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嗎?尼克爾鏡頭的各項標識代表著各項基本性能,了解它們將有助于您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鏡頭。
※部分鏡頭的標識排列順序會有所不同。

AF / AF-S
- AF表示自動對焦鏡頭、AF-S表示內置SWM (寧靜波動馬達)的自動對焦鏡頭。
DX
- DX尼克爾鏡頭是專為尼康DX格式數碼單反相機設計的鏡頭。無DX標識的鏡頭就是FX鏡頭。
18-200mm
- 表示焦距范圍。例如「35mm」,只有一個數值,該鏡頭為定焦鏡頭;例如「18-200mm」,兩個數值分別代表著最廣角端焦距和最遠攝端焦距,該鏡頭為變焦鏡頭。
f/3.5-5.6
- f值代表光圈數值,即以數值形式表示鏡頭的明亮度。f值越小,進光量越多,快門越快,鏡頭的明亮度越高。變焦鏡頭變焦時光圈也隨之變化。如「f/3.5-5.6」,表示鏡頭光圈變化的范圍。
G
- 標識為「G」的鏡頭無光圈環(huán)設計,光圈調整必須由機身來完成。當然,G鏡頭本身會向相機提供距離信息,以確定曝光量等參數。標識為「D」的鏡頭則同時具有光圈調節(jié)環(huán)以及距離信息傳遞功能。
ED
- 該標識意味著這支鏡頭配備有ED(超低色散玻璃)鏡片,ED鏡片可使鏡頭保持較高成像銳利度,同時又可以降低色差以利于色彩糾正。
VR
- VR標識表示該鏡頭配備尼康獨有的鏡頭VR(減震)功能。其減震效果相當于提高3~4檔快門速度拍攝。與相機機身內減震系統(tǒng)不同,鏡頭減震的同時還可有效矯正取景器內的影像震動,影像取景更清晰,確認也更容易。
II
- 鏡頭標識中的II可用于將此鏡頭與同樣規(guī)格和型號的舊款鏡頭相區(qū)分。
畫角是指鏡頭提供的觀景范圍或者說是影像范圍,通常用角度來表示。決定畫角的是鏡頭的焦距。不同焦距的鏡頭,影像范圍也有所不同。例如: FX格式,35mm規(guī)格相機的50mm標準鏡頭的畫角為46度。焦距越短(廣角鏡頭),畫角越寬,影像越??;與之相反,焦距越長(遠攝鏡頭),畫角越窄,影像越大。廣角鏡頭可用于更廣闊地取景,因此是拍攝風景或在窄小室內拍攝的常用鏡頭。遠攝鏡頭則是把遠景及遠物拉近,提供近距攝影效果。
另外,變焦鏡頭覆蓋多個焦距畫角,因此可獲得定焦鏡頭所沒有的中間畫角。通過更換鏡頭,選擇畫角,制造距離感(透視效果),調節(jié)景深,即可靈活創(chuàng)造出各種構圖效果。
FX格式/ 35mm格式下焦距和畫角
-
DX格式畫角
DX格式相機和FX格式相機的DX格式,其拍攝范圍總是比FX格式以及35mm規(guī)格的單反相機狹窄,即便使用相同焦距的鏡頭,實拍畫角也比FX格式小,如將鏡頭安裝在DX格式相機,其實拍畫角相當于使用標識焦距1.5倍的焦距進行拍攝的畫角。

A-M模式
- 為了配合傳統(tǒng)鏡頭用戶所熟悉的手動對焦方式,尼克爾鏡頭特別在鏡頭筒中配置了專用構造,方便用戶以同樣方式,即通過向對焦環(huán)施以適當的扭矩來進行對焦操作。
A/M模式
- A/M模式可實現從自動對焦輕松切換到手動對焦。同時,通過對切換靈敏度的控制,該模式可有效降低拍攝期間意外切換至手動對焦的可能性。
非球面鏡片
- 即使拍攝時使用到最大光圈,非球面鏡頭仍可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彗星像差和其它類型的鏡頭像差。對廣角鏡頭的失真校正尤其有效。
近距離矯正系統(tǒng)
- 該系統(tǒng)是尼康在對焦技術方面最重要的創(chuàng)新之一,其作用在于提高近距離對焦時的影像品質,并擴大了對焦的范圍。
ED玻璃
- 尼康研發(fā)的ED(超低色散)玻璃可有效解決一般鏡頭產生的色散問題,提供出眾的影像銳利度及色彩鮮明度。
內部對焦
- 由于尼克爾鏡頭使用了IF內對焦設計,無需轉動鏡筒或改變長度即可完成對焦,從而實現了更加小巧、輕盈的構造,并獲得了更近的對焦距離。
M/A模式
- AF-S尼克爾鏡頭擁有尼康專有的M/A模式,可在自動和手動對焦操作間實現無時滯切換 ― 無論在AF伺服操作下還是在其他AF模式下,都可進行。
納米結晶涂層
- 納米結晶涂層可以出色控制內部鏡片反射產生的眩光。對于極易產生幻像和雜光現象的超廣角鏡頭而言,該涂層的抑制作用就更為明顯。
后組對焦
- 在尼康的后組對焦(RF)系統(tǒng)中,鏡頭元件均以特定鏡片組形式劃分出來,實現了僅需驅動后部鏡片組,即可進行對焦操作,從而保證了更加平滑、迅捷的對焦速度。
寧靜波動馬達
- AF-S尼克爾鏡頭配備了尼康的SWM裝置,可將“前進波”轉換為“轉動能”來進行光學對焦,確保了快速、安靜的自動對焦。
減震
- 尼康減震(VR)系統(tǒng)可有效降低相機抖動造成的影像模糊,提供了相當于提高3檔(VR)快門速度或4檔(VR II)的拍攝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