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一個考研失敗者的獨白

 蘇草草 2010-08-04

題記:
此文是我寫給c區(qū)一院校老師的信,成績既出,甚為苦悶,遂屬意于文,聊解煩憂。春節(jié)期間,筆耕不輟,六日乃成。蝸居斗室,無甚資料可據(jù),謬誤極多,終成此文。此文既成,以俟后來仁人君子,期有所借鑒。海子詩云從明天起我要做一個幸福的人,明天我也將開始新的生活,找一份工作,找一個妻子,有一天我也會有我的孩子,我會給他講我的故事,我會給他攢一筆錢,希望他能實現(xiàn)我未曾實現(xiàn)的夢想。

 
您好:
冒昧打擾,唐突之處,敬請諒解。
我是今年參加貴院世界史研究生考試的一名考生,已經三十二歲了,總分311,政治75,英語29分,專業(yè)課207,我知道這個分數(shù)沒有可能有復試資格,深以為恨。昔西伯拘,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詩經三百篇,大抵圣賢發(fā)奮之所為也。此人皆有郁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人生幻滅無常,三十年來歷歷在目,遂連綴成文,有拋磚引玉之嫌,希得到一破格復試機會。雖有緣木求魚之意,然譬如一鐵屋,喚醒睡者,總有打破之可能。嗟夫,小子狂簡,知我者此文,罪我者此文。
生于窮鄉(xiāng)僻壤之野,生計折磨著我使我不能呼吸,時常有無書可讀之苦悶,28歲的時候,受到大連一外地打工者自學成才考上研究生的影響,來到大連,開始了兩年的求學生涯。在大連外國語學院的兩年,眼界大開。在高中的時候,已讀過史記三國志等史籍,專科的時候,講文學的老先生是燕京大學的畢業(yè)生,可是去大連以前我的學習并不得法,在那兩年中是我學業(yè)大進的時候,對于文學,歷史,海外漢學,明治以來日本思想史多有涉獵。由于家庭的貧困,在最有可能考上研究生的時間不得已放棄參加考試的機會,回到我所在的那個小城工作,以便賺點學費。因為工作是非常忙碌的,學習的時間很少,只有在業(yè)余的間隙才可以讀書,日子雖然很艱難,有理想總是幸福的。
在讀文學的時候,感到文學過于虛浮,就像先秦的學術是有內容的,六朝文學變的虛浮起來,唐朝又開始提倡風骨,兩宋以降空談心性,到了清儒又開始糾正這種學風。我在讀西方文學理論的時候感覺文學越來越脫離現(xiàn)實,逐漸變?yōu)槲淖钟螒?,興趣逐漸轉移到史學,海外漢學及日本明治以來思想史。
在最困難的時候碰到了上海社會科學院的芮傳明老師,他的方向是中西交通史,摩尼教研究,在國學論壇上他和江小鶴主持摩尼教研究專欄,在我國當代來說,摩尼教研究無出其右,他早期的論文大多集中于突厥歷史研究,翻譯過中亞史這本書,此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中亞研究博士考試的指定教材。他為人及其謙和。我因為讀過季羨林的書,對中西交通史,西域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相當感興趣,跟他談了一下我的想法,想考他的研究生。他告訴我上海是不適合研究這種專業(yè)的,那是一個商業(yè)化的地方,過多的關注熱點,而且只有他一人研究這個方向,他向我推薦中國社會科學院余太山和王永興的夫人立李錦繡,他說那里有一個團隊有著很好的氛圍,我知道那里有一個歐亞學研究學會,余太山先生畢業(yè)于新疆大學,對西域史地有很深的研究,也是國內極少研究柔然的學者,因為我當時想把柔然當作一個研究方向。王永興先生剛剛仙逝不久,他是陳演恪的高足,她的夫人自然會受到陳先生的影響,而陳先生和王國維則是當之無愧的史學泰斗。延邊大學畢業(yè)的李花子也在那里主持東北亞研究??墒俏抑酪晕业膶W識和年齡已經很難在這方面有所作為,研究西域史至少需要學習梵文巴利突厥粟特阿拉伯伊朗藏蒙等古文字,而我毫無基礎斷無可能有所成就。我記得白鳥庫吉,這位日本東北亞研究的鼻祖曾說過,東北亞研究在世界來說是一個盲點,因為他的提倡,日本的東北亞研究很快成為世界中心,金毓黻先生說過,日本的學術著作十卷中必有一卷是東北亞研究的,世界學者研究這個領域需要參考的都是日本著作,而日本作為外族在研究上必然有些謬誤,于是發(fā)奮圖強終于寫成一書,這就是先生東北通史的由來。
于是我逐漸對古朝鮮發(fā)生興趣,想把這做為我的研究方向,我查閱了中國歷史典籍關于古代朝鮮的歷史,對于古代朝鮮我一直不認同姜孟山先生關于箕子朝鮮是傳說的看法,自從史記以來中國史籍多有記載,朝鮮古代的口頭傳說也可以相互印證,我一直贊同日本學者的說法,那時的分封地不會超過遼西,箕子后代是一步步遷移到王儉城的。朝鮮古代的傳說檀君最早見于三國遺事,上面說這個記載來自魏書,我查閱了現(xiàn)存的魏書沒有這個記載,我懷疑皎然是編造的,但是他引用過別的史料都能查到出處,比如引用唐書說箕子封于孤竹。我查閱魏書原來有好幾個魏書,三國王沈一本,隋朝時有一本,即使魏收的魏書也曾經遺失過一些章節(jié),因此我懷疑檀君是箕子未來朝鮮時候的朝鮮土著的古代傳說,如果能找到逸失的魏書,可以證明此事不虛,這要依賴于考古的發(fā)現(xiàn)。王國維曾論證過殷商最早生活在河北中北部一帶,因此這些地方與商有著聯(lián)系是不可置否的。
古朝鮮的起源與扶余有著密切關系,呂思勉先生根據(jù)詩經韓詩考證,它的發(fā)源地應該在陜西北部,后來遷到東北,金毓黻根據(jù)丁前謙的考證認為高句麗有兩個,古高句麗在漢武帝滅朝鮮時候已經滅亡并設立地方行政機構,扶余之先人就是來自索離,其實就是高麗的轉音。他們自稱亡人,而史籍上說自先世以來未被攻破,國殷富,這兩種觀點我傾向于后者。扶余研究是古代朝鮮研究重要一環(huán),史書記載很少,要想有所突破必須要有考古學的新發(fā)現(xiàn)。歷史研究要有新史料的發(fā)現(xiàn),民國的學術有之所以有很大發(fā)展依賴于幾個方面史料的發(fā)現(xiàn),敦煌藏書,漢代竹簡,殷墟的發(fā)掘,滿文老檔的發(fā)現(xiàn),這些一手的資料極大促進學術上的突破。
古代朝鮮歷史的研究不能用傳統(tǒng)的研究方法,在這方面金毓黻先生已到極至。季羨林先生說過,需要了解古代朝鮮的語言和古漢語,用比較語言學的方法來研究,我想這方面目前國內應用的很少,特別是在古朝鮮的研究上。西方的比較語言學其實真正用于研究歷史的為季先生而已,可惜他已經仙逝,在夢里經常夢到季先生和他的老師陳演恪在給我講梵文和佛經翻譯,可惜只是一個夢而已。
自從白鳥庫吉先生開創(chuàng)日本東北研究以來,日本在這方面研究傲視寰宇,白鳥先生認為這是一個被西方所忽視的地方,朝鮮蒙古鮮卑滿洲均起源于此,雖然這種研究有侵略的意圖,可是畢竟開一代風氣之先。日本的漢學無論在質上還是量上都有我國所不及的,而反觀我國過于注重研究渤海等歸屬問題,政治總大于學術,實在讓人可嘆。中韓兩國在渤海高句麗許多問題上糾纏不清,早期的研究這是一個JQ,總是邀請朝鮮學者共同進行考古挖掘,挖掘資料多帶到朝鮮,致使我國這一方面研究大大落后。朝鮮有位姓李的學者早年來到北大,顧頡剛自愿做他的老師,這位學者來中國有一個政治任務,就是搜集古代渤海高麗屬于朝鮮的有利證據(jù),后顧先生寫信給中央反應過,此事不了了之。在網上看見有人在舊書店找到當年那位姓李的學者在中國的油印資料,此種說法來自那位網友,不知道確否。正因為糾結不清和政治原因,這種情況下孟山先生提出兩國論,然即遭到口誅筆伐。
對于古籍史書,史記,帝王世紀,竹書紀年,山海經,三國志,魏書,晉書,北齊書,北史,新舊唐書,松漠紀聞是研究早期朝鮮史不可缺少的。詩經的材料呂思勉也曾用過用來論證扶余起源,王國維對早期商史的考證對箕子朝鮮的研究是一個重要線索,金毓黻的東北通史,渤海國長編都是力作,值得借鑒。日本這方面研究白鳥氏最為用功,可惜我沒有讀過他的研究著作,日人研究極為廣博,金毓黻渤海國長編引用大量日本研究成果,惜我之愚陋之人無緣得見日人之研究成果。韓國的古籍用漢文寫成,能找到的惟有三國遺事和三國史,還有一本高麗史未從讀過,這本書對蒙元史研究及紅巾軍入朝鮮事很有幫助。加之不懂韓文對現(xiàn)代韓國學者的研究成果共無從得之。季羨林先生曾經哀嘆自己不能進行佛學研究,只能有多大碗吃多大飯轉而進行比較文學研究和翻譯,學術研究最難之處在于沒有資料可參考,此謂之我乎。金毓黻先生古朝鮮的方法是用吾國舊籍,參照日人著作,在研究一個民族時注重周圍其他民族的研究。姜孟山先生是朝鮮族,因此在研究時候借鑒朝鮮韓國的研究資料上有天然優(yōu)勢,樸燦奎老師和李宗勛老師則繼姜先生之余緒為研究這方面之權威,樸燦奎老師的三國志高句麗考證一直未曾拜讀。三國時期中國與朝鮮發(fā)生關系極為密切,對古朝鮮的研究不可忽視這一階段。
我處的環(huán)境沒有過多專業(yè)的書可讀,加上沒有時間,因此沒有寫過論文。我的工作很忙幾乎沒有時間學習,為了這次考試最后一個月辭掉了工作,我知道對于我的年齡這也許是最后的機會,雖然做過哈姆雷特式的猶豫,最終就象劍客一樣,劍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學術已經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還是做出了這個選擇。我不是科班,跨專業(yè),只用了一個月時間,我可以克服專業(yè)課,可是英語我克服不了,總分311,政治75,英語29分,專業(yè)課207,去年的錄取分數(shù)線只有270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心碎的結局,也許我的一生再也沒有機會走這條路了,那是一種絕望,痛入骨髓的絕望,這就是中國的國情,可以通過英語毀滅一切。哀哉魯生,年逾三十,一事無成。悠悠蒼天,人皆有命,逆天而行者,吾是乎?
當年史可法睡在古寺的桌子上,他剛剛寫完一篇文章,左公光斗時任學監(jiān),在古寺邂逅史可法,左公看完他寫的文章后大為贊賞,脫下他的外套給熟睡中的史可法披上,悄然而去。后來考試即面授第一。后左公受閹黨迫害關在監(jiān)獄,史可法打點關系,冒死去見他的恩師,恩師托以國事。后史可法孤軍守揚州以死殉國。史可法遇上左公為他之幸,左公遇上史可法為國家之幸。
儒林外史中的范進,一生窮困潦倒,不是因為他的文章不行,只是沒有遇到周進而已,子曰君子哀其同類,周進也是很大年齡才中舉,這種經歷使他同情范進才多看了幾遍文章,到第三遍時才發(fā)現(xiàn)他的文章字字珠璣,哀嘆世上多少糊涂官埋沒了許多的人才。如果現(xiàn)在我只有20多歲,我想我總可以有機會實現(xiàn)我的夢想,而我已經32歲了,崖山之敗再無南宋,也許我的一生從此無緣于學術了。
最后想談談關于一些學術的見解,分為文學,史學,海外漢學三個部分。
您好:
冒昧打擾,唐突之處,敬請諒解。
我是今年參加貴院世界史研究生考試的一名考生,已經三十二歲了,總分311,政治75,英語29分,專業(yè)課207,我知道這個分數(shù)沒有可能有復試資格,深以為恨。昔西伯拘,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詩經三百篇,大抵圣賢發(fā)奮之所為也。此人皆有郁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人生幻滅無常,三十年來歷歷在目,遂連綴成文,有拋磚引玉之嫌,希得到一破格復試機會。雖有緣木求魚之意,然譬如一鐵屋,喚醒睡者,總有打破之可能。嗟夫,小子狂簡,知我者此文,罪我者此文。
生于窮鄉(xiāng)僻壤之野,生計折磨著我使我不能呼吸,時常有無書可讀之苦悶,28歲的時候,受到大連一外地打工者自學成才考上研究生的影響,來到大連,開始了兩年的求學生涯。在大連外國語學院的兩年,眼界大開。在高中的時候,已讀過史記三國志等史籍,??频臅r候,講文學的老先生是燕京大學的畢業(yè)生,可是去大連以前我的學習并不得法,在那兩年中是我學業(yè)大進的時候,對于文學,歷史,海外漢學,明治以來日本思想史多有涉獵。由于家庭的貧困,在最有可能考上研究生的時間不得已放棄參加考試的機會,回到我所在的那個小城工作,以便賺點學費。因為工作是非常忙碌的,學習的時間很少,只有在業(yè)余的間隙才可以讀書,日子雖然很艱難,有理想總是幸福的。
在讀文學的時候,感到文學過于虛浮,就像先秦的學術是有內容的,六朝文學變的虛浮起來,唐朝又開始提倡風骨,兩宋以降空談心性,到了清儒又開始糾正這種學風。我在讀西方文學理論的時候感覺文學越來越脫離現(xiàn)實,逐漸變?yōu)槲淖钟螒?,興趣逐漸轉移到史學,海外漢學及日本明治以來思想史。
在最困難的時候碰到了上海社會科學院的芮傳明老師,他的方向是中西交通史,摩尼教研究,在國學論壇上他和江小鶴主持摩尼教研究專欄,在我國當代來說,摩尼教研究無出其右,他早期的論文大多集中于突厥歷史研究,翻譯過中亞史這本書,此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中亞研究博士考試的指定教材。他為人及其謙和。我因為讀過季羨林的書,對中西交通史,西域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相當感興趣,跟他談了一下我的想法,想考他的研究生。他告訴我上海是不適合研究這種專業(yè)的,那是一個商業(yè)化的地方,過多的關注熱點,而且只有他一人研究這個方向,他向我推薦中國社會科學院余太山和王永興的夫人立李錦繡,他說那里有一個團隊有著很好的氛圍,我知道那里有一個歐亞學研究學會,余太山先生畢業(yè)于新疆大學,對西域史地有很深的研究,也是國內極少研究柔然的學者,因為我當時想把柔然當作一個研究方向。王永興先生剛剛仙逝不久,他是陳演恪的高足,她的夫人自然會受到陳先生的影響,而陳先生和王國維則是當之無愧的史學泰斗。延邊大學畢業(yè)的李花子也在那里主持東北亞研究??墒俏抑酪晕业膶W識和年齡已經很難在這方面有所作為,研究西域史至少需要學習梵文巴利突厥粟特阿拉伯伊朗藏蒙等古文字,而我毫無基礎斷無可能有所成就。我記得白鳥庫吉,這位日本東北亞研究的鼻祖曾說過,東北亞研究在世界來說是一個盲點,因為他的提倡,日本的東北亞研究很快成為世界中心,金毓黻先生說過,日本的學術著作十卷中必有一卷是東北亞研究的,世界學者研究這個領域需要參考的都是日本著作,而日本作為外族在研究上必然有些謬誤,于是發(fā)奮圖強終于寫成一書,這就是先生東北通史的由來。
于是我逐漸對古朝鮮發(fā)生興趣,想把這做為我的研究方向,我查閱了中國歷史典籍關于古代朝鮮的歷史,對于古代朝鮮我一直不認同姜孟山先生關于箕子朝鮮是傳說的看法,自從史記以來中國史籍多有記載,朝鮮古代的口頭傳說也可以相互印證,我一直贊同日本學者的說法,那時的分封地不會超過遼西,箕子后代是一步步遷移到王儉城的。朝鮮古代的傳說檀君最早見于三國遺事,上面說這個記載來自魏書,我查閱了現(xiàn)存的魏書沒有這個記載,我懷疑皎然是編造的,但是他引用過別的史料都能查到出處,比如引用唐書說箕子封于孤竹。我查閱魏書原來有好幾個魏書,三國王沈一本,隋朝時有一本,即使魏收的魏書也曾經遺失過一些章節(jié),因此我懷疑檀君是箕子未來朝鮮時候的朝鮮土著的古代傳說,如果能找到逸失的魏書,可以證明此事不虛,這要依賴于考古的發(fā)現(xiàn)。王國維曾論證過殷商最早生活在河北中北部一帶,因此這些地方與商有著聯(lián)系是不可置否的。
古朝鮮的起源與扶余有著密切關系,呂思勉先生根據(jù)詩經韓詩考證,它的發(fā)源地應該在陜西北部,后來遷到東北,金毓黻根據(jù)丁前謙的考證認為高句麗有兩個,古高句麗在漢武帝滅朝鮮時候已經滅亡并設立地方行政機構,扶余之先人就是來自索離,其實就是高麗的轉音。他們自稱亡人,而史籍上說自先世以來未被攻破,國殷富,這兩種觀點我傾向于后者。扶余研究是古代朝鮮研究重要一環(huán),史書記載很少,要想有所突破必須要有考古學的新發(fā)現(xiàn)。歷史研究要有新史料的發(fā)現(xiàn),民國的學術有之所以有很大發(fā)展依賴于幾個方面史料的發(fā)現(xiàn),敦煌藏書,漢代竹簡,殷墟的發(fā)掘,滿文老檔的發(fā)現(xiàn),這些一手的資料極大促進學術上的突破。
古代朝鮮歷史的研究不能用傳統(tǒng)的研究方法,在這方面金毓黻先生已到極至。季羨林先生說過,需要了解古代朝鮮的語言和古漢語,用比較語言學的方法來研究,我想這方面目前國內應用的很少,特別是在古朝鮮的研究上。西方的比較語言學其實真正用于研究歷史的為季先生而已,可惜他已經仙逝,在夢里經常夢到季先生和他的老師陳演恪在給我講梵文和佛經翻譯,可惜只是一個夢而已。
自從白鳥庫吉先生開創(chuàng)日本東北研究以來,日本在這方面研究傲視寰宇,白鳥先生認為這是一個被西方所忽視的地方,朝鮮蒙古鮮卑滿洲均起源于此,雖然這種研究有侵略的意圖,可是畢竟開一代風氣之先。日本的漢學無論在質上還是量上都有我國所不及的,而反觀我國過于注重研究渤海等歸屬問題,政治總大于學術,實在讓人可嘆。中韓兩國在渤海高句麗許多問題上糾纏不清,早期的研究這是一個JQ,總是邀請朝鮮學者共同進行考古挖掘,挖掘資料多帶到朝鮮,致使我國這一方面研究大大落后。朝鮮有位姓李的學者早年來到北大,顧頡剛自愿做他的老師,這位學者來中國有一個政治任務,就是搜集古代渤海高麗屬于朝鮮的有利證據(jù),后顧先生寫信給中央反應過,此事不了了之。在網上看見有人在舊書店找到當年那位姓李的學者在中國的油印資料,此種說法來自那位網友,不知道確否。正因為糾結不清和政治原因,這種情況下孟山先生提出兩國論,然即遭到口誅筆伐。
對于古籍史書,史記,帝王世紀,竹書紀年,山海經,三國志,魏書,晉書,北齊書,北史,新舊唐書,松漠紀聞是研究早期朝鮮史不可缺少的。詩經的材料呂思勉也曾用過用來論證扶余起源,王國維對早期商史的考證對箕子朝鮮的研究是一個重要線索,金毓黻的東北通史,渤海國長編都是力作,值得借鑒。日本這方面研究白鳥氏最為用功,可惜我沒有讀過他的研究著作,日人研究極為廣博,金毓黻渤海國長編引用大量日本研究成果,惜我之愚陋之人無緣得見日人之研究成果。韓國的古籍用漢文寫成,能找到的惟有三國遺事和三國史,還有一本高麗史未從讀過,這本書對蒙元史研究及紅巾軍入朝鮮事很有幫助。加之不懂韓文對現(xiàn)代韓國學者的研究成果共無從得之。季羨林先生曾經哀嘆自己不能進行佛學研究,只能有多大碗吃多大飯轉而進行比較文學研究和翻譯,學術研究最難之處在于沒有資料可參考,此謂之我乎。金毓黻先生古朝鮮的方法是用吾國舊籍,參照日人著作,在研究一個民族時注重周圍其他民族的研究。姜孟山先生是朝鮮族,因此在研究時候借鑒朝鮮韓國的研究資料上有天然優(yōu)勢,樸燦奎老師和李宗勛老師則繼姜先生之余緒為研究這方面之權威,樸燦奎老師的三國志高句麗考證一直未曾拜讀。三國時期中國與朝鮮發(fā)生關系極為密切,對古朝鮮的研究不可忽視這一階段。
我處的環(huán)境沒有過多專業(yè)的書可讀,加上沒有時間,因此沒有寫過論文。我的工作很忙幾乎沒有時間學習,為了這次考試最后一個月辭掉了工作,我知道對于我的年齡這也許是最后的機會,雖然做過哈姆雷特式的猶豫,最終就象劍客一樣,劍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學術已經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還是做出了這個選擇。我不是科班,跨專業(yè),只用了一個月時間,我可以克服專業(yè)課,可是英語我克服不了,總分311,政治75,英語29分,專業(yè)課207,去年的錄取分數(shù)線只有270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心碎的結局,也許我的一生再也沒有機會走這條路了,那是一種絕望,痛入骨髓的絕望,這就是中國的國情,可以通過英語毀滅一切。哀哉魯生,年逾三十,一事無成。悠悠蒼天,人皆有命,逆天而行者,吾是乎?
當年史可法睡在古寺的桌子上,他剛剛寫完一篇文章,左公光斗時任學監(jiān),在古寺邂逅史可法,左公看完他寫的文章后大為贊賞,脫下他的外套給熟睡中的史可法披上,悄然而去。后來考試即面授第一。后左公受閹黨迫害關在監(jiān)獄,史可法打點關系,冒死去見他的恩師,恩師托以國事。后史可法孤軍守揚州以死殉國。史可法遇上左公為他之幸,左公遇上史可法為國家之幸。
儒林外史中的范進,一生窮困潦倒,不是因為他的文章不行,只是沒有遇到周進而已,子曰君子哀其同類,周進也是很大年齡才中舉,這種經歷使他同情范進才多看了幾遍文章,到第三遍時才發(fā)現(xiàn)他的文章字字珠璣,哀嘆世上多少糊涂官埋沒了許多的人才。如果現(xiàn)在我只有20多歲,我想我總可以有機會實現(xiàn)我的夢想,而我已經32歲了,崖山之敗再無南宋,也許我的一生從此無緣于學術了。
最后想談談關于一些學術的見解,分為文學,史學,海外漢學三個部分。
首先談談英美文學,是我的本科專業(yè)。
讀書時很喜歡查里斯蘭姆的essay,當時畢業(yè)論文想寫他和梁遇春散文之間的比較,后來因沒有材料作罷。其實梁遇春是個短命的天才,他畢業(yè)于清華,在20多歲時因猩紅熱猝然而逝。他的小品文繼承了英國查里斯蘭姆的神韻,縱談快談漫談,親切而如飲醇酒,因此它的集子稱春繆集。春繆一種美酒也。他的老師徐志摩葉公超等非常賞識他,這個新月派的健將就像葉塞寧,光華未吐盡就以夭折,我想上帝需要一個他這樣的人來管理天上的文書吧,要不然怎會這么早把他招去,惜哉。他被稱為中國的伊利亞,因為文風過于與查里斯蘭姆相似,而且他曾經翻譯過伊利亞隨筆。他的英國文學評論也是相當精彩,在幽默中透露著機警。我國譯介查里斯蘭姆的還有河南大學的劉炳善,他寫過一本英國文學史,寫得不錯。劉炳善現(xiàn)在健在,他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是研究莎士比亞的專家。梁遇春的作品最好的我以為是流浪漢,其實他用這個來隱喻精神上的自由,流浪漢一無所有,一無牽掛,隨遇而安,不為物質所累,是一個精神上富足的人。我一直以為他的文風就是流浪漢的文風,侃侃而談,隨心隨意,如行云流水一般。也許在天堂里那個在英國的倫敦佬蘭姆依然矗立在繁華的街頭,看著大街上的人來人往,突然會發(fā)現(xiàn)街對面有一個同樣奇怪的中國佬在看他,那就是梁遇春。,中國的小品文作家如林語堂,梁實秋,周作人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中國古代小品文的氣息,林語堂更是祖述小品文到晚明張岱,梁遇春則是一個地道的英國佬,如果把他的小品文翻譯成英文,英國人也許會以為這是18世紀哪一位作家的作品。查里斯蘭姆生活在英國浪漫主義時期,他和華滋華斯是好朋友,他不善言談確是個熱心腸,為了照顧有精神病的妹妹終身未娶,在東印度公司工作了一輩子直到退休,他是一個業(yè)余作家,最有名的作品是一個小集子伊利亞隨筆,伊利亞是他一個同事的名字,他娓娓而談,象一個和你拉家常的鄰居一樣,不知不覺見你就會被他俘虜。他和華滋華斯不同,他喜歡城市,在倫敦的燈紅瓦綠中他是一個城市的旁觀者,他最感人的一篇是寫退休以后的感想,即將離開自己為之服務一生的公司心中一種復雜的感情。可惜他沒華滋華斯那么幸運繼承一大筆遺產,不用工作,不然會有更多的好作品。王佐良在他的英國散文流變里對他的評價極為精當,王先生對英國散文的研究極為用功,他對于凱恩斯和赫胥黎的散文也有很高的評價,英國人就是這樣,國民文化素質很高,無論經濟學家或生物學家在文學史都有他的一席之地,首相邱吉爾曾憑借二戰(zhàn)回憶錄獲諾貝爾文學獎,反觀我國的教育,高考都不考語文真是令人可嘆。王佐良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是我國英國文學專家,他是第一個把穆旦介紹到外國的人。穆旦原名查良錚,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四十年代著名的現(xiàn)代派詩人,詩風接近美國現(xiàn)代派詩人奧登,參加過緬甸遠征軍,后因歷史問題失去南開教職,從此詩人穆旦消失了,他后來從事俄羅斯文學翻譯,譯著有青銅時代等,影響過王小波等一代人,70年代默默死去。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他是一個被忽視的人,最近幾年才見漸漸被人關注。王小波說過沒有好作品的年代卻有一流的翻譯作品,他受益于兩個人一是查良錚,另一個是王道乾,王道乾從事法國文學翻譯,翻譯過不少杜拉斯的作品,最著名的是情人,梁家輝曾主演過這部電影。情人是一部現(xiàn)代主義小說,它流露著濃濃的感傷,第一句是我們已經老了,這就是這部小說的基調,以回憶的形式寫了早年在西貢的生活,是已作者早年的生活為基礎寫的,具有濃郁的亞洲情調,書中大量使用意識流的手法,現(xiàn)實和回憶自然的聯(lián)系在一起,王小波后來的作品如紅拂夜奔顯然受了它的影響。王小波的作品在內容上是中國的,在形式上卻是西方的。
我那時的老師美國文學講的非常好,她不是一個張揚的人,我一直以為她有一種孤高的氣質,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講師,但她治學極其嚴謹,我覺得最能形容她的就是納蘭的詞,不是人間富貴花朵,別有根芽。老師畢業(yè)于東北師范大學,她講課時候往往旁征博引,文學戲劇電影侃侃而談,也許是腹有年詩書氣字華吧。她對美國當代的少數(shù)族裔文學很有研究,在講在講美國猶太文學時候講到巴巴拉史翠珊,巴巴拉史翠珊出身美國猶太人家庭,在由貝婁的小說改編的電影中出演一個猶太姑娘,我知道巴巴拉史翠珊則是在百老匯的音樂劇貓中她唱過memory這首歌,貓劇改編自艾略特的詩歌??上б驗槲矣⑽牟恍?,不能讀英美文學研究生,連老師當年講過的東西都忘的差不多,每當回想起來慚愧不已,這豈是昔日師友期待之我,這豈是年少時自己期待之我?老師還講過英若誠,英先生是最早介紹米勒到中國的人,在講米勒的推銷員之死的時候順便講到了他,英先生是一個傳奇人物做過演員,在老舍茶館中出演過劉麻子,他的英文非常好早年畢業(yè)于教會學校,翻譯過莎士比亞戲劇,最后做過文化部副部長,他的兒子英達大家都很熟悉。劉老師的嗓音又一種磁性,讀起詩歌來有一種天然的節(jié)奏,雖然至今我也沒明白詩歌的節(jié)奏,但是在她的朗讀中我開始喜歡艾倫坡,坡的詩歌音樂性極佳,固然烏鴉那種陰森恐怖的詩歌,你可以感覺到詩歌的節(jié)奏美。坡是恐怖小說的鼻祖,也許只有他那種病態(tài)的思想才能寫出如此詭異的小說,他的人生和家庭都是不幸的,40多歲即英年早逝。愛倫坡,在經過波德萊爾翻譯以后,他儼然成為一代宗師,雖然他生前清困潦倒,在法國象征主義看來在歸舟上站立的是一個圣人,其實愛倫坡的文筆也許不如波德萊爾的翻譯,可是文學就是這樣總要有圣人的。她講狄金森,也許是女性特有的敏感我認為對狄金森的理解它是很有見地的。狄金森的詩歌認為雖然生活圈子盡管很小,感覺卻很敏銳,但她的作品只有好句子沒有好詩,這有點象謝眺,只可句摘,難以成篇。好多東西現(xiàn)在記不得了,依稀記得的是斯坦貝克的of mice and men ,故事講美國兩個農場工人的故事,在小說中描寫了如詩如畫的鄉(xiāng)村,語言特別優(yōu)美,兩個人相依為命的人最終為生活吞噬的悲劇命運,寫出了下層勞動人民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這在以前的美國小說不多見。斯坦貝克是個左傾作家,他最出名的作品是憤怒的葡萄,講美國30年代大危機時,人們從東部移民到西部加州,在路上的種種磨難以及悲慘的結局,寫出了小人物在經濟危機下生存的無奈,這是美國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德塞萊德的珍妮姑娘則是美國自然主義的代表,法國有佐拉的萌芽,中國有矛盾的子夜,日本有二葉迷亭的浮云。這個流派主張客觀冷漠公允的敘事,在作品中不怍任何評論,借以描述社會的原生態(tài)。我國80年代曾有一個流派新寫實主義,其實可以作為中國的自然主義,作為這個流派的健將劉震云至今還歡躍在文壇,他的小說多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如一地雞毛,手機等,不過早期他的小說還是流露出過多的感情,如塔鋪的后段有點感情不能自已,在一地雞毛中則成熟的多。
老師研究最深的應屬奧尼爾,也許她喜歡長夜路漫行里的那種迷離感,場景是在一個家庭的一個晚上,通過談話引出幾十年的糾葛,奧尼爾擅長通過語言刻畫人物的內心,每個人都希望黑夜會過去,黑夜又象征了什么呢,也許是不可知的命運。男人和女人的天性不同,因此我比較喜歡的是浪漫時期的美國作家?;羯?,梭羅,梅爾維爾,對于霍桑我喜歡他那種細膩的筆觸,就象他的小說名字一樣玉石雕像,我一直以為他的小說是浪漫主義時期最好的,愛默森的散文有說教的意味,梅爾維爾的文字過于粗疏,梭羅的文字優(yōu)美可是過于象給自己寫的日記,霍桑的小說則精致的多,充滿了濃濃的原罪感?;羯5男≌f寫的最好的是紅字的序言,紅字序言是解讀他小說的一把鑰匙,就象西緒福斯神話對于加謬一樣,他的祖先是那個地區(qū)早期移民的宗教領袖,也做過一些宗教迫害的事情,紅字里就有他祖先的影子。紅字的題材來源于他在海關當關長時在海關的倉庫里發(fā)現(xiàn)的一個案件記載,他的祖先也許會嘲笑他作為一個小說家,然而正是由于小說他的名字才沒有淹沒在歷史長河。紅字的女主人公雖然犯過罪,上帝終于讓她贖完了自己的罪過,比起祥林嫂幸運的多,理學殺人,上帝則救贖地上的羔羊。梭羅,我一直以為他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愛墨森提出超驗主義,他實踐了超驗主義,一個人早WALDON自己建房子種土豆,和鳥兒談話,和魚兒做朋友,這是何等的生活呀!書的題目很好WALDON,WHERE I LIVED,AND WHERE I LIVE FOR,異國的陶淵明和他有異曲同工之妙,也許居士在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時候沒有想到好多年后在大西洋彼岸有人繼承他的衣缽。愛倫坡,在經過波德萊爾翻譯以后,他儼然成為一代宗師,雖然他生前清困潦倒,在法國象征主義看來在歸舟上站立的是一個圣人,其實愛倫坡的文筆也許不如波德萊爾的翻譯,可是文學就是這樣總要有圣人的。馬克土溫則歸到南方作家一欄,我認為這個歸類非常恰當,美國南方的文學與北方是格格不入的,北方充滿了清教思想,就象霍桑,南方則多馬克土溫之流,文痞而已,就象王朔,我是流氓我怕誰。Longfellow的詩歌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平易通俗也許就象中國的白樂天,連老太太都能讀的懂,他使詩歌變的不在神秘用通俗的語言寫詩,使詩歌的創(chuàng)作變的大眾化,后來也許惠特蔓受了他的影響寫的那些大白話詩,來到中國也就成了郭開貞的白話詩和胡適的白話詩,正如郭開貞老先生自己說的郭老郭老詩多好少。但是Longfellow的詩歌在歐美流傳很廣,在克里木戰(zhàn)爭中一個生命垂危的英國士兵臨死前都在朗誦他的生命禮贊。但是我以為他創(chuàng)作的才能少,而改造的才能多,正如黃庭堅一樣具有點鐵成金的本領。許多素材到他手里就是一個很好的詩歌,比如MY LOST YOUNTNH,開頭的一句often I think a beautiful town,it seated by the sea,來自但丁的拉丁語詩歌,而且里面引用過拉普蘭民歌,這是芬蘭拉普蘭地區(qū)的歌謠如a boys will is the wind will,longfellow在歐洲呆過多年,在哈佛也是教歐洲語言為生,因此他總能多方面尋找素材,海華沙之歌則是來自INDIAIAN STORY。他的詩歌也許你剛開始讀的時候感覺很好,多讀兩遍就會索然無味。其實寫詩的話狄金森應該好好研究一下,這個鄉(xiāng)村牧師的女兒盡管生活的圈子非常小,也就是他生活的小鎮(zhèn),然而她有很多隱喻用的非常好。美國早期的文學有兩個人是值得一提的,第一是庫伯,他被稱為美國的司格特,可是他恨不高興,他經常說司格特為什么不被稱為美國的歐文,其實他們的風格有些相似,都是寫歷史小說,但是庫伯(cooper)比起司格特差的很遠,無論在內容還是反映生活場景的廣闊性上。司格特最有名的是寫十字軍東征的故事艾凡赫,獅心王和阿拉丁都塑造的栩栩如生,庫伯寫的最成功的是皮襪子的故事,講北美INDIAIN,看看電影dances and wolves的故事我們就很容易了解書的內容。庫伯最早不是寫小說的,有一次他看到一本小說寫的非常不好就把書扔到地上,他的WIFE說你既然看不上為什么不自己寫呢,于是他就開始寫小說。最早的北美殖民地是沒有文學的,最早的文學來自新大陸,被稱為father of Amerian的wahsington irving出現(xiàn)才改變這種狀況。他有點象addison的風格,被人稱為溫情脈脈的 addison,他總能用歐洲人喜歡的風格寫一些舊大陸的事情,見聞札記可以成為舊大陸文學,但是他最大的成就是他的小說,著名的有睡谷傳說(the lengend of sleep),溫,凡,瑞克爾,這是一部不錯的小說,用的是地道的美國英語,寫一個荷蘭人聚居的西部一個人到山里打獵,碰見一群人請他喝酒,他喝了一口就睡著了,回家以后發(fā)現(xiàn)已經過去好幾十年。 我國也有類似的故事,東晉人王質進山打柴,看到兩個人在下圍棋,他就在旁邊看人下棋,等棋下完了,他看手中的斧子,斧柄已經爛掉。wahsington irving的小說主要寫的是一個西部早期荷蘭移民的傳奇故事,中國的故事則有一種世事無常的感慨。魏晉士人對時間的逝去總有一種撕心裂肺的感覺,世事既然無常,人生本不可捉摸不如及時行樂,所謂的曠達也就如此吧。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