聒噪不如沉默,息謗得于無言 作者:夢客嘯天
編者按:生活中,人總是不免要和別人發(fā)生沖突,那么該如何面對呢?作者告誡大家用沉默的方式應(yīng)對最好。沉默是金,沉默一種高尚的心態(tài),沉默包含著很多包含不了的內(nèi)容。退一步海闊天空,就是錯的人以后會認(rèn)識到自己的不對的。作者從保護(hù)自己的身體出發(fā),談了很多,令人振聾發(fā)聵。有部分?jǐn)⑹鎏?xì),有拖沓之嫌,探討。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爭斗,有爭斗的地方就有矛盾,有矛盾的地方就誤解與攻擊。作為社會一分子的每個個體,為了適應(yīng)社會的需求,每天都要從事各種頻繁的社會活動是無可厚非的。因此,在從事社會活動的過程中,難免就要碰到素質(zhì)不同的各色人等,造成許多讓人不舒心的場面,甚至于會遭到他人不公正的批評或謾罵。然而,不管他人這種誤解與攻擊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我們都應(yīng)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千萬不要因為對方的輕佻而讓自己失態(tài),變得像對方一樣失去理智。
針對他人不公正的誤解與攻擊,其實我們不必大驚小怪,惡語相加,更不必聞之就浮躁輕狂,耽耽相向,暴跳如雷……有時,保持沉默就是最好的處理方式。沉默是金,這是千古不變而又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的處事鐵律之一。 英國偉大的戲劇家莎士比亞說過:不要為了敵人而過度燃燒心中之火,不要燒焦了自己的身體。也就是說,有涵養(yǎng)有修養(yǎng)之人不必去計較外界對自己的不公,因為計較得太多,會使自己的心靈與身體受到的傷害最深。面對外界對待自己的誤解與攻擊,只要我們行得正坐得端,就沒有必要肝火過旺,睚眥必報。如果一個人把寶貴的時間和寶貴的精力都放在和別人生閑氣上是不值得的,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如何回應(yīng)別人的誤解與攻擊之上更是不明智之舉。常言道:道不合而不相為謀。有時,遠(yuǎn)而避之又何嘗不可?康德說:生氣是在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雖然我們現(xiàn)在還達(dá)不到那種所謂的“愛人人”的最高境界與修養(yǎng),但至少也應(yīng)該愛惜自己,不要讓他人的錯誤來影響自己的情緒和身心健康吧!我想這是大家都能夠做到的。有關(guān)專家經(jīng)過研究認(rèn)為:長期的積怨不但會使自己的面孔僵硬而多皺,還會引起過度的緊張和心臟病。如此看來,生了別人的氣與恨,傷了咱家的身與心,委實不值?。?br> 面對他人的誤解與攻擊,無論是卑鄙的也好,惡毒的也罷,是殘酷的也好,是善意的也罷,就算是他人懷揣某種目的,有智慧之人都是不應(yīng)該失去理智進(jìn)而與之?dāng)硨蜉^勁的。畢竟是“良藥苦口,唯忠言逆耳”嘛!此時,只要我們抱著一個寬容的心,保持冷靜的心態(tài),心平氣和地對之應(yīng)之,或許我們就是永遠(yuǎn)的勝利者。其實,面對他人的誤解與攻擊,獲勝的最佳方式不是面紅耳赤的爭辯與歇斯底里的反擊,而是理智穩(wěn)重的沉默。有些東西,就連多余的解釋也是無助的,因為在此刻,相互的爭吵,辨解,辱罵,都不會給任何一方帶來絕對的快樂,也沒有任何一方會成為真正的贏家,取得絕對的勝利,相反,只會給雙方都造成更大的心理與情感上傷害,帶來更大的無謂的麻煩,積下更深的怨恨,除此之外,別無收獲。退一步海闊天空,退讓不等于害怕,避讓不等于理虧,退縮不等于失敗。況且,退一步而言,在爭吵、對罵、辯駁中沒有占據(jù)上風(fēng)的一方,當(dāng)眾出了丑不說,事后一定會對自己的魯莽行為而悔恨不已;占了上風(fēng)的一方,雖然搏得一時之快感,甚至于把對方罵得體無完膚狗血噴頭,但又能如何?除了獲得暫時的心里和顏面的滿足之外,又能有幾多收獲?我認(rèn)為除了加深彼此之間的對立情緒,加重了對方對自己的的怨恨之外,其余的定是一無所獲,在明白的旁觀者眼里,這樣的勝利者充其量也只不過是一只好爭斗的公雞而已,絕對不會成為一只華麗的金鳳凰的。 其實,面對他人的誤解與攻擊,人們在心理總是想著如何如何地去解釋清楚,幻想著通過解釋去化解矛盾,洗刷自己的清白,然而,許多時候往往事與愿違,有時這種解釋恰恰是最蒼白無力的,絲毫不會起到任何作用,搏得任何同情與認(rèn)可。這時最好的辦法往往就是不要去解釋,不要去辯解,保持沉默,讓時間來證明一切,誰是誰非,時間到了自然會有定論。 常言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對于別人的誤解,攻擊,謾罵,甚至于是侮辱,我們一定要保持一種平靜,理智,平和,寬容的心態(tài),切忌浮躁不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排除心理上的不安定因素,找到最佳的醫(yī)治良方。當(dāng)他人對你進(jìn)行不公的誤解與攻擊時,請大家一定要記往:聒噪不如沉默,息謗得于無言。 2010、08、16于涼都·六盤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