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cè)嵯嗤疲冊谄渲幸?。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cè)嵴撸⒈菊咭?。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兇者,貞勝者也。
【原文】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cè)嵯嗤疲冊谄渲幸?。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 矣。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cè)嵴撸⒈菊咭?。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兇者,貞勝者也①。天地之道 ,貞觀者也②。日月之道,貞明者也③。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④。夫乾確然,示人易矣⑤。夫坤隤然, 示人簡矣⑥。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nèi),吉兇見乎外,功業(yè)見乎變,圣人之情 見乎辭⑦。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⑧,禁民為非曰 義。 【譯文】 代表各種事物的八卦形成一定的系列,卦象就從中體現(xiàn)出來了。在八卦的基礎(chǔ)上重疊變化為六十四卦 ,陰爻、陽爻各一百九十二爻就全部具備了。陰陽剛?cè)峄ハ嗤蒲?,天下萬物的變化就包括在其中了。附記 上文辭解釋占卜的結(jié)果,人們行動的所有結(jié)局就包括在里面了。吉兇悔吝,產(chǎn)生于一切自身變動當中。陰 陽柔剛的對立是易卦系統(tǒng)的基礎(chǔ),卦爻的變化流通是為了趨合變化著的形勢。吉兇之道,通過正義戰(zhàn)勝邪 惡得以體現(xiàn);天地之道,通過規(guī)律性的變化來顯示;日月之道,通過規(guī)則性的運動來表明。社會的自然的 運動變化顯示了深刻的內(nèi)在同一性。天道剛健,向人們顯示平易的原則;地道柔順,向人們顯示簡要的原 則。爻就是仿效天地之道,象就是象征天地之道。爻象的變化在分蓍揲卦之時,吉兇悔吝表現(xiàn)在成卦之后 ,功業(yè)的成敗體現(xiàn)在爻象的變化之中,圣人的情感流露在卦辭爻辭里面。天地最大的德行是生成萬物,圣 人最可寶貴的東西是地位。憑什么來保全地位,那就是仁;憑什么來團結(jié)大眾,那就是財;管理財務(wù),制 定法令,禁止人民為非作歹,那就是義。 【注釋】 ①《集解》引虞翻曰:“貞,正也。”貞勝,人事之吉兇決定于其事之正否,正則勝則吉,否則敗則 兇。②朱熹曰:“觀,示也?!必懹^,天地之道通過正常規(guī)則的變化向人們顯示出來。③貞明,結(jié)構(gòu)與“ 貞觀”同。明,表明。④貞夫一者也,《校勘記》說:“古本夫作于。”裴學海說:“夫猶于也。”貞夫 一,猶貞于一,即正于一。此句是總括“吉兇”之道,“天地之道,“日月之道”而言的,猶言社會與自 然兩大領(lǐng)域里的運動變化體現(xiàn)了深刻的內(nèi)在同一性。于社會,即為“貞勝”的原則,于自然,即為“貞觀 ”的原則。⑤乾,天,這里指天道。確,《釋文》引馬云:“確,剛貌。”易,平易。⑥坤,地,這里指 地道。隤,《釋文》引馬云:“隤,柔貌也。”王引之說:“隤字兼有順義?!焙?,簡約。⑦內(nèi),推演六 十四卦的過程之中。外,推演六十四卦的過程結(jié)束之后。變,爻象的變化轉(zhuǎn)換。辭,卦,爻之辭。⑧辭, 章。規(guī)章制度,法令條文。
【原文】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①,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②,近取諸身,遠取 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jié)繩而為罔罟③,以佃以漁④。蓋取諸《離》。 【譯文】 往古時,包犧氏統(tǒng)治天下,抬頭則向天空觀察天象,低頭則在大地觀察地理,并且觀察鳥獸的斑紋和 植物的分布生長情況,近處則取法于人體的各部份,遠處則取法于萬物的諸形象,于是開始造作八卦,用 來溝通領(lǐng)會天地造化神妙高明的用意,用來衡量區(qū)分萬種物類的情狀。結(jié)繩而織成網(wǎng)罟,用來獵取鳥獸, 捕捉魚兒。這大概是取象于《離》卦。 【注釋】 ①王,這里用如動詞,猶言統(tǒng)治。②文,斑紋。地之宜,植物在大地上的分布依其適應性而定,這種 適應性,即稱為宜。③王念孫曰:“作字涉上文‘作八卦’而衍?!必瑁啪W(wǎng)字。罟,《釋文》引馬、姚 曰:“罟猶網(wǎng)也。”④佃,《釋文》:“佃本亦作田?!碧?,即畋,狩獵。
【原文】 包犧氏沒,神農(nóng)氏作,斵木為耜①,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 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瞌》。 【譯文】 包犧氏死后,神農(nóng)氏興起,砍削木頭作為耜,揉曲木頭作為耒,將耕地鋤草的便利教給人們。這大概 是取象于《益》卦。中午時分開市貿(mào)易,招來天下人民,聚集天下貨物,互相交易然后散去,各自得到所 需要的東西。這大概是取象于《噬嗑》卦。 【注釋】 ①斵(zhuó),《說文》:“斵,斫也。”即砍削。
【原文】 神農(nóng)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 ,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①。蓋取諸《乾》、《坤》。刳木為 舟②,剡木為楫③,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④,以利 天下,蓋取諸《隨》。重門擊柝⑤,以待暴客。蓋取諸《豫》。斷木為杵,掘地為臼,杵臼之利,萬民以 濟⑥。蓋取諸《小過》。弦木為?、?,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上古穴居而野處 ,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 封不樹,喪期無數(shù)⑧。后世圣人易之以棺?、帷Iw取諸《大過》。上古結(jié)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⑩ ,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譯文】 神農(nóng)氏死后,黃帝、堯、舜相繼興起,他們引導生產(chǎn)工具和社會生活不斷地改變和提高,使人們不感 到疲乏,加以神妙的改造,使人們感到適宜?!兑捉?jīng)》的原則是,處于困境就要變通,變通則可以順達, 順達就可以長久。因此上天就會保佑它,吉祥而無不順利。黃帝、堯、舜不必有所作為,就達到天下大治 ,這大概是取象于《乾》、《坤》兩卦。挖空木頭作成船,削劈木頭作成楫,舟楫的便利,在于航渡不可 徒涉的河流而達到遠方,使天下人得到利益。這大概是取象于《渙》卦。馴化牛馬駕車,運輸重物達到遠 方,使天下人得到利益。這大概是取象于《隨》卦。重重設(shè)門,敲梆巡更,以防盜賊,這大概是取象于《 豫》卦??硵嗄绢^作成舂米的杵,挖掘洞窩當作舂米的臼,萬民獲益。這大概是取象于《小過》卦。將弦 繃在木條上制成弓,將木棍削尖制成箭,弓箭的威力可以嚇唬天下人。這大概是取象于《睽》卦。上古時 候,天冷人們則居住在洞穴,天暖則露宿在野外,后世的圣人建筑宮室,改變了這種居住方式,上有屋棟 ,下有四壁,以躲避風雨。這大概是取象于《大壯》卦。古時候葬人,厚厚地包裹著草柴,埋葬在荒野中 ,不積墳堆,不植樹木,服喪也沒有時限。后世圣人用內(nèi)棺外槨取代了這種野葬的方式。這大概是取象于 《大過》卦。上古時期,結(jié)繩記事,后世圣人用書契取代了這種記事方法。百官利用書契處理政務(wù),百姓 通過書契了解往事。這大概是取象于《夬》卦。 【注釋】 ①垂衣裳,高亨說:“垂當借為綴,綴,逢也。綴衣裳渭制衣裳也?!笨蓚湟徽f。垂衣裳,秦漢間常 以喻無為之治。以下文推之,此義仍可通。②刳(kū),《說文》:“刳,判也?!奔磁_,剜空。③剡 (yǎn),《說文》:“剡,銳利也。”即削尖。④服,乘,即駕馭的意思。引重,運載重物。⑤柝,《釋 文》:“柝,兩木相擊以行夜?!奔唇裾Z所謂更梆。⑥濟,《爾雅·釋言》:“濟,益也?!雹呦遥萌?br>動詞,將木條彎曲加弦于其上。弧,弓也。⑧衣,用如動詞,包裹。薪,柴草。封,鄭注《禮記·王制》 :“封謂聚土為墳?!睒?,植樹。⑨棺之內(nèi)一層為棺,外層為槨。⑩書,文字。契,刻于竹筒上的文字。
【原文】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是故吉兇生而悔吝著 也。陽卦多陰,陰卦多陽①,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 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譯文】 所以《易經(jīng)》的內(nèi)蘊是卦象。卦象就是以卦體象征各類事物。彖就是裁決。六爻的變化是仿效天下事 物的變化。所以吉兇就從中產(chǎn)生,悔吝就從中顯現(xiàn)。陽卦多陰爻,陰卦多陽爻,這種現(xiàn)象的緣故是什么? 陽卦的爻畫是奇數(shù),陰卦的爻畫是偶數(shù),這種現(xiàn)象表示什么性質(zhì)?陽卦一陽爻,二陰爻,表示一君二民, 即少數(shù)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眾多的百姓,這是君子的原則。陰卦二陽爻,一陰爻,表示二君一民,即少數(shù)百姓受多 數(shù)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這是小人的原則。 【注釋】 ①陽卦指《震》、《坎》、《艮》,皆兩陰爻、一陽爻,所以說多陰。陰卦指《巽》、《離》、《兌 》,皆兩陽爻、一陰爻,所以說多陽。
【原文】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 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①。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 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譯文】 《易經(jīng)》說:“匆匆忙忙地來來往往,朋友們順從你的思想?!笨鬃诱f:“天下人有些什么思想?有 些什么考慮?天下的道路雖多,但同歸于一個地方,人們的想法雖多,但統(tǒng)一于一個道理。天下人還有什 么思想?還有什么考慮?太陽降落則月亮升起,月亮降落則太陽升起,日月交替升降,光明就產(chǎn)生了。寒冷 消退則暑熱來臨,暑熱消退則寒冷來臨,寒暑交替,年歲就形成了。往者退縮,來者伸展,屈伸交替,利 益就產(chǎn)生了。軟蟲的收縮是為了求得伸展,龍蛇的潛藏是為了保全生命。精研義理達到純熟高妙的境界, 是為了具體的運用。利用知識靜養(yǎng)自身,是為了提高德行。超越了這些范圍,就不是我所能了解的了。窮 究事物的奧秘,認識事物的變化,就是最偉大的德行?!?br>【注釋】 ①蠖(huò),《說文》:“蠖.尺蠖,屈甲蟲也?!毙?,伸。
【原文】 《易》曰:“困于石,據(jù)于蒺藜①,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弊釉唬骸胺撬Фа?,名必辱。 非所據(jù)而據(jù)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耶?” 【譯文】 《易經(jīng)》說:“被石頭絆倒,手撐在蒺藜上,進入自己的家,看不到自己的妻子,這是兇險的征兆。 ”孔子說:“不成為障礙的反而成為障礙,名聲必將蒙受羞辱。不可憑藉的而將它作為憑藉,生命必遭威 脅。既蒙羞又遇險,死期將要到來了,妻子難道還見得著么?” 【注釋】 ①此引《固》卦六三爻辭。困,絆倒。據(jù),手抓,手撐。蒺藜,刺樹。
【原文】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笨鬃釉唬骸蚌勒撸菀?。弓矢者,器也。射之 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①,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br>【譯文】 《易經(jīng)》說:“王公向站在高墻之上的鷹射擊,射獲了它,無所不利?!笨鬃诱f:“鷹是飛禽。弓矢 是利器。射鷹的是人。君子身藏利器,等待有利時機采取行動,有什么不利的。箭矢離弦就不可阻遏,出 獵就必有收獲,講的是必須具有完備的工具而后采取行動?!?br>【注釋】 ①括,《方言》十二:“括,閉也。”《廣雅·釋詁》:“括,塞也。”即阻遏。
【原文】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 :‘屨校滅趾①,無咎?!酥^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 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揜②,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兇③。’ ” 【譯文】 孔子說:“小人不以不仁義為可恥,不以不道義而畏懼,不見利益不去努力,不受威嚇不知收斂。懲 罰小錯能使他們警懼大錯,這也是小人的福氣?!兑捉?jīng)》說:‘帶上腳鐐,雖然磨破了腳趾,但沒有大的 災禍?!v的就是這個意思。善行不積累,不足以成就名聲,罪惡不積累,不足以傷害生命。小人認為小 小的善行沒有益處而不去做,認為小小的罪過不會帶來傷害而不加以克服,所以惡行積累到不可掩蓋的程 度,罪責大到無法解脫的地步,所以《易經(jīng)》說:‘肩上套著枷鎖,磨破了耳朵,這是兇險的征兆?!?br>【注釋】 ①此引《噬嗑》卦初九爻辭。屨,今本作履,本卦經(jīng)文作屨,據(jù)改。屨,曳也。猶今言拖。校,木制 囚人之刑具,這里指桎。②揜,讀為掩,掩蓋。③此引《噬嗑》卦上九爻辭。何,借為荷,背負。校,這 里指枷。
【原文】 子曰:“危者,安其仁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 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兑住吩唬骸渫觯∑渫?!系于苞桑①?!?br>【譯文】 孔子說:“地位受到動搖的,在過去卻是地位穩(wěn)固的;國家遭到滅亡的,在過去卻是身家安全的;社 會發(fā)生動亂的,在過去卻是社會安定的。所以,君子在安穩(wěn)時,不要忘記危險,在安全時,不要忘記危亡 ,在安定時,不要忘記動亂。這樣,自身才能安全,國家才能保全?!兑捉?jīng)》說:“快要滅亡了!快要滅 亡了!國家的命運如同系在嫩弱的苞草桑枝上一樣危險。,” 【注釋】 ①此引《否》卦九五爻辭。苞桑,苞草、桑枝。
【原文】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 《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 渥,兇①?!圆粍倨淙我病!?br>【譯文】 孔子說:“德行鄙薄而地位尊貴,智慧淺陋卻謀劃大事,力量微小卻肩負重任,很少不遭遇災難?!?br>易經(jīng)》說:‘鼎的足折斷了,傾覆了王公的萊肴,懲罰是慘重的,這是兇險的象征?!v的就是力不勝任 ?!?br>【注釋】 ①此引《鼎》卦九四爻辭。餗,米粥菜湯之類。形渥,呂祖謙《音訓》:“形,九家、京、荀悅、虞 作刑,一行、陸希聲亦作刑。渥,鄭作剭。晁氏曰:‘九家、京、虞作剭,重刑也’”。
【原文】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兇之先見者也。君 子幾而作,不俟終日?!兑住吩唬骸橛谑?,不終日,貞吉①?!槿缡桑瑢幱媒K日,斷可識矣。君子 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br>【譯文】 孔子說:“知道微妙的事機,這是神妙吧。君子對上不諂媚,對下不輕侮,他知道微妙的事機吧。事 機,就是變化的最初跡象,吉兇就是從中預先顯現(xiàn)出來的。君子看準時機而有所作為,不可延宕怠慢?!?br>易經(jīng)》說:‘被夾在石縫中,不到一天解脫了。卜問得到吉利?!瘖A在石縫中,豈可坐而待斃,這是可以 斷然判明的。君子了解微妙的事機,也了解明顯的形勢,知道何時應該柔弱,何時應該剛強,這才是萬民 仰望信賴的人物?!?br>【注釋】 ①此引《豫》卦六二爻辭。介,猶夾。終日,一整天。貞,卜問。
周易系辭下譯注(2)
時間:2009-06-22 10:46來源:本站編輯 作者:先圣 點擊:
11次
關(guān)鍵詞:周易,系辭下,譯注
【原文】 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兑住吩唬翰贿h復,無祗悔 ,元吉①。 【譯文】 孔子說:顏回這年輕人,他大概差不遠了吧。有過錯未嘗不知道,知道了從來不會重犯。《易經(jīng)
【原文】 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兑住吩唬骸贿h復,無祗悔 ,元吉①?!?br>【譯文】 孔子說:“顏回這年輕人,他大概差不遠了吧。有過錯未嘗不知道,知道了從來不會重犯?!兑捉?jīng)》 說:‘迷失不遠就能回頭,沒有大的悔恨,而且大吉大利?!?br>【注釋】 ①此引《復》卦初九爻辭。不遠復,即不遠而復。復,返回。祗,元,同為“大”義。
【原文】 “天地絪缊,萬物化醇,男女構(gòu)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言致一也?!?br>也?!?br>【譯文】 “天地之間,陰陽之氣交融,萬物變化和諧;雄雌交構(gòu),萬物變化生成?!兑捉?jīng)》說:‘三人同行則 難免意見不合而使一人孤立,一人行則孤獨寂寞,遇人則邀來作伴?!褪侵v團結(jié)合作的道理?!?/p>
【原文】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動,易其心而后語,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 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①。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兑住吩唬骸嬷?br>,或擊之,立心勿恒,兇?!?br>【譯文】 孔子說:“君子必須先穩(wěn)固自身而后才有所行動,必須先鎮(zhèn)靜情緒而后才有所議論,必須先鞏固交情 而后才向人求助。君子注重這三個方面的修養(yǎng),所以能得到安全。自身阽危而貿(mào)然行動,那么人們就不會 參與。自身恐懼而去安撫別人,那么人們就不會信任。沒有交情而求助于人,那么人們就不會給予幫助。 沒有人支持你,那么傷害你的人就要來到?!兑捉?jīng)》說:‘沒有人幫助,甚至有人攻擊,而自身立志不堅 定,那就危險了?!?br>【注釋】 ①上“與”字,意為幫助;下“與”字,意為給予。
【原文】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cè)嵊畜w。以體天地之撰 ①,以通神明之德。其稱名也,雜而不越。于稽其類②,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 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③,則備矣。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 事肆而隱④。因貳以濟民行⑤,以明失得之報?!?br>【譯文】 孔子說:“明曉《乾》、《坤》兩卦的義蘊,是通會《易經(jīng)》的基礎(chǔ)。乾代表陽性的事物,坤代表陰 性的事物。陰陽之德是相配合的,陰柔陽剛各有其特性?!兑捉?jīng)》根據(jù)這一基本分類去分別天地生成的一 切事物,根據(jù)這一基本分析去了解自然造化的內(nèi)涵,并用各種卦象象征性地表現(xiàn)出來,雖然復雜卻不紊亂 ??疾熵赞o爻辭所引舉的事類,大都是衰世的事情吧?《易經(jīng)》既揭示歷史而又考察未來,既顯現(xiàn)細微而 又闡明幽隱。推廣開來,《易經(jīng)》還確定名目,分辨事物,陳述事理,判斷兇吉,是十分完備的。它所稱 引的事物是細小的,但它類比的事物卻是重大的。它的意旨深遠,它的文辭高雅,闡述道理委婉而又中肯 ,論斷事實直率而又深刻?!兑捉?jīng)》正是利用卜筮者的猶疑以此來指導人們的行為,辨明兇吉得失的報應 。” 【注釋】 ①體,《周禮·天宮序》:“體國經(jīng)野?!编嵶ⅲ骸绑w猶分也?!币饧磩澐?、區(qū)別。撰,《廣雅·釋 詁》:“撰,具也?!本邆?。天地之撰,猶言天地生成的一切事物。②于,王引之曰:“于,語助也?!?br>稽,考查。③開,推而廣之。當名,猶言正名,此處指確定名目。正言,陳敘事理。斷辭,判斷吉兇。④ 肆,《集解》引虞翻說:“肆,直也。”隱,直達隱秘,深刻。⑤貳,朱熹曰:“貳,疑也?!?/p>
【原文】 《易》之興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 。《復》,德之本也?!逗恪?,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兑妗?,德之裕也?!独А罚轮嬉?。 《井》,德之地也①?!顿恪?,德之制也?!堵摹?,和而至?!吨t》,尊而光②。《復》,小而辨于物。 《恒》,雜而不厭③?!稉p》,先難而后易?!兑妗?,長裕而不設(shè)④?!独А?,窮而通?!毒?,居其所 而遷⑤?!顿恪罚Q而隱⑥。《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逗恪芬砸坏隆!稉p》以遠 害。《益》以興利?!独А芬怨言??!毒芬赞q義。《巽》以行權(quán)⑦。 【譯文】 《易經(jīng)》的產(chǎn)生,也許在中古時期吧?創(chuàng)作《易經(jīng)》的人,也許有憂患吧?所以《履》卦(《系辭》的 作者認為講行為修養(yǎng))是道德的基礎(chǔ)。《謙》卦(講謙讓虛心)是道德的樞紐。《復》卦(講復歸善道)是道 德的根本?!逗恪坟?講堅定操行)有利于道德的穩(wěn)固?!稉p》卦(講懲忿窒欲)有利于道德的修養(yǎng)。《益》 卦(講改過向善)有利于道德的充實。《困》卦(講窮久必通)有利于辨明道德的厚薄?!毒坟?講施舍救 濟)有利于道德的傳播。《巽》卦(講退讓順服)有利于道德的制約?!堵摹坟员硎居枚Y來調(diào)和關(guān)系接人待 物?!吨t》卦表示自謙自貶反而帶來光榮。《復》卦表示謹于細小之事則可以辨明大是大非?!逗恪坟员?br>示始終如一而不怠倦?!稉p》卦表示道德修養(yǎng)初期是困苦的,既已習慣則成自然?!兑妗坟员硎驹鲆娴滦?br>,就可以長久寬裕而不困難?!独А坟员硎咎幘称D難而志向堅定,終久會實行愿望?!毒坟员硎咎幵诤?br>適的地位而且能施德于人?!顿恪坟员硎咎幨虑‘斢眯闹t讓。用《履》卦的原則來制約行動。用《謙》卦 的恣態(tài)來折衷禮節(jié)。用《復》卦的道理來回顧反省。用《恒》卦的精神來專一道德。用《損》卦的方式來 避開災禍。用《益》卦的方法來收取善果。用《困》卦的思想來減少怨恨。用《井》卦的義理來辨別是非 。用《巽》卦的智慧來處斷權(quán)衡。 【注釋】 ①高亨說:“地,疑當作施。形似而誤?!薄断缔o》認為井是以水養(yǎng)人,《井》,《彖傳》曰:‘井 養(yǎng)而不窮也?!湔f同。井以水養(yǎng)人,似人以德施人,故《井》為德之施?!雹谧?,王引之說:“尊讀為 撙,自貶損也?!雹垭s,王引之說:“雜,當讀為幣。幣,周也。一終之渭也?!逗恪分疄榈溃K始相巡 ,而無已時,故曰:‘幣而不厭?!雹茉O(shè),高亨說:“設(shè)字殊不易解,疑當讀為鷙,困頓也?!雹菥悠?br>所而遷,水井不移永處其所,但井水以汲取面?zhèn)鞑?,喻人居于合適的地位,施德于人。⑥稱,恰當。隱, 退讓而不夸耀。⑦權(quán),權(quán)宜。行權(quán),因時制宜,行適時之計。
【原文】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①,上下無常,剛?cè)嵯嘁?,不可為典要?br>唯變所適。其出入以度外內(nèi)②,使知懼,又明于憂患與故。無有師保③,如臨父母。初率其辭而揆其方④ ,既有典常。茍非其人,道不虛行。 【譯文】 《易經(jīng)》與人們的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它的法則就是不斷變化。易卦的爻是沒有固定位置的, 在六個爻位上流通變換,上下移動,沒有一定的規(guī)則,陽爻與陰爻的互相轉(zhuǎn)換,同樣是不被法則所拘束, 正因為這樣才充分體現(xiàn)了因應變化的法則。從爻畫的對應變化來考察本卦與變卦的相互聯(lián)系,確定吉兇使 人有所警懼,使人明于憂患與變故。猶如得到師保的教誡,如同受到父母的守護。首先遵照卦爻的釋辭來 尋索它的義理,既而就有了指導行動的要領(lǐng)。但是,不是合適的人,這種法則不會無條件的產(chǎn)生作用。 【注釋】 ①六虛,韓康伯曰:“六虛,六位也。”謂《易卦》六爻變動不居,周流六位。②其出入以度外內(nèi), 依筮法,先得之卦為本卦,通過爻變轉(zhuǎn)換之卦稱變卦。出入,就是出于本卦而入于變卦。外內(nèi),本卦為內(nèi) 卦,變卦為外卦,出于內(nèi)而入于外。度,審察。本句意為,通過爻畫的對應變化來考察本卦向變卦轉(zhuǎn)換的 對應關(guān)系,來判斷吉兇。③無,高亨認為:“無當作尤,形似而誤。尤讀為猶,似也?!睅煴?,古代貴族 子弟皆有師保?!抖Y記·文王世子》:“入則有保,出則有師?!睅煴X摻逃o導之責。④率,《爾雅· 釋詁》:“率,循也?!鞭?,《說文》:“按,度也?!币饧刺角?。方,《廣雅·釋詁》:“方,義也。 ”即義理。
【原文】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①,以為質(zhì)也。六爻之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 ②。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③,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④。噫亦要存亡吉兇⑤,則居可 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⑥。柔之為道 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兇,五多功,貴賤之等也⑦。其柔危,其 剛勝邪⑧? 【譯文】 《易經(jīng)》這本書,以推究過去,探求未來作為它的本質(zhì)特征。一卦六爻陰陽相雜,僅僅是象征各種物 侯。占卜之時,首先得到的是初爻,全卦怎樣還難以知曉,直到得到上爻,整個卦象就容易了解了,這就 是凡事須知本末的道理。初爻的爻辭僅勾勒出事物的端倪,上爻的爻辭就描繪出事物的全貌。至于鋪陳一 些現(xiàn)象,具列事物的性質(zhì),辨明是非,就必須具有二、三、四、五爻的爻辭,才能臻于完備。至于從中探 求人事的吉兇禍福,那么坐著推演卦爻就可知道了。聰明人只要看看每卦開首的《彖辭》,對于整卦的意 義就了解多半了。第二爻與第四爻同屬陰位,但位置不同,而且代表的吉善也不一樣,二爻多贊譽,四爻 多恐懼,因為它們的位置有遠近之分。陰柔的原則是不宜處在遠位,陰爻的要義在于表示無咎,在具體的 運用當中宜處于中位。第三爻與第五爻同屬陽位,但位置不同,第三爻表示兇險,第五爻表示功績,這是 因為它們所處的位置有貴賤之分。從另一角度說,陰爻處于陽位就意味著兇險,陽爻處于陽位就象征勝利 ;陽爻處于陰位也意味著危險,陰爻處于陰位同樣象征著勝利。 【注釋】 ①原始,考察過去。要終,探求未來。②初,初爻。上,上爻。依筮法,先得初爻,次得第二爻,依 序類推,最后得上爻。因而說,占得初爻,還不知全卦,既得上爻,全卦就清楚了。③雜物,羅列各種現(xiàn) 象。撰德,具列事物的性質(zhì)。④中爻,指二、三、四、五諸爻。⑤噫,王引之說:“噫與抑通。”裴學海 說:“抑,轉(zhuǎn)語詞也?!睙o義。要,探求。⑥高亨認為:“近上疑當有遠字,轉(zhuǎn)寫誤脫?!倍c四,指第 二爻與第四爻。同功,第二爻與第四爻同屬陰位,為柔。異位,第二爻處下卦中位,第四爻處上卦下位, 位置有區(qū)別。遠近,下卦為內(nèi)卦,為近;上卦為外卦,為遠,所以說有遠近之分。⑦三與五,指第三爻與 第五爻。同功,第三爻、第五爻同屬陽位,為剛。異位,第三爻處于下卦外位,第五爻處于上卦中位,位 置有區(qū)別。貴賤之等,下卦的外位為賤,上卦的中位為貴,因而有貴賤之分。⑧柔,陰爻為柔。剛,陽爻 為剛。陽爻處于陰位則危,陰爻處于陰位則吉利。反之陰爻處于陽位則危,陽爻處于陽位則吉利?!捌淙?br>危,其剛勝”,是總括上述四種情況而言。
【原文】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兩之,故六①。六者非它也, 三材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②。物相雜,故曰文③。文不當,故吉兇生焉。 【譯文】 《易經(jīng)》這本書,廣大而無所不包,其中包含天道、人道、地道。并且以三級爻位來代表天、地、人 三材,所以一卦具有六爻?!傲边@個數(shù)目沒有別的意義,它就是根據(jù)三材的道理確定的。道是變化的, 所以卦畫叫做爻。爻有位置上的區(qū)別,所以分別陰陽兩類。陰陽兩類爻畫錯綜組合,所以形成卦象。卦象 當與不當,所以產(chǎn)生了吉兇。 【注釋】 ①兼三材而兩之,三材,天、地,人謂三材。兩之,以兩個爻位構(gòu)成一個等級:上爻、五爻為天位, 四爻、三爻為人位,二爻,初爻為地位,凡三個位級,所以又說二卦須具六爻。②等,等類。物,類別。 易卦將天地萬物分為兩個大門類,即陰與陽。爻位有陰陽之別,爻畫也有陰陽之別。③文,易卦之文,即 易卦之象。
【原文】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 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譯文】 《易經(jīng)》的產(chǎn)生,大概在殷商末世、周朝的初期吧?反映了文王與紂王的時代吧?所以它的文辭帶有驚 懼自危的色彩。具有憂患意識才能帶來平安,帶著太平觀念就會造成傾覆。它的道理包容一切,一切事物 都沒有被遺棄。自始至終帶有憂患意識,總的目的在求得沒有危險。這就是《易經(jīng)》的原則。
【原文】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恒簡以知阻。能說諸心①,能研 諸侯之慮②,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③。是故變化云為④,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⑤。 天地設(shè)位,圣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⑥。八卦以象告,爻象以情言,剛?cè)犭s居,而吉兇可見矣。變 動以利言,吉兇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兇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⑦。凡《易》 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⑧,或害之,悔且吝。將叛者,其辭慙⑨。中心疑者,其辭枝⑩。吉人之辭寡⑧。 躁人之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譯文】 乾為天,它是天下最剛健的事物,它的品德是恒常平易而且諳知風險。坤為地,它是天下最柔順的事 物,它的品德是恒常簡要而且諳知險阻。能夠在內(nèi)心覽閱這些道理,能夠在思想上研究這些道理,確定天 下事物的吉兇,從而促使天下人奮勉前進。所以天地間的運動變化,人世間的言語行動,凡屬吉利之事必 有吉祥之兆。根據(jù)卦象所反映的事物性質(zhì)形態(tài)就可以知道制作器具的方法,根據(jù)占筮所揭示的兇吉禍福, 就可以知道未來的結(jié)局。天地確立了一定的秩序,圣人促成天地的造化。通過咨議與人商量,通過卜筮與 鬼商量,了解了《易經(jīng)》的原則,愚昧的人們也可以參與謀劃大事。八卦以卦象來預示,卦爻之辭以情理 來昭告。陽爻陰爻錯綜組合,吉兇就從中表現(xiàn)出來。事物的變動是以利害為準繩,人間的吉兇是隨具體情 況而轉(zhuǎn)移。所以愛與惡互相攻擊,吉與兇由此產(chǎn)生。親與疏互相爭取,悔與吝由此產(chǎn)生。感情與行為互相 感觸,利與害由此產(chǎn)生。全部《易經(jīng)》的意思是,人與人相處而不能協(xié)同合作,那就必遭兇險,甚至處心 積慮地害人,悔與吝必定來臨。打算背叛的人,他的言語閃爍。內(nèi)心有疑慮的人,他的言詞混亂。厚道的 人,他的言詞謹約。浮躁的人,他的言詞放肆。誣蔑好人的人,他的言詞游移。失去操守的人,他的言詞 含混。 【注釋】 ①說,高亨說:“說乃借為閱。《說文》:‘閱,具數(shù)于門中也。’物具列于前,覽而數(shù)之,是為閱 ?!雹谒抉R光、朱熹并謂“侯之”二字是衍文。③亹亹(wěi),奮勉前進。④云為,孔穎達曰:“或口之 所云,或身之所為也?!雹菹笫?,卦象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質(zhì)形態(tài)。占事,卜筮所揭示的人事吉兇。⑥成能 ,促成其事。與能,參與其事。⑦情,情感。偽,借作為,行為。⑧近,接近,共處。得,和協(xié)。⑨慙, 即慚字。高亨說:“慙當讀為漸。漸,詐也?!雹庵?,當為岐之借字,即分岐。⑾吉,《說文》:“吉, 善也。”吉人,厚道之人。寡,謹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