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服尺碼對照表--魯賓漢尺碼對照表
1、上裝尺碼為: 01碼表示代碼為:“XXS” 02碼表示代碼為:“XS” 03碼表示代碼為:“S” 04碼表示代碼為:“M” 05碼表示代碼為:“L” 06碼表示代碼為:“XL” 07碼表示代碼為:“XXL” 2、茄克裝尺碼為: 70表示代碼為:“48”(M) 71表示代碼為:“50”(L) 72表示代碼為:“52”(XL) 73表示代碼為:“54”(XXL) 3、褲裝尺碼為: 26代表腰圍為:“1.9尺” 27代表腰圍為:“2.0尺” 28代表腰圍為:“2.1尺” 29代表腰圍為:“2.2尺” 30代表腰圍為:“2.3尺” 31代表腰圍為:“2.4尺” 32代表腰圍為:“2.5尺” 33代表腰圍為:“2.6尺” 34代表腰圍為:“2.7尺” 36代表腰圍為:“2.8尺” 38代表腰圍為:“2.9尺” 40代表腰圍為:“3.0尺” 42代表腰圍為:“3.1尺” 44代表腰圍為:“3.2尺” 50代表腰圍為:“3.4尺” 52代表腰圍為:“3.5尺” 54代表腰圍為:“3.6尺”
4、西服裝尺碼為: 80表示代碼為:“145” 81表示代碼為:“150” 82表示代碼為:“155” 83表示代碼為:“160” 84表示代碼為:“165” 85表示代碼為:“170” 86表示代碼為:“175” 87表示代碼為:“180” 88表示代碼為:“185”
5、襯衣裝尺碼為: 60表示代碼為:“38” 61表示代碼為:“39” 62表示代碼為:“40” 63表示代碼為:“41” 64表示代碼為:“42” 65表示代碼為:“43” 66表示代碼為:“44” 67表示代碼為:“45” 68表示代碼為:“46” 怎樣識別服裝的“號”和“型” 全國服裝的統(tǒng)一號型所說的“號”,是指人身高的厘米數(shù),它影響到的部位是衣長、袖長、褲長;所說的“型”,指的是人的體圍厘米數(shù),它影響的部位是腰圍、臀圍。一個人只能使用同一個“號”,而不能使用同一個“型”,因為上衣和褲子的“型”必須分開使用。例如你身高170厘米,基本胸圍為88厘米,基本腰圍為73厘米,那么就適合穿170-88號的上衣,170-73型的褲子。 怎樣識別國家統(tǒng)一服裝號型 從1992年4月1日起,全國開始實施統(tǒng)一的GB1335-1991《服裝號型》國家標(biāo)準(zhǔn)它是由紡織工業(yè)部制定、國家技術(shù)監(jiān)督局批準(zhǔn)發(fā)布的,為此,原來的GB1335-1981服裝標(biāo)準(zhǔn)即行廢止。 新標(biāo)準(zhǔn)全套共有男子、女子、兒童3項獨立標(biāo)準(zhǔn),其中男子和女子兩項屬于強制執(zhí)行標(biāo)準(zhǔn),兒童作為推薦性標(biāo)準(zhǔn)。新標(biāo)準(zhǔn)是以身高、凈體胸圍、凈體腰圍以及腰落差作為號型命名的依據(jù),對每一個號型列出了制作服裝所必須的10個關(guān)鍵控制部位尺寸。號型表示方法為: “(號)/型、(體型代號)” 其中:“號”表示身高,“型”表示凈體胸圍或凈體腰圍:“體型代號”表示胸圍與腰圍尺寸之差,以Y、A、B、C表示。例如:170/88A、175/96B等。 服裝新標(biāo)準(zhǔn)的實施,可使我國95%左右的消費者能買到適體服裝。消費者只需記住自己的身高、胸圍的體型,便可解決上、下裝配套的問題。
服裝尺碼換算參照表 女 裝 (外衣、裙裝、恤衫、上裝、套裝) 標(biāo) 準(zhǔn) 尺 碼 明 細 中國 (cm) 160-165/84-86 165-170/88-90 167-172/92-96 168-173/98-102 170-176/106-110 國 際 XS S M L XL 美 國 2 4-6 8-10 12-14 16-18 歐 洲 34 34-36 38-40 42 44
男 裝 (外衣、恤衫、套裝) 標(biāo) 準(zhǔn) 尺 碼 明 細 中國 (cm) 165/88-90 170/96-98 175/108-110 180/118-122 185/126-130 國 際 S M L XL XXL
男 裝 (襯衫) 標(biāo) 準(zhǔn) 尺 碼 明 細 中國 (cm) 36-37 38-39 40-42 43-44 45-47 國 際 S M L XL XXL
男 裝 (褲裝) 標(biāo) 準(zhǔn) 尺 碼 明 細 尺 碼 42 44 46 48 50 腰 圍 68-72 cm 71-76 cm 75-80 cm 79-84 cm 83-88cm 褲 度 99 cm 101.5 cm 104 cm 106.5 cm 109 cm
服裝選購尺碼大小如何看 服裝上符號的含義
我們在購買服裝時,稍留心一下,便可發(fā)現(xiàn)每件衣服的上部均有標(biāo)記或符號,那么,這些符合各表示什么含義呢?
(1)“L”表示大號,“m”表示中號,“s”表示小號,“xi”表示特大號,還有“xxi”也表示特大號。 (2)“1”表示適合身高1.5米的人穿用;“2”適合身高1.55米的人的穿用,以此類推,“3”代表1.6米,“4”代表1.65米,“5”代表1.7米,“6”代表1.7米,“7”代表1.8米,“8”代表決權(quán).85米。 (3)“Y”表示胸圍與腰圍相差16厘米,“YA”表示相差14厘米、“A”表明相差12厘米、“AB”表明相差10厘米,“B”表明相差8厘米、“BE”表明相差4厘米,“E”表明相差無幾。 做牛仔褲的用布量 {[(脾圍+腳圍+4英寸)*橫縮]*[(外長(不含腰)+0.5英寸+腳口高*2)*直縮]+[(腰圍+5英寸)*橫縮]*[(腰頭高+1英寸)*直縮*2]} *1.05/可用布封+0.05+0.03 彈力牛仔布: 橫縮: 彈力牛仔布一般最大橫縮:15%(若買橫縮大過15%的話,就是二等品了.好的彈力牛仔布橫縮只有12%左右的) 。 但用在公式里面要按最大的乘以1.15(如果你在公式里面乘以0.15的話就錯了,結(jié)果就只有縮水部份,沒有正常用量部份了)。 直縮: 彈力牛仔布最大直縮是5%,所以公式里面要乘以1.05.直縮大過此縮水的彈力牛仔布都是二等品.。 全棉牛仔布或無彈牛仔布:正常橫縮;5%,正常直縮:3%.。 脾圍+腳圍+10,這個4英寸是指止口位(北方所說縫份),后面所有英寸數(shù)字都是止口位(縫份)。腰頭乘直縮后再乘以2是因為腰頭是兩層。后面加0.05是后袋用量,0.03是袋貼用量。
注意:若褲頭是雙片彎褲頭(縱紋)的話,就從公式里面減出褲頭這個公式,然后在最后面加上0.15即可,男裝尺碼太大的要加0.2,因為彎褲頭用量太大,公式套不出來. 注意:此公式適用于報價給客人,訂布請一定要用紙版排才行。 注意:此公式轉(zhuǎn)換成CM也可以用.其道理是相同的! 注意:有的褲子尺碼太大,由于布寬有限,不能正常排料的,一定要錯位排料的,不適用于此公式,一定要用紙版排后才能報價!
牛仔褲用量計算方法:簡化版: (脾圍+膝圍+腳口)*褲長/橫縮/直縮/布封*1.1彈力
怎樣識別服裝質(zhì)量的優(yōu)劣 檢查服裝的質(zhì)量,首先應(yīng)按服裝上標(biāo)出的型號,測量一下衣長、胸圍、領(lǐng)大袖長、肩闊以及褲長、臀圍、腰圍,看尺寸規(guī)格是否準(zhǔn)確,誤差一般應(yīng)小于1.5%。核對規(guī)格后,重點要核查服裝的內(nèi)在質(zhì)量。方法是目測、尺量、嚴(yán)格核對。最好在試穿時先進行目測。
?。?)上衣:從前面、后面、側(cè)面檢查。前面,觀察衣領(lǐng)的兩個尖角是否對稱,不要有高低或歪斜現(xiàn)象,應(yīng)挺括,領(lǐng)圍大小合頸,領(lǐng)里不要外露;口袋位置是否對稱,肩胛部位是否寬舒,后叉是否平服,側(cè)面,主要看肩縫是否順直,衣服、袖子是否圓順,均勻,不能有凹凸不平或癟陷的毛病。再看看袖是否前后一致,擺縫是否順直平服等。
(2)褲子:可分平面、上部、立體三步檢查。平面檢查,選將挺縫對齊、攤平、看接縫是否順直、不吊裂,側(cè)縫是否平服,袋墊不外露,褲腳是否服貼、大小一致,不吊兜。再將一只褲腳拉起,看下檔縫是否對齊、順直,不吊裂,與后縫的交叉處是否平直,褲腳的下檔縫是否對齊、順直,不吊裂,與后縫的交叉處是否平直,褲腳的下檔縫有無吊起。檢查上部,主要看腰頭是否平直,不肥不緊,裥子、縫是否對稱,后袋是否服貼,平整,串服小襟是否平服,位置是否準(zhǔn)確,門襟,里襟配合是否合格、圓順;拉鏈?zhǔn)欠耢`活;立體檢查時,將褲腰按穿著形狀拎起,看前后縫是否圓順,四格挺縫,褲片、縫子是否平整、不吊裂。
?。?)面料檢查:看有無明顯病疵,色差以及蟲蛀、鼠咬等。若有,則不符合質(zhì)量要求。
紡織行業(yè)基礎(chǔ)知識
1、紡織常用計算公式分為定長制計算公式和定重制計算公式二種。 定長制計算公式: (1)、旦尼爾(D) =g/L*9000 其中g(shù)為絲線的重量(克),L為絲線的長度(米) (2)、特克斯(號數(shù))[tex(H)]: tex=g/L*1000 其中g(shù)為紗(或絲)的重量(克),L為紗(或絲)的長度(米) (3)、分特克斯(dtex): dtex=g/L*9000 其中g(shù)為絲線的重量(克),L為絲線的長度(米) 定重制計算公式: (1)、公制支數(shù)(N):N=L/G 其中G為紗(或絲)的重量(克),L為紗(或絲)的長度(米) (2)、英制支數(shù)(S):S=L/(G*840) 其中G為絲線的重量(磅),L為絲線的長度(碼) 2、選擇換算公式: (1)、公制支數(shù)(N)與旦尼爾(D)的換算公式 =9000/N (2)、英制支數(shù)(S)與旦尼爾(D)的換算公式 =5315/S (3)、分特克斯(dtex)與特克斯(tex)的換算公式:1tex=10dtex (4)、特克斯(tex)與旦尼爾(D)的換算公式:tex=D/9 (5)、特克斯(tex)與英制支數(shù)(S)的換算公式:tex=K/S K值:純棉紗K=583.1 純化纖K=590.5 滌棉紗K=587.6 棉粘紗(75:25)K=584.8 維棉紗(50:50)K=587.0 (6)、特克斯(tex)與公制數(shù)(N)的換算公式:tex=1000/N (7)、分特克斯(dtex)與旦尼爾(D)的換算公式:dtex=10D/9 (8)、分特克斯(dtex)與英制支數(shù)(S)的換算公式: dtex=10K/S K值:純棉紗K=583.1 純化纖K=590.5 滌棉紗K=587.6 棉粘紗(75:25)K=584.8 維棉紗(50:50)K=587.0 (9)、分特克斯(dtex)與公制支數(shù)(N)的換算公式:dtex=10000/N (10)、公制厘米(cm)與英制英寸(inch)的換算公式:1inch=2.54cm (11)、公制米(M)與英制碼(yd)的換算公式:1碼=0.9144米 (12)、綢緞平方米克重(g/m2)與姆米(m/m)的換算公式:1m/m=4.3056g/m2 (13)、綢緞的實際重量與磅重的換算公式:磅重(lb)=每米綢重(g/m)*0.9144(m/yd)*50(yd)/453.6(g/yd) 1、手感目測法:此法適用于呈散纖維狀態(tài)的紡織原料。 (1)、棉纖維比苧麻纖維和其它麻類的工藝?yán)w維、毛纖維均短而細,常附有各種雜質(zhì)和疵點。 (2)、麻纖維手感較粗硬。 (3)、羊毛纖維卷曲而富有彈性。 (4)、蠶絲是長絲,長而纖細,具有特殊光澤。 (5)、化學(xué)纖維中只有粘膠纖維的干、濕狀態(tài)強力差異大。 (6)、氨綸絲具有非常大的彈性,在室溫下它的長度能拉伸至五倍以上。 2、顯微鏡觀察法:是根據(jù)纖維的縱面、截面形態(tài)特征來識別纖維。 (1)、棉纖維:橫截面形態(tài):腰圓形,有中腰;縱面形態(tài):扁平帶狀,有天然轉(zhuǎn)曲。 (2)、麻(苧麻、亞麻、黃麻)纖維:橫截面形態(tài):腰圓形或多角形,有中腔;縱面形態(tài):有橫節(jié),豎紋。 (3)、羊毛纖維:橫截面形態(tài):圓形或近似圓形,有些有毛髓;縱面形態(tài):表面有鱗片。 (4)、兔毛纖維:橫截面形態(tài):啞鈴型,有毛髓;縱面形態(tài):表面有鱗片。 (5)、桑蠶絲纖維:橫截面形態(tài):不規(guī)則三角形;縱面形態(tài):光滑平直,縱向有條紋。 (6)、普通粘纖:橫截面形態(tài):鋸齒形,皮芯結(jié)構(gòu);縱面形態(tài):縱向有溝槽。 (7)、富強纖維:橫截面形態(tài):較少齒形,或圓形,橢圓形;縱面形態(tài):表面平滑。 (8)、醋酯纖維:橫截面形態(tài):三葉形或不規(guī)則鋸齒形;縱面形態(tài):表面有縱向條紋。 (9)、腈綸纖維:橫截面形態(tài):圓形,啞鈴形或葉狀;縱面形態(tài):表面平滑或有條紋。 (10)、氯綸纖維:橫截面形態(tài):接近圓形;縱面形態(tài):表面平滑。 (11)、氨綸纖維:橫截面形態(tài):不規(guī)則形狀,有圓形,土豆形;縱面形態(tài):表面暗深,呈不清晰骨形條紋。 (12)、滌綸、錦綸、丙綸纖維:橫截面形態(tài):圓形或異形;縱面形態(tài):平滑。 (13)、維綸纖維:橫截面形態(tài):腰圓形,皮芯結(jié)構(gòu);縱面形態(tài):1~2根溝槽。 3、密度梯度法:是根據(jù)各種纖維具有不同密度的特點來鑒別纖維。 (1)、配定密度梯度液,一般選用二甲苯四氯化碳體系。 (2)、標(biāo)定密度梯度管,常用的是精密小球法。 (3)、測定和計算,將待測纖維進行脫油、烘干、脫泡預(yù)處理,做成小球投入平衡后,根據(jù)纖維懸浮位置,測得纖維密度。 4、熒光法:利用紫外線熒光燈照射纖維,根據(jù)各種纖維發(fā)光的性質(zhì)不同,纖維的熒光顏色也不同的特點來鑒別纖維。各種纖維的熒光顏色具體顯示: (1)、棉、羊毛纖維:淡黃 (2)、絲光棉纖維:淡紅色 (3)、黃麻(生)纖維:紫褐色 (4)、黃麻、絲、錦綸纖維:淡藍色 (5)、粘膠纖維:白色紫陰影 (6)、有光粘膠纖維:淡黃紫陰影 (7)、滌綸纖維:白光青天光很亮 (8)、維綸有光纖維:淡黃紫陰影。 5、燃燒法:根據(jù)纖維的化學(xué)組成不同,燃燒特征也不同,從而粗略地區(qū)分出纖維的大類。幾種常見纖維的燃燒特征判別對照如下: (1)、棉、麻、粘纖、銅氨纖維:靠近火焰:不縮不熔;接觸火焰:迅速燃燒;離開火焰:繼續(xù)燃燒;氣味:燒紙的氣味;殘留物特征:少量灰黑或灰白色灰燼。 (2)、蠶絲、毛纖維:靠近火焰:卷曲且熔;接觸火焰:卷曲,熔化,燃燒;離開火焰:緩慢燃燒有時自行熄滅;氣味:燒毛發(fā)的氣味;殘留物特征:松而脆黑色顆粒或焦炭狀。 (3)、滌綸纖維:靠近火焰:熔縮;接觸火焰:熔融,冒煙,緩慢燃燒;離開火焰:繼續(xù)燃燒,有時自行熄滅;氣味:特殊芳香甜味;殘留物特征:硬的黑色圓珠。 (4)、錦綸纖維:靠近火焰:熔縮;接觸火焰:熔融,冒煙;離開火焰:自滅;氣味:氨基味;殘留物特征:堅硬淡棕透明圓珠。 (5)、腈綸纖維:靠近火焰:熔縮;接觸火焰:熔融,冒煙;離開火焰:繼續(xù)燃燒,冒黑煙;氣味:辛辣味;殘留物特征:黑色不規(guī)則小珠,易碎。 (6)、丙綸纖維:靠近火焰:熔縮;接觸火焰:熔融,燃燒;離開火焰:繼續(xù)燃燒;氣味:石蠟味;殘留物特征:灰白色硬透明圓珠。 (7)、氨綸纖維:靠近火焰:熔縮;接觸火焰:熔融,燃燒;離開火焰:自滅;氣味:特異味;殘留物特征:白色膠狀。 (8)、氯綸纖維:靠近火焰:熔縮;接觸火焰:熔融,燃燒,冒黑煙;離開火焰:自行熄滅;氣味:刺鼻氣味;殘留物特征:深棕色硬塊。 (9)、維綸纖維:靠近火焰:熔縮;接觸火焰:熔融,燃燒;離開火焰:繼續(xù)燃燒,冒黑煙;氣味:特有香味;殘留物特征:不規(guī)則焦茶色硬塊。 常用概念: 1、經(jīng)向、經(jīng)紗、經(jīng)紗密度——面料長度方向;該向紗線稱做經(jīng)紗;其1英寸內(nèi)紗線的排列根數(shù)為經(jīng)密(經(jīng)紗密度); 2、緯向、緯紗、緯紗密度——面料寬度方向;該向紗線稱做緯紗,其1英寸內(nèi)紗線的排列根數(shù)為緯密(緯紗密度); 3、密度——用于表示梭織物單位長度內(nèi)紗線的根數(shù),一般為1英寸或10厘米內(nèi)紗線的根數(shù),我國國家標(biāo)準(zhǔn)規(guī)定使用10厘米內(nèi)紗線的根數(shù)表示密度,但紡織企業(yè)仍習(xí)慣沿用1英寸內(nèi)紗線的根數(shù)來表示密度。如通常見到的“45X45/108X58”表示經(jīng)紗緯紗分別45支,經(jīng)緯密度為108、58。 4、幅寬——面料的有效寬度,一般習(xí)慣用英寸或厘米表示,常見的有36英寸、44英寸、56-60英寸等等,分別稱作窄幅、中幅與寬幅,高于60英寸的面料為特寬幅,一般常叫做寬幅布,當(dāng)今我國特寬面料的幅寬可以達到360厘米。幅寬一般標(biāo)記在密度后面,如:3中所提到的面料如果加上幅寬則表示為:“45X45/108X58/60"”即幅寬為60英寸。 5、克重——面料的克重一般為平方米面料重量的克數(shù),克重是針織面料的一個重要的技術(shù)指標(biāo),粗紡毛呢通常也把克重作為重要的技術(shù)指標(biāo)。牛仔面料的克重一般用“盎司(OZ)”來表達,即每平方碼面料重量的盎司數(shù),如7盎司、12盎司牛仔布等; 6、色織——日本稱做“先染織物”,是指先將紗線或長絲經(jīng)過染色,然后使用色紗進行織布的工藝方法,這種面料稱為“色織布”,生產(chǎn)色織布的工廠一般稱為染織廠,如牛仔布,及大部分的襯衫面料都是色織布; 1、按不同的加工方法分類 (1)、機織物:由相互垂直排列即橫向和縱向兩系統(tǒng)的紗線,在織機上根據(jù)一定的規(guī)律交織而成的織物。有牛仔布、織錦緞、板司呢、麻紗等。 (2)、針織物:由紗線編織成圈而形成的織物,分為緯編和經(jīng)編。a、緯編針織物是將緯線由緯向喂入針織機的工作針上,使紗線有順序地彎曲成圈,并相互穿套而成。b、經(jīng)編針織物是采用一組或幾組平行排列的紗線,于經(jīng)向喂入針織機的所有工作針上,同時進行成圈而成。 (3)、非織造布:將松散的纖維經(jīng)粘合或縫合而成。目前主要采用粘合和穿刺兩種方法。用這種加工方法可大大地簡化工藝過程,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途。
2、按構(gòu)成織物的紗線原料分類 (1)、純紡織物:構(gòu)成織物的原料都采用同一種纖維,有棉織物、毛織物、絲織物、滌綸織物等。 (2)、混紡織物:構(gòu)成織物的原料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種類的纖維,經(jīng)混紡而成紗線所制成,有滌粘、滌腈、滌棉等混紡織物。 (3)、混并織物:構(gòu)成織物的原料采用由兩種纖維的單紗,經(jīng)并合而成股線所制成,有低彈滌綸長絲和中長混并,也有滌綸短纖和低彈滌綸長絲混并而成股線等。 (4)、交織織物:構(gòu)成織物的兩個方向系統(tǒng)的原料分別采用不同纖維紗線,有蠶絲人造絲交織的古香緞,尼龍和人造棉交織的尼富紡等。 3、按構(gòu)成織物原料是否染色分類 (1)、白坯織物:未經(jīng)漂染的原料經(jīng)過加工而成織物,絲織中又稱生貨織物。 (2)、色織物:將漂染后的原料或花式線經(jīng)過加工而成織物,絲織是又稱熟貨織物。 4、新穎織物分類 (1)、粘合布:由兩塊互相背靠背的布料經(jīng)粘合而成。粘合的布料有機織物、針織物、非織造布、乙烯基塑料膜等,還可將它們進行不同的組合。 (2)、植絨加工布:在布料上布滿短而密的纖維絨毛,具有絲絨風(fēng)格,可作衣料和裝飾料。
針織理論基礎(chǔ)知識
針織物概念:針織物是由線圈組成的,每個線圈分為三個部分如下圖: 線圈組織結(jié)構(gòu): 1-圈弧,2-針編弧,3-沉降弧。 在針織物種兩個相鄰的線圈橫向?qū)?yīng)點之間的距離叫做 “圈距”。A ------------縱向?qū)?yīng)點之間的距離叫做 “圈高”。B 圈柱覆蓋在圈弧之上的為針織物的正面,反之為反面。 針圈在針織物中并非平面結(jié)構(gòu),而是三維空間彎曲曲線,不管受到任何方向的力,均可產(chǎn)生變形。 針織物的組織結(jié)構(gòu)可以分為: 原組織、變化組織、花色組織。 原組織 是所有針織物組織的基礎(chǔ); 變化組織 是原組織的復(fù)合; 花色組織 則是上述組織的衍生結(jié)構(gòu),它具有顯著的花色效應(yīng)。
一、緯平組織 緯平組織是最簡單的緯編組織,由連續(xù)單元線圈串套構(gòu)成。正面圈柱暴露呈叢向條紋,平坦有光,背面圈弧曝露較為陰暗。 緯平組織橫向延伸大于叢向兩倍。當(dāng)叢向密度相同時,叢向強力較橫向的大。 緯平結(jié)構(gòu)易于脫散,也易于卷邊,都用于汗布、襪子、手套。
二、羅紋組織 羅紋組織由正面線圈縱行和反面線圈縱行,以一定比例相間配置而成。正反面均呈現(xiàn)緯平組織的正面結(jié)構(gòu),所以又稱為:“雙面組織”(雙正面組織)與緯平組織比較,這種組織不易卷邊和脫散,而且橫向彈性很好,密度較大,越顯著。多用于袖口和襪口。
(三)雙羅紋組織 雙羅紋組織是最常見的雙面緯編變化組織。由兩個羅紋組織復(fù)合,即在一個羅紋縱行之間配以另一羅縱行。雙羅紋組織不易脫散,質(zhì)地厚實,多用于冬季的內(nèi)衣或外衣科。
(四)雙反面組織 它是由正面線圈橫列和反面線圈模列以不同比例交互配置而成。其正反面均體現(xiàn)為緯平組織的反面。雙反面組織縱向傾斜圈靠近。其縱向延伸性強,可與橫向的近似。當(dāng)正反而線圈橫列數(shù)目相等時,雙反面組織不易卷邊,但易脫散。
經(jīng)平組織 它是由一根經(jīng)向喂入的紗線輪流在相鄰的兩縱行中形成線圈而成。這種組織的縱橫方向均有一定程度的延伸,也不卷邊。但紗線斷裂時如對織物施加橫向張力,則沿縱向脫散而使織物破開。經(jīng)平組織可做襯衣料。
經(jīng)鍛組織
它是由一根紗線。輪流在幾個相鄰縱行中依次形成線圈,依次反復(fù),使正面表現(xiàn)出橫向花紋的組織。這種組織易于卷邊。也能逆編織方向脫散。但織物不會破開。
經(jīng)編面料主要商品品種 經(jīng)編針織面料常以滌綸、錦綸、丙綸等合纖長絲為原料,也有用棉、毛、絲、麻、化纖及其混紡紗作原料織制的。普通經(jīng)編織物常以編鏈組織、經(jīng)平組織、經(jīng)緞組織、經(jīng)斜組織等織制?;ㄊ浇?jīng)編織物種類很多,常見的有網(wǎng)眼織物、毛圈織物、褶裥織物、長毛絨織物、襯緯織物等。經(jīng)編織物具有縱向尺寸穩(wěn)定性好,織物挺括,脫散性小,不會卷邊,透氣性好等優(yōu)點。橫向延伸、彈性和柔軟性不如緯編針織物。
1.滌綸經(jīng)編面料:滌綸經(jīng)編面料是用相同旦數(shù)的低彈滌綸絲織制,或以不同旦數(shù)的低彈絲作原料交織而成。常用的組織為經(jīng)平組織與經(jīng)絨組織相結(jié)合的經(jīng)平絨組織。織物再經(jīng)染色加工而成素色面料。花色有素色隱條、隱格、素色明條、明格,素色暗花、明花等。這種織物的布面平挺,色澤鮮艷,有厚型、中厚型和薄型之分。薄型的主要用作襯衫、裙子面料;中厚型、厚型的則可用作男女大衣、風(fēng)衣、上裝、套裝、長褲等面料。
2.經(jīng)編起絨織物:經(jīng)編起絨織物常以海綸絲等合纖或粘膠絲作原料,彩用編鏈組織與變化經(jīng)絨組織相間織制。面料經(jīng)拉毛工藝加工后,外觀似呢絨,絨面豐滿,布身緊密厚實,手感挺括柔軟,織物懸垂性好,織物易洗、快干、免燙,但在使用中靜電積聚,易吸附灰塵。主要用作冬令男女大衣、風(fēng)衣、上衣、西褲等面料。
3.經(jīng)編網(wǎng)眼織物:經(jīng)編網(wǎng)眼織物是以合成纖維、再生纖維、天然纖維為原料,采用變化經(jīng)平組織等織制,在織物表面形成方形、圓形、菱形、六角形、柱條形、波紋形的孔眼??籽鄞笮?、分布密度、分布狀態(tài)可根據(jù)需要而定??椢锝?jīng)漂染而成。服用網(wǎng)眼織物的質(zhì)地輕薄,彈性和透氣性好,手感滑爽柔挺。主要用作夏令男女襯衫面料等。
4.經(jīng)編絲絨織物:經(jīng)編絲絨織物是以再生纖維或合成纖維和天然纖維作底布用紗,以腈綸等作毛絨紗,采用拉舍爾經(jīng)編織成由底布與毛絨紗構(gòu)成的雙層織物,再經(jīng)割絨機割絨后,成為兩片單層絲絨。按絨面狀況,可分為平絨、條絨、色織絨等,各種絨面可同時在織物上交叉布局,形成多種花色。這種織物,表面絨毛濃密聳立,手感厚實豐滿、柔軟、富有彈性,保暖性好。主要用作冬令服裝、童裝面料。
5.經(jīng)編毛圈織物:經(jīng)編毛圈織物是以合成纖維作地紗,棉紗或棉、合纖混紡紗作襯緯紗,以天然纖維、再生纖維、合成纖維作毛圈紗,采用毛圈組織織制的單面或雙面毛圈織物。這種織物的手感豐滿厚實,布身堅牢厚實,彈性、吸濕性、保暖性良好,毛圈結(jié)構(gòu)穩(wěn)定,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主要用作運動服、翻領(lǐng)T恤衫、睡衣褲、童裝等面料。
6.經(jīng)編提花織物:經(jīng)編提花織物常以天然纖維、合成纖維為原料,在經(jīng)編針織機上的織制的提花織物。織物經(jīng)染色、整理加工后,花紋清晰,有立體感,手感挺括,花型多變,懸垂性好。主要用作婦女的外衣、內(nèi)衣面料及裙料等
其他還有: 移針組織 扭繩(麻花)(絞花)組織 啊蘭花組織 桂花針組織 開口笑(倒口袋)(翻眼皮)組織 挑孔(洞花)組織 正反針組織 吊目組織 柳條組織 引反組織 魚鱗組織 雙魚鱗組織 波籮組織 凸條組織 引塔夏(嵌花)組織 芝麻點雙面提花組織 單面有虛線提花 橫條雙面提花 空氣層(圓筒)雙面提花
本文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文摘精粹!』 http://www./ 更多精彩內(nèi)容,歡迎訪問網(wǎng)絡(luò)文摘精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