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書
【導(dǎo)讀】對于第一個人的滿不在乎,使之融入了大眾;對于第二個人而言那次偶爾之后的保留使之成了作家;對于第三個人的那次偶爾之后的深入使之成為了哲學家。
世上常常讀書的人也許會很多。但是,喜歡讀書的人就少了。而喜歡讀好書的人就更少了。
在讀完一本書,尤其是在讀完一本好書之后,我們每個人的所得總是大不相同的。 讀書的方式不由地使我們呈現(xiàn)出了金字塔狀。于是,我們被很自然地分配到了金字塔框架的適當位置點上。 據(jù)我觀察,讀書可分為基層型讀書、中層型讀書及高層型讀書。 基層型即大眾型。絕大數(shù)人讀書停留在書的表面。他們的思維易受書本的牽制或者是盲目地排斥。 當在一本書中他們發(fā)現(xiàn)某種共鳴的東西時,他們會為之興奮進而摘錄。這是可貴的。 可悲的卻是他們對于那某種東西根本就若無所思過或者陌生。 這種讀書方式會令讀書者缺少主見。但是,這種方式又是大眾們樂而不疲的。因為,很多人都喜歡所謂的“輕松快速閱讀”。 中層型的讀書可以稱為“聯(lián)想型讀書”。 作家、學者、評論家等屬于這個行列。 作家在讀書中總是能聯(lián)想到與他生活中的種種關(guān)聯(lián)的事物,或能身臨其境,繼而悟出某些東西,最后賦予文字。 學者總喜歡從書中歸納出他需要的知識來充實自己的生活,讓生活不被空虛無聊所干擾。 評論家們試圖從書中得到某種延伸來顯示自己的高明。 相同的是他們都善于利用書。區(qū)別在于:作家善從書中攫取感悟;學者善從書中歸納知識;評論家善從書中發(fā)現(xiàn)語言。 有趣的是他們都稱自己的所得為靈感。 高層型讀書屬于可怕型的。 經(jīng)常習慣于這種類型的人,毋寧說他是一位先知或是哲學家。 他們往往將讀書視為一種手段。即“知識只是種手段,智慧才是目的”。 他們讀書是為了激發(fā)自身的靈感。從而創(chuàng)造出他們的新思維。他們往往不惜用一生的時間來思索。只為了推翻那些腐朽的東西。 結(jié)果,他們總能從書本中發(fā)現(xiàn)未知的東西。 尼采、休謨、叔本華等就屬于這類人。 不要總是妄自低估自己。 很多人偶爾會達到中層型或者高層可怕型的境界。 只是,有的人對此毫不在乎;有的人能好好的保留;有的人喜歡深入下去。 就這樣,對于第一個人的滿不在乎,使之融入了大眾;對于第二個人而言那次偶爾之后的保留使之成了作家;對于第三個人的那次偶爾之后的深入使之成為了哲學家。 每個人的讀書不可能永遠保持在一個層面的。 同樣,作家、哲學家也不例外。 不要大驚小怪。因為,作家、哲學家等本身就源于大眾。 可敬的是,他們總是能在適當?shù)臅r候抵達他們那可貴的層面。 讀書時就屬于這個適當?shù)臅r候。 散文在線(www.sanwenzx.com)首發(fā)網(wǎng)址:http://www.sanwenzx.com/sanwen/zheli/2010/30021.htm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