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級組管理模式的崛起及現(xiàn)狀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以來,隨著基礎教育的逐步普及,就學人口高峰的來臨,各高中學校辦學規(guī)模獲得了跨越式發(fā)展,學校規(guī)模得到進一步擴大,這就給傳統(tǒng)的由各處室直接管理到點的管理模式帶來了挑戰(zhàn),分塊管理的年級組管理模式應運而生。年級組管理模式由于其針對性強,管理效率高,在短短的時間內其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職能得到進一步加強,已經(jīng)成為各高中學校不可或缺的一個基層組織。但是由于年級組并不是一個由教育主管部門認可的行政職能部門,其出現(xiàn)也是因為各學校為了適應形勢的變化而采取的一個變通措施,因此其地位與職責是相當模糊的。概括起來,當前年級組管理結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一是年級組與處室成平行關系:二是年級組從屬于各處室,接受各處室的領導:三是將年級組提升到各處室的上面,由分管副校長直接任年級主任,再安排各處室的人員任年級副主任。  年級組與各職能處室之間的矛盾與沖突 年級組模式崛起之后,外界評價毀譽參半。有人為之叫好,認為可以大力推行的,也有人向年級組管理說“不”的。就學校內部而言,更引發(fā)了年級組管理模式與傳統(tǒng)管理模式的沖突。有的學校繼續(xù)堅持傳統(tǒng)管理模式為主,淡化年級組管理,使得年級組形同虛設,結果穿新鞋走老路,各處室忙得焦頭爛額,效率卻難以提高;有的學校進一步提升了年級組的地位,強化了其職責,各處室頓感被架空,變得無所事事,結果處室怨,校長罵,年級組成了封箱里的耗子,兩頭受氣,吃力不討好,積極性大為受挫。 細究其原因,出現(xiàn)上述矛盾與沖突的根源在于他們之間地位不清,責權不明,職責交叉重復,雙方協(xié)調不夠。 協(xié)調雙方關系的原則 1.效率優(yōu)先原則。堅持目標的多元化理論,以效率優(yōu)先作為工作的指導思想,不論是何種管理模式,都必須以有利于提高辦學效率為根本出發(fā)點,堅持可持續(xù)發(fā)展,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2.實行主任(年級主任與處室主任)負責制。加強自主管理,最大限度地調動年級組與各職能處室的積極性,使年級組既不成擺設,各處室也不被架空,雙方工作形成互補關系,形成最大合力。 3.堅持權利的制約與平衡原則,尋找分權與集權的最佳結合點。 協(xié)調雙方關系的措施 1.明確地位,劃分職責。隨著學校辦學規(guī)模的擴大,學校的管理模式也必然要由整體管理為主向分層管理為主過渡。處室管理實行的是條條管理,年級組管理實行的是分塊管理。為了有效提高管理效率,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條塊機制,學校應該實行“條塊聯(lián)動、以塊為主”的管理模式,進一步提升與強化年級組地位,使它成為與各職能處室平行的行政管理部門,使它們之間形成合作伙伴關系,實行縱橫交叉管理。這既有利于充分調動年級組的積極性,加強年級組的自主管理,也從組織上解決了它們之間的尷尬關系,只有各安其位,才能各司其職,才能有效防止遇事扯皮或相互推諉的現(xiàn)象。 隨著雙方地位的確定,下一步就應以現(xiàn)代教育理念為指導,構建有序、高效、民主、和諧的目標管理機制,實行管理重心下移,明確各自職責,使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具體為,校長作為決策層,他們根據(jù)上級下達的工作任務,提出和制定學校的發(fā)展規(guī)劃和具體的工作計劃;各處室作為管理層,他們根據(jù)學校工作計劃,分別制訂出本處室的工作計劃,指導、監(jiān)督年級組、教研組對工作計劃的落實;年級組作為執(zhí)行層,具體負責貫徹執(zhí)行學校各處室的工作計劃,完成教育教學目標任務。 具體來說,各處室對年級組工作主要履行四種職能:一是指導職能。在實行年級組管理為主的體制后,原來屬于各處室的很多權力已經(jīng)下放到年級組,這就要求各處室盡量減少對年級組的干預,充分實現(xiàn)年級組的自主管理。各處室要當好年級組的參謀,指導年級組制訂本年級的工作計劃,同時及時傳達上級部門的各種工作要求和相關教育教學信息,積極深入年級組、教師、學生中,及時了解情況,及時向年級組提供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二是監(jiān)督職能。各處室作為學校的管理層,對年級組的工作要加強過程監(jiān)控與管理。學校對常規(guī)工作實行教師學生自查、年級組檢查、各處室抽查的檢查評估制度,各處室應積極深入實際,隨時掌控情況,督促年級組對各處室工作的落實。三是評價職能。為了加強年級組管理工作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學校成立評價考核領導小組,每學期期末對年級組工作實行量化考核,增加各處室考核意見的權重。同時,各處室平常要加強對年級組工作的跟蹤檢測與評價,及時向校長和年級主任反饋,以有利于校長決策和年級組及時調整工作。四是服務職能。各處室應該完成由“行政管理”型到“管理服務”型職能的轉變,加強服務意識,為年級組保駕護航,努力提高辦學效率。 年級組主要負責針對教師和學生的常規(guī)性管理工作,落實各處室安排布置的各項工作,完成各項教育教學目標任務。同時,年級組享有三種相對獨立的權力:一是人權。年級組有權根據(jù)學校的總體人事安排聘用本年級的班主任、科任教師,有權推薦各種評優(yōu)人選。二是財權。每學期學校可根據(jù)年級組考核的情況賦予年級組一定的經(jīng)費使用權和資金分配權。三是考核權。年級組根據(jù)學校的考核標準和評比條件等,對教師個人及班級的管理工作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評優(yōu)評先、評職晉級、獎金分配掛鉤。 2.各司其職,有序履職。年級組地位提升后,處室也從紛繁復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對于突然變得“悠閑”的各處室,我們既要防它“不為”,也要防它“亂為”,要求他們積極地按程序介入年級組的工作。對于權力“膨脹”了的年級組,我們既要讓其充分發(fā)揮自主管理的優(yōu)勢,又要防止其成為凌駕于處室之上的“獨立王國”。因此,我們就要求年級組和各處室能在各自權限的框架內有效地展開工作,尤其是涉及交叉管理部分,更應按一定的程序履職,以保證學校工作的有序性。作為學校,首先應該明確哪些工作應該由處室負責,哪些工作應該由年級組負責。如期中、期末考試、師德培養(yǎng)、教育科研等大型活動就由相關處室統(tǒng)一安排部署,涉及對教師和學生的常規(guī)管理等就由年級組具體負責。其余交叉部分實行“由各處室管理到邊,年級組管理到底”的原則,各處室主要側重于對年級群體的管理,涉及教師和學生個體的管理由年級組負責。而要把處室管理與年級管理銜接起來,年級組長的作用至關重要。一般來說,年級組領導機構可以這樣設置:校長安排一名副校長具體分管某一年級,再配備一名大局觀念強的中層干部任年級主任,下設兩名年級組長,在教師中聘任(聘任時各處室要參加),分管德育和教學。年級組實行年級主任負責制,年級主任上對校長負責,下對師生負責。年級組長實行雙重隸屬,既直接對年級主任負責,又歸相關處室領導(具體為德育年級組長歸政教處領導,教學年級組長歸教導處領導)。從組織上看,年級組長的雙重隸屬關系就是為了解決各處室管理與年級管理之間的銜接,讓年級組長成為上傳下達、聯(lián)系溝通的紐帶。其中教導處的工作程序為:教導處——教學年級組長——備課組長——教師;政教處的工作程序為:政教處——德育年級組長——班主任——學生。年級主任要加強對年級組長的督促力度,確保處室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同時,年級組也要及時上交各種表冊、上傳各種信息,使年級組與各處室之間做到信息暢通,資源共享。年級組的各種資料實行歸口管理,如每周的德育資料、教學資料應在第一時間上交一份給政教處、教導處,將年級中的信息及時反饋給相關處室,以便各處室能及時的為年級組提供指導與服務。同時也有利于校長及時掌控各年級的相關情況,以提高決策的針對性、時效性。各處室除了及時安排部署上級部門、學校的各項工作,傳遞相關信息外,還應在年級組檢查常規(guī)工作的基礎上,加強對年級組常規(guī)工作的抽查,并及時將相關信息反饋給年級組,以有利于年級組及時調整改善工作。 3.完善考核,加強監(jiān)督。這里的考核與監(jiān)督既針對年級組,又針對各處室。年級組與處室實行主任負責制,每學期初,學校將教育教學考核目標與要求分解到年級組與各處室,年級主任、處室主任分別與校長簽訂目標責任書。學校的考核評估領導小組,到期末時進行終極考核,并根據(jù)考核結果予以獎懲。將考核結果與個人考核等級掛鉤,并記入個人檔案,作為晉級、任免的重要依據(jù)。為了有效促進雙方平常工作的協(xié)調性,在考核時加大對方考評意見的權重,同時將各處室對年級組履行指導、監(jiān)督、評價、服務四種職能的情況以及年級組對各處室布置工作的落實情況作為重要考核依據(jù),使他們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促進。 4.全面調控,協(xié)調發(fā)展。年級組地位提升后,如何解決年級組與各處室的關系也就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既要防止各處室對年級組工作胡亂作為,影響年級組工作的正常開展;又要防止年級組權力的過分膨脹,成為學校的獨立王國,處室權力被架空,工作開展不下去。這就需要作為掌舵人的校長及時掌控學校情況,注意統(tǒng)籌兼顧,全面調控,隨時糾正偏差。誤解與分歧的產(chǎn)生常常在于缺少溝通與交流,各處室與年級組之間要消除誤會,增強工作的協(xié)調,需要建立“一種制度”,開好“三個會議”。“一種制度”是指處室與年級組之間定期協(xié)商與不定期協(xié)商相結合的工作制度。為了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加強工作的協(xié)調性,使年級組與各處室步調一致,學校可以實行每兩周一次的由校長主持,召集有年級分管領導和各處室負責人參加的協(xié)調工作例會,或在每周的行政會上專門安排這樣一個議題,研究、討論、部署相關工作,以消除不和諧因素,使條塊工作形成一股合力。遇有特殊情況,雙方則臨時協(xié)商,共同解決。“三個會議”是指:一是年級組定期召開塊面工作會議(年級教師大會、學生大會、班主任例會),及時總結前期工作的落實效果及存在問題,同時結合本年級實際將各處室的工作布置安排下去;二是各處室定期召開有關教學與學生方面的條條上的會議,及時了解年級組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對年級組工作進行檢查、研究、指導與協(xié)調;三是校長辦公會議,由于幾位副校長既是年級的總負責人,又分管教育或教學某一塊面的工作,因此,他們對年級組與各處室之間的關系更有一個客觀準確的認識,更能從學校全局上思考相關問題。針對年級組與各處室協(xié)調上出現(xiàn)的偏差,通過校長辦公會議來解決就顯得更具全局性,同時也更具權威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