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初生活世界是一個被遮蔽的世界——人為何要有藝術? 原初生活世界是一個最容易被文化符號遮蔽的世界。原初生活世界是一個天人合一的、一氣流行的、物我合一的生動世界,一旦有了語言符號或概念思維,這個世界就會被遮蔽。藝術正是揭蔽,從面顯露這個原初世界的文化形式,藝術既是文化的又是“解文化”或“超文化”的,因為藝術要求藝術家自然,并利用自然的物質材料,而體現自然,回到原初。在此意義上,藝術意味著現象學還原的自然生命經驗體驗。 只要有自然在,藝術就在,自然與藝術總是結手相伴。在概念中顯現的事物,不是事物的真面目,概念是規(guī)定,而自然是不服從任何規(guī)定的。在概念中出現的自然物,是對自然物的原初生動豐富性的剪裁和削減。 在概念之前,我們已經有身體對事物或世界的默識感知,這種知識,先于概念為我們提供的任何知識。在此意義上,我們說知識來自于知識——有名的知識,或通過概念中介而來的知識,源自于無名的默知識——身體感知得到的——未表達的知識。我們并不是不能與原初生活世界打交道,而是本來就存在著身體與原初生活打交道的——隱藏著的事實。這個被隱藏著的知識,往往被人類用藝術的方式隱喻地表達著。 藝術在于過程,通過過程產生的結果的藝術作品,往往進入符號的或語言的世界,被概念化地描述,在概念化的描述中,我們看不到事物的真相,即本然世界及其里面的事物。 藝術的大要在于“去概念”,這在康德早有表述。藝術家之存在或生存,在于逗留在無概念的世界,在那里他能得到“無利害而有大益”的快樂。 莊子說的“以天合天”,即是回到原初生活世界的方式方法。藝術家只有以天合天,去人復天,才能抵達原初生活世界,實行主體的徹底還原,向自然客體全面開放,共同合作,健康發(fā)展——天人合一的文化世界。于是說,文化與自然既矛盾又可統(tǒng)一。一種自然的文化,如藝術,它便是與自然相親的或達到自然的文化。 概念遮蔽本真世界,原真世界,原初生活世界?;氐皆跎钍澜缂词切腋!K囆g給人以真正的幸福。 我們有兩種藝術,一是概念化的藝術,或根據概念思維創(chuàng)作的藝術,或受制于概念的藝術,一種是非概念的藝術,如兒童的藝術,或返回兒童、返樸歸真的自然的藝術——天才藝術。后者的形式可是多種多樣的,如把生活和身體做成藝術品,自然地生活,依據感知直接把握身體和調整優(yōu)化身體的生活,這是可以避免任何人“說三道四”的屬于特殊存在者的人的自已擁有的藝術。藝術作品一旦產生必有人對之“說三道四”。而人的自我選擇的藝術化的生活,由于他就在這種生活中生活著,自然而然地無利害地、不傷害他人或與他人友好地生活著,別人一般無法對其說三道四,即便是別人對他說三道四,但他的生活是他的身內之物。藝術作品,卻怎么說也避免不了是身外之物,尤其是在無人閱讀它,或用概念去框架它的時候。 幸福的生活,藝術化的生活,在于過此種生活的人把它當作“身內之物”(也是“心內之物”)。這是必然的。因為我們無法不讓身體“內在地”參與這種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