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KX入了滿二個月了,快門三千多,其中至少一半快門是在家里用來測試鏡頭的,通過按快門,看片子,對一些廉價的鏡頭有初步的認識,給大家作一個參考吧,按我入手時的時間順序排列:
1、鳳凰50 1.7標頭 這頭很多人都有,素質(zhì)怎樣我就不詳說了,解析力高,雖然最大光圈銳度不是很好,但原廠的標頭最大圈也一樣。我要說的就是除了色彩清淡些,其它的不會遜色于原廠手動標頭,性價比高,值得入手把玩,目前我還是較常用這只頭。
2、鳳凰PK頭PHENIX 70
3、PK口輕便小手動長焦適馬SIGMA 70
4、賓得smc M28 3.5 經(jīng)過和套頭18-55同焦段同光圈同環(huán)境對比,成像素質(zhì)略高于套頭,銳過套頭,區(qū)別肯定有,但還不如套頭方便,但和鳳凰50比起來又要稍遜色一點,價錢方面還要六百多,所以不是很值得入手。
找了以前拍的對比圖都是中心點截圖
5、鳳凰135 2.8定焦 對焦行程太短,只有90度,不容易對實焦,成像素質(zhì)一般,不值得入手。
6、smc太苦馬85-210 4.5恒定光圈變焦(和K85-210 4.5一個結(jié)構(gòu)) 很值得把玩的一只幾十年前大師級鏡頭,每個焦段的素質(zhì)不會亞于同焦段的定焦頭,像鳳凰的135焦段定焦出來的片都比不上這只的135焦段,缺點就是太長了,二分米多,又笨重,七百多克,最近對焦是3。
7、SMC太苦馬55 1.8標頭(和K55 1.8一個結(jié)構(gòu)) 太苦馬的對焦手感真的是非常好,比鳳凰的好得多,轉(zhuǎn)圈時像切奶油一樣,感覺很舒服。和鳳凰標頭的差異,也就是色彩上濃郁一些,其它方面相當(dāng),比如在1.8光圈時銳度都不是很好,放到2.8時明顯提升,到4時銳度較好,到5.6是最銳的時候,8也可以,超過8銳度會略有下降。這只支被我剛出掉了,因為要轉(zhuǎn)接環(huán),有點麻煩。(注意:M42的口經(jīng)過轉(zhuǎn)接后不能使用陷阱對焦,一定要將機身二個觸點短接才行,我沒用過。另外M42口的頭經(jīng)過轉(zhuǎn)接可以使用AV檔,就是光圈調(diào)小時取景器會隨光圈變小而變暗。
8、SMC M80-200 4.5恒定光圈變焦 由于手上沒長焦,又想入個原來的太苦馬85-210,但查了價格,實在太高,成色一般的也要上千,于是考慮了其它手動老頭,入了這只被稱為昔日窮人小金的M80-200,拿到手后發(fā)現(xiàn)成色極新,鏡片居然完全無塵,連螺絲都沒生銹更談不上拆開維修維護了。對焦手感不如太苦馬,稍緊了一點,但很平均,可能是頭較新的原因,但做工確實很精細,拍了一些片和原來的太苦馬85-210對比,銳度高,色彩方面也較為濃郁,但放到原始大小,看遠處的字沒有太苦馬85-210的平整,稍有一點點肉,但區(qū)別不算是很大,一般人看不出,可媲美同焦段老頭定焦,優(yōu)點在于沒有太苦馬85-210重,500多克,也沒那么長,1.5分米左右吧,最近對焦為
下面發(fā)幾張?zhí)囫R85-210和這只頭的對比圖.
太苦馬縮小圖
太苦馬中心原始截圖
M80-200中心原始截圖,是大光圈4.5拍的,這頭最大光圈可用,就是紫邊太大
9.潘太康30 3.5 該頭用在KX上也不算是廣角了,但比標頭還是廣了近一倍.此頭拿回來確實挺讓我驚喜的,不測不知道,測過才知道此頭素質(zhì)比賓得的28 3.5還高,無論色彩,銳度和解析力.為此我還特地用此頭和套頭的30,賓得的M28測試對比了下,詳情請看:http://dcbbs.zol.com.cn/59/1061_580189.html
暫接觸過這些頭,還會陸續(xù)試用廉價鏡頭,有好的頭我會介紹給大家。待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