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購買新的物品所需的真正成本,是對自然資源的大量竭取和破壞,更不用提在竭取、壓榨這些資源和生產、包裝、運輸物品過程中對環(huán)境的傷害。
所以,如果我們可以盡量不買新東西,那當我們需要一些東西時,該怎么辦呢?畢竟,總會有很多時刻我們感覺確實想要什么,不管僅僅是一種占有欲,還是真的出于需要。我們可能需要新衣服、新書、新自行車以減少使用汽車。 一名婦女決定不買新東西,這當然是一個有意思的解決辦法,但是恐怕對大多數人都不適用,你可能不會為自己套上這樣一個緊箍咒。不過,在決定是否購買新東西之前你可以嘗試以下7個步驟: 重新考慮你的需求。你真的需要它嗎?還是只是出于占有欲?或者為表明你不再需要它,你能把它換作其他東西嗎?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 借。可能你只是暫時的需要它。從朋友那或者圖書館借書,為某個特定場合借件禮服,為一個短期項目借個工具。當然,如果可能的話,也把東西借給別人作為回報。 向朋友和家人求助。有時,也許你認識的人中有人有你需要的東西并且已經不再需要它了。他們可能更樂意送給你而不是借給你。你要做的只是張嘴去問問。如果我有一些別人可能用得到的東西,我經常會給朋友們發(fā)電子郵件tweet來告訴他們。 互助網絡。同樣的理念,只是利用更廣泛的網絡空間,在互助網絡中,人們把自己需要的物品或者有意出讓的物品列在清單上,并據此進行免費的互換。這樣的網絡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 買二手。比起買新的,購買二手要好得多,因為二手產品沒有再從地球汲取資源并加工,反而延長了已被利用資源的使用期限。嘗試去二手市場、慈善商店、跳蚤市場,Craigslist或者Ebay上逛逛吧。 自己動手。盡管不是每件事都可以自己動手(如果我試圖做自己穿的衣服,那些人或許會更加變本加厲地嘲笑我),但是有時你也可以做出和買的一樣好的東西,尤其是當你擅長手工或木工時,并且用的是更便宜或已有的材料。如果家人也參與進來,有時自己動手也不嘗是件樂事。 得過且過。我知道,這和第一條看起來似乎一樣,不過實際上卻稍有不同:這條適用于當你已決定確需某物,但是卻找不到在哪或者無法再做一個。那么你應該買個新的嗎?也許,在找到一個二手的之前,一時沒有它也過得去。你可能確實需要它,但至少現(xiàn)在不用。當你持續(xù)關注一件事的時候,事情經常會出現(xiàn)轉機——有人或者突然間向你提及他(她)有你想要的東西,或者一兩周后在互助網絡或者Craigslist上看到它。更何況有時在等待的過程中,對該物品的需求可能會消失,這時你會為你的等待而感到高興的。 有時,也許窮盡以上所有方法,你也不得不買個新東西。但經常是在之前嘗試這些方法的過程中,你會發(fā)現(xiàn)你需要的這個東西不一定要是新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