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初,中國三大英雄史詩之一的《江格爾》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江格爾》是衛(wèi)拉特蒙古人的古典文學(xué)藝術(shù)珍品,也是蒙古民族史詩發(fā)展的頂峰。它起始于13世紀(jì),發(fā)源于中國漠西衛(wèi)拉特蒙古,流傳于亞歐大陸許多國家和地區(qū),成了一部跨越國界的大史詩。演唱《江格爾》的民間說唱藝人,蒙古語稱為“江格爾齊”。 
 
 永遠(yuǎn)像十六歲的少女般的阿蓋 江格爾的美麗的夫人 她拿出一張古老的金琴 這張金琴有八千根弦和八十二個弦碼 阿蓋的潔白纖細(xì)的十指輕攏琴弦 她在低音的七弦上彈出著名的古老音樂 
 我前去采訪時,老人在那仁和布克牧場串門兒,兒子騎馬找回了他。老人臉紅撲撲的,顯然喝了一點酒。他精神很好,兩撇花胡須垂在嘴角,小臉膛小眼睛,堅挺的鼻子,一雙耳朵大大的長長的,看起來很特別。講述過去的事情時,他左手夾一根煙,右手不時地摸一把額頭,呵呵地朗笑。這個一輩子說唱英雄史詩的江格爾齊,身上流露出令人愉快而難忘的英雄氣質(zhì)。 朱乃今年83歲。出生于和布克賽爾的一個七代說唱《江格爾》的世家。 和布克賽爾十四個蘇木(村)的蒙古土爾扈特人,是1629年隨和鄂爾勒克王遷居伏爾加河一帶后,于1771年重返新疆的土爾扈特部的一部分。 解放前,和布克賽爾十四個蘇木的土爾扈特人分屬3個旗,朱乃是中旗大東蘇木人,他祖父額爾赫圖是20世紀(jì)初有名的江格爾齊,祖父和父親兩代都是受王爺賞識并恩賜的江格爾齊。朱乃的奶奶也會唱許多章《江格爾》,這在蒙古女子中極為少見。父親加甫會拉馬頭琴、四胡、托布秀兒說唱《江格爾》?!稙踝?#183;阿拉達(dá)爾汗娶親》、《洪古爾娶親》等十三章《江格爾》,尤其受到王爺?shù)南矏邸V炷说母赣H唱《江格爾》時先用大嗓門,然后慢慢降調(diào),唱得抑揚頓挫,唱到高興時,就情不自禁地挪到王爺面前,喝他的酒,吃他的糖。 王爺每年都要請江格爾齊演唱一次。當(dāng)時的王爺是奧爾洛郭加甫,因為尊敬和喜愛江格爾齊加甫,他把自己的妹妹布雅嫁給加甫做妻子,她就是朱乃的母親。 1923年,朱乃出生。但不知何故,這位王爺?shù)拿妹脹]幾年就離開了朱乃的父親,另嫁他人。但父親加甫仍是江格爾齊,王爺?shù)木淳聘枋?。朱乃自幼在奶奶哼唱《江格爾》的聲音中長大。7歲時,父親將他送到王爺?shù)奈臅?#183;烏里吉圖千戶長那里讀書學(xué)習(xí),一直到14歲。 勃代·烏里吉圖千戶長是個有文化有地位的人,經(jīng)常讓著名的江格爾齊到家中說唱《江格爾》,朱乃開始向老江格爾齊學(xué)唱,還從各種手抄本上背誦。王爺外公對他要求相當(dāng)嚴(yán)格,背錯了或是忘記了,王爺就讓江格爾齊用馬鞭子打他的手心。14歲時,朱乃能背32章《江格爾》。 以前在和布克賽爾遼闊的草原上,說唱《江格爾》的活動從王府到貧民的蒙古包,隨處可見。說唱《江格爾》有個行規(guī),會唱五章以下的不能成為江格爾齊,少年時代的朱乃就學(xué)會了32章,稱得上一個小江格爾齊了。 朱乃在王爺府里長大,但也和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他們拾牛糞,摔跤,騎馬。朱乃隨時會唱,他一唱起來,那些個蒙古族小孩子牛糞也不拾了,摔跤的也停下來,取下馬鞍子,往草地上一放,圍成圈坐在四周,安靜地聽小朱乃說唱。小孩子們最愛聽《江格爾》所描繪的英雄們的故事,他們忠心耿耿捍衛(wèi)寶木巴部,常年烈馬奔騰,所向無敵。小朱乃的演唱如同祖父和父親那樣,高低起伏,幽默風(fēng)趣。從那時起,小朱乃就受到孩子們相當(dāng)?shù)淖鹁础?/p> 娶親 因為所受的教育,朱乃有了一份正式工作,擔(dān)任中旗文書。18歲這一年,王爺允許朱乃在整個中旗部落里挑選一位姑娘,作為自己的妻子。聽到這個命令,朱乃高興得一路從縣城跑到牧場,騎上一匹高頭大馬,從東部到西部開始了他的挑選。王爺還專門安排了一位官員,一名衛(wèi)士跟隨著他。牧民的氈房很分散,他們從一座一座的蒙古包進(jìn)去又出來,一直走到松樹溝,朱乃一個也沒看上。 走到莫特格鄉(xiāng),眼看天色已黑,朱乃心灰意冷,打算結(jié)束一天的尋找。當(dāng)他掀開氈簾,一個姑娘站在眼前,她穿著鑲邊繡花長袍,樸素而純潔,眼睛無比漆黑,眼神很特別。只一眼,朱乃就決定,要找的就是這個姑娘。 朱乃轉(zhuǎn)身上馬離去時,有意將馬鞭子落在草地上,待姑娘上前撿了馬鞭子,含羞地遞給他時,朱乃看著她的眼睛說,我要娶你。姑娘的臉紅了。這年,姑娘年方十四。 之后,喇嘛念經(jīng),確定了定親日。蒙古人稱這一過程為祖蘇哈德格,意為木膠哈達(dá),又稱哈德格太布呼,獻(xiàn)哈達(dá)之意。定親這天,媒人和幾個親戚,帶著哈達(dá)和黃膠水,酒,半熟的羊尾骨肉去女方家,男方家人施禮問候完畢,一位長輩把涂有黃膠水的哈達(dá)雙手捧在胸前,口誦祝詞:愿氈房的主人,快樂長壽,愿主人的牲蓄,象星星灑滿草原。將哈達(dá)雙手獻(xiàn)給女方的長輩。表示兩家的關(guān)系似木膠永不分離。 下完聘禮,喇嘛選好吉日,準(zhǔn)備結(jié)婚時,烏斯曼土匪來到和布克賽爾,1942年至1945年,烏斯曼匪幫連續(xù)搶劫和布克賽爾,牧民不得安寧,朱乃逃命到山里,以打獵為生,在山中度過了3年,婚事就此擱淺。 1946年的一天,給王爺府當(dāng)差的人跑到那仁和布克牧場,對他說,巴力吉特女王叫他去王爺府。朱乃一路跑到王爺府,府內(nèi)賓客滿堂。其中還有兩個喇嘛,這兩個喇嘛是姑娘的伯伯。其中一個問他,你現(xiàn)在能不能養(yǎng)活姑娘,我們準(zhǔn)備把姑娘許配他人。聽到這話,朱乃向府中掃視一圈,看到一個陌生的小伙子正坐在王府中,模樣挺威風(fēng)。他猜這個人就是自己的競爭對手了。朱乃沒有絲毫猶豫,語氣堅決地說:“我的未婚妻,為啥要讓給別人。”喇嘛又問他:“你拿啥養(yǎng)?”朱乃挺起腰桿,把獵槍舉到空中揚了揚,響亮地說:“我打獵養(yǎng)活。”喇嘛又問,7天能不能把她娶回?“當(dāng)然可以。”朱乃說。 幾天后,迎親隊伍騎馬騎駱駝來到姑娘家。行磕頭禮,獻(xiàn)哈達(dá)。唱?;樵~。新娘的母親送給朱乃一件新袍,一雙新靴。9匹馬9峰駱駝載著新娘一路縱馬奔馳,奏樂歡歌,奔向牧場的麥克來克山頭。途中,還舉行了奪冒游戲,賽馬?;槎Y由喇嘛主持。朱乃和新娘在蒙古包外鋪好的一塊白氈上,共持一只羊胛骨,朝著太陽跪拜,在喇嘛的誦經(jīng)聲中,先拜天地日月,再向喇嘛叩拜。 朱乃的新婚蒙古包極其簡易,沒有頂,沒有漂亮的氈子。包內(nèi)鋪的是野山羊皮子。這天,他第一次正式看到姑娘的面容。“太漂亮了”,年邁的朱乃豎起大拇指對我說。姑娘叫巴音克西。一生給朱乃生了9個孩子,朱乃65歲時,巴音克西去世。 晚年 文革前,朱乃擔(dān)任和布克賽爾縣文化館秘書。文革期間,許多江格爾齊遭受磨難,有的被用鐵鉗拔掉了牙齒,朱乃卻沒遭什么罪,他把羊群趕到遠(yuǎn)遠(yuǎn)的山里,給公社放牧去了。 文革初期,朱乃手抄的一些《江格爾》被燒毀了,看到人們糟蹋這些珍貴的東西,他擔(dān)心把祖先留下來的珍寶丟掉。下放牧羊時,他一邊放牧,一邊偷偷地手抄,整理《江格爾》。10年間,他共抄了45章。 1981年,全疆第一次《江格爾》演唱會在和布克賽爾舉行。沉寂20多年的朱乃首次隆重登臺演唱。朱乃從江格爾出生一直唱到江格爾金戈鐵馬,時而鏗鏘激越,時而從容裕如的優(yōu)美旋律,令聽者淚流滿面,掌聲雷動。英雄的《江格爾》又屬于草原牧人了。不,它不僅是蒙古人的英雄史詩,也是世界的珍寶,屬于整個人類。自此,朱乃再也沒有停止過演唱。唱的最多的時候,往往是冬天的夜里,在蒙古包里,遠(yuǎn)近的牧人騎馬趕來,有時一唱就是一天一夜。 進(jìn)入晚年,朱乃決定要把前人留下的東西整理出來。他總是唱一段,手抄一段。他同時還整理了一部分《格薩爾》,全國的江格爾搶救工作開始后,朱乃將自己幾十年整理和珍藏的手抄本全都貢獻(xiàn)出來了。令他感到遺憾的是,還是有一些失傳了。 朱乃一生獲得殊榮相當(dāng)多:因為他在搶救搜集整理英雄史詩《江格爾》的光榮事業(yè)中做出巨大貢獻(xiàn),1998年,中國《江格爾》研究會授予他“著名江格爾齊”稱號;國家文化部曾授予他“在英雄史詩《江格爾》的傳唱事業(yè)中做出突出成績”稱號;同年受中國少數(shù)民族對外交流協(xié)會組派的“中國蒙古族民間藝術(shù)家小組”赴國外進(jìn)行友好訪問演出。 現(xiàn)在朱乃有8個傳人,兩個是自己的孫子。和布克賽爾縣文體局在縣城給他安排了住房,但老人離不開草原,多數(shù)時間生活在牧場,給牧民演唱《江格爾》,和他們一起喝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