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朋友聊起新《三國》,朋友說,大可去掉新字,加上外傳二字——《武林外傳》的外傳。且不論桃園三結(jié)義遭秒殺,萬人迷貂蟬死于曹操屬下之手等情節(jié),單是公鴨嗓且裝腔作勢的曹操頻繁出沒于劇中,新版《三國》改為《曹操外傳》,或許也不為過。   關(guān)于三國,有兩部史書最為著名。陳壽的《三國志》,以曹操的魏國為主線,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以劉備的蜀漢建立為主線。所以,圍繞這兩部書,后人常有“尊劉貶曹”與“揚曹抑劉”之分。高希希版的新《三國》,質(zhì)疑聲眾,也多由此而起。   然而,隨著《三國》的播出,一騎絕塵、白馬銀槍廝殺亮相的聶遠版趙云,卻獨獨獲得了滿堂彩,更被譽為“《三國》亂世的一汪清泉”。相比其他英雄的飽受爭議,趙云最有人緣,是不爭的事實。   趙云也是我所喜愛的三國人物,平素多有關(guān)注。不過,對某些史實,我是有些疑問的,比如趙云的年齡。以年過70歲力斬韓德父子倒推回去,趙云長坂救主時應該已經(jīng)51歲了,但這明顯不符合大家對他形象的認定。況且由此一來,趙云應該比劉備年長的——因為后來劉備去江東就親時才49歲。但我記得《三國演義》73回中,當費詩呈報關(guān)羽漢中王封五虎將時,關(guān)羽曰:“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 
從這個角度說,關(guān)羽應較趙云年長,遑論劉備?這一矛盾應該是羅貫中的失誤吧。然而這并不妨礙趙云常年以白袍小將的形象存在于我們的記憶之中——戲劇舞臺上,直到七擒孟獲之前,趙云都是小生扮演的。著名京劇大師楊小樓便以扮演趙云、演出《長坂坡》而名動天下,人稱“活子龍”。   拋開年齡不說,在各種史書中,趙云都頗受劉備和諸葛亮的重視。蔡瑁在荊州設宴,邀劉備出席,劉備不帶關(guān)張,卻帶領了趙云出席;孔明出山后,一敗夏侯惇于博望坡,二敗曹仁于新野縣,引得曹操親提大軍五十萬來襲,劉玄德寡不敵眾,攜民渡江,趙云殿后保護家小。在長坂坡,為救二位夫人與阿斗,趙云在曹操百萬大軍中殺得七進七出,拼力死戰(zhàn)。后人有詩贊曰:“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幼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及至劉備統(tǒng)兵入川,又將家小托付于趙云,孫尚香受孫權(quán)蒙騙,要帶阿斗回江東,虧得趙云堅持原則,不惜與主母翻臉,軟硬兼施,截江奪斗——京韻大鼓有此一段,為駱玉笙代表劇目。后大戰(zhàn)漢水,救黃忠,救張著,獨守寨門之前,命軍士偃旗息鼓——此成語由趙子龍而來——曹軍疑有伏兵而逃。趙云命擊鼓放箭,曹軍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后劉備觀趙云大戰(zhàn)處之山川形貌,撫其背贊曰“子龍一身都是膽”!   趙云不僅是位叱詫風云的勇猛戰(zhàn)將,而且難得的是很有智謀,且品德高尚,目光長遠。收四郡之時,趙云發(fā)兵桂陽,郡守趙范投降,與趙云結(jié)拜,并欲將有國色之姿的寡嫂樊氏許配趙云,被趙云嚴詞拒絕。不是趙云不近女色,人家說得明白,“你我結(jié)拜,你嫂既我嫂,豈能行此亂倫之事?”   劉備入川之后,想把成都有名田宅分賞有功諸將,眾皆同意,獨趙云勸阻說:“從前霍去病說過,匈奴未滅,何以為家?國賊曹操尚在,現(xiàn)在不是我們享樂的時候;益州人民飽經(jīng)戰(zhàn)火,應使他們安居樂業(yè)才是正理。”這種政治遠見,比之“老子出生入死,為的就是吃飽穿暖”的人,相距何止萬里!劉備采納了趙云的提議,將土地歸于益州士民,從此著手蜀漢政權(quán)的建設。   后關(guān)羽大意失荊州,為孫權(quán)所害。劉備欲盡傾國之兵為弟報仇,此時,趙云再次挺身相勸。在他看來,當今天下,只有篡漢自立的曹丕才是蜀漢最大的敵人,應該順應民心,發(fā)兵關(guān)中,直搗曹魏老巢,曹丕一敗,吳國自然心服。所謂“先公仇而后私仇,天下為重” 
。這一番分析,真是明白犀利。   遺憾的是,劉備聽從了張飛的哭訴,執(zhí)意伐吳,而且不讓趙云參戰(zhàn),命他在后方督運糧草。固執(zhí)的劉備瞧不起年輕的陸遜,依山傍林扎營,最終自嘗苦果,被他眼中的“黃口孺子”殺得大敗。若非趙云及時趕到,劉備險些命喪沙場。   但不知為何,趙云終其一生,并未得到與其貢獻相匹配的職位。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后,拜關(guān)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后將軍,魏延為鎮(zhèn)遠將軍。而趙云僅為翊軍將軍雜號將軍,位階相差甚遠。有人說,這一安排是劉備有意為之,由于四方將軍同時加封只有四個,關(guān)羽張飛無可置疑,馬超世代公卿——在注重門第的三國年間,這是極為重要的身份象征,況且曾為一方諸侯,也是不二人選。而黃忠作為荊州士卒——劉備的主力部隊——的典型代表,位列其中是為勉勵荊州兵將,重用魏延也是此理。但從軍中威望、資歷及能力等方面考慮,黃忠等自是不及趙云。因此,關(guān)羽頗為不滿。在他看來,“子龍久隨吾主,位與吾并,可也,黃忠何人?大丈夫誓不與老卒為伍!”并非關(guān)羽小氣,此事對趙云確實不公,但趙云始終忠心耿耿,并未計較官爵高下。當然,另一種說法是,因為趙云過于清廉,尤其成都田宅事件得罪了不少官員,因此不得高升。   相較于關(guān)羽的剛而自矜,張飛的暴而無恩,行伍出身的趙云,武藝不在張飛之下,韜略毫不遜于關(guān)羽,但從無恃才傲物之心。論三國時代的武將,趙云說得上是第一流人物。用評書表演藝術(shù)家袁闊成的話說,此人胸懷大局,驍勇善戰(zhàn),仁、義、禮、智兼具,堪稱千古名將楷模。   實際上,新《三國》中有一幕就活脫脫地表現(xiàn)了趙子龍的魅力:長坂坡那一集,曹操看著困于戰(zhàn)陣之中,猶奮力死戰(zhàn)且無人能敵的趙云,在戰(zhàn)場外直呼“哇,哇,哇,我真是愛死他了!” 
——這個曠世梟雄此時被塑造得十分可愛,可謂真性情畢露。   其實,喜愛趙云的,又何止是曹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