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12歲的男孩子,因為媽媽未經(jīng)他的允許動了他的東西而和媽媽大吵一通,然后離家出走。
…… 很多事實都證明,媽媽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孩子會因為自己的隱私受到侵犯而采取更極端的措施將其保護起來,把自己的心緊緊鎖閉。這樣,媽媽再想了解孩子就變得更加困難了,原本和諧的親子關系也就被破壞了。 那么,媽媽怎樣做才是真正尊重孩子的隱私呢? 首先,在生活中,媽媽要密切注意孩子在態(tài)度和行為上的細微變化。當孩子希望自己的房間沒有人打擾時,媽媽就不要隨便進入;當孩子希望擁有記錄自己秘密的日記本時,媽媽就不要偷看。 其實,當媽媽用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去尊重孩子,孩子也同樣會尊重媽媽,從而把媽媽當成他的好朋友。當他們遇到什么事情或者心中有秘密的時候,才有可能主動向媽媽談起。 另外,當媽媽需要進入孩子的房間時,應該敲門,并禮貌地問他:“我可以進來嗎?” 當孩子寫日記或者寫信時,如果媽媽想看,必須經(jīng)過孩子的允許。媽媽可以說:“孩子,在寫什么呢?媽媽可以看看嗎?” 當媽媽想幫助孩子收拾房間、書桌或者書包時,最好讓孩子知道。媽媽應該說:“讓媽媽幫你收拾,你看好嗎?” 錯誤五:濫用表揚 現(xiàn)在很多媽媽都知道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她們常常把表揚孩子的話掛在嘴邊。這樣做,對于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非常有幫助,但與此同時,太多的表揚則會使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差。 一個9歲的小男孩,能言善辯,見多識廣,他的媽媽經(jīng)常在人前人后夸孩子聰明,所以他在別的同學面前總是很驕傲。 一次,老師讓他回答問題,由于他沒有注意聽課而沒有回答上來,因此老師很自然地說了他兩句。就因為這件事,他難過得要命,說什么也不想再去學校上學了。后來,經(jīng)過老師耐心反復的勸導,他才放下了思想包袱。 媽媽的表揚,切記不能濫用。如果把孩子每天正常該做的事(如準時完成作業(yè)等)都拿來表揚,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會把它當做謀取利益的交換條件,或是要挾家長的資本。 另外,媽媽在表揚孩子時一定要具體地、明確地指出孩子哪里做得好。 一個小女孩拿著一幅她剛完成的畫作讓媽媽看,媽媽認真地看了一會兒對她說:“你的小鳥畫得真細致,花的顏色也很鮮艷,整幅畫看起來非常協(xié)調!” 說完,媽媽還在認真地欣賞,一會兒又對孩子說:“天空中還有一塊空白,如果你在那兒添點什么,這幅畫就更完整啦!” 孩子聽了媽媽的話又高興地畫了起來。 這位媽媽的聰明之處在于,明確說明孩子什么地方值得表揚,并且為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這樣,孩子會因為媽媽的表揚而受到鼓舞,同時媽媽指出的不足也讓孩子確立了新的目標,并使她逐步明白:只有不滿足現(xiàn)狀、不斷超越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績。 錯誤六:把自己塑造成犧牲者的形象 “孩子,自從有了你,媽媽從來沒有好好地看過一次電影。” “要不是因為你,媽媽現(xiàn)在可能早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yè)家了。” “因為你,媽媽操碎了心,都累出病來了。” …… 這些都是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話,一些媽媽經(jīng)常把自己塑造成犧牲者的形象,想以此來打動孩子,引起孩子的可憐,從而讓孩子聽話。 有時,媽媽的這種辦法確實能使孩子聽話。但是,如果媽媽經(jīng)常性地對孩子說這樣的話,卻會使孩子產(chǎn)生一種罪惡感,而一個有罪惡感的人往往會采用自暴自棄的方法來度過一生。 錯誤七:喜歡和別人的孩子做比較 小菲的媽媽一說起女兒就特別激動,“我們做父母的為了什么?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可她就不給我們爭氣。你看,我們同事的孩子,比她還小一歲,就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別人行,為什么我們家孩子就是不行呢?” 每當小菲聽到媽媽這樣說時,她就一肚子委屈,她經(jīng)常偷偷地在日記里這樣寫道: “從記事起,媽媽就不斷地拿別人和我比,看到別的孩子畫畫畫得好,她就說我沒出息,讓我也學畫畫;看到別的孩子小提琴拉得好,她又讓我學小提琴……一年之內,我學了將近五種特長,結果什么也沒學會。為什么媽媽總能看到別的孩子的優(yōu)點,就是看不到我的優(yōu)點呢?” 世界上沒有任何兩個孩子是完全一樣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相應的優(yōu)點和缺點,能力和特長也各不相同。媽媽們總是拿別的孩子的優(yōu)點和自己的孩子相比,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巨大的傷害,很可能會使孩子變得萎靡不振,從此消極待世。 錯誤八:不給孩子體驗挫折的機會 小雪今年讀四年級,今天中午,媽媽還沒吃完午飯,就見小雪哭著跑回家,并告訴媽媽:“我不去上學了。”媽媽問她出了什么事,她也不理媽媽,只顧傷心地哭泣。后來,媽媽勸了半天,她才說出了原因:今天有同學說她丑。 小雪在班里擔任班長,是個品學兼優(yōu)的孩子。她從小乖巧懂事,接受的都是掌聲和鮮花,別人的贊揚聲絡繹不絕,家人對她更是寵愛有佳。顯然,同學說她丑,這個事實讓她無法接受。 由于現(xiàn)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家長總是渴望給孩子一個安寧的成長環(huán)境,不愿意讓孩子吃太多的苦。因此,他們除了包辦孩子的一切不說,當孩子遇到困難、挫折時,孩子還沒有反應過來是怎么回事,父母已經(jīng)為孩子把這些煩惱的事情擺平。如此,孩子體驗挫折的機會就被完全剝奪。 其實,家長們這樣做并不是為孩子好。在家長完全呵護下長大的孩子,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的,他們不能經(jīng)受任何的挫折和失敗,因此他們長大后往往會因為不適應激烈競爭和復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 錯誤九:經(jīng)常對孩子說“你真笨” 一位剛剛入學不久的孩子嘟囔著小嘴對媽媽說:“媽媽,這次考試我不是第一!”而這位媽媽則是用信任、鼓勵的目光對孩子說:“你在媽媽眼里始終是最好的!” 很顯然,這位媽媽是在賞識和鼓勵孩子。孩子聽到媽媽的鼓勵之后肯定會信心大增,從此為下一次能取得好成績而努力。 但是,如果此時這位媽媽用一種相反的態(tài)度對孩子說:“你這孩子,怎么這么笨!那么容易的題你還答錯,真是豬腦子!” 這樣的教育方式又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結果呢?這時,媽媽就給孩子戴上了一個“豬腦子”的帽子,使他認為自己從小就笨,他還怎么能去爭取好的成績呢?如果孩子自幼就有一種不如別人的心態(tài),沒有信心,等到真正遇到失敗時,他就會把“笨”作為理由,他就有了一個護身符:我天生笨,所以我不努力! 有些媽媽經(jīng)常會說自己的孩子“你真笨”。其實,從腦生理學的角度看,正常人的頭腦并沒有天生好壞之別。那么,如何才能讓孩子的頭腦更好地發(fā)揮聰明才智呢?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一個充滿自信的孩子的思維永遠是活躍的,而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卻會在無意識中讓自己的頭腦變得閉塞僵化??梢?,一個認為自己笨的孩子,自然而然其頭腦就會處于閉塞狀態(tài)。因此,媽媽們,請千萬別再用“你真笨”這三個字去束縛孩子的頭腦! 錯誤十:不能抓住教育的“重點” 孩子要和朋友去玩,媽媽交待“可以去,但是下午5點前一定要回來”,然后送他出門??墒?,5點了孩子卻沒有回來,超過了約定時間20分鐘后,孩子才回到了家。 在這種情況下,有不少母親會一味地責備孩子不守約定: “說好5點回家,就應該準時回家!下次再不守約定就不準出去玩。” “為什么不遵守約定?說好5點回來就要5點回來,老是說謊怎么能成為有信用的人!” 其實媽媽說的很有道理,可是仔細想想,“不可以不守約定”、“說謊不能成為有信用的人”這些孩子早已經(jīng)知道的道理,卻并非是本次教育的重點。此次問題的關鍵是孩子如何才能遵守約定,這才是媽媽應該提出具體建議的部分。 在這種情況之下,孩子很清楚地知道“5點要回家”,可是玩過頭就忘了。而遲歸后母親關于不守約定的斥責,并不能使孩子學到任何道理。如果此時媽媽提出建議,讓孩子可以在約定的時間內回家,這才是有效的教育。比如,下次可以讓孩子戴5點鐘會鳴叫的手表出去玩;或者說“5點鐘媽媽去接你”;或者告訴孩子:“下次去朋友家玩,如果在約定的時間不能回來,要打電話跟媽媽說。”教孩子一些具體的方法,才是抓住了重點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