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法的本質時間:2009-09-26來源:未知 作者:葛印卡 點擊:
164次
by S.N. Goenka 我的印度詩里有一頌,解釋什么是“法”。 "ahuddha citta ka acarana, dharma samajhiye soya" “當心變純凈,這純凈表現在行為上,才是法。” 如果我們只是討論、辯論和爭論“法”,“法”的純凈,而不實修的話,有什么利益可言?因此,適當的說法是, "Dharana kare to dharma hai, varana kori bata." “能夠被修行的法才是法。否則就是空談。” 不要讓法成為空談。法應該用來實修并落實在生活當中。如果不了解真正的法,如何修行呢? 有人可能了解法的意思,是要凈化心靈和應用在行為舉止上。但是這人既不修行凈化心靈,也不將法應用在生活上,那他真是個很不幸的人。 有人生起嗔恨,結果是他變得不幸、焦慮不安,竟然還唱誦著-- "Vitaraga bhaya krodhaha...", “我應該從貪愛、恐懼、嗔恨中解脫出來。” 如果只是唱誦著而不修習“法”,法就會淪為空談,就只是知識理解而已。不修習怎么在法中受益呢?只要了解這點,快樂之道就會為您而開。要走在法的道路上并開始修習,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談論上。 人們應該聽從法并仔細思考,這樣才能得到啟發(fā)-“我必須修習法,但要如何練習?別人怎么會知道我是在修習法?人家怎么會知道我的心真的純凈,真的變安詳了?人們唯有從我的行為、言語和舉止得知。” 我殺了無辜的生命,這不就是不好的身體行為嗎?我偷了別人的東西,這不就是不好的身體行為?我犯了邪淫,這不就是不好的身體行為?我欺騙人,辱罵人,中傷別人,把人家的隱私說給別人聽,還造成這二個人爭吵,說了無意義的話既浪費自己的時間也浪費別人時間,而這些不都是不好的言語行為嗎? 我犯了不好的身體和言語的行為,還以為自己是有德行的人。“還有誰像我這樣有德性呢?我在寺廟或清真寺,教堂或佛塔或是gurudvara(譯注:a Sikh temple 錫克教寺廟)里舉行了特別的儀式,或是我有這個或那個的哲學信仰。”這不是迷失了嗎?你的生命中沒有法了,法不在你的言語行為上。你怎會是有法的呢? 為什么言語行為變得不純凈?那是因為內心生起不凈染污,所以心就不純凈。要內心充滿憤怒才會殺人,無論是誰,只有內心產生極度生氣嗔恨才會殺人。人一定是生起貪婪,極度的貪婪才會偷東西。人因內心產生很大的色欲而犯了不正當性行為。因為自大傲慢或其它不凈煩惱而有不良的語言:說謊,罵人,毀謗他人而污染了內心。 我們都知道不應該讓內心受到污染,只要內心受到污染,我們就是第一個受害者。如果我們生氣而犯了不正當的語言或身體行為,這會造成別人痛苦也讓我們自己先受苦。只要內心產生憤怒,大自然就會開始處罰我們,我們就會痛苦。只要內心產生任何的不凈,我們都一定會不快樂。 因此,任何不良的言語身體行為都會傷人傷己。只要避免這些不良行為,就能自利利人。法不是用來討論,法是要修習落實。如果我們以法之名來爭論,爭吵,戰(zhàn)爭殺人,這就不是法。我們就不是遵循著法,而是已經迷失了,對法疑惑了。我們正在傷害自己和別人。 一個人清楚知道:“我不應殺生,不該偷盜,不犯不正當性行為,不說惡語—不說謊、不罵人、不說粗話”,卻飲用麻醉物品,還成為它的奴隸。無論是什麻醉物品使得他沉迷,他仍不斷飲用。他已喪失了理智。所以,智者勸告我們要遠離麻醉物品。 給予勸告容易,理智上知道和接受也容易。但要如何避免麻醉物品呢?酒鬼很清楚知道,“酒精有害,它讓我喪失理性,讓我成為它的奴隸,而我喝醉時我做了不該做的事,我實在不應該喝酒的。這是毀壞我與家人關系的原因。”但是他能怎么辦呢?時間一到他就又喝酒。賭徒也很清楚知道,“我不應該賭博,這會傷害我及家人,我不應該再賭了。”但他還能怎樣呢?時間一到他就又去賭了。奸夫也清楚知道“不應該犯邪淫,這是不對的。”能怎么辦?當情境升起,他就犯了邪淫。憤怒的人清楚知道,“我不應該生氣,我是生氣的第一受害者。”怎么辦?遇到不想要的事發(fā)生,他就發(fā)怒。想要的事不來,他也發(fā)怒,憤怒而且造成痛苦不幸。
只是在理智上接受這些是沒有幫助的,要了解為什么會這樣。即便知道不應該喝酒,為什么酒鬼還是要喝?明知道不該賭博,賭徒還是要賭?知道不該有不正當的行為,為什么我們還會做呢?因為我們無法控制心。一個無法控制心的人在理智上可能清楚知道,但他能怎么辦?他無法成為心的主人。 印度有個古老的傳統(tǒng)--法的傳統(tǒng),一個典范。這傳統(tǒng)不只是說教講道而已。如果法只是說著:“世上的人們啊,你不能殺生,不能偷竊,不能犯邪淫,不能產生嗔恨,不能生氣,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的。”而那些俯首聽聞的人會說:“你說了正確的事,說的非常好。我們聽了一場很具啟發(fā)的法的演說。”但這些話從這耳聽進,卻從另一耳跑出去。我們每天聽著這些話,不應該做這或那種不正當行為。但如何避免這些呢?我們如何成為心的主人呢? 印度古老的傳統(tǒng)里有訓誡,也傳授如何在生活中應用這訓誡的方法。當一個人成為佛陀時,會變得純凈,完全解脫,智慧圓滿,完全由貪嗔癡的束縛中解脫,不再有來世。這樣的人充滿無限的慈悲,當他教導人們時,他不會只給訓誡,他也會教導應用訓誡在生活中的方法和控制心的方法。 有許多技巧、方法、靜坐方式教導人如何成為心的主人。印度曾有一靜坐技巧,非常古老的方法,這方法不是只練習控制心,還有根絕內心的不凈煩惱。心的習性是在深層最深層里滋生不凈煩惱。人不斷產生貪愛,嗔恨,自我。這習性成為心的本性,一直在產生不同種類的不凈煩惱。所以,只凈化心的表層而沒有改變心在深層制造不凈煩惱的習性反應是沒有意義的。所以不只要深入心凈化表層而已,還要改變心最深層的本性,這樣不凈煩惱才會停止累積。這個印度古老的靜坐技巧是一種科學方法,去除過去無數生累積的不凈煩惱。如果能夠以這技巧的純凈方式來練習,將會獲益良多立即得到成果。心的本性開始改變了,凈化到最深層。開始過著法的生活。 這是印度的靜坐方法,但它的原始純凈卻沒有被保留下來。被摻入了不同的哲學信仰、宗教儀式所污染,被局限在不同的宗教組織范圍內。因為它被污染,失去了功效,也失去凈化心及帶來快樂的能力。一旦失去了功效,人們怎會練習這方法呢?大家想要練習的方法是可以立即得到益處。但如果這方法沒有益處,那么慢慢地它就會消失不見。 2500年到2600年前,這個凈化內心的科學方法在印度已經失傳。悉達多?喬達摩,迦毗羅衛(wèi)國(Kapilavatthu)的王子,離家尋找真相--必定有些方法可以讓我們解脫,遠離痛苦,遠離所有的不凈煩惱。在過去的許多世里,他曾經盡最大努力增加他在法(Dhamma)的能力。他在這一世也是如此的精進努力,于是再度發(fā)現內觀(Vipassana)的方法。他獲得真正的快樂,凈化了內心,變得純凈,他成為了佛陀。他從所有的不凈煩惱中解脫,充滿無限的慈悲,開始教導內觀;他盡其一生將內觀教導給每個人。幾世紀里,印度從內觀得到很大的利益,然而這方法卻被污染而消失了。內觀被傳到鄰近國家,而那個國家保存它的原始純凈。幾世紀,一代接一代的,內觀被代代相傳的老師維持著它的原始純凈。只有少數人傳承下來,但是保存了它的原始純凈,現在這個古老方法,印度的寶藏再次回到了它的發(fā)源地。 當時印度有靜坐中心的傳統(tǒng),在各個地方、村莊、森林。不只是修行人連在家人也會到那些靜坐中心學習內觀。人們用這方法來凈化內心并改進生活。他們變得快樂,也讓周圍的人快樂,他們變得祥和,也使周圍的人祥和。 讓我們徹底地學習這個方法。這不是佛教徒、印度教徒、耆那教徒、回教徒或基督教徒的方法--這是法(Dhamma)的方法,法屬于每一個人。法是無窮盡、無限制的。法利益所有人。因此我們要知道內觀的方法是如何練習的。 我們必須到靜坐中心待在那里至少十天,盡全力來學習這個方法。一旦學習了這方法,會產生快樂和知足。讓我們練習純凈的法,練習這個不只能控制心也能凈化心的方法。讓我們練習這個不僅凈化心的表層,也凈化心最深層的方法。這方法會帶領人到真正的快樂,真正的知足。無論誰練習法--不要空談,而是實際練習--都會發(fā)現真正的安祥,真正的快樂。無論誰練習內觀,都會經驗真正的安祥,真正的快樂,真正的解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