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有些人會得抑郁癥,有些人卻不會?這個問題的答案也許不止一個。專家認為可能導致你患上抑郁癥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⒈遺傳基因:抑郁癥跟家族病史有密切的關系。研究顯示,父母其中一人得抑郁癥,子女得病幾率為25%;若雙親都是抑郁癥病人,子女患病率提高至50%~75%。
⒉環(huán)境誘因:令人感到有壓力的生活事件及失落感也可能誘發(fā)抑郁癥,如喪偶(尤其老年喪偶,幾乎八九成的人會得此?。㈦x婚、丟掉工作、財務危機、失去健康等。
3.藥物因素:對一些人而言,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一些高血壓藥、治療關節(jié)炎或帕金森癥的藥)會造成抑郁癥狀。
⒋疾病:罹患慢性疾病,如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癌癥與阿茲海默癥的病人,得抑郁癥的幾率較高。甲狀腺機能亢進,即使是輕微的情況,也會患上抑郁癥。抑郁癥也可能是嚴重疾病的前兆,如胰臟癌、腦瘤、帕金森癥、阿茲海默癥等。
⒌個性:自卑、自責、悲觀等,都較易患上抑郁癥。
⒍抽煙、酗酒與濫用藥物:過去,研究人員認為抑郁癥患者借助酒精、尼古丁與藥物可以舒緩抑郁癥情緒。但新的研究結果顯示,使用這些東西實際上會引發(fā)抑郁癥及焦慮癥。
⒎飲食:缺乏葉酸與維生素B12可能引起抑郁癥狀。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托爾認為,不同的人進入不同的抑郁狀態(tài),只要遵照以下十四項規(guī)則,抑郁癥狀便會減輕。這十四項規(guī)則包括:
1.必須遵守生活秩序:飲食、運動、休閑要按部就班;從穩(wěn)定規(guī)律的生活中領會自身的情趣。
2.留意自己的外觀:自己身體要保持清潔衛(wèi)生,不要身穿邋遢的衣服,房間院落也要隨時打掃干凈。
3.即使在抑郁狀態(tài)下,也決不放棄自己的學習和工作。
4.對人對事要寬宏大度。
5.主動吸收新知識,依照“活到老學到老”的格言,盡可能去接受新的知識。
6.建立挑戰(zhàn)意識,學會主動解決矛盾,并相信自己會成功。
7.即使是小事,也要采取合乎情理的行動。即使你心情煩悶,仍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讓自己合乎生活情理。
8.對待他人的態(tài)度要因人而異:具有抑郁心的人,顯得對外界每個人的反應態(tài)度幾乎相同。這是不對的,如果你也有這種傾向,應盡快糾正。
9.拓寬自己的情趣范圍。
10.不要將自己的生活與他人的生活比較。如果你時常把自己的生活與他人作比較,表示你已經(jīng)有了潛在的抑郁,應盡快克服。
11.最好將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事記錄下來。
12.不要掩飾自己的失敗。
13.必須嘗試以前沒有做過的事,要積極地開辟新的生活園地,使生活更充實。
14.與精力旺盛又充滿希望的人交往。
還有一點要常記在心:我們要關注自己的情緒,但是不要奢望我們永遠快樂,永遠快樂只是一個口號,如果一個人真的只有快樂,沒有痛苦了,那是更大的不正常,因為我們都不是完美的,學會接受缺憾,學會給自己一個出口,才能遠離抑郁,擁有內(nèi)心真正的平靜和快樂。
鏈接一:“國家消滅抑郁癥日”
美國每年都有1100萬人患臨床抑郁癥,大約15%的人最終會以自殺了結一生。受此癥的影響,每年大約損失200億美元。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政府就把每年的7月1日作為“國家消滅抑郁癥日”。美國衛(wèi)生機構為消滅抑郁癥采取了許多措施,例如,一些醫(yī)院每年給那些有利于消滅抑郁癥的影片評獎,每年評選10名優(yōu)秀的治療抑郁癥的醫(yī)生,并頒發(fā)獎品。
鏈接二:兒童也抑郁
不要以為天真快樂的孩子就與抑郁癥無緣,患抑郁癥是不分年齡的——在任何一個年齡段或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患上此癥。幼童也不能幸免。
兒童抑郁癥與成長過程中的傷感及日常情緒變化不同。兒童在生活中會感到傷心,但不一定代表他們患了抑郁癥。但是如果癥狀持續(xù)很長時間,已經(jīng)影響了孩子的學習生活,那么孩子有可能是患了抑郁癥,應盡快去醫(yī)院接受相關檢查。
鏈接三:抑郁癥也能“傳染”
美國的一項醫(yī)學研究結果顯示,為確保子女免受抑郁癥的影響,患抑郁癥的父母應積極接受治療,否則他們的孩子也有可能會產(chǎn)生焦慮和心理問題。
研究工作表明,患抑郁癥的媽媽如接受治療,她的小孩可能就不必服用抗抑郁藥物;如果她的抑郁癥在4個月的療程后消失,她的小孩患抑郁癥或出現(xiàn)其他行為問題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反過來,如果媽媽患抑郁癥卻不治療,孩子身心失調(diào)的可能性也會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