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xiàn)在的年輕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尤其是在當下“素質教育”熱潮中,家長們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技能培養(yǎng),學習書法、美術、舞蹈、器樂、音樂等,那么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學習繪畫呢?
一、學畫之前,把自己的希望想法告訴孩子,讓孩子了解家庭對自己的期待。 就這一點而言,應該注意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家長的說明與解釋,可以有目的、有方向、有針對地引導孩子走上學習繪畫的道路。由于開始學習繪畫時孩子的年齡一般都比較小,性格也沒有定型,他們缺乏識別、欣賞繪畫的基本技能。這時候,如果家長不適當?shù)丶右砸龑Ф犎魏⒆油耆灾鬟x擇,往往容易導致孩子因喜歡熱鬧選擇一些認為好玩的,實際卻不適合自己潛能發(fā)揮的繪畫門類,學習起來不能得心應手,漸漸便會產生厭惡情緒,不利甚至貽誤孩子的進一步發(fā)展。另一方面,家長的幫助固然十分重要,但也要有度。須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很大程度上都是家長美好的一廂情愿。如果孩子對家長給予的期望與建議不感興趣或十分反感,家長便應該多與孩子交流,多征求孩子的意見,與孩子共同商討,共同選擇所要學習的繪畫門類與途徑,從而充分調動孩子繪畫的興趣與熱情。 二、讓孩子去接觸美術素質較好的孩子,讓他們相互學習交換意見。 成年人與孩子由于年齡差異,志趣和思維方式不同,表達對生活感受的方式,也大相徑庭。而孩子眼中的世界則有著更為奇妙、更豐富多彩的內容。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在孩子眼中可以如生機內蘊的動物形象,如巍峨雄奇的山巒,可以是任何成人眼中不可能相像的事物。所以,讓孩子們自己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在爭執(zhí)中求同存異,在創(chuàng)造中共同發(fā)展,是十分有益和有必要的。更何況。與美術素質發(fā)展較好的孩子在一起,孩子們在爭強好勝,不甘落后的心理作用下,既可以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作欲望和創(chuàng)作熱情,同時小伙伴的經驗對孩子來說也是最可信賴的。 三、帶孩子多參觀畫展,尤其是兒童美術作品展。 這能讓孩子感知到他內心世界的美好東西,激發(fā)學習繪畫的興趣。繪畫是文化精神、格調、語言的感性袒露。孩子們可以沒有嫻熟的繪畫技巧,可以沒有深邃的學識思維,但是需要有能夠欣賞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和心靈。多帶孩子參觀畫展,面對他人的作品,讓孩子談談自己的所悟所感。這時候,即使孩子的觀點幼稚、可笑甚至有些荒誕,家長也要耐心傾聽,而不能粗暴地呵斥、責備,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想象力。 四、拜訪有成就的美術界專家、前輩。 這能讓孩子了解他所尊敬、崇拜的人,并獲得一定的知識。美術界的老前輩、老畫家具有深厚的藝術功底,在長期的藝術熏陶中,形成了胸懷博大、眼界寬廣的藝術特點,他們創(chuàng)作或將抒情性與開拓性并進,或將時代氣息與民族特色結合,或融詩情畫意與哲理性之中,他們以畫筆傾訴心聲,以色彩渲染內心的激情,善于根據不同的感受,采用多彩的手法,展示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極具個人特色。 帶孩子多去拜訪這些美術界前輩,更能夠開闊孩子的眼界,增長孩子的知識,使孩子們在詩與畫的融合、線條與色彩的交織、無聲勝有聲的色墨交響中進一步升華孩子的繪畫興趣與境界。 孩子美術發(fā)展具有階段性和個別培養(yǎng)差異,孩子對美術的興趣常常來自成人和同伴對自己的鼓勵。平時多讓自己的孩子和許多小朋友在一起畫畫,這樣收效強于一個孩子單獨畫畫。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相互學習的環(huán)境;平時多鼓勵孩子畫畫,但不要計較孩子畫得好與不好,因為孩子不是畫他看到而是畫他心里所想的,所以畫得好不好是次要的。培養(yǎng)孩子的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對事物的想象力,比真掌握繪畫技巧更重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