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幫助學生成長為他自己學習和發(fā)展的主人,進而成為未來生活的主人。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把引導學生主體參與作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這首先要有量和形式上的突破,打破以往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舊格局,課堂上給學生閱讀、思考、交流、練習的時間和機會,同時必須在質和內(nèi)容上追求全面性、深入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每個學生的身與心、知與情都動員起來,卷入其中,生動活潑地學習和發(fā)展。 關鍵詞:課堂教學 轉變觀念 現(xiàn)行的新教材中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以能力與素質培養(yǎng)為目標的教育培養(yǎng)思想。根據(jù)新教材的內(nèi)容與要求,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意學生的科學思想、文化素質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更應為先為重,教師要有體現(xiàn)科學與人文思想的新理念和新構想。只有當教師轉變了觀念,能引導學生積極、深入、進而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教學時,教學效果才最佳。 那么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觀念的轉變呢? 一、精心設計,活化教材 教學設計的主旨是通過精心編排的教學過程,提供最有利的學習條件,最大限地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還要探討使學生用更少的時間獲取更多的知識和能力的教學方法,為他們提供在課堂上自主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精心設計教案,做到教學目標明確、操作性強,找到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間的契合點,教學內(nèi)容環(huán)節(jié)、步驟及整個課堂教學結構有機結合。利用全體活動、小組活動和個體活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特定的英語環(huán)境中展開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例如,在學習問路的方式時,針對教材和學生實際,將班級設計成一個城區(qū),組與組之間便是街道,讓學生采取自愿將自己設計成各種建筑。將教材中的兩個課時合在一起,讓學生用所學的基本句型來演出問路的對話。學生會很自然地說出“Is there a bank near here?”“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bank?” 這樣的問句,而聽者也能在這種設計中說出“Just go straight and turn left , the bank is on your right”等答語來,這樣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將教材的知識融會貫通,達到提高語言能力的目的。 二、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生物學家貝費奇指出:“只有那些發(fā)現(xiàn)真正興趣和熱情的人,才會成功。”中學生只有對英語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才會全身心地投入,才能養(yǎng)成動口、動手的習慣,才能有所創(chuàng)新。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是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 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情景,對于思想活躍、好奇心強的初中學生來講,很容易激發(fā)他的興趣并啟發(fā)思維,形成探究精神,使學生在認知的動力系統(tǒng)和智力系統(tǒng)中處于興奮狀態(tài)。盡可能多地利用實物、錄音、圖片、課件及其他的教學手段,向學生傳遞信息,為多種感官刺激提供若干個興奮點,來創(chuàng)調語言情景,營造良好的氛圍,使學習內(nèi)容與相應的情景結合,有助于學生從整體結構上感知和把握教材,學習和使用各種場合所需要的恰當?shù)恼Z言,并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獲得運用語言的能力。例如,在談對各種動物的喜好時,用電腦制作的課件來展示各種各樣的動物的圖片,學習如同進入了一個真正的動物園,提示:“Let’s see the tigers first.” 對于喜歡老虎的學生來說,他就會回答:“No, I don’t like tigers. They’re scary.”還會提出另外的建議:“Let’s see the pandas first.”而對于喜歡老虎的學生來說,他就會回答:“Ok, let’s go.” 看著這栩栩如生的動物圖片,學生還可以這樣進行問答: ——What kind of animal is it? ——It’s a lion. ——Do you like lions? ——Yes, I do. ——Why do you like lions? ——Because they’re scary but kind of cute. ——Where’re lions from?” ——They’re from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可以在黑板上畫出動物園的平面圖,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指路方面的知識來做動物園的導游,這種情景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在行動與娛樂中完成了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與落實。達到了鍛煉的目的。 除此之外,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像力,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交際環(huán)境。課前放一首歡快的英文歌曲,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堅持值日報告,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上臺演說的機會。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語言純正地道等,讓學生時時刻刻處在輕松愉快的語言氛圍中,主動、積極地去聽說英語,只有這樣學生的交際能力才能得到應有的提高。 三、情感投入,激勵動機 人文主義的語言教學觀強調“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使課堂活動成為學生體驗情感的場所” 。情感教學是英語教學交際活動的催化劑,而情感調動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教師感情的投入。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師生關系直接制約著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學生的認知活動。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如果學生對某位教師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他就會對他所教的課不感興趣,甚至于討厭這門學科。反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一走進課堂,課堂氣氛就會顯得十分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由然而生。我所教的一個班學生,每次在我走進課堂時,都會有學生不由自主地喊著,“Miss Yang, Miss Yang , Hello!”等等。學生們真誠的表露也會激發(fā)教師的能動性,從而使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 要想學生把英語學好,在教學中更應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成績好的學生一般來說都有自信心、進取心,他們勤奮好學,能堅持不懈地完成學習任務,而后進生則往往缺乏這種信心和進取心,他們思想懶散,意志不堅強。故我們可以說,成績和能力之間并不是完全相關的。也就是說要以動機來開發(fā)智力,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和勤奮好學的精神。在課堂上我給各種學生充分的機會展示自己,尤其是那些對學習英語缺乏信心的學生,多給他們回答問題的機會,盡可能地挖掘他們的閃光點,鼓勵他們,使之建立信心,我們班的一位同學英語成績較差,但我發(fā)現(xiàn)他的語音還可以,所以我就在課堂上多讓他讀,然后表揚他的語音好聽,慢慢地我就發(fā)現(xiàn)他對英語產(chǎn)生了興趣,再加上我經(jīng)常不斷地鼓勵他,使他的英語成績進步很大。在語言課尤其是英語課的教學中,教師的情感投入對于學生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只有老師心中裝著每一個學生,對他們給予真誠的師愛,才能產(chǎn)生最佳的教學效果。 四、滲透文化,培養(yǎng)意識 美國外語教學專家Winston Brembeck 說:“采取只知其語言面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養(yǎng)語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辦法。”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要想真正地學好英語,必須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國家人民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風土人情及生活方式。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們應對學生進行交際中的文化意識培養(yǎng),使學生通過了解英語的文化而學習英語,又通過了解語言背景去理解其文化,使二者相互促進。 語言的產(chǎn)生各具特色,其交流方式就有很大差別,即使在同一種語言中,不同場合也要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如:在英語里,要表達歉意,可以說“Excuse me”,也可以說“I’m sorry”,但有區(qū)別。如果是打斷某人的工作問一些事情,或是要引起別人的注意力時,用“Excuse me”。在做錯了事情,請求對方諒解時,用“I’m sorry”。再如打電話時,漢語說:“你是誰?”“我是……”,英語則要說:“Who is that?”“This is…… speaking”。類似的情況很多,在課堂教學中也在不斷地引導學生尊重這些方化差異,以客觀、理智的態(tài)度來接受、學習。眾所周知,英國在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曾歷盡滄桑,使得英語成為了一種多民族語言的混合體。在講動物這一課時,給學生拓展了相關知識,其中豬、羊、?;钪鴷r被叫做pig,sheep,cow,ox。而宰殺后上了餐桌就成了pork,mutton,beef。當時把這一原因講給學生:當時這些牲畜由英國本地人Saxons喂養(yǎng)后上貢給Normans。所以變成美味被法國人享用時,就變成了法語了。英語中很多詞,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chǎn)生的。還有從漢語中引入的詞, 如:koutou(叩頭),“jiaozi”(餃子)tofu(豆腐)等。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味文化的不同,培養(yǎng)他們對差異的尊重和理解的意識。 五、貫徹德育、樹立人生觀 在英語教學中還應始終貫徹德育教學,深入挖掘英語教材中的德育含量,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行的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道德觀,在練習對話時要注意禮貌用語。打擾別人要說“Excuse me”得到別人的幫助要說:“Thank you” 等。在學習第二單元“動物”一課時,引導學生自發(fā)地表達:“We should protect animals. They’re our best friends.” 進而引出熱愛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等一系列自覺的行動。再如:在學習第四單元“職業(yè)”一課時,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并立下為之奮斗的目標和計劃??傊?,要寓德育于英語教學的全過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