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新民晚報·新民網(wǎng) 上海人口老齡化程度高,戶籍人口中60歲以上人口已占總人口的21.6%。記者從上海心理咨詢中心以及一些社區(qū)醫(yī)院心理科獲悉,老年人心情抑郁、焦慮、失眠的情況相當多。 其誘發(fā)原因中,最主要的就是由于子女繁忙,不少老年人退休后還要照顧子女起居飲食,幫忙帶養(yǎng)第三代,“萬事皆管”的老人又因教育方式不同,與子女頻發(fā)矛盾。 女兒不嫁人 老人急出病 昨天,60多歲的吳老先生到上海市心理咨詢中心老年心理科求助,他稱已失眠好幾年了,在心理醫(yī)生引導下,才講出困惑。原來吳老先生的女兒20多歲時有過一個男友,但吳老先生不滿意,兩人就分手了。自那以后,女兒相親無數(shù)次,卻總是沒找到合適的對象,如今已經(jīng)34歲的女兒成了標準的剩女,女兒情緒也不好,老父親更是被內疚、焦急、擔心折磨得抑郁失眠。眼下吳老先生心里擔憂,卻又不敢流露出來,無比煎熬。 市心理咨詢中心老年心理科李霞醫(yī)生表示,這樣的老人在門診里為數(shù)不少。 外婆“奉獻”吃力不討好 近日,在廣告公司上班的小李夫妻因為工作調動,要舉家到另一座城市生活,他們希望帶上將上幼兒園的寶寶,卻因此和家中老人發(fā)生了爭執(zhí)。年近60歲的外婆覺得兒子兒媳對她不敬,甚至感覺他們已經(jīng)從感情上拋棄自己。她越想越難受,連續(xù)兩周失眠、心情郁悶,結果免疫力下降,前不久又感冒了,小李夫妻因上班沒太多時間陪她,更覺得自己一片好心為孩子著想,結果卻沒看到孩子“孝順”,連不想活的念頭都有了。 曉霆教育成長中心負責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王曉霆表示,教育第三代的意見相左而引發(fā)的矛盾眼下已經(jīng)成了不少家庭的最主要矛盾。 小夫妻鬧矛盾 老人如臨大敵 小艾是典型的80后獨生女,建立小家庭后兩口子一三五到父母家蹭飯,二四六到公婆家吃飯。小艾表示,到老人家蹭飯雖然省去很多麻煩,但也煩惱缺少自由度。小夫妻倆說話不那么注意,有時也會鬧點小矛盾,但被老人們看到了,就覺得是自己孩子被欺負了,兩口子間的小矛盾頻頻被升格為兩個家庭之間的矛盾,甚至會對對方父母的教養(yǎng)產(chǎn)生不滿。久而久之,兩個家庭關系越來越惡劣,小艾的母親甚至勸她離婚。 不少老人面對心理醫(yī)生表示,管自己的子女是天經(jīng)地義的,孩子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不管難道要別人家的父母管。 專家觀點 享受生活該放手時就放手 李霞醫(yī)生表示,許多中國老年人一直習慣給予和幫助孩子,但事實上,很多表面上看起來關心,其實是干預了下一代的自由選擇。事實上,老年人不妨多關心一下自己,孩子大了,撫養(yǎng)的責任已經(jīng)完成,接下來是享受天倫之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有些老人因為退休后,生活里似乎只剩下孩子,太過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甚至一個眼神也會影響老人的情緒。 王曉霆咨詢師說,不少老人們已經(jīng)習慣了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快樂源泉。其實老人應該學會享受自己的生活,利用退休后的時間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分散對子女過分的關注。 晚報記者 肖波 實習記者 薛墨瑤 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