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古今正解第十六
[原文]
[16]致虛極也,守靜篤也。萬物傍作,吾以觀其復也。夫物蕓蕓,各復歸于其根,曰靜。靜,是謂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古文正解]
致虛極,守靜篤。貴久貴安。
觀于物以見玄道。夫道在天下,恒無物焉作萬物以自然。物生也養(yǎng)也,歸乎根也。不失其根,故曰靜;靜以守生,故曰復命;復命不殆,故曰常。物之性也。
知常者,不失其所,圖于久也故明。不知常者,妄作失生,制于一己而困于一時也,躁動失根,故曰兇。
故,知常能容,能容者公,能公者王。王者順天,順天乃道,道乃久。
唯有道者靜天下,是以沒身不殆。
[今文正解]
絕棄妄欲,篤守清靜。認識大道則會重視長久重視安寧。
大道存在于天下,總是無形無質(zhì)無聲無為,以任其自在生息發(fā)展的方式生作萬物。茂盛的植物生長畜養(yǎng),都依賴于深入地下的根,即使枝葉有所毀壞,有根在就不會枯亡。不脫離于根,叫做安靜;安靜生息,叫做葆養(yǎng)生命;葆養(yǎng)生命不會衰亡,叫做恒常。這是生命的天性。
知道什么是恒常,也就知道了什么是重要的,就不會失去自己的根本,就會重視謀求長久,這才是真正的明白。
不知道什么是恒常,則會輕舉妄動,思考和行動根據(jù)自己而不是大局,看中一時而不是長久,躁動而脫離根本,所以是兇險。
因此,知曉恒常,就能夠不泥于自我,不拘于外物,虛懷若谷而后容納一切大公無私。容納一切大公無私,才能夠治理天下。這樣的人治理天下則會順天無為。順天無為,也就是讓一切歸順于大道的畜養(yǎng),而道是永恒不變的。
只有持守大道的圣人才能夠讓天下永遠清靜,功行終身不會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