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篇第七·36_論語新解 錢穆_國學(xué)導(dǎo)航《論語》學(xué)習(xí) 2009-11-09 10:10:23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
楊伯峻《論語譯注·述而第七·36》摘記
7.36子曰:“奢則不孫⑴,儉則固⑵。與其不孫也,寧固。“ 【譯文】孔子説:“奢侈豪華就顯得驕傲,省儉樸素就顯得寒傖。與其驕傲,寧可寒傖。” 【注釋】⑴孫——同“遜”。⑵固——固陋,寒傖。 安德義《論語解讀·述而第七·36》
【原文】 7.36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語譯】 孔子說:“奢侈就不恭順,儉樸就簡陋。與其不恭順,寧可簡陋。 【解讀】 本章談孔子對“奢侈”和“勤儉”的態(tài)度。 輔佐齊國在歷史上有兩個著名的人物,他倆相距一百多年,一個是管仲,一個是晏子。國君有什么,管仲就有什么,雕龍畫鳳,錯彩鏤金,十分奢侈;一個是晏子,衣著樸素,居住簡陋,連祭祀的豬腿都小得被器皿遮住看不見。為官奢侈,大肆鋪排不好,過分儉樸,儉樸得連祭品都要節(jié)省,的確是“茍儉”。子貢一天問孔子說:“管仲失于奢,晏子失于儉,與其俱失矣,二者孰賢?”孔子認為奢儉最好的境界應(yīng)該適度適中,做到“上不僭上,下不逼下”,如若做不到,與其奢侈張揚而不謙遜,還不如因儉省謙退而固陋。也就是說,寧取晏子之儉而固,不取管仲之奢而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