單元教學目標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表內(nèi)乘法、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等算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乘法的。 標準對計算的具體要求 1、經(jīng)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運算的過程,關注對運算意義的理解。 2、重視估算,能估計運算的結果。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也有利于人們事先把握運算結果的范圍,是發(fā)展學生數(shù)感的重要方面。 3、鼓勵運算方法的多樣化。 應當鼓勵與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并為學生提供交流各自運算方法的機會。通過互相交流,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4、掌握基本的筆算技能,避免繁雜的運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每分1—2題)。 5、利用計算器解決實際問題和探索規(guī) 律 (第二學段)。 6、根據(jù)問題情境選擇適當?shù)倪\算方法。 當學生為了求得一個問題的答案而需要進行計算時,他應該意識到需要選擇方法:如果一個近似答案就足夠了,那么他應該進行估算。如果需要精確答案,那么必須選擇合適的程序。許多問題通過心算就可以解決;如果有些計算不太復雜,那么應該利用筆算解決它們;對于比較復雜的計算,應該使用計算器。 7、運用數(shù)與運算解決實際問題,并驗證結果的合理性。 運算意義的教學 1、現(xiàn)實情境中的抽象過程 2、運算的多種“原型”(情境的豐富性),使學生體會到運算的意義和應用的廣泛性。運算都是數(shù)學模型,模型就是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把它抽象出來并用符號進行表示。 3、運算的含義(不段地在具體問題中體會) 4、運算的應用
估算的教學 1、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也有利于人們事先把握運算結果的范圍,是發(fā)展學生數(shù)感的重要方面。 2、教學中首先應注意估算意識的培養(yǎng),通過提出具體的問題,使學生體會估算的必要性和價值。
3、估算要有理由。教學中除了要求學生說出估算的結果,還要他們運用自己的語言表示估算的理由。然后組織大家討論這些理由是否合理。 4、估算活動后要進行反思,積累估算的經(jīng)驗。反思包括與精確計算的結果進行比較;自己思考為什么估算的合理或者不合理;同伴之間互相交流估算的心得。 算法多樣化的教學 1、“算法多樣化”的價值 (1) 對課程目標的全面認識. 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不僅僅是獲得知識和技能,還要在數(shù)學思考、解決問題、態(tài)度情感等多方面得到發(fā)展??雌饋韺W生在觀察、實驗、嘗試、修正等過程中花費了時間,但他們卻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了問題,發(fā)展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他們通過在嘗試過程中的逐步調(diào)整,加強了自己的數(shù)感和估計能力;他們在檢驗猜想并進行修正的過程中,發(fā)展了運用數(shù)學的自信心和自我評價的能力,而所有這些都是數(shù)學課程所希望培養(yǎng)學生的重要目標。 (2) 有益于學生對數(shù)學的理解。 學生能夠而且應該“發(fā)明”自己的計算策略,這種“發(fā)明”對他們的數(shù)學理解是很有幫助的。 如:對運算意義的理解 對位值制的理解 對數(shù)量之間關系的把握。 (3) 有助于教師對學生的觀察 此外,學生使用的策略也向老師顯示了他們的思考方式和思維水平,這使得教師有機會反思并改進自己的教學。 2、在“算法多樣化”的實際教學中,還需要強調(diào)幾點: (1) 首先應給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時間,鼓勵他們獨立探索計算的方法,在此基礎上的交流才是有價值的。 如:每個人都擺一擺。 把你的想法在紙上寫一寫。 (2)交流的必要性和充分性 ——學生應學習澄清自己的思路,并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思維過程。 ——多種方式進行表達(自然語言、圖、表、符號) ——還應學習傾聽他人的方法。(重復、確認、淡化) 如:說一說,你聽見了什么? 有沒有不一樣的方法? ——比較不同方法的特點。 如:將所有的方法都呈現(xiàn)出來。 必要的重復。 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反思自己的方法,最終選擇并逐步掌握適合的方法。 如:再想一想自己原來的方法。 選擇最合適的方法。 在練習中再說一說自己的方法。 掌握必要的方法(如豎式) ——“蜻蜓點水”或無效的討論不僅達不到思維碰撞的效果,而且有可能造成有的學生一無所獲。 (3)教師應注意發(fā)揮自己的作用。 ——既不能以權威的身份將現(xiàn)成的方法強加給學生。(我聽明白了) ——同時,也完全有權利和義務提供自己認為最好的方法。 ——適當?shù)膹娀#ǘ喾N方式的對應、情境與練習中方法的對應) (4)防止“過度”多樣化。 它的意思是指每一種方法的提出應是學生自己經(jīng)過了思考,并且確實是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這些方法在數(shù)學上必然具有一定的價值,代表了學生對數(shù)學不同程度的理解。而不能因為追求多樣化而人為造成許多方法。 (5)同一問題不同的算法,并不要求學生去掌握每一種算法。 運算的應用的教學 題材具有現(xiàn)實性; 呈現(xiàn)形式多樣化; 有多余信息; 答案不唯一; 反思的重要性。 一些老師詢問應用問題是否要寫“答”,什么時候開始寫,寫有沒有統(tǒng)一的格式。 其實,我們應該首先思考“答”的目的是什么。答是重要的,是一種反思,既是對答案對錯的檢驗,也是對答案是否符合實際、是否真正解決了問題的檢驗,又是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因此,應一開始就要求學生“答題”。當然,答的形式是多樣的,可以是口答,即使是筆答,也應該允許學生運用自己的方式,只要爭取別人能看懂就行了。應避免過分強調(diào)答的格式,甚至于標點符號。
計算技能的教學:對練習“量”的認識 1、以《標準》為要求。 2、注重練習的質(zhì)(豐富多彩,動靜結合,抓住學生的錯誤)。 3、練習過程中的數(shù)學推理(計算的理由,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4、技能要引向直覺(與估算的結合) 5、循序漸進。 6、做一些研究(學生常見的錯誤——如:退位減中大減小的錯誤;必要的練習的度)。
教學課時 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通過計算,比較每組算式中一個因數(shù)不變,另一個因數(shù)擴大10倍,積有什么變化,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 教學內(nèi)容 27~28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找規(guī)律:算一算 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使學生通過計算,比較每組算式中一個因數(shù)不變,另一個因數(shù)擴大10倍,積有什么變化,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
3、試一試
(1) 10箱有多少瓶?20箱有多少瓶?30箱呢? 2、40×40 30×80 24×30 15×50 60×20 50×20 13×20 28×20 三、練一練
1、 2、寫一寫 ( )×( )=800 ( )×( )=1260 3、每盒28個,10盒能裝多少個草莓?20盒呢?30盒呢? 4、小號運動服20元 大號運動服30元 買大號運動服25套,小號運動服45套。 (1) 兩種運動服各付多少錢? (2) 一共應付多少錢? 5、22+12×20 45×20+100 (28+12)×30 30×23-60 200-15×10 28+12×30 四、小結 五、課后反思
板書設計 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學習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沒有進位的乘法。鼓勵學生從主題圖中獲取信息,并抽象出算式。 2、鼓勵學生進行估算,并交換各自的方法。 3、需要探索如何進行精確計算,并交流各自運算的方法。 4、應讓學生理解豎式乘法每一層計算的含義。 教學內(nèi)容 29~30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整理書 書架共12層,每層14本,這個書架能放多少本書?150本書放得下嗎? 14×12=168(本) 1 4 × 1 2 2 8 ……14×2 1 4 0 ……14×10 1 6 8 ……28+140 答:這個書架能放168本書,150本書放得下。 2、試一試 11×43 24×12 44×21 三、練一練 1、60×3 14×3 17×30 45×2 60×30 14×30 50×50 36×20 2、11×11 32×13 34×21 12×11 23×12 22×43 3、同學們進行體操表演,每排12人,有12排,一共有多少人? 4、我們班有42名同學。 (1) 買椅子花多少元? (2) 買桌子花多少元? (3) 一共花多少元? 5、11×11 12×11 13×11 14×11 15×11 16×11 17×11 18×11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四、小結 五、課后反思
板書設計 書架共12層,每層14本,這個書架能放多少本書?150本書放得下嗎? 14×12=168(本) 1 4 × 1 2 2 8 ……14×2 1 4 0 ……14×10 1 6 8 ……28+140 答:這個書架能放168本書,150本書放得下。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1、學習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進位乘法。首先需要理解問題情境的意義,并鼓勵學生提出數(shù)學問題。 2、提高了對估算的要求,即要求學生能解釋自己估算的方法和過程。 3、對于“這個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座位”的計算,應該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因為本課的算法與上一課類似,所不同的是需要提醒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注意進位問題。 教學內(nèi)容 31~32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電影院 有500人,這是21排26號,是最后一個座位。 想一想:電影院的座位夠嗎? 算一算:這個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26×21=546(個) 2 6 × 2 1 2 6 5 2 5 4 6 答:電影院的座位夠,這個電影院一共有546個座位。 2、試一試 24×28 5×36 35×43 三、練一練 1、6×30 16×70 30×12 7×90 60×7 25×60 35×20 50×20 2、 2 3 4 2 7 4 3 5 × 1 5 × 2 6 × 1 4 ×1 6 3、第17屆世界杯足球賽有32支球隊參加,每隊可報23名運動員,共有多少名隊員參加。 4、一個壞了的水龍頭每分要白白流掉68克水,1時浪費掉多少克水? 5、38×12 32×16 61×34 38×25 56×24 37×18 42×28 18×23 6、(1)計算。 2×25= 100÷4= 4×25= 200÷4= 6×25= 300÷4= 8×25= 400÷4 (2)觀察上述算式,想一想計算16×26與600÷4有什么新的辦法。 目的不是簡算,而是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對數(shù)學規(guī)律的尋求。 四、小結 五、課后反思
板書設計 有500人,這是21排26號,是最后一個座位。 想一想:電影院的座位夠嗎? 算一算:這個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26×21=546(個) 2 6 × 2 1 2 6 5 2 5 4 6 答:電影院的座位夠,這個電影院一共有546個座位。
第四課時 教學重點 復習前面所學知識。 教學內(nèi)容 33~35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20×6 35×20 23×30 20×18 31×30 50×80 50×20 25×60 2、選數(shù)填空。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 )×( )=800 ( )×( )=1200 ( )×( )=3500 ( )×( )=4200 ( )×( )=2800 ( )×( )=2400 3、一架飛機每分飛行21千米,每時飛行多少千米? 4、教師旅游團有28人去游覽世界公園,每張門票60元,應付多少元? 5、黃山小學有18個班,平均每班42人,共有多少人? 6、哪把鑰匙能開萬寶箱? 26×32= 14×22= 18×24= 34×32= 28×19= 37×21= 萬寶箱:532 7、判斷對錯。 54×24=4526( ) 37×84=318( ) 12×35=442( ) 35×70=2450( ) 8、有10箱蘋果汁,12箱橘子汁。每箱24瓶,一共有多少瓶飲料? 9、兒童15元 成人30元 共有46人 我們團有36名兒童。 (1) 購兒童票需要多少錢? (2) 這個旅游團成人有多少?購成人票需要多少錢? (3) 一共花了多少錢? 10、打開語文書,估計一頁有多少字,再算一算。 11、3瓶飲料15元。每人一瓶,35人要花多少錢? 12、(25+38)×15 (48+52)÷2 125×8×3 (62+12)×38 (59+187)÷3 25×8×9 13、小文今年11歲,爺爺?shù)哪挲g是他的5倍多8歲,爺爺今年多大? 14、光華小區(qū)新建了15棟樓房,每棟有6層,每層有8戶,這個小區(qū)可容納多少戶人家? 15、有24張郵票,每張郵票8分。將這些郵票都買下來,需要多少錢? 三、小結 四、課后反思
整理與復習(一) 單元教學目標 1、你學到了什么(主動整理知識) 2、我的成長足跡(體會與進步) 3、基本練習 整理:聯(lián)系、應用、反思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會了什么 看圖說一說。 二、我的成長足跡 與同伴說一說。 我解決了一個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我讀了一本有趣的數(shù)學讀物…… 我學會了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三、練一練 1、0.4+0.5 6.4+3 1-0.6 1.2-0.8 8.5-4.2 3.9+1.5 2、76×14 125×8 38×18 437÷6 560÷5 24×77 3、25×24+125 23×34-58 320+16×27 1500-125×8 4、三年級捐了12包,還多35本。四年級還差5本就夠15包了。 (1) 三年級和四年級分別捐了多少本書? (2) 五年級捐了600本書,45本包成一包,包了13包,還剩幾本? 5、有76個座位的森林音樂廳將舉辦音樂會,每張票15元。 (1) 已售出42張票,收款多少元? (2) 剩余的票按每張12元售出,最多可以收款多少元? 四、小結 五、課后反思
旅游中的數(shù)學 單元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觀察、操作、實驗、調(diào)查、推理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學習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獲得一些初步的數(shù)學實踐活動經(jīng)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 3、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優(yōu)點 “旅游中的數(shù)學”,較好地體現(xiàn)了數(shù)學在生活中某一領域的應用,具有綜合的特點。像這樣專題性的實踐活動,不但能溝通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而且有助于體現(xiàn)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還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shù)學,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出發(fā) 北京——大連,21:30開車,火車每時行103千米,已經(jīng)行了8時。早晨7:00到大連。 (1) 從北京到大連還需要多長時間? (2) 從北京到大連約多少千米? 2、租房
4人間80元 3人間66元 男生13人 女生11人 (1) 男生13人,怎么租房最合算?
填一填 (2) 女生有11人,怎樣租房最合算? (3) 一共需要幾個4人間和幾個3人間? 3、游覽 限乘客12人每輛120元 限乘客18人每輛160元 怎樣租車最省錢?
4、快餐店 一家三口去快餐店,想吃什么,共花多少錢?把你的設計方案與同伴說一說。 5、實踐活動 設計旅游計劃。 你喜歡旅游嗎? 旅游要注意什么? 6、討論 如果你班同學去旅游,請你設計一個旅游計劃,并在班級進行討論。 (1) 景點和游覽的線路。 (2) 乘車所需的時間。 (3) 所需的總時間、每個景點的游覽時間、所需的總費用、每個同學需要交納的費用等。 (4) 同學所喜愛的食品和游覽時需要的物品等。 7、填一填,畫一畫 (1)游覽的景點: 。 (2)出發(fā)時間: ,回來時間: , 乘車所需時間: ,共需時間: 。 (3)查找資料畫出旅游路線示意圖。
(4)估計費用。 (“旅游中的數(shù)學”,從出發(fā)、租房、游覽、吃飯到設計旅游計劃,無處不用數(shù)學來解決問題,而且很自然地把數(shù)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與概率等知識融合在解決旅游問題的過程中。)
8、你知道嗎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它大約有8848米高。 三、小結 四、課后反思
四 面積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 2、能用自選單位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3、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厘米²、米²、千米²、公頃),會進行簡單的面積換算; 4、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面積引入的教學 1、計算面積的必要性:要給教室鋪地磚;給鏡框配玻璃、貼邊框(周長和面積的區(qū)別)。 2、 運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對面積的理解。 3、 文化價值:什么物體表面的面積比……大。 手——課本——桌子——黑板——教室——學校——北京市——中國——亞洲——世界——地球——宇宙 教學課時 五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四對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體或圖形,直觀說明面積的含義。 2、通過觀察和直接對比容易得出誰大誰小。教學中還可以鼓勵學生舉例說明身邊物體的表面或圖形面積的大小,豐富學生對面積的感性認識。 教學重點 結合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 教學內(nèi)容 42~44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比一比:物體的表面或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2、比一比:哪個圖形的面積大?(把附頁2中的圖5剪下) 我先用硬幣擺一擺,再數(shù)一數(shù)。 我可以剪一剪,拼一拼。 我先畫格子再數(shù)一數(shù)。 (兩個圖形的面積誰大單純依靠觀察和直接對比難以判斷,學生需要尋找其它的比較手段。教材中提供了三種辦法,不僅體現(xiàn)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其中擺硬幣或畫格子的辦法所蘊含的思想,為后繼學習面積的度量奠定了基礎。) 3、畫一畫 在下面的方格里畫3個面積燈語個方格的圖形。 三、練一練 1、下面方格中哪個圖形的面積大? 2、說一說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哪個圖形的面積小。 3、說一說每種顏色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4、這兩個圖案哪個面積大? 四、小結 五、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運用自選單位測量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交流各自測量結果,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引入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 2、讓說一說自己身邊哪些東西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使1平方厘米變得直觀、具體。再估一估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并用格子紙量一量,檢驗估測得準不準,這樣的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與估測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3、后續(xù)教材引導學生認識1平方分米與1平方米等面積單位的活動,也要經(jīng)歷與認識1平方厘米大體相同的認知過程,特別要體會學習這兩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如測量桌面、教室地面的面積),以及獲得它們所示的面積大小的具體體驗(自己的“標準”;將這些單位正方形呈現(xiàn)出來)。 教學重點 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運用多種方式,體會面積單位的大??;能根據(jù)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 教學內(nèi)容 45~47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一)厘米² 1、量一量 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有多大? 需要統(tǒng)一面積單位。 邊長為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厘米²。 1厘米²(1㎝²),讀作1平方厘米。 2、說一說 你身邊哪些東西的面積大約是1㎝²? 我的大拇指指甲的面積大約是1㎝²。 3、估一估 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用格子紙量一量。 (二)分米² 1、用1㎝²的小方格來量這么大的桌面,太麻煩了! 度量稍大圖形的面積,一般以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 1分米²(1dm²),讀作1平方分米。 我的手掌的面積大約是1分米²。 2、估一估 剪一個面積是1dm²的正方形,量一量課桌面有多大。 度量更大的面積,該用什么單位呢? 用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作為面積單位。 1米²(1m²),讀作1平方米。 3、說一說 1米²有多大? 我家的桌面大約1米²。 幾個人圍成的地面大約是1米²。 三、練一練 1、用適當?shù)拿娣e單位(cm²,dm²或m²)填空。 (1)一間房屋地面的面積約50 。 (2)一張郵票的面積約6 。 (3)練習本的面積約22 。 (4)單人床的面積約2 。 (5)游泳池的面積約1250 。 2、寫出下面各圖形的面積。(每格1cm²) 圖①面積是 cm²,圖②面積是 cm²,圖③面積是 cm²。 3、先估計下面圖形的面積,再剪下附頁2中圖6中的1cm²的面積單位量一量。 4、先估計你的學校的操場的面積,再測量一下。 四、小結 五、課后反思
板書設計 需要統(tǒng)一面積單位。 1厘米²(1㎝²),讀作1平方厘米。
1分米²(1dm²),讀作1平方分米。
1米²(1m²),讀作1平方米。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探索活動從估測3個長方形的面積開始;然后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發(fā)現(xiàn)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的聯(lián)系,從而建立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經(jīng)歷了觀察、操作、歸納、建立數(shù)學模型的過程。 教學重點 通過估一估、擺一擺、填一填等操作活動,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操作的幾種不同層次:
1、沒有思考的操作:將長方形紙對折,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思考空間較少:為什么有那么多人用硬幣做度量單位?按照“既定”的步驟擺、數(shù)、計算、歸納,得出長方形面積公式。 3、足夠的思考空間: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你有什么方法,你準備如何實現(xiàn);為什么只擺出長和寬就可以得到長方形面積了(與乘法的聯(lián)系)? 4、數(shù)學探究活動:要擺滿整個課桌面,需要多少1分硬幣? 教學內(nèi)容 48~49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估一估 估計下面圖形的面積。 2、擺一擺,填一填 (1) 用1cm²的小正方形擺一擺。 (2) 把結果記錄下來。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試一試 用1㎝²的正方形擺一擺,再算一算下面圖形的面積。 怎樣計算正方形的面積呢? 三、練一練 1、計算下面草地、花壇的占地面積。(單位:m) 2、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它們的面積。 3、小紅的床長20分米,寬14分米,要鋪上與床同樣長的席子,這塊席子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4、(1)用12個邊長為1cm的正方形紙板擺長方形,你能擺出幾種? (2)估計教室地面的面積,測量它的長和寬,計算出面積。 四、小結 五、課后反思
板書設計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教材創(chuàng)設了“鋪地面”的問題情境,探索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的換算關系。先讓學生估計1平方分米里有多少個1平方厘米,再通過直觀操作或計算來檢驗,從而確認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換算關系。學生經(jīng)歷這個過程之后,就可能類似地推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等結論。 教學重點 探索面積單位之間的關系,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教學內(nèi)容 50~51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鋪地面 小明家衛(wèi)生間有一塊長5分米、寬5分米的地面損壞了,需要多少塊面積是25厘米²的方磚才能修好? 我估計,1分米²里有( )厘米²。 一橫行有10個1厘米²,有( )行。 2、填一填 1dm²=( )cm² 25dm²=( )cm² 3、想一想 1米²=( )分米² 4、1公頃有多大? 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 1公頃=10000米² 1千米²有多大? 1千米²=100公頃 三、練一練 1、2米²=( )分米² 3分米²=( )厘米² 500厘米²=( )分米² 400分米²=( )米² 2、媽媽買來一塊花布,長3米,寬6分米,它的面積有多大? 3、王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一張長是43厘米、寬是37厘米的長方形彩紙,最多可以剪成面積是8厘米²的紙多少張? 四、小結 五、課后反思
板書設計 1dm²=( )cm² 25dm²=( )cm²
1米²=( )分米²
1公頃=10000米²
1千米²=100公頃
第五課時 單元教學目標 復習前面所學知識。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選適當?shù)膯挝惶羁铡?/p> (1)一根跳繩長約2 。 (2)一間臥室的面積約為22 。 (3)一張報紙的面積約為44 。 (4)教室的門高約為2 。 2、一塊草地,長16m,寬4m,這塊草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周長是多少米? 3、邊長為12厘米的正方形紙,可以剪成面積是4厘米²的小正方形多少個? 4、一根鐵絲正好能圍成邊廠為4分米的正方形,如果用這根鐵絲圍成長方形,它的面積有多大? 5、調(diào)查我國的陸地土地面積約多少平方千米。你能從地圖上知道我國哪個省或自治區(qū)的面積最大嗎? 6、右圖是鋪了正方形地磚的客廳地面。 (1)這個客廳共鋪了多少塊地磚? (2)如果每塊地磚的邊長5分米,這個客廳的面積有多少平方米? 7、(1)綠化面積是多少? (2)每塊水泥磚是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鋪路共需多少塊水泥磚? 8、某足球場的長約是100米,寬約是50米,足球場的面積約是多少? 9、小調(diào)查 調(diào)查自己家房屋、院子或?qū)W校操場的面積,并在全班交流。
10、數(shù)學游戲 在下面的方格紙上畫出面積是16cm²的圖形,你能畫出幾 種?它們的周長相等嗎? (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復習了面積與周長的含義;能夠畫出多種形狀不同的圖形,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的周長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的數(shù)學事實。) 11、數(shù)學實踐 第一: 小明家的廚房要鋪地磚,有兩種設計方案。 方案一:邊長是2dm,每塊5元。 方案二:長3dm,寬2dm,每塊7元。 (1)第一種設計用了90塊地磚,計算這個廚房的面積。 (2)第二種設計需要多少塊地磚? (3) 哪種設計比較便宜? 第二:畫一畫 (1)請你在每種圖形的周圍畫幾個與它相同的圖形,使它們鋪滿整個長方形. (2)請你設計一種圖案,使它們能夠鋪滿這個長方形,并在班上展示. 三、小結 四、課后反思
五 認識分數(shù) 單元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分數(shù)的過程;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對分數(shù)有初步的認識。
2、經(jīng)歷比較分數(shù)大小的過程,能比較簡單分數(shù)的大小(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分母不大于10)。 3、結合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探索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分母是10以內(nèi)的)。 分數(shù)的意義: 1、引入的必要性。(生活中存在;分東西;度量單位的需要) 2、創(chuàng)造表示方式。(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一半”;圖形表示——自己創(chuàng)造符號) 3、分數(shù)的意義:平均分,部分與整體的比。(“平均分”的辯論;對學生創(chuàng)造符號的歸納,對分數(shù)符號的講解;對分數(shù)的語言描述;多個東西的“一半”;為什么不一樣?)。 4、分數(shù)的應用。(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現(xiàn)象——模型的思想;運用分數(shù)解決“比較”問題) 教學課時 五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運用自己的符號進行表示到運用數(shù)學符號進行表示的過程。
2、進一步體會1/2的含義,體會不僅可以表示半個蘋果,還可以表示半片樹葉、半件衣服、半張紙等。 3、教材又設計了大量操作與描述活動,使學生初步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認識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掌握簡單分數(shù)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分數(shù)的過程;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對分數(shù)有初步的認識。 教學內(nèi)容 56~58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分一分(一) 平均每人得一個蘋果。 平均每人得半個蘋果。 2、討論 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呢? 一半可以用½來表示。 3、涂一涂 分別涂出它們的½。 4、折一折 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折出它的½,與同伴進行交流。 5、折一折 一張正方形的紙平均分成份。 (1) 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顏色,涂顏色的部分是這張紙的四分之一。 (2) 把其中的兩份涂上顏色,涂顏色的部分是這張紙的四分之( )。 (3) 把其中的三份涂上顏色,涂顏色的部分是這張紙的( )分之( )。 (4) 把這張紙的四分之四涂上顏色,即是涂了這張紙的多少? 像½,¼,……都是分數(shù)。 3 …… 分子 …… 分數(shù)線 4 …… 分母 讀作:四分之三 6、說一說 1 3 5 3 5 6 三、練一練 1、用分數(shù)表示下面各圖中的涂色部分,并讀一讀。 2、按分數(shù)把下面各圖形涂上顏色。 3、用下面的分數(shù)表示陰影對嗎?對的畫“√”, 錯的畫“Χ”。 4、左圖中有○,?, ,□。 (1) 哪個圖形的藍色部分等于它的½? (2) 哪個圖形的藍色部分大于它的½? (3) 哪個圖形的藍色部分小于它的½? 四、小結 五、課后反思
板書設計 像½,¼,……都是分數(shù)。
3 …… 分子 …… 分數(shù)線 4 …… 分母 讀作:四分之三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對分數(shù)意義認識的進一步發(fā)展。分數(shù)表示的是整體的一個部分,而這個整體的內(nèi)涵是豐富的。單位1是一個整體,由許多事物組成的集合也是一個整體,從而運用分數(shù)可以描述現(xiàn)實世界的許多現(xiàn)象。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分數(shù)的過程;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對分數(shù)有初步的認識。 教學內(nèi)容 59~60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分一分(二) 把附頁2中的圖7涂上不同的顏色。(紅色,黃色和藍色) (1)紅色占這些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2)黃色占這些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3)黃色占這些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2、試一試 (1) 一共有幾只蝴蝶? (2) 白蝴蝶的只數(shù)占所有蝴蝶的幾分之幾? (3) 花蝴蝶的只數(shù)占所有蝴蝶的幾分之幾? (4) 你還能從圖中找到哪些分數(shù)?與同伴說一說。 三、練一練 1、用分數(shù)表示每幅圖中每種圖案的個數(shù)占全部的幾分之幾。 紅花: 黃花: 長方形: 圓: 三角形: 2、按分數(shù)圈一圈。 3、他們拿的鉛筆一樣多嗎?與同伴說一說。 (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感受相同的分數(shù),如果對應于不同的“整體”,那么它們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是不同的。)
四、小結 五、課后反思
板書設計 把附頁2中的圖7涂上不同的顏色。(紅色,黃色和藍色) (1)紅色占這些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2)黃色占這些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3)黃色占這些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經(jīng)歷比較分數(shù)大小的過程,能比較簡單分數(shù)的大?。ǚ帜赶嗤蚍肿酉嗤帜覆淮笥?0)。 教學重點 1、比較簡單分數(shù)大小的方法,主要是借助圖形的直觀,這符合初次認識分數(shù)的三年級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階段,同時體現(xiàn)了形數(shù)結合的思想。 2、學生自己語言描述比較的方法。 教學內(nèi)容 61~62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比大小:誰大? 3 1 4 4 1 1 4 2 2、試一試 (1) 填分數(shù),比大小。 (2) 按分數(shù)先涂上顏色,再比較大小。 3 7 10 10 1 1 8 4 三、練一練 1、按分數(shù)涂上顏色,并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 1 3 6 6 1 1 3 6
1 1 9 6 2 3 5 5 2、在下面的圖形中,涂出它的四分之一。 3、怎樣才能平均分呢? 4、數(shù)學游戲 我說你拿。 四、小結 五、課后反思
板書設計
3 1 4 4 1 1 4 2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同分母的分數(shù)加減法,教材中通過直觀的圖形來揭示其中的算法原理。 2、在“練一練”第1題中,再次結合線段圖進行分數(shù)加減。在此基礎上,“練一練”中的第2題,要求“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目的是鼓勵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運算的方法。 3、第(1)個問題明確后,請學生嘗試列算式。重點探索如何運算。然后再回到問題情境,解釋這個結果。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探索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分母是10以內(nèi)的)。 教學內(nèi)容 63~64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吃西瓜 我吃了這個西瓜的八分之二,我吃了這個西瓜的八分之三。 (1) 它們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2 3 2+3 5 8 8 8 8 (2) 大熊比小熊多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3 2 3-2 1 8 8 8 8 (3)還剩下幾分之幾? 5 8-5 3 8 8 8 三、練一練 1、填空 2、計算 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四、小結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分數(shù)加減計算,有助于學生理解分數(shù)加減的實際意義,體會學習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數(shù)加減算法時,借助圖形直觀,算理和算法就不難被學生理解和掌握;而“數(shù)形結合”本身也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
五、課后反思
板書設計 吃西瓜 我吃了這個西瓜的八分之二,我吃了這個西瓜的八分之三。 它們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2 3 2+3 5 8 8 8 8 大熊比小熊多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3 2 3-2 1 8 8 8 8 還剩下幾分之幾? 5 8-5 3 8 8 8
第五課時 教學目標 復習前面所學知識。 教學內(nèi)容 65~67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涂色部分是幾分之幾? 2、涂一涂,比一比。 3、爸爸吃了六分之二,媽媽吃了六分之一。 (1) 他們一共吃了這張餅的幾分之幾? (2) 還剩下幾分之幾? 4、分數(shù)計算 5、一個月餅平均分成8塊,兩個共吃了這個餅的幾分之幾? 6、有三個蘋果 四個梨 蘋果占全部水果的幾分之幾? 梨占全部水果的幾分之幾? 蘋果占的分數(shù)比梨少幾分之幾? 7、陰影部分是這個圖形的幾分之幾? 8、(1)參加跳繩活動的共有幾人? (2)男同學占總人數(shù)幾分之幾,女同學占總人數(shù)的幾分之幾? (3)你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9、數(shù)學故事 10、實踐活動:制作七巧板。 這是個具有實踐性和挑戰(zhàn)性的活動。“想一想”中要用到分數(shù)的知識。七巧板又變成了研究分數(shù)加減法的學具了。 一定要鼓勵學生親手制作七巧板,這不僅能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更能使他們借助操作完成“想一想”中的問題。 11、做一做 (1) 拿一張長方形紙,折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并剪下來。 (2) 用剪下的正方形紙,按下面的順序制作七巧板,并涂上不同的顏色。 11、想一想 (1) 1號圖形是原正方形的幾分之幾?2號呢?它們共占原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2) 3號、4號、5號、6號、7號圖形分別占原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3) 用七巧板中的圖形拼出長方形或正方形,估一估,量一量,算出它們的周長和面積大約是多少? 三、小結 四、課后反思
整理與復習(二) 單元教學目標 1、你學到了什么(主動整理知識) 2、我的成長阻擊(體會與進步) 3、基本練習 整理:聯(lián)系、應用、反思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會了什么 看圖說一說。 二、我的成長足跡 與同伴說一說。 我解決了一個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我讀了一本有趣的數(shù)學讀物…… 我學會了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三、練一練 1、按分數(shù)涂顏色,并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 3 5 8 8 1 1 6 4 3 3 4 4 2、36×30+129 15×8×7 78+14×6 864-12×24 25×12÷6 540÷9÷6 3、選擇合適面積單位(cm²,dm²,m²)填空。 (1)游泳池的面積是1200( )。 (2)黑板的面積是600( )。 (3)單人床的面積是1.8( )。 (4)小信封的面積是2( )。 4、分數(shù)計算。 5、一輛灑水車每分行駛60米,灑水的寬度是8米,灑水車直行9分,被灑水的地面是多少平方米? 四、小結 五、課后反思
六 統(tǒng)計與可能性 單元教學目標 1.通過豐富的實例,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會求簡單的平均數(shù)(結果為整數(shù))。 2.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通過轉轉盤、拋紙杯、摸球等活動,體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對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豐富的實例,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會求簡單的平均數(shù)(結果為整數(shù))。 教學重點 通過豐富的實例,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會求簡單的平均數(shù)(結果為整數(shù))。 教學內(nèi)容 71~74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獎牌給哪個組 兩個小組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進行投籃比賽,下面是每個小組投中情況統(tǒng)計圖。(○表示投中1個) 第一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張 王 李 趙 劉 第二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 梁 高 徐 目的:結合閱讀兩組投籃比賽投中情況的統(tǒng)計圖,在討論該哪組獲勝的過程中,體會計算平均數(shù)的意義與必要性。 方法一: 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5+6+5+4+5)=5(個) 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6+5+6+7)=6(個) 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多,獎牌個第二組。 方法二: 用移動的辦法求平均數(shù)。 第一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張 王 李 趙 劉
第二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 梁 高 徐 第一組投中的平均數(shù)是5個,第二組投中的平均數(shù)是6個,所以獎牌應發(fā)給第二組。 (①如何求平均數(shù),教材呈現(xiàn)兩種方法,分別從數(shù)量和直觀地角度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數(shù)的含義,后一種方法可以不掌握,但教師應向?qū)W生介紹。 ②教材沒有給出求平均數(shù)的一般公式,重點放在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上,可以讓學生自己來描述、建立平均數(shù)的算法模型,但無須死記硬背。) 2、試一試 星期四小熊冷飲店又該進冰糕了,小熊翻開了商店本周前三天賣出冰糕情況。 今天我進多少箱冰糕合適呢? 你能幫它解決嗎? 注意: ①統(tǒng)計教學不要把重點放在制作統(tǒng)計圖表和計算技能上,而應放在分析數(shù)據(jù)和解釋數(shù)據(jù)的意義上,放在根據(jù)數(shù)據(jù)作出必要的推斷上。 ②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分析前三天的銷售量。學生可以根據(jù)前三天的銷售量的平均數(shù)來進貨,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解決問題。 三、練一練 1、“新苗杯”兒童歌手大獎賽成績統(tǒng)計表。
(1)請你把這張評分統(tǒng)計表填寫完整。 (2)請你排出三位選手的名次。 2、根據(jù)下面兩個統(tǒng)計表,回答問題。 植樹統(tǒng)計表
勝利小學植樹班數(shù)統(tǒng)計表
(1)平均每個學校植樹多少棵? (2)勝利小學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 3、某足球隊想引進一個前鋒。 最近5個賽季數(shù) 運動員甲:23,17,18,24,23。 運動員乙:/ , / ,26,22,24。 運動員丙:30,12,/ ,26,20。 “/”表示這個賽季沒參加比賽。 這個足球隊該引進哪個運動員? 4、王叔叔每天沿著環(huán)形跑道跑步,并記錄下所走的路程和所需的時間,如下圖。 (1) 王叔叔前三天跑了多少千米?平均每天跑幾千米? (2) 前三天王叔叔哪一天跑得快?哪天跑得慢? (3) 前四天中第四天王叔叔跑得速度最快,花的時間可能是( )。 A.55分 B.10分 C.25分 5、實踐活動 (1) 調(diào)查小組同學的身高,并計算小組的平均身高。 (2) 在報刊上找出與平均數(shù)有關的信息,并與同伴說一說。 6、數(shù)學故事 有危險嗎?是對平均數(shù)意義的理解。(平均數(shù)的案例) 故事:我不會游泳,這個游泳池平均水深1.2米,我的身高是1.3米,跳下去有危險嗎? 四、小結 五、課后反思
板書設計 兩個小組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進行投籃比賽,下面是每個小組投中情況統(tǒng)計圖。(○表示投中1個) 方法一: 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5+6+5+4+5)=5(個) 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6+5+6+7)=6(個) 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多,獎牌個第二組。 方法二: 用移動的辦法求平均數(shù)。 第一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張 王 李 趙 劉
第二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 梁 高 徐 第一組投中的平均數(shù)是5個,第二組投中的平均數(shù)是6個,所以獎牌應發(fā)給第二組。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通過轉轉盤、拋紙杯、摸球等活動,體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對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學重點 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通過轉轉盤、拋紙杯、摸球等活動,體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對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學生對概率可能存在的誤解: 對話1:兩學生用“石頭,剪刀,布”的方式?jīng)Q定輸贏. 師:為什么你一定會贏他? 生:因為我有信心. (對概率可能的誤解:不承認偶然性.例如:我喜歡紅色,所以我能摸出紅球.)
對話2:盒里有4個紅球,分別編號為1,2,3,4;還有1個白球,編號為5.在前面的實驗中,已經(jīng)摸到2次3號球,1次1號球,1次5號球.教師摸出一球,讓學生猜他手里是幾號球. 生1:是2號球,因為剛才沒摸到. 生2:是3號球,因為剛才摸到2次3號球. (對概率可能的誤解:賭徒心理.)
生3:肯定不可能摸到白球,因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很小. (對概率可能的誤解:機會小就是不發(fā)生,機會大就一定會發(fā)生.)
對話3:學生連續(xù)兩次有放會地從盒中摸球,盒中有黃球也有白球. 生:我想這次摸到黃球,下次一定摸到白球. (對概率可能的誤解:偶然性是存在一些“所謂的必然規(guī)律的”.) 教學內(nèi)容 75~76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說一說 如果轉動轉盤,指針停在哪種顏色的可能性大? (“轉動轉盤”,讓學生判斷指針停在哪種顏色的可能性大,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拋紙杯 (1) 記錄結果,每人重復做5次。 (2) 與同伴說一說可能出現(xiàn)哪幾種結果并寫下來。 (“拋紙杯”活動,讓學生能列舉出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 3、拋球 任意摸一個球,有 種結果,摸到 球的可能性大,摸到 可能性小。 再放入3個紅球,任意摸一個球,有 種結果,摸到 球的可能性大,摸到 可能性小。能摸到黑球嗎? (“摸球”試驗,同樣要求學生能夠列出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使學生經(jīng)歷“提出猜測——收集和組織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結果——建立理論的概率模型”的過程,建立正確的概率直覺。 逐步消除錯誤的經(jīng)驗,建立正確的概率直覺是概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必須讓學生親自經(jīng)歷對隨機現(xiàn)象的探索過程,引導學生首先猜測結果發(fā)生的概率;然后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結果,并將所得結果與自己的猜測進行比較;最后可以建立理論的概率模型,并與實驗結果聯(lián)系起來。學生在此過程中不斷將自己的最初猜測、實驗結果和理論概率進行比較,這將促進他們修正自己的錯誤經(jīng)驗,建立正確的概率直覺。 4、討論 一次摸出兩個球,可能出現(xiàn)哪些結果?
5、試一試 拋出一枚圖釘,可能出現(xiàn)什么結果?列舉出來。 6、你知道嗎 天氣預報中的降水概率表示這一天下雨的可能性有多大。 (“你知道嗎”介紹降水概率,有助于學生認識可能性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加強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 三、小結 四、課后反思
板書設計 任意摸一個球,有 種結果,摸到 球的可能性大,摸到 可能性小。 再放入3個紅球,任意摸一個球,有 種結果,摸到 球的可能性大,摸到 可能性小。能摸到黑球嗎?
體育中的數(shù)學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觀察、操作、實驗、調(diào)查、推理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學習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獲得一些初步的數(shù)學實踐活動經(jīng)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 3、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優(yōu)點 “體育中的數(shù)學”較好地體現(xiàn)了數(shù)學在生活中某一領域的應用,具有綜合的特點。像這樣專題性的實踐活動,不但能溝通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而且有助于體現(xiàn)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還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shù)學,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內(nèi)容 77~78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體操表演 (1) 要站成4行,每行要站多少人? (2) 如果要站成方隊,至少去掉多少人?或者至少增加多少人?說說你的想法。 (3) 由36人組成的方隊,每行有幾人?在體操表演時需要變換隊形,如果排成長方形隊形,可以有幾種排法?填寫下表。
(4) 你們班有多少人?最大能排成什么樣的方隊。 2、比賽場次 3003年第4屆世界杯女子足球賽,中國所在的小組共有4支球隊,每2支球隊之間都進行一場比賽。 (1) 中國隊在小組中要進行幾場比賽? 加納 中國 澳大利亞 俄羅斯 (2) 整個小組共賽多少場? 方法一:
中國 加納 俄羅斯 澳大利亞
方法二:
(使學生學習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小結 四、課后反思
總復習 單元教學目標 1、對三年的數(shù)學學習進行回顧與總結,并且安排了學習自測內(nèi)容,目的是讓學生進行一個回顧與反思,促進自己進一步發(fā)展。 2、按照《標準》的要求,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檢查和反思。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總結 三年過去了! 我有了很多收獲。 問題銀行中還有一些問題不能解決。 學習數(shù)學需要不斷地總結。 三、新授 (一)數(shù)與計算 1、讀數(shù)寫數(shù)。 (1) 我國已發(fā)現(xiàn)的鳥類有1166種。 (2) 體育館能容納10000人。 (3) 同學們回收廢電池1005節(jié)。 (4) 我們用肉眼能看見的星星有三千顆左右。 (5) 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平均深度達四千零二十八米左右。 (6) 今年黃村共種樹四千零八十棵。 2、估一估。在正確的答案下面畫“√”。 學生字典
小學
3、找規(guī)律填數(shù)。 (1)2035,2090,2095,( ),( )。 (2)1200,1100,1000,( ),( )。 4、在○里填上“﹥”“﹤”“﹦”。 4080○4800 987○1020 3km○2km 1㎏○900g 2m²○400dm² 2時○200分 5、填上適當?shù)膯挝幻Q(克、千克)。 鴨約重2( )。 雞蛋約重50( )。 橡皮約重5( )。 6、四個同學的體重分別是38㎏,42㎏,39㎏,41㎏。想一想,標出每位同學的體重。 條件: 小兵比小芳重,比小軍輕。 小麗比小芳輕。
7、用分數(shù)表示涂色的部分。 8、陰影部分用分數(shù)表示,并比較大小。 9、說一說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數(shù)。 我的學號是…… 我的身高是…… 10、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shù)。 42+24 20×5 0.5+1.2 40-18 2000+400 12×4 11×50 15×2 78-69 …… 11、5只動物要同時過河,在怎樣租船?用線連一連。 小羊50千克 熊500千克 大象1600千克 鹿40千克 大船2000千克 小船600千克 12、牛奶每杯0.8元 面包每包2.4元 橘汁每杯1.2元 餅干每包2.8元 蛋糕每盒3.6元 小明要買一種飲料和一種點心,他帶了4元錢,可以有哪幾種選擇? 13、1200張紙大約有多厚?1200名學生大約能組成多少個班級?1200步大約有多長。 14、 9 0 4 3 0 2 4 4 1 6 - 7 1 8 × 6
5 8 4 3 6 3 1 4 + 3 9 6 × 1 8 15、97名學生去公園,帶800元錢買門票夠不夠?(門票每張8元) 16、2㎏蜂蜜20元,500g蜂蜜6元,哪種蜂蜜便宜些? 3㎏和1㎏的油共48元,5㎏油55元,哪種油便宜些? 17、有96位客人用餐,可以怎樣安排桌子?
18、計算。 240×2÷6 840÷4×3 128+18×6 300-129×3 (128+132)÷5 312×(300-296) 19、小明星期天想幫媽媽做事情,下面是分別所需時間: 用洗衣機洗衣服(20分) 掃地(5分) 擦家具(10分) 晾衣服(5分) 怎樣做得快?至少要花多少分? 20、小貓要到小狗家做客,要過兩條河,畫一畫有幾種走法。 21、在方格中填上適當?shù)臄?shù)。 (1) 5位于中央; (2) 每一數(shù)字不能與比它大1或比它小1的數(shù)字在同一橫行; (3) 2和4在最下面的一行; (4) 1和6在最上面的一行; (5) 8在5的上面; (6) 9在中間的豎行內(nèi); (7) 3,4,6在最右邊的豎行內(nèi); (8) 7在3左邊第二個空格內(nèi)。 (二)空間與圖形 1、連一連。 2、下面星座中哪些角是銳角、直角、鈍角? 3、在( )里填上適當?shù)膯挝弧?/p> (1)長江大約長6300( )。 (2)小華家住房面積是98( )。 (3)豹子每時可以跑120( )。 (4)數(shù)學書封皮的面積大約是3( )。 (5)課桌大約高80( )。 4、王爺爺靠西墻圍了一個羊圈,算出這個羊圈的占地面積。如果砌上圍墻,圍墻的長應該是多少米?(長是24m,寬是15m) 5、李紅家準備在客廳地面上鋪上方磚,選擇哪種方磚便宜,便宜多少錢? 客廳:長6m,寬4m。 第一種:邊長2dm 第二種:邊長1dm 6、有一塊長方形的花壇,長20m,寬15m,在它四周鋪上寬1m的小路。 (1)花壇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小路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7、用4個正方體搭一搭,看一看,并填上編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從正面看到的圖形是 的,有 。 (2)從側面看到的圖形是 的,有 。
(3)從上面看到的圖形是 的,有 。
8、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多少塊小木塊。 9、下面是5路汽車的行駛的路線圖。 (1)從學校到幸福路的路線是:向 方向行駛 站到光明橋,再向 方向行駛 站到幸福路。 (2)從學校到人民廣場的路線是:向 方向行駛 站到商場,再向 方向行駛 站到體育館,再向 方向行駛 站到人民廣場。 10、下面圖中哪些是對稱圖形?畫“√”。 11、(1)郵局在擁軍街和幸福大道的交叉路口的西南角。 (2)育英小學在電影院的 方向上。 (3)公園在 和 的交叉路的 角。 (4)張麗去上學,她可能沿著 向 走,到擁軍 街再向 走,過了幸福大道后,在馬路的 側 就是育英小學。 (5)張麗上學還可能走哪條路線? (6)你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12、說一說下面圖中哪些運動是平移、哪些是旋轉。 13、在方格紙上畫圖。 (1)畫出對稱圖形。 (2)將小船向下移動5格。 (三)統(tǒng)計與可能性 1、下面是明光小學2002年一年級至六年級近視眼發(fā)病情況統(tǒng)計表。
根據(jù)上面的統(tǒng)計表制成統(tǒng)計圖。 根據(jù)上表回答問題。 (1)( )年級發(fā)病人數(shù)最多,達到( )人。 (2)全校近視眼人數(shù)共( )人。 (3)六年級發(fā)病人數(shù)是一年級的( )倍。 (4)你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2、下面是三(一)班男同學1分跳繩檢測成績。
(1) 根據(jù)上表用畫“正”的方法,統(tǒng)計各段的人數(shù)。 三(1)班男同學1分鐘跳繩檢測成績統(tǒng)計表
(2) 根據(jù)統(tǒng)計表畫出統(tǒng)計圖。 (3) 根據(jù)統(tǒng)計表回問題。 ①三(1)班男同學跳繩成績最好的是 號同學,跳了 個。 ②學校規(guī)定,1分跳繩達標成績是110個,三(1)班男同學達標的人數(shù)是 人,占男同學人數(shù)的 。 3、下面是三(1)班同學回收廢報紙的情況統(tǒng)計表。
(1)全班共回收廢報紙( )千克。 (2)平均每個小組回收廢報紙( )千克。 (3)如果每千克廢報紙值6角,這次回收廢報紙共值( )元。 (4) 你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4、 1 2 3
這是一個小正方體,6個面上分別寫著1,2,3,4,5,6。隨意拋一下,小正方體落在地上后哪面朝上?可能出現(xiàn)哪些結果? 拋20次記錄一下,每次的結果。
匯總全班記錄的結果。
5、摸一摸,猜一猜。(口袋里的球大小相同) (1) 口袋里有一個紅球和一個黃球,從中拿出一個球,可能是 球。 (2) 口袋里有8個紅球和2個黃球,從中拿出一個球,拿出 球的可能性大些。 四、本學期你學到了什么? 五、問題銀行 你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問題?把它們寫下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