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小剛徐帆突然分居 文/張俊以 格言一束: ●張俊以格言:沙子絕對是真的,金子絕對是假的,石頭絕對是真的,鉆石絕對是假的,狼心絕對是真的,人心絕對是假的…… ●張俊以格言:你推不動石頭,你就會被石頭推動,你的敵人你打不倒他,你就把他變成你的朋友…… ●張俊以格言:黑夜再黑,你黑不過我黑色的眼睛…… ●張俊以格言:一只掉隊的狼比一只掉隊的羊更可憐…… ●張俊以格言:我的心埋在我自己的肉里得依靠我自己忍著痛挖出來——捧給您…… ●張俊以格言:脖子上掛著珠寶的孩子,沒有手中拿著石頭孩子的份量重…… ●張俊以格言:你望月亮一分鐘,月亮望你整整一生…… ●張俊以格言:災難和痛苦是一只狼,你想戰(zhàn)勝它,你必須也得是一只狼…… ●張俊以格言:我象成熟飽滿的稻子,我明明沒有做錯任何事,我只能被逼無奈低下了頭…… ●張俊以格言:一只燕子最大的痛苦和不幸是另一只燕子你不在我身旁,世界上所有最不幸的人們,共同深深愛著一個人,她的名字叫幸福…… ●張俊以格言:愛情是欺騙人類五千年所產(chǎn)生的一種錯覺…… ●張俊以格言:富人的體格越來越重,富人的人格越來越輕……窮人的體格越來越輕,窮人的骨頭越來越硬…… ●張俊以格言:一盞燈知道的事情,所有的燈就都知道了…… ●張俊以格言:我是紅燭,從來沒有想到我把自己釀成一個悲劇,把我自己釀成在永恒的黑夜里…… ——摘自《詩歌月刊》、《大周末》、《張俊以詩集》等  馮小剛徐帆突然分居 日前,已蜚聲國際的著名影后徐帆帶著養(yǎng)女親密亮相,首次公開承認自己做了媽媽。聚光燈下,徐帆緊摟女兒,笑靨如花,溫馨的場面感動了無數(shù)人。 
 婚姻走到了崩潰邊緣。夫妻倆都沒想到,這時候,還是那個小生命,在他們之間架起了一座橋。那與生俱來的愛,雖無血緣相連,卻依然直抵人心。在那清澈柔軟的眼神中,所有的流言都可以被忽略;所有的錯失都可以被原諒……風雨之后,愛的天空如此寧靜美好。張俊以作為總策劃、總導演獨立執(zhí)導了全國直播的中國教師節(jié)《天使麗人之夜》大型慶典文藝晚會,張俊以作為總導演邀請了徐帆、林憶蓮等人的加盟,并朗誦了張俊以創(chuàng)作的詩歌,根據(jù)生活中徐帆和馮小剛走過來的點點滴滴特撰文如下…… 
 
 
     徐帆1999年和導演馮小剛結(jié)婚,婚后兩人都忙于拍戲,一直沒要孩子。一晃五年已過,這五年里,徐帆主演了《日出》、《青衣》、《手機》、《命運呼叫轉(zhuǎn)移》等三十多部熱門影視劇,并憑借精彩的演技,先后獲得第七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jié)最受歡迎女演員獎、第二十四屆開羅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女主角獎、第二十三屆電視劇飛天獎優(yōu)秀女演員獎等。但盛大的光環(huán)背后,她卻日益感到一種難以言說的缺憾和空虛。2004年初,父母提醒她:“你該生個孩子了。”一語驚醒夢中人,是啊,1967年出生的她,此時已經(jīng)37歲,的確到了該開枝散葉的年齡。     馮小剛得知妻子的想法,卻有些猶豫:“這……讓我再想想吧。”比徐帆大9歲的馮小剛,與前妻張黎于1990年生有一個女兒思羽,女兒出生后,患有兔唇說話吐詞不清,從會吃奶起就開始吃藥,別的孩子成天與玩具相伴,而每天與她相伴的只有沒完沒了的疼痛……最終在孩子一歲半時,終于通過多次手術(shù)恢復了正常。孩子的名字也從“馮思語”改成了“馮思羽”。     女兒康復那天,馮小剛欣喜若狂,他撫摩著女兒因為飽受摧殘而消瘦的小臉,對還根本聽不懂什么的孩子許諾:“爸爸要給你最完美的人生。”然而隨著馮小剛在娛樂圈嶄露頭角,與身為護士的張黎聚少離多,也缺乏共同語言,兩人漸行漸遠,離婚收場,時年9歲的馮思羽被判給母親。掌上明珠不得不在單親家庭長大,這是馮小剛心頭最大的歉疚。他萌生了一個想法:“這輩子不再要孩子,用全部的精力疼愛女兒。”     但馮小剛經(jīng)過認真考慮,還是覺得這樣不現(xiàn)實,主動對徐帆說:“你要真想生就生吧。”     盡管丈夫說得不那干脆,徐帆還是難掩心頭激動。然而讓她沒想到的事再次發(fā)生:她居然無法懷上身孕。從2004年到2007年的三年里,夫妻倆幾乎跑遍了北京市所有的醫(yī)院,甚至求助于香港和美國的頂尖婦產(chǎn)科醫(yī)生,都沒能查出任何問題。中藥西藥也吃了一大堆,徐帆的肚子仍不見絲毫動靜。雪上加霜的是,從2007年起,原來就患有白癜風的馮小剛,病情急驟惡化,臉上身上,都開始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白斑。醫(yī)生檢查后認為,他的病遺傳給孩子的機率很大。     “這是天意,既然如此,就干脆別想孩子的事兒了,咱倆好好過吧。”馮小剛安撫妻子。     話雖如此,但徐帆內(nèi)心里,仍然不甘,難道就這樣永遠失去做媽媽的機會?而這次在孤兒院的探訪,讓徐帆突然冒出個大膽的主意:收養(yǎng)一個孩子。對,與其辛苦而無望地尋找生子良方,不如好好地照顧一個已有的流離的小生命,疼惜她,呵護她,讓她在足夠多的愛里快樂健康地成長……     稍后徐帆得知,那個女孩叫珊。院長有些為難地告訴她,珊的眼睛先天性斜視。“要不,你另外再選一個。”院長說。徐帆拒絕了:“不,我就要她,我相信第一眼的緣份。”孩子不是用來炫耀的,是用來愛的,哪怕她不美,有缺陷,她也是她心頭的寶。這是徐帆對母愛的第一份感悟。     徐帆要收養(yǎng)孩子,而且是一個眼睛斜視的孩子!這件事掀起了軒然大波,夫妻倆再次陷入冷戰(zhàn)。2007年底,徐帆在反對聲中,堅決地將珊領(lǐng)回家,并給她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馮思思。     她萬萬沒想到,就在思思回來后不久,2008年初,馮小剛告訴她,為了拍戲方便,他以后就不住在錦湖別墅了,而是獨自搬進家中另一套位于北京三環(huán)的復式公寓,馮小剛和徐帆突然就分居了…… 
     徐帆打電話給遠在武漢老家的母親,向她傾訴帶孩子的苦惱,母親笑著說:“你小時候還不是一樣?你想享受做母親的快樂,就得要先付出養(yǎng)育的艱辛,世上哪有白吃的午餐啊!”母親的話讓徐帆若有所思。掛掉電話的當天晚上,她便親自動手,給思思做她愛吃的什錦菜和水果羹,孩子畢竟是孩子,聞到香味頓時開心得不行,像個小耗子一樣在廚房里竄進竄出,一會兒抱住媽媽的大腿說:“怎么還沒好?”一會兒惦起腳尖問媽媽:“能不能先給點兒嘗嘗?”孩子稚氣的舉動,讓徐帆感到前所未有的開心。     徐帆努力地學習做媽媽時,馮小剛卻陷入了困頓。和徐帆結(jié)婚后,他一直生活在她的細心照料下,吃飯穿衣全是她一手打點。她同時也是他最得力的事業(yè)助手,在他的多部電影中擔綱主角。她天生的表演才華,對影視作品深刻的洞察力,都讓他欣喜和驚嘆。在她的支撐下,他得以好風憑借力,在事業(yè)上再上一層,所執(zhí)導的片子從《一聲嘆息》、《手機》、《天下無賊》到《夜宴》、《集結(jié)號》等,都獲得了市場及專業(yè)人士的認可,“馮小剛”這三個字,逐漸變成當今電影圈里最有含金量的招牌,成為票房的直接保證。為表達對徐帆的感激,他一直稱她為“徐老師”,并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徐老師的優(yōu)點是,說也說不盡,道也道不完。一句話:娶了她我三生有幸。”     可如今,他卻形單影只。2008年7月的一天,實在憋不住了的馮小剛,借口拿換季的衣服回到別墅,看到的卻是這樣一幕:徐帆正坐在地板上,給躺在沙發(fā)上的思思剪腳指甲,思思的腳不老實地伸縮著,好幾次都快伸進徐帆嘴里了,可徐帆似乎一點兒也不嫌棄,反而發(fā)出“咯咯”的笑聲。見他進來,徐帆高興地說:“過來,幫我抓著她的腳,這孩子恁不聽話。”馮小剛不好拒絕,只得走了過去,當他不情愿地用強壯的大手握住那柔軟的小腳時,他的心里卻不由得怦然一動,仿佛是發(fā)生了什么奇妙的化學反應,他第一次對這孩子有了疼惜的感覺。孩子仿佛知道他的心思似的,探起頭來望了他一眼,奶聲奶氣地說:“癢癢。”然后用腳去蹭他的手心,他也癢癢了,回手去蹭她……屋子里蕩漾著前所未有的溫情。分別時,孩子問馮小剛:“叔叔您什么時候再來作客?”馮小剛想了想說:“叔叔不是客人,這也是叔叔的家。”聰明的徐帆聽出了丈夫的話外音,心花怒放。     接下來一段時間,馮小剛果然隔三差四回到別墅,有時候還給思思帶來衣服或玩具。但從2008年10月起,他卻突然再也沒有登過門,思思問過好幾次:“那個叔叔怎么還不來?”徐帆無言以對,私底下也曾試探性地打過丈夫的電話,丈夫的回答總是匆促的三個字:“我很忙。”讓她感到安慰的是,在她的精心照顧下,思思迅速地從一個黃皮寡瘦的小可憐,變成了白凈漂亮的小公主。她對徐帆的依戀也與日俱增。     2008年11月,徐帆遠赴陜北拍攝電視連續(xù)劇《貧富人生》,幾乎每天,母女倆都要通半個小時的電話。一天清早起來,徐帆突然覺得很不舒服,心里像要發(fā)生什么事兒似的堵得慌,到了中午,這種感覺就越發(fā)強烈,本為總是晚上打電話回家的她,忍不住打通了保姆的手機,那頭傳來保姆有些慌亂的聲音:“思思患了急性腸炎,我們現(xiàn)在在醫(yī)院里,怕您擔心,沒敢說……”天哪!徐帆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到女兒身邊,由于她拍戲的地方是在非常偏僻的山溝里,每天只有早上有一趟出行的公車,劇組的巴士又不方便離開,她只能雇村民開摩托車送她,山路崎嶇,摩托又開得快,仿佛隨時會掉下山澗,她嚇得一路上捂緊眼睛。到離車站大約兩公里的地方,車子又很不幸地熄了火,再也無法發(fā)動,徐帆只有靠兩條腿步行,等終于到了火車站,她腳上全是被高跟鞋打出的一個接一個的血泡……火車站又沒有買到座票,她只能一路站著到北京……     徐帆趕到醫(yī)院時已經(jīng)是第二天凌晨,推開病房門的那一刻,她筋疲力盡,差點雙腿一軟癱倒下去。這時候她聽到思思有些沙啞的哼唧聲:“媽媽,我要媽媽……”也許是因為害羞,這么久了,女兒從沒當面叫過她一聲媽媽,她只能努力地做得更好,期待那一天早點來,沒想到孩子的心里,早就認可了她……“媽媽!”孩子很快看到了她,因為驚喜,她沒有一絲猶豫地叫得更大聲了。     只是這一聲,花開了,霧散了,徐帆的世界陽光明媚,“思思,我的寶貝。”她輕輕地應和著,然后擁緊了那小小的身體。那一刻,她不再疲憊,她覺得她那么強大,那么充滿了力量,她愿意而且能夠,為這個生命抵擋一切風雨……     沉浸在幸福中的徐帆沒有想到,風雨真的說來就來了。2009年春節(jié)前的一天,媒體報道徐帆與馮小剛分居的消息,再次把徐帆推到了輿論風尖上,她和養(yǎng)女外出,都會被媒體報道作為娛樂新聞。 
     “好,家里的門隨時為你開著。”幾秒鐘后,徐帆的短信回了過來,馮小剛的眼睛濕潤了,他幾乎是飛跑著邊披衣服邊沖到了停車庫……     馮小剛開始真正嘗試接納這個小生命,接納三口之家的生活。他學著每天都給孩子打電話,每到工作閑暇,就帶著妻女一起外出游玩。2009年7月的一天,媒體在無數(shù)次輾轉(zhuǎn)跟蹤后發(fā)現(xiàn)了他們一家三口的行蹤,只是讓他們意外的是,傳說中對養(yǎng)女十分不滿的馮導,和孩子無比親近,即使在打電話時,他也會彎下腰來,用另一只手擰擰孩子的小臉蛋,摸摸她的頭發(fā)。記者們不知道,聲名赫赫的馮小剛還經(jīng)常趴在地上讓女兒騎大馬,還會在和女兒比猜大小比輸了時耍賴,還會笨手笨腳地給女兒縫扣子……     他甚至還為女兒學唱了十多首童謠。“小雪花呀小雪花,飄啊飄啊迷路啦,爸爸媽媽你在哪,快點把我?guī)Щ丶?#8230;…”一大一小兩顆腦袋湊在一起,稚氣的童聲和笨拙的男低音應和著,溫暖著原本冷寂的別墅。     2009年9月19日,是馮小剛和徐帆結(jié)婚十周年紀念日。這天的前兩天,徐帆突然接到丈夫的電話,說他有急事在酒店等她。走進那兒后,她驚訝地得知,馮小剛已經(jīng)訂了5桌酒席,還準備了一個六層的巨型蛋糕,以慶祝他們的錫婚。“你看看菜譜,另外,到底請哪些人,也得你最后定。”馮小剛說,接過紅色的酒水單,徐帆的心思卻跑開了:馮小剛平素是個一點也不浪漫的人,就連戀愛時寫情書,也要請好友王朔代筆,如今卻擺出這么大的陣仗,這對他來說,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決心啊。他們的愛不再似最初那樣完整,但也許正因為經(jīng)歷了摔打、磨勵,才能如同生鐵淬了火,反而多出一份堅韌與穩(wěn)固……     紀念日那天,好友張國立、葛優(yōu)、張涵予等紛紛道賀,香港富豪林建岳,馮小剛所在的華誼公司老板王中軍、王中磊,也帶著厚禮前來捧場。喝得滿臉通紅的馮小剛,帶著醉意上臺說了一句話:“今天舉辦這場聚會,我就一個目的,讓我的老婆高興!”“小樣。”徐帆捅了捅老公的腰,繃不住地也笑出了聲。     愛的世界終于雨過天晴,馮小剛又開始了事業(yè)的新征程,開始拍攝電影《唐山大地震》。誰將成為新一任馮女郎,引起舉國關(guān)注。而最終宣布的結(jié)果出乎所有人意料:影片的女主角不是別人,正是徐帆。馮小剛選擇妻子的原因很簡單:“《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講的就是一位年輕的母親,在面對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的絕境下,無奈選擇以及救贖。我覺得沒有一個人,比徐帆更合適演這個角色,因為她對做母親有著最深刻的體驗和感受。”     徐帆果然沒有辜負眾望。2010年7月22日《唐山大地震》公映后,被譽為“心靈的史詩”,反響空前震憾,票房直指5個億。而徐帆的表演被視為整部影片的靈魂所在,媒體和馮小剛本人一致認為:“她貢獻了從業(yè)以來最好的表演”,面對如潮的贊譽,徐帆坦陳:“沒有做媽媽的經(jīng)歷,就永遠不能理解媽媽,女人有了孩子才明白,什么叫心甘情愿地付出。從這點上來說,我能表達好這個角色,全都歸功于我女兒。”     日前,徐帆正在發(fā)起慈善“M計劃”。M是英語Mother(母親)的縮寫,計劃旨在讓母愛作為一種動力,呼吁全社會都來關(guān)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前不久,在這個計劃的啟動儀式上,徐帆第一次與女兒公開亮相,并拍攝了主題歌《媽媽》的MV。而為了支持妻子,馮小剛破天荒地和她一起,拍攝了一組親密寫真…… 這個幸福的家庭正在努力著,為了更多人的幸福全力以赴,而當初那份單純的母愛,也在不斷發(fā)酵、豐盛、圓滿……散發(fā)出越來越耀眼的光芒。為此,張俊以創(chuàng)作了一首詩送給馮小剛和徐帆《暖情》: 
     《暖  情》 
 作者:張俊以 
 
 
 
 
 
 
 今夜終于明了 沙壓墻矮 除了房子都被風沙淹沒 是最愛我的你還在盡頭等我 陪我一生 (2010/08/18雨霖修改轉(zhuǎn)載/編輯/收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