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和上海的真實比較(轉(zhuǎn))
天氣 剛到上海的時候,周圍的人一聽說我是從北京來的,就會很好奇地詢問是不是見過沙塵暴。也許在上海人(在上海生活的人)的心中,和其他地方比將起來這座城市的優(yōu)勢在各方面都是顯而易見的,可是對于北京,唯一顯著的優(yōu)越感只好來源于氣候了。當我描述起2000年春天沙塵的壯觀,他們便會有些得意的欣慰。當然,上海的雨水多是不爭的事實,很多朋友到上海出差都會驚喜地告訴我“這兩天膚質(zhì)都改善了。”在北方居住了二十幾年,從來沒覺得過干燥,可是再回去的時候居然要使用雙倍的保濕才能延續(xù)皮膚的習慣。看來簡奢出入的難易對任何事物來說都是一樣的道理。 上海的春天很短,氣溫大多是在趁人不注意的時候以火箭速度上升,上個星期還在穿厚外套,一個周末之后滿街就是單衫短裙了。相比之下,北京的春天來得則極有耐心,幾日艷陽暖照和風拂面,幾日則狂風大作沙塵漫天,時好時壞的變相怪杰是春姑娘最喜歡的形象。 兩者的夏天比較相像,總會有幾天持續(xù)高溫,酷熱難耐。不過北京的夏夜要比上海舒服許多,溫差的變化讓人們從白天的桑拿天氣里得以舒緩,可是上海的溫度卻不依不饒,即便到了晚上也還要保持著穩(wěn)定的數(shù)值,大家只好從辦公室的冷氣中轉(zhuǎn)移到家里空調(diào)的庇護之下。 秋天應該是兩個城市最美的季節(jié)。印象中北京的秋天溫婉悠遠,和這座城本身的氣質(zhì)非常相似,這樣的天氣讓人忍不住想放下一切盡情發(fā)呆。上海的秋雖然少了一種飄逸優(yōu)雅,卻同樣充滿生機。褪去了夏日的浮躁,清新涼爽的秋風帶來了嶄新輕快的氣息。 北京的冬天比上海的冬天要漫長一些,但在單調(diào)中卻有點綴的內(nèi)容,比如雪。雖然一般下得都不大,但每年都會有幾次像樣的。還記得在某年的一場暴雪中站在東南門外的天橋看學院路上擁堵滿滿的車輛,看車燈路燈在雪花上的晶瑩反射。下雪總能帶來一點與平時不同的熱鬧,興奮,還有快樂。相比之下上海的冬天乏味得多。除了冷還是冷,不管在室外還是房內(nèi)。即便是降水也是凄風苦雨的慘烈,雪更是極少見的,就算南京杭州下了雪,這里也不會有。一天聽同事興奮地說外面下雪了,急忙跑出去,卻只看見落到半空中就化身成雨的雪珠。靜靜雪落的冬日應該是我對北方最割舍不下的依戀。
道路 北京的街筆直寬闊,看地圖橫平豎直的線條割據(jù)了大大小小的長方塊。據(jù)說東西向的稱為街,南北向的叫做路。不過似乎并不是全都循此規(guī)律。北京各個十字路口之間的距離極長,騎車的人比較郁悶,因為想借紅燈休息一下都要踏上很久。上海的路交錯狹窄。各種線條的道路把市區(qū)分成各種形態(tài)的拼圖。有的路是個圈,沿著走能回到原地,有的路是“S”型,同條道路在不同位置的路牌從南北指向變成東西,再從東西變成南北。在這里兩條平行的線也會相交,交叉的路也能變成平行。此外,北京和上海的道路指示牌規(guī)范也不一樣。北京的路牌表明的是這條線本身是**路,上海的路牌則標示沿著這個方向能到**路。初來上海時不清楚這種變化走了許多冤枉路。頓悟之后謹記在心,還不忘告訴每個來滬的朋友。
建筑 如果說道路是一個城市的肌膚,那建筑就應該是它的衣服。上海的摩登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它風格各異的建筑。梧桐路上的老式洋房,幽靜深藏的西洋別墅,還有造型精妙的展館大廈,甚至是密密匝匝的辦公住宅樓幾乎都沒有重復的模式,每幢房子都試圖表現(xiàn)自己的獨特,連顏色的搭配都力求創(chuàng)新。追趕時尚是這個城市骨子里的熱情,不動聲色的張揚滲透到每寸角落。不過和這種現(xiàn)代風情對立卻融合在一起的還有另一番生活景象:支出窗外的竹桿掛滿床單褲子內(nèi)衣,即便是在熱鬧的商業(yè)街也會遇到此種畫面,行走間忽然感到雨落上身,抬頭一看才知走在了晾衣桿的下面。每當看到萬國旗飄揚的住宅區(qū),我都會想是不是這個城市太過多雨,以至于每件衣服都拼了命般去吸收陽光,甚至不怕被吹飛天外。 相比上海的嫵媚精致,北京則顯得簡約而質(zhì)樸。沒有鱗次櫛比的高樓密度,也沒有花樣翻新的建筑特色,除了重要的商業(yè)區(qū),幾乎所有樓房都是用相同的基因克隆出來:深色的,長方體的,不高也不算矮的,嚴肅的,穩(wěn)重的,在哪兒一站不動也不咋眼的。其實看慣了北京的模樣,就覺得這種建筑很配它的氣質(zhì),內(nèi)斂寬厚沉默簡樸。如果類似鳥巢的東東遍布,反而會讓人覺得奇怪異樣。興許是皇城的底蘊在那兒擱著,它甚至不屑于裝飾得花枝招展,單憑紅墻綠瓦朱門翠屏的貴氣就足以端坐得優(yōu)雅而且紋絲不動。
景觀 上海的風情在于角落。車輛少的小馬路樹蔭蔽日,戀人挽手而行,走走停停,甜蜜變成了風景;其貌不揚的住宅有可能是某位名人的故居,發(fā)現(xiàn)它的歷史和故事,平凡隱含著神奇。水是一種靈氣,黃浦江的穿行給上海增添了一種別樣的柔媚。在城市里望著奔騰不息的江水,吹著江風,并不是每處都能夠享受到的寧靜,雖然比不了海濱城市的浪漫舒緩,至少也有幾分清爽平和。上海少有名勝古跡,人們只能從它現(xiàn)在的風貌里感受租界的影子。上海不適合旅游但適合生活,體會上海的味道需要在那里住上幾天,否則就要被它華麗冷艷的外表所欺騙。 北京的特點在于場面。歷史就是沉淀,一種很難舍棄的資質(zhì),即便過去了那么久遠也還是掩藏不住的韻味。它象一個寶庫,耐得人挖掘。了解過往是因為人們對自身好奇,而這個藏納了許多故事的城市不瘟不火地等待著各種人的研究和體會,默默地注視著他們發(fā)現(xiàn)時的驚喜,悄悄地得意著他們震撼時的贊嘆。在北京旅游,玩十天半個月也不嫌多,這個時候你就會抱怨它為什么這么大,看得眼暈卻才只見到皮毛。
交通 上海非常重視門面,無論公交還是出租,看著都挺干凈。出租車的顏色代表著不同的出租車公司,綠藍紅黃橙斑斕得色彩繽紛。司機們穿著整齊,白襯衫藍領帶白手套一色兒的墨鏡,彬彬有禮,除了“你好”“再見”以及去哪里的詢問之外,很少司機會多聊兩句別的。據(jù)說這些都是行業(yè)規(guī)定,否則被顧客投訴要罰錢的。相比之下,北京的哥的生活艱苦卻也隨性了很多。上次去北京還是遍地的夏利,褪了色的紅看起來很破舊。偶爾跑過幾輛剛剛登場的伊蘭特,奇怪的顏色拼湊看著特土。司機們穿得很隨便,已經(jīng)轉(zhuǎn)熱的天,卻沒人開空調(diào),滿頭的汗也來不及擦,不過風塵仆仆中誰還去顧及形象?北京的司機熱情而且親切,聽說我以前在北京上學,從機場到賓館一路閑聊,中途沒有一點冷場。開出租是個辛苦活兒,只不過上海司機把這種辛苦埋藏在體面之下,而北京司機則把它顯露出來。 上海交警是我見過最敬業(yè)的警察。無論早晚晨昏,無論風霜雨雪,他們的身影總會出現(xiàn)在大小路口。有一次晚上九點回家還看到交警gg在執(zhí)勤,讓人驚訝。在北京上學時很少見到交警,也許是出門不多。上次出差終于見到一個。聽出租司機說,在北京只要路口堵車肯定是因為那里站著警察。果不其然,在經(jīng)過擁堵的路口時我見到了北京交警。 軌道交通一直是上海人引以為豪的便利設施。上海人也最喜歡拿上海的地鐵和北京的比,因為干凈嘛,因為新嘛。不過事實也的確如此,北京地鐵的年頭久遠,沒有空調(diào),車子也舊,坐起來就沒有上海地鐵舒適。不過上海地鐵的傳聞也不少,隔段日子就有人跳軌自殺,運輸暫時中斷,造成千名乘客滯留等等,選擇這種方式自殺的好處就是絕對會上報紙。
生活 來上海之前很多朋友都告訴我,女孩子會比較喜歡上海,因為它的天氣,它的時尚,還有它誘人的shopping氛圍。在北京,各大商場基本都各自為政,散落在地鐵附近。在上海,大的商廈基本都扎堆兒于主要的商業(yè)區(qū),相互比鄰相互對峙也相互幫襯。除此之外,在許多非交通要道上還錯落著各種特色小店,給人帶來不經(jīng)意的驚喜。 上次回北京收獲的又一個驚訝是北京飯館的菜量真大。在上海不僅僅是上海菜精致得可以,就連其他菜式都入鄉(xiāng)隨俗地秀氣起來。這里的老餮追求的不是口腹之欲的滿足,而是淺嘗輒止的優(yōu)雅。 娛樂生活是一個城市的縮影。上海的娛樂好似聲色浮華的剪影,喝茶打牌逛街泡吧,充滿了聊勝于無的慵懶。而北京的娛樂簡單實在,跳舞爬山穿越打球,一堆認識不認識的朋友因為相同的興趣聚在一起打發(fā)周末在上海似乎比較少見。 上海市內(nèi)沒有山,海拔最高的佘山也不到一百米,要出去玩只好取道浙寧。幸好周邊可去的地方比較多,帶水的古鎮(zhèn),靠海的沙灘,還有奇秀的山峰,種類繁多,只要有足夠的money游程就能塞滿假期。北京的周邊相比而言就單調(diào)了一些,除了山還是山。不過北京的公園比上海的大,隨便一處就抵上十個人民公園,中山公園的面積。曾經(jīng)信誓旦旦要跑遍上海所有公園,去過十個就泄氣了,除了世紀公園和植物園,其他都在十分鐘之內(nèi)繞完一圈,這令我非常懷念昆明湖的寬闊,紫竹院的深幽。
*語言* 北京話是普通話的基礎,自然沒有聽不懂的顧慮,頂多是口音問題。繞舌的兒話音對北方人來說特別容易學會,不過要成為標準的京片子還是得住上三年五載才能掌握要義。每次回北京聽到熟悉親切的北京話心里總會覺得特別熨貼。北京人愛說“您”,不管長幼尊卑,為了客氣也是習慣。上海話一直是上海本地人和外地人爭論的焦點。因為它確是一種不容易聽懂的方言,無意間就成為了一種區(qū)分的屏障。外地人抱怨在各種公共場合都有聽不懂的上海話,而上海土著則對自己的語言被悄悄滲透憂心忡忡。最開始來上海的時候總遇到交流不暢的尷尬,經(jīng)常抱歉地說不好意思,聽不懂,麻煩再說一遍。后來聽多了,產(chǎn)生了條件反射,碰巧也能猜出對方的意圖。上海話屬于吳儂軟語流派,少了蘇州話的甜糯,卻保留了幾分越劇的柔婉。女孩子講上海話很嗲,中年婦女用上海話象吵架,嗓音粗粗的男人說上海話則讓人覺得害怕。也許是受這種地方文化的影響,在上海講普通話的人也沾染了這種“矯揉”的氣息:說話時語氣助詞出奇得多,總結(jié)了一下主要有:“好,嘛,蠻,的,呀,啦,伐,啵。。”比如“好”要說成“好的呀。”;“對嗎?”要說成“對啵啦?”這種語言細節(jié)使得你可以在一群說漢語的中國人中分辨出哪些人是從海上來。
*服飾* 上海人和上海一樣對體面的要求深入骨髓。隨便看看街上的女孩,或行色匆匆或閑庭信步,都力圖打扮得盡善盡美無懈可擊,她們看起來也許是漫不經(jīng)心的,但處處點綴都顯示著裝扮時花的心思。常有人說上海美女多,除了先天條件之外,對流行資訊不動聲色的留意和時尚元素得心應手的運用應該是這里成就街頭風景的重要因素吧。上海的男人較其他地方來說也堪稱精致,注重儀表,精心修飾,沒有虛張聲勢的勁爆,卻在細節(jié)之處張顯個性。不過,和這些優(yōu)雅對立卻共存的還有另一類其他地方罕見的景象,那就是在馬路上出沒的睡衣族。這些只可能在家里使用的裝束卻堂而皇之地出現(xiàn)在小區(qū)超市商業(yè)街,如此大雅大俗的極致對比想必只有上海這個國際化的市民城市才會出現(xiàn)吧。北京人對待穿著就和北京城里的建筑一樣,樸實且隨意。牛仔T恤兒運動鞋是最常見的裝扮。雖然也有另類摩登走秀場的,卻因為環(huán)境的襯托顯得分外咋眼。在對待服裝上,上海人講究fashion,北京人注重舒適。這可能就是最根本的差別。
*性格* 男女* 上海的男女和這個城市的精神一樣,精致而謹慎--穿著精致處事謹慎。上海的女孩子漂亮聰明,于不動聲色間把男朋友老公掌控得服服帖帖。她們不強勢卻凌厲,撒嬌發(fā)嗲的功夫可謂溫柔一刀,叫你無法還手只好招架?,F(xiàn)代的上海女人除了打扮自己拾掇夫君之外,能力上也不一般,她們大多比較獨立,業(yè)務上毫不遜色,靠自己的本事賺錢,自然花的時候也不是普通手筆。上海男人總給人以小男人印象,這實在有些冤枉,只因為他們太寵老婆,所以才心甘情愿去做許多北方男子不以為然不屑一顧的家務瑣事。也許是上海是座女性化的城市,這里的男人也受到影響,大都感情細膩性格溫和,對另一半照顧得體貼入微呵護有加。很多上海男人都會做菜,而且水準還不一般,營養(yǎng)顏色味道講究得讓女人汗顏,就算不會做菜,對吃本身也頗有研究,這種男人的腦子里有一本美食地圖,只要你帶上一張嘴跟著他,其他事情就不用操心了。上海男人的好脾氣使他成為許多女孩子挑老公的首選品牌。 北京的女子不似上海女人那么精明,相反地她們自然樸實親切直率,甚至還有些冒傻氣。想起兩個文學角色應該足以成為京滬女子的代表,也足以證明她們之間的迥異。鐵凝《永遠有多遠》里的白大省和王安憶《長恨歌》里的王琦瑤,雖然是兩個不同時代的女人,卻濃縮了各自地域的女性特征。一個純樸開朗率真熱情,一個優(yōu)雅矜持世故圓滑,唯一的共同點是她們在面對多舛變換的命運時表現(xiàn)出來的柔韌堅強,而這種堅韌的來由卻又不盡相同,一個是因為寬容的胸懷,一個則由于無奈的承受。(呵呵,再比下去就成讀后感了。)北京男人最大的特點應該是能說。侃的功力似乎是他們與生俱來的超凡本領。這種侃不是聒噪的喋喋不休,也不是夸張的天花亂墜,而是好像通曉世事的豐富,還有戲謔打趣的幽默。和他們在一起不會感到寂寞,海闊天高的聊天讓你high得忘了東西南北,再加上包裝精巧的甜言蜜語,潛臺詞里的恭維更哄得你心花暗放。不過說的比做的多了之后,就會給人不切實際的印象,所以這個優(yōu)點同時也成為了北京男人的一大硬傷。此外北京男人和多數(shù)北方男人一樣有些男子主義,有些粗枝大葉,有些稍欠溫柔,而那些遮掩的真誠,藏掖的緊張就只有熟悉他們的親人愛人才能夠了解了。 一直以來很多朋友都對上海人存在著某種負面印象,覺得他們排外,精明甚至勢利。而這種觀念也影響著上海人自己。有次當我知道一個朋友是上海人不禁驚訝道“你不象呀?”的時候,他竟很自然地把這作為一種夸贊,弄得我反而有些尷尬。在我看來,上海人的排外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警惕,精明是處理利益的謹慎,而勢利則是八面玲瓏的圓滑。上海人是漠然的,路上車上的人們?nèi)鷻C面無表情。與自己無關的事情很少插手,和自己利益相違背的事情決不退讓,這是他們的處事原則,所以只要掌握不占便宜這個前提,和上海人的相處還是比較簡單的。上海人很有禮貌,(也可能因為他們說臟話的時候我聽不懂),不過這種客氣會很自然地拉開彼此的距離,不要期望他們會像北方人那樣熱情直爽,一旦認準朋友就掏心挖肺,和上海人交朋友需要循序漸進,保留各自的空間,細水長流一樣淺淺淡淡地維系著才能保持不斷。北京人的性格和上海人相比隨性親和了許多。雖然他們也有著與生俱來的優(yōu)越感,卻不象上海人表現(xiàn)得那么虛張聲勢,而是一種什么都不甚在乎的漫不經(jīng)心,什么都不放在眼里的玩世不恭。他們沒有上海人那樣冷漠,對于陌生人親切得不設防備,熱絡得叫你受寵若驚,或許這便是這個城市會在某些時候讓人生出暖意的原因。在北京的時候并不覺得物價低,去了上海之后才發(fā)現(xiàn)相同價錢的東西在這里都是縮了水,袖了珍的,或許這個城市精致的浮華已經(jīng)不知不覺間演變到了各處角落。不過上海的購物環(huán)境要比北京方便許多。比如散布各地的24小時便利店,比如開到夜里九十點鐘的超市,就連商場營業(yè)的時間也比北京長。記得從前在學校八點之后想吃東西只能跑到私家小店挑挑選選,學院路上除了路燈就沒有更閃耀的光芒。上海的夜比北京的夜明亮熱鬧長久,夜色迷離時更是它盡顯嫵媚風情的show-time。車流不息,霓虹甚囂,四處流光,遍地溢彩,繁華得竟讓人覺著空虛。北京堵車,因為車多;上海堵車,因為路窄。北京的私家車,軍車,政府要員的車,都在路上跑,任何一個時段路上都塞滿了車,大家小心翼翼地移動,停不下來卻也開不快。上海為了控制車的數(shù)量,牌照費高得驚人,即便是如此限制,交通堵塞的情況仍然嚴重。每天上下班高峰期,一個紅燈往往要等十幾分鐘,而且上海的路口又出奇得多,車子常常是走兩步,停三下,邊走邊停。上海的司機的心理素質(zhì)極好,遇到車隊長龍也不會粗口抱怨,只是耐心地發(fā)動關火,輪換著油門剎車。不過要是遇到車少無人的小路則使性子般地飚馳。
后記 寫完啦,好像終于對得起了在這兩個城市里快十年的生活。最后收尾還是要總結(jié)一下下。從個人感情上講,自己喜歡北京多一些,因為它的人情味兒濃,甭管客氣還是虛偽,至少它能讓我產(chǎn)生熟悉的溫情,不過這種感懷的清晰卻是在離開它之后,也許思念才會讓你明白一個人真正的好,明白你舍不得它的原由。對于上海,因為早就做好了接受冷漠的準備,沒有期望倒也不會失落。時間一久,反而生出理解的默契,連從前不知所云的上海話也聽出了幾分親切。感情是在點滴間積累起來的,不管我們能否在這個城市找到歸屬感,毋庸否認的是自己和它的關聯(lián)已經(jīng)無法抹去,而我們的身上也永遠留下了在那里生活過的痕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