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羨林先生談散文
今讀季羨林先生《讀書與做人》之“詩人兼學(xué)者的馮至”篇,季先生由馮至其人談到馮至的散文,并由此說開去,談到什么是散文,散文的特點以及中國歷史上的散文等,使我對散文的認識進一步深化?,F(xiàn)將該文中季先生談散文的部分摘錄于后,以便進一步學(xué)習(xí):
我只想指出一點,過去一講到散文,開口必言英國的中外學(xué)者們,忘記了一個事實:中國實際上是世界上最大的散文大國。他們五體投地、誠惶誠恐地匍匐在英國散文腳下,望穿秋水,把目光轉(zhuǎn)向英國。卻忘記了,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居散文魁首地位者非中國莫屬。 中國舊日把一切典籍分為四類:經(jīng)、史、子、集。經(jīng)里面散文比較少見;史里面則大量存在,司馬遷是最著名的例子;子幾乎全屬于散文范疇;集比起子來更有過之。我們平常所說的“唐宋八大家”,明朝末年的公安派和竟陵派,清朝的桐城派,等等,都是地地道道的散文。我們讀過的《古文辭類纂》、《古文觀止》等等,不都是散文嗎?不但抒情和寫景的文章屬于散文,連一些議論文,比如韓愈的《論佛骨表》、蘇軾的《范增論》、《留侯論》以及蘇洵的《辨奸論》等等,都必須歸入散文范疇,里面彌漫著相當(dāng)濃厚的抒情氣息。我們童面習(xí)之,至今尚能成誦??墒?,對我來說,一直到了接近耄耋之年,才仿佛受到“天啟”,豁然開朗:這不是散文又是什么呢?古詩說:“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豈是之謂歟? 因此,我說:中國是世界的散文大國。 而馮至先生的散文,同中國近代許多優(yōu)秀的散文大家的作品一樣—諸如魯迅、郁達夫、冰心、朱自清、茅盾、葉圣陶、楊朔、巴金等的散文,是繼承了中國優(yōu)秀散文傳統(tǒng)的。里面當(dāng)然也有西方散文的影響,在歐風(fēng)美雨劇烈的震動下,不這樣也是不可能的。但其基調(diào)以及神情韻味等,則是中國的。恐怕沒有人能夠完全否認這一點。在這一點上,中國近代的散文,同詩歌、小說、戲劇完全不一樣,其中國味是頗為濃烈的。后三者受西方影響十分顯著。試以茅盾、巴金等的長篇而論,它們從形式上來看,是同《紅樓夢》接近呢,還是類似《戰(zhàn)爭與和平》?明眼人一望便知,幾乎沒有爭辯的余地。至于曹禺的戲劇,更在形式上與易卜生毫無二致,這也是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我這一番話絲毫沒有價值衡量的意味,我并不想說孰是孰非,孰高孰低,我只不過指出一個事實而已。但是,散文卻與此迥乎不同。讀了英國散文家的作品,再讀上面談到的那幾位中國散文家的作品,立刻就會感到韻味不同。在外國,只有日本的散文頗有中國韻味。這大概同日本接受中國文學(xué)的影響,特別中國禪宗哲學(xué)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中國散文已經(jīng)有了幾千年的歷史傳統(tǒng),各種不同的風(fēng)格,各種不同的流派,紛然雜陳。中國歷代的散文文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賽過三春的錦繡花園。但是,不管風(fēng)格多么不同,卻有一點是共同的:所有散文家都不是率爾而作,他們寫作都是異常認真的,簡練揣摩,慘淡經(jīng)營,造詞遣句,謀篇布局,起頭結(jié)尾,中間段落,無不精心推敲,慎重F筆,這情景在中國舊筆記里有不少的記載。宋朝歐陽修寫《晝錦堂記》,對于開頭幾句,再三斟酌,寫完后派人送走,忽覺不妥,又派人快馬加鞭,追了回來,重新改寫,是有名的例子。 我個人常常琢磨這個問題。我覺得,中國散文最突出的特點是同優(yōu)秀的抒情詩一樣,講究含蓄,講究蘊藉,講究意境,講究神韻,言有盡而意無窮,也可以用羚羊掛角來作比喻。借用印度古代文藝?yán)碚摷业脑拋碚f就是,沒有說出來的比已經(jīng)說出來的更為重要,更耐人尋味。倘若仔細分析一下近代中國散文家的優(yōu)秀作品,這些特點都是有的,無一不能與我的想法相印證。這些都是來自中國傳統(tǒng),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上?,我還沒有看到過這樣分析中國散文的文章。有人侈談,散文的核心精神就在一個“散”字上,換句話說就是,愿意怎樣寫就怎樣寫,不愿意寫下去了,就立刻打住。這如果不是英雄欺人,也是隔靴搔癢,沒搔到癢處。在我們散文文壇上,確有這樣的文章,恕我老朽愚鈍,我期期以為不可。古人確實有一些讀之如行云流水的文章,但那決非輕率從事,而是長期鍛煉臻入化境的結(jié)果。我不懂文章三昧,只不過如此感覺;但是,我相信,我的感覺是靠得住的。 馮至先生的散文,我覺得,就是繼承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的。不能說其中沒有一點西方的影響,但是根底卻是中國傳統(tǒng)。我每讀他的散文,上面說的那些特點都能感覺到,含蓄、飄逸、簡明、生動,而且詩意盎然,讀之如食橄欖,余味無窮,三日口香。有一次,我同君培先生談到《儒林外史》,他贊不絕口,同我的看法完全一樣?!度辶滞馐贰吠耆冒酌璧氖址?,語言簡潔鮮明,諷刺不露聲色,惜墨如金,而描繪入木三分,實為中國散文(就體裁來說,它是小說;就個別片段來說,它又是散文)之上品。以馮先生這樣一個作家而喜愛《儒林外史》完全是順理成章的。 總之,我認為馮先生的散文實際上就是抒情詩,是同他的抒情詩一脈相通的。中國詩壇的情況,我不清楚;從下面向上瞥了一眼,不甚了了。散文壇上的情況,多少知道一點。在這座壇上,馮先生卓然成家,同他比肩的散文作家沒有幾個,他也是我最喜歡的近代散文作家之一??上У氖牵裎椰F(xiàn)在這樣來衡量他的散文的文章,還沒有讀到過,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