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按摩法 老子按摩法較早見于唐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和《太清道林攝生論》(該書作者不詳),兩書均名為“老子按摩法”。后,宋代《圣濟總錄》,明代《遵生八箋》等均收錄了此法?!妒備洝犯鶕?jù)老子謚號而更名為“太上混元按摩法”;《遵生八箋》沿用《圣濟總錄》之名,兩書所載內(nèi)容與《備急千金要方》略有出入。 具體操習法如下: 一、坐式,兩手重按大腿,左右扭轉身軀14次。 二、坐式,兩手按大腿,左右扭轉兩肩14次。 三、坐或立式,兩手抱頭,左右扭轉腰部14次。 四、坐或立式,左右搖頭14次。 五、坐或立式,一手把頭,另一手托膝,彎腰伸直3次,左右相同。 六、坐或立式,兩手托頭,向上推舉3次。 七、坐式,一手托頭,另一手托同側膝關節(jié)向上抬3次,左右相同。 八、坐或立式,兩手挽頭向下,以足跺地3次; 九、坐或立式,兩手相握,抬手過頭頂,向左右拉伸3次。 十、坐或立式,兩手交叉置胸部,前推后拉3次。 十一、坐或立式,兩手交叉,輕按或拍擊胸前3次。 十二、坐或立式,曲腕、肘,以肘部擊肋部,左右交替3次。 十三、坐或立式,左手向左前方,右手向右后方,或左手向左后方、右手向右前方盡力伸拔,左右交替3次。 十四、坐或立式,單手拉頸項3次,左右相同。 十五、坐式,以左手背置同側膝上,右手拉左肘部,使左手翻轉,以掌心覆右膝上,再翻回原狀,反復3次,左右換手亦作3次。 十六、坐或立式,以一手上下摸遍對側肩部,左右相同。 十七、坐或立式,兩手握空拳前擊3次。 十八、坐或立式,兩臂向兩側上抬下落,掌心向上與向下各3次。 十九、坐或立式,兩手交叉,反復攪動10遍。 二十、坐或立式,兩手互相摩擦扭轉3次。 二十一、坐或立式,兩手向后晃動3次。 二十二、坐或立式,兩手交叉于背后,使肘關節(jié)上下反復扭轉,無論次數(shù)多少,同時配合呼氣,以呼氣10次為度。 二十三、坐或立式,兩手向前上伸舉3次。 二十四、坐或立式,兩手向后下拉扯3次。 二十五、坐或立式,兩手十指交叉,舉過頭頂,左右交替撥伸脅肋10次。 二十六、坐或立式,兩手握拳,反手至背上,以拳從上至下反復摩擦背脊3遍。 二十七、坐或立式,兩手互握于背后,前俯、挺直脊背各3次。 二十八、坐或立式,一手掌握另一手腕部,使腕關節(jié)內(nèi)收、外展各3次,左右交替進行。 二十九、坐或立式,兩手掌心向下,向前上抬下落各3次。 三十、坐或立式,兩臂抬起,掌心向下,兩手橫向交叉分開3次。 三十一、坐或立式,兩臂外展伸直,掌心向下,抬臂向上回落各3次。 三十二、坐或立式,以一手自上而下拍打另一手至熱,用以治療手臂寒冷。 三十三、坐式,右手托左腳并放松,以左手自上而下按壓左腿腳,然后伸腳3次,換對側手腳作同樣操練。 三十四、坐或立式,兩腳交替前后轉動各3次。 三十五、坐或立式,兩腳交替左右轉動各3次。 三十六、坐或立式均可,兩腳再交替前后轉動各3次。 三十七、立或坐式,兩腿交替伸直3次。 三十八、坐或立式,左右交替扭轉大腿各3次。 三十九、立式,兩腿交替外展、內(nèi)收各3次。 四十、坐式,以手拍打腿腳致熱,用以治療腿腳寒冷。 四十一、坐或立式,扭轉大腿數(shù)十次;然后跺腳3次。左右交替進行。 四十二、立式,兩腳交替后伸3次。 四十三、立式,兩手按地,左右扭肩各3次。 四十四、坐或立式,一手上托,同時另一手下按,左右交替各3次。 四十五、坐或立式,以雙手及肩背作如推山、負重、拔樹木般動作,左右各3次。 四十六、坐或立式,放松兩手,前后交替伸直各3次。 四十七、坐或立式,放松伸展兩手和兩膝各3次。 四十八、坐式,伸直放松雙腳,雙手向后伸拉3次。 四十九、坐或立式,脊背內(nèi)外轉動各3次。 功效:適用于多種慢性病及部分外感風寒濕冷等疾病,尤適用于肢體關節(jié)疾病和軟組織勞損等,如頸椎病、肩周炎、網(wǎng)球肘、腰肌勞損、脊椎增生、坐骨神經(jīng)痛、腰椎間盤突出癥、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 對全身性疾病,可全套操習;局部病變,則可選練數(shù)式。如:頸部疾病,可選練第四、六、八、十四式;肩部疾病,可選練第二、十六、十八、十九、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三十、四十三式;肘關節(jié)病可選練第十五、十七、二十二式;背脊疾病,可選練第一、五、二十六、二十七、四十五、四十九式;胸部疾病,可選練第一、九、十、十一、十三、十七、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八式;脅肋疾病,可選練第一、九、十二、二十五式;腰部疾病,可選練第一、三、五、七、二十六、四十五式;髖關節(jié)病,可選練第三十三、三十八、三十九、四十一、四十二式;膝關節(jié)病,可選練第七、三十三、三十七、四十七式等。 注意: 1.操習時,宜輕松自然,動作幅度由小漸大,不可用力過猛。高血壓、心臟病、肝硬化等患者尤宜注意。 2.在體力能承受的前提下,能站立者盡量采用立式。 3.不宜于空腹或飽食后即練,至少于食后半小時以上方可練習。 4.用以治病,須反復操練(但每天操練的次數(shù)亦以力所能及為度),直至痊愈;用以養(yǎng)生保健,需持之以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