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 09-06-01 16:15:00 ] 作者:夏秀坤 李潤紅
摘要:本文隨機抽取河北省農民進行調查,通過分析認為,農民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大多數(shù)農民性格內向、情緒穩(wěn)定,經濟收入、微機應用水平是影響農民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農民;心理健康;人格類型;經濟收入;微機應用水平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從河北省各市、州隨機抽取500名農民進行調查,獲得有效樣本470份,有效回收率94.00%。其中,男性230人,占48.9%;女性240人,占51.1%。年齡為19~65歲,平均(38.95±11.58)歲。經濟收入方面,高收入119人,占25.3%;中等收入161人,占34.4%;低收入190人,占40.3%。微機應用水平方面,小學(含小學以下)154人,占32.8%;初中199人,占42.3%;高中117人,占24.9%。 (二)研究工具。采用自行設計調查表調查農民一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地區(qū)、經濟收入、微機應用水平等。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調查農民心理健康狀況。量表含有9個因子和90個項目,內容涉及軀體癥狀、人際關系、情緒狀態(tài)、生活習慣、飲食睡眠等方面。量表的每個題目均以5級評分制記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則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采用國內學者龔耀先修訂的成人艾森克人格量表(EPQ)調查農民人格特征。量表包含P(代表精神質或倔強性)、E(代表內外傾)、N(代表神經質或情緒性)、L(代表掩飾性)四個項目。對測驗結果的分析主要是依據(jù)標準分來進行的。標準分的平均分為50,標準差為10。如果某個被測試者的標準分大于60或小于40,就可認為該被測試者在某量表上具有高分或低分的特征。P分量表高分表示古怪、孤僻,行為不適應;E分量表高分表示為外向,低分表示為內向;N分量表高分表示情緒不穩(wěn)定,低分表示情緒穩(wěn)定:L分量表反映掩飾傾向。 ![]() (三)研究程序。專業(yè)調查人員將量表帶到農民家中。填表前,調查人員向農民說明本調查的意義,以消除農民的顧慮,并給予統(tǒng)一指導語。農民當場做,做完后由調查人員當場收回。對于微機應用水平偏低者,由調查人員逐條宣讀和解釋,待農民同意后幫助填寫。最后,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描述統(tǒng)計,t檢驗及Pearson相關分析。 二、研究結果
(一)SCL-90結果。如表1所示,農民SCL一90的9個因子分均值高于國內常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0.69-15.71,P<0.001)。從這個結果來看,農民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國正常人的健康水平。 (二)艾森克結果。如表2所示,通過農民組和常模組在人格特征上的比較,農民組在P、E分量表的平均得分顯著高于常模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38,6.08,P<0.001);N分量表的平均得分與常模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L分量表的平均得分顯著低于常模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2.32,P<0.001)。 按龔氏修訂的EPQ測算公式計算各分量表的標準分,發(fā)現(xiàn)有20.9%的農民趨向于外向性格,79.1%的農民趨向于內向性格或內外混合;有16.8%的農民情緒傾向于不穩(wěn)定,有83.2%的農民情緒傾向于穩(wěn)定;有25.2%的農民傾向于倔強、固執(zhí)、孤僻,不關心他人,缺乏同情心或行為不適應。 (三)EPQ各分量表與SCL-90各因子的相關。如表3所示,通過對EPQ各分量表和SCL-90各因子間的相關分析,得出P分量表與SCL-90的軀體化、強迫性、人際敏感、焦慮、恐怖等5個因子呈正相關,與抑郁、敵對、偏執(zhí)、精神病性等4個因子呈負相關;E分量表與SCL-90的各因子中除軀體化因子外,均呈負相關;N分量表與SCL-90的各因子中除軀體化、恐怖因子外,均呈負相關。除了E分量表與人際敏感因子相關顯著外(P<0.05),其余相關均不顯著。 (四)農民的經濟收入、微機應用水平與SCL-90各因子間的相關。如表4所示,通過對農民的收入、微機應用水平與SCL-90各因子間的相關分析,得出農民的經濟收入除與軀體化因子正相關外,與其他8個因子均呈負相關;微機應用水平與SCL-90各因子都呈負相關。 三、討論 調查發(fā)現(xiàn),農民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農民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農村的生活環(huán)境導致。中國農業(yè)基礎薄弱,農業(yè)科技落后,生產力水平較低,農民大多是靠天吃飯,手工勞作仍占較大比例;農民經濟收入水平低,增長慢,農民消費需求較低,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越來越大;農村的公共、公益事業(yè)發(fā)展滯后,農民上學、看病、養(yǎng)老等社會保障問題比較突出,污染、賭博、封建迷信等問題嚴重。另外,由于農村的民主進程低,政治、經濟、管理等各種體制和機制不健全,鄉(xiāng)鎮(zhèn)干部服務意識差,農民的科學精神不強,致使一些鄉(xiāng)村干群關系緊張,地方家族、宗族勢力猖獗,邪教、迷信等組織活動盛行。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很容易造成農民的心理失調,心理健康水平低。 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shù)農民性格內向或內外混合(79.1%),多數(shù)農民情緒穩(wěn)定(83.3%)。導致農民內傾性格偏多的原因,除先天因素外,更主要是由農村的生產條件和物質、文化生活條件所決定的。農業(yè)生產的特點是農民常年生活在土地上,土地搬不動,莊稼移不走,這必然使大多數(shù)農民“生于斯、長于斯、老于斯。”加之生產力水平和科學發(fā)展水平低下,農民只能靠天吃飯,祈求神靈保護,旱天祈雨,貧窮拜財神,災難供菩薩。因此,必然會產生僵化、封閉、保守、依附的內傾個性。過去農村教育落后、交通不變、信息閉塞,農民難以獲得新的信息。他們思考缺乏更寬、更高的參照體系,處于高度的自我封閉狀態(tài),思維的空間只能是自家、本村、本鄉(xiāng),思考的內容主要是多打糧食,過好日子。這就使多數(shù)農民的性格內傾、情緒穩(wěn)定。 調查進一步證明了經濟收入是影響農民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從農民的收入與SCL-90各因子的相關分析看,除軀體化因子外,與其他8個因子均呈負相關。這說明農民的收入越高,農民的強迫性、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等8個因子分值越低,其心理健康狀況越好。調查還發(fā)現(xiàn),微機應用水平也是影響農民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從農民的微機應用水平與SCL-90各因子的相關分析看,隨著微機應用水平的提高,農民SCL-90的因子得分呈遞減的趨勢。就恐怖因子而言,農民文化水平越低,其恐怖心理越嚴重,心理壓力越大。現(xiàn)代農業(yè)的發(fā)展需要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知識的農民才能適應,那種靠天吃飯,只憑“若祖若父”的經驗去種田的時代即將過去,缺少科學文化知識是難以適應現(xiàn)代農村生活的?,F(xiàn)代農村的發(fā)展態(tài)勢,對那些微機應用水平低的農民已構成了威脅和挑戰(zhàn),他們已有明顯的恐怖感,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水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