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古瓷收藏界的元青花熱持續(xù)升溫,國內(nèi)市場上和收藏家手中的“元青花”成百上千甚至數(shù)以萬計地出現(xiàn),真假爭論攪得許多古瓷愛好者一頭霧水。
隨著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一聲槌響,價值約2.67億人民幣(按當?shù)禺斎諈R率牌價折算)的“鬼谷子下山”圖元青花大罐(圖1)被美國華爾街企業(yè)家奪得,宣告了所謂“中國民間收藏的元青花數(shù)量超過國外博物館館藏之和”這種臆想理論的可笑,也宣告了國內(nèi)外某些擁有幾十、幾百件的“元青花大收藏家”金錢夢的破滅。
物以稀為貴,國際行情所反映出的元青花的稀有與國內(nèi)民間“驚人藏量”的巨大反差,實在發(fā)人深省。
圖1元青花梅瓶上海博物館藏
當前,更有同廣大熱衷于元青花瓷收藏的朋友們討論怎樣鑒別真?zhèn)卧嗷ǖ谋匾?,以便于他們冷靜下來,避免重蹈2000年明嘉靖五彩魚藻紋大罐在香港以4400萬港幣拍賣后,內(nèi)陸大量出現(xiàn)其仿品并被許多人當寶貝收藏的覆轍。這樣講決不是危言聳聽,因為,“鬼谷子下山”圖元青花大罐的現(xiàn)代仿品已經(jīng)在景德鎮(zhèn)由專家制作成功,并打上仿制款識公開銷售(圖2)。但也一定會有人制作一些不打仿制款識的贗品蒙人。
圖2現(xiàn)代仿元青花梅瓶
首先說明,青花瓷在元代除景德鎮(zhèn)燒造外, 云南省玉溪等地也用當?shù)卮赏梁颓嗔蠠臁,F(xiàn)在古瓷界講的元青花和對元青花的鑒定,一般都專指景德鎮(zhèn)元代青花瓷。而景德鎮(zhèn)元代青花瓷又可分為用進口蘇麻離青料繪制紋飾的“至正型”精品瓷和用國產(chǎn)青料繪制紋飾的普通瓷,本文所要討論的對象是指前者。
文物鑒定屬標型學范疇,即它要借助已知的、經(jīng)過科學考證是準確無誤的典型標本,來對被鑒別器物進行比較、分析,以確定被鑒物的時代、性質與特征,瓷器鑒定也是這樣。
古瓷器的傳統(tǒng)鑒定,通常是以目測器物的造型、胎、釉、彩料、紋飾、款識以及工藝特征等為基本手段,并通過用手摸、掂分量、聽聲音等一些輔助方式,來辨別瓷器的真?zhèn)魏蜔旄G口、生產(chǎn)年代及藝術價值。這種鑒定方式簡稱“眼學”或“目鑒”。
然而自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伴隨民間古瓷收藏的迅速升溫,在市場效應的推動和高額利潤的刺激下,仿古瓷已越做越“地道”。尤其是經(jīng)過20多年制贗與辨?zhèn)蔚?#8220;魔道之爭”,一些仿古瓷利用“現(xiàn)代科技+仿古工藝”的復合手段,在外觀上已達到惟妙惟肖的地步,向古瓷傳統(tǒng)鑒定理論和鑒定方法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
現(xiàn)代元青花仿品能不能達到亂真程度?這需要作辯證的分析。古代瓷器是在當時的社會大文化背景下,多種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綜合而成的產(chǎn)品?,F(xiàn)代仿古瓷沒有條件從胎土原料、釉料配方、彩料加工、燒制工藝等所有方面完全再現(xiàn)600多年前的元代中晚期狀況,特別是器形制作的美學理念和實用要求、紋飾布局和繪畫風格的時代欣賞標準等受特殊歷史文化背景和社會生活環(huán)境強烈制約因素的影響,在現(xiàn)代是無法重復的。所以說元青花的仿品與真品在所有特征上都毫無差別是絕對不可能的。
當然,現(xiàn)代人通過高水平文化素養(yǎng)加上現(xiàn)代科技手段,制作出的優(yōu)秀仿品在單個特征甚至相當多的特征上使“目鑒”一時難辨真假,倒是極有可能的事。不然的話,怎么能讓一些有名的專家也對贗品交口稱真,在鑒定證書上簽上大名呢(因利益趨使而指鹿為馬者除外)?所以,走眼的關鍵還是鑒定者的水平不到位。退一步講,用現(xiàn)代儀器單單檢測對比真?zhèn)蝺烧叩奶ベ|成分,現(xiàn)代仿品也會原形畢露的。因為,用以制作元青花的麻倉官土(優(yōu)質高嶺土)早在明代中后期就已枯竭,而現(xiàn)代仿古瓷作坊已無可能再配制出同元代化學成分完全相同的坯料。
下面就古瓷造型、胎質胎色、釉質釉色、青料、紋飾、工藝以及銘文等方面的鑒識,談一些個人見解∶
一、器形。過去古瓷鑒定家面對一件鑒定對象時,首先看它的造型對不對。馮先銘先生說過∶造型與紋飾“是鑒定瓷器的關鍵問題,抓住這兩方面,鑒定的可靠系數(shù)即可達85%” 。
現(xiàn)代仿古瓷高手利用科技手段進行精密測試和反復試驗,已能完全掌握各種配方的胎泥的燒制收縮率, 從而使高仿品在造型上幾乎可以達到難辨真假的程度,所以,單憑觀察和對比器形已不能完全保證鑒定無誤了。我們一定要記住,古瓷鑒定是一門綜合性科學,要采取排除法從組成器物的所有要素上逐一鑒別。如果一件被稱之為“元青花”的器物在造型上元青花真品看不出差別,我們只能認為在造型上排除了一個疑點而已,還要再從其他方面鑒別真?zhèn)?。(??!黑體)造型上對的可能是真器,也可能是贗品,但造型不對的一定是假貨?。ǎ?!結束)這是我們要提醒酷愛元青花的藏友們的第一個觀念。
二、胎質、胎色。景德鎮(zhèn)窯宋代和元早期皆用單一的瓷石來制坯泥,稱為一元配方。這類坯泥屬高硅低鋁性質,燒成溫度通常在1200℃以下,窯溫稍高即易造成器物變形。元代中期,發(fā)展成瓷石加高鋁含量高嶺土的二元配方,耐火度可達1300℃以上,在保證器物不發(fā)生變形的條件下,胎質的瓷化程度和釉質的玻璃化程度都得到提高。
元青花的瓷質由于二元配方的運用雖然得到了優(yōu)化,但仍受到當時原料加工水平的限制,胎質、胎色表現(xiàn)出以下的特征:一是白而不細,制瓷原料優(yōu)良但用水椎加工,手段比較落后;二是粗而不松,胎土顆粒較粗但燒結緊密;三是膩潤不干,胎泥經(jīng)過陳腐工序,不但提高了可塑性,而且燒成后胎質滋潤;四是胎內(nèi)多有微小洞隙(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