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不套牢法 +開盤定勢
永不套牢法 獲利15%之內
3天內收盤最高價*0.95=止盈止損價
獲利15%到25%
3天內收盤最高價*0.925=止盈止損價
獲利25%以上
3天內收盤最高價*0.9=止盈止損價
開盤八法
一、開盤模式之取樣說明︰
依大盤5(10)分鐘走勢收盤價線圖,在(9.35 9.40 9.45) 時之指數(shù)。
1.比較(9.35)加權指數(shù)與前一交易日收盤指數(shù)之漲跌,作為第一漲跌基礎亦為第一取樣數(shù)據(jù)
2.比較(9.40)與(9.35)時加權指數(shù)之漲跌,成為第二漲跌基礎作為第二取樣數(shù)據(jù)
3.比較9:45與9:40時加權指數(shù)之漲跌,成為第三漲跌基礎作為第三取樣數(shù)據(jù)
4.此比較漲跌之根據(jù),系與前一5分鐘<K線收>比較,而非以開盤時加權指數(shù)作比較
即09:35比前一交易日收盤指數(shù), 09:40比09:35, 09:45比09:40
二、開盤模式之種類︰
利用上述每日09:45前開盤三點數(shù)值之取樣,以其每單元對前一單元比較之漲跌,即可擬定八種模式。
(1)連三漲----< 三點高盤 >
第一漲︰即09:35加權指數(shù)大于09:30加權指數(shù)(前一日收盤價)。
第二漲︰比較9:40加權指數(shù)大于09:35加權指數(shù)(非為對09:30作比較)
第三漲︰比較9:45加權指數(shù)又大于09:40加權指數(shù)(非為對09:30作比較,亦與9:35指數(shù)無關)此連續(xù)三小節(jié)皆上漲,因而謂之連三漲。簡稱< 三點高盤 >
(2)二漲一跌--< 兩點高盤 >
第一漲︰即09:35加權指數(shù)大于09:30加權指數(shù)
第二漲︰即09:40加權指數(shù)大于09:35加權指數(shù)
第三跌︰即09:35加權指數(shù)小于09:40加權指數(shù)(此純?yōu)?9:45與09:40之比較,而與09:35、09:30之加權指數(shù)無關),,此第一漲第二漲第三跌之模式即為二漲一跌。簡稱< 兩點高盤 >
其他以此類退
方法是 在K線圖上 直接開啟 5(10)分鐘 K線 即可
循此模式比較,即經排列組合又有下列模式︰
1連三漲.2二漲一跌.3一漲二跌.4連三跌.5二跌一漲.6一跌二漲.7一漲一跌一漲.8一跌一漲一跌
(1).連三漲 當日趨勢:上升走勢,通常會以高點中長紅作收,次營業(yè)仍有短線高點可期(如連續(xù)長紅後追蹤可能為反轉頂點)。 (2).二漲一跌 當日趨勢:震湯趨堅,底部漸墊高,不一定是最高點作收,通常會帶上影線。 應對:短線可介入當日之強勢股,可利用第二波高點作賣。多空:多 (3).一漲二跌 當日趨勢:下跌趨勢,有進行拉高出貨可能,次營業(yè)日通常尚有低點可期。 應對:可利用下跌第三波低點短線作買但以反彈視之。多空:空 (4).連三跌 當日趨勢:下跌走勢,通常會以低點中長黑作收,次營業(yè)日或有反彈之機會,但形成失敗可能性高,反彈時仍宜賣或減量(如連續(xù)長黑後追蹤可能為反轉低點)。 應對:盤中追蹤個股成交量之變化。多空:空 (5).二跌一漲 當日趨勢:低檔有支撐,通常會帶長下影線,次營業(yè)日通常尚有高點。應對:第三、五波之低點乃良好短線買點。多空:多 (6).一跌二漲 當日趨勢:拉回有支撐買盤,而買盤有追價意愿,探底後仍將震湯趨堅,底部墊高會帶下影線作收,次營業(yè)日通常尚有高點可期。應對:拉回第二波低點可作買。多空:多 (7).一漲一跌一漲 當日趨勢:通常出現(xiàn)在盤整盤,屬盤堅走勢,原則上觀望。應對:可設定價位,區(qū)間來回操作。多空:╳ (8).一跌一漲一跌 當日趨勢:通常出現(xiàn)在盤整盤,屬盤跌走勢,原則上觀望。應對:可設定價位,區(qū)間來回操作。多空:╳ (1) 紅紅紅.連三漲 高點約在(11.00-11.15) 低點約在(10.10-11.00)
(2)紅紅黑.二漲一跌 高點在(10.45-11.15) 低點(9.50-10.00)(13:25-13.30 ) (3)紅黑黑.一漲二跌 高點(9.35-9.40)或(10.50-11.00) 低點在尾盤或(10:50-11:10) (4) 黑黑黑.連三跌 高點10.50-11.00)減量或作空 低點(10.00-10.10)或臨收時 (5)黑黑紅.二跌一漲 高點約在(10.50-11.00)或(13.20-13.30)間 低點約在(10.00-10.10)或(10.45-11.00)間 (6) 黑紅紅.一跌二漲 低點在開盤的(9.30-9.40)或在(10.10-10.30) 高點約在(10.50-11.10)或臨收時14.30以後 (7)紅黑紅.一漲一跌一漲 觀望盤中往上強中帶弱 (8)黑紅黑.一跌一漲一跌 觀望盤中往下弱中帶強 三︰開盤八法之效用: A.優(yōu)點︰
利用開盤模式,可推理模擬當日可能最高時點與最低時點,作為當日買賣抉擇之依循。至少可掌握當日可能盤中發(fā)展方向,作為操作策略之調整如加碼、停損、作多、作空、觀望等待等依據(jù),具此方向感,將不致逆勢操作。不僅操作上有方向可依循,心態(tài)穩(wěn)健亦必有較踏實與具體作法,不慌不忙,不僅可避免盤中之情緒隨盤勢漲跌而起伏,亦可據(jù)以培養(yǎng)訓練出篤定穩(wěn)建之操作心態(tài)。
利用開盤模式作為當日進出之參考,每次買賣所累積之差價利潤相當可觀,為贏家必備。及至目前,單獨使用準確度經統(tǒng)計已高于87.5%,若能有效結合波浪運用,其準確度更高,吾人證諸<波浪道場>近一個月來,數(shù)次簡單據(jù)此事先<分析預告>,對每日盤態(tài)之掌握幾乎每次滿分,網友應已初步驗證無疑,故謂充份利用獲益無窮,( 即使盤中有突發(fā)性利多或利空影響與沖擊,若能確實結合波浪運用執(zhí)行,即可規(guī)避并控制住風險 )。
B.盲點︰開盤八法之使用,需克服一己當日持股操作之主觀偏多或偏空心態(tài),一味的全然偏多,或偏空,未能舍棄我執(zhí),充份利用此法,調整操作策略,其下場為何?只要是上此<權證網>一個月以上之網友,應已俱知冷暖。
利用開盤模式作為分析,只作開盤前15分鐘之取樣,因而盤中有突發(fā)利多,利空沖擊時,將失卻其準確度,逢此現(xiàn)象,宜速作心態(tài)調整,搭配其它技術指標作為分析,尤其在連漲多日或連跌多日時,皆有變盤關鍵,宜作應對。
在盤整行情中,其開盤模式之效用較不顯著,宜搭配其它技術指標作為分析參考。
以下簡述< 開盤八法 >分析行情與應對上之參考 :
一、連三漲 : < 三點高盤 > 紅紅紅
A特點︰
(1) 在開盤,前15分鐘指數(shù)連漲
(2)通常在有利多題材出現(xiàn)時
(3)關鍵點、關卡跳空突破時。
(4)金融股或大型績優(yōu)股領軍上漲時。
(5)在原本上升趨勢中的大漲小回波段后。
B當日趨勢︰
(1) 可視為當日走勢屬上升趨勢
(2)通常以高點中長紅作收
(3)次營業(yè)日尚有短線高點可期。
(4)指標股強勢,常有長紅或漲停表現(xiàn)。
(5)價量配合得宜。
C應對時點︰
(1)震湯時第2波低點為當日低點可短線切入(2)其低點時間約略在當日(10.10-11.00)間。
(3)當日高點︰開中高模式,高點在(11.00-11.15),開平高盤模式,高點在臨收尾盤。
D.操作原則︰
(1) 原則上以作多為主,選擇強勢股介入。
(2) 漲停鎖定個股如量縮,則可續(xù)抱。在前半場成交量放大異常者,獲利部份先行了結。
(3) 如此盤勢在連續(xù)中長紅后出現(xiàn),同時成交量暴增,則出脫1/2持股。
(4) 個股如歷經價穩(wěn)量縮之走勢后,第一次量的突破,則可留倉,空手可進留倉以待。
二、二漲一跌 ---< 兩點高盤 > 紅紅黑
A特點︰
(1)在開盤9:35、9:40指數(shù)連上漲,9:45分指數(shù)拉回。
(2)通常在指數(shù)上升趨勢中出現(xiàn)。
(2)亦可能在拉回整理,多方將之扭轉時。
(4)指標股持續(xù)領軍,但沖高已遇關卡反壓。
(5)此種模式亦常出現(xiàn)下盤堅行情中。
B當日趨勢︰
(1)可視為當日走勢為常態(tài)上升趨勢。震湯趨堅。
(2)底部漸墊高,不一定能高點作收,有帶上影線壓力。
(3)盤中價量應為良性配合,如價量背離,則宜觀望。
(4)介入以當日強勢股為主。(5)指標股的走勢關鍵大盤發(fā)展。
C應對時點︰
(1)拉回第2波低點作為買點。
(2)利用第35波頂點作賣或拔擋。
(3)常態(tài)時當日高點在(10.45-11.15)。
(4)常態(tài)時當日低點在(9.50-10.00)或13:25-13:30左右。
D操作原則︰
(1)原則上以作多為主。
(2)選擇強勢股介入。
(3)指標股、強勢股如未能有如意價位沖銷,原則上可留倉,其它同步仍應沖銷。
三、一漲二跌---< 一點高盤 >紅黑黑
A特點︰
(1)在開盤︰(9:35)上漲,而(9:40、9:45)分則指數(shù)拉回。
(2)通常在下跌趨勢中出現(xiàn)。
(3)指標股已失卻領軍作用與效果。
(4)主力股有拉高出貨可能。
B當日趨勢︰
(1)此種走勢為下跌趨勢。
(2)指數(shù)高點未能創(chuàng)新高,游走低檔區(qū)(或盤下)。
(3)指標股常有暴增式大量產生。
C應對時點︰
(1)常態(tài)時有拉高出貨之慣性,利用反彈時可減量經營,或作空。
(2)常態(tài)時當日高點在(9.35-9.40)或(10.50-11.00)
(3)常態(tài)當日低點在尾盤臨收或10:50-11:10間
D操作原則︰
(1)原則上以作空為主。
(2)反彈時可空連續(xù)大漲個股與高價股、主力股。
(3)臨收低點時,仍暫不回補,空單仍可留倉。
四、連三跌---< 三點低盤 >黑黑黑
A特點︰
(1)開盤(9.35 9.40 9.45)指數(shù)皆往下回探連續(xù)下跌。
(2)此種模式出現(xiàn)下有突發(fā)性利空。
(3)盤勢跳空跌破重要關鍵點,或關卡時。
(4)金融股或指標股領軍下跌時。
(5)原來跌勢中的大跌小漲的過程中。
B當日趨勢︰
(1)可視為當日走勢為下跌趨勢。
(2)通常以最低點中長黑作收。
(3)次營業(yè)日尚有低點。
(4)指標股弱勢領先拉回,高價股、主力股或有長黑或跌停板出現(xiàn)
(5)價量關系呈現(xiàn)背離。
C應對時點︰
(1)震湯第35波頂點為當日高點。
(2)常態(tài)上仍難返回盤上。
(3)其高點約在(10.50-11.00)先行減量或作空。
(4)低點產生在(10.00-10.10)或臨收時。
D操作原則︰
(1)原則上以作空為主。
(2)出脫時以高價股、主力股先行為之,同時亦為空單對象。
(3)高價股、主力股易有長黑或跌停出現(xiàn)。
(4)如初步跌停股成交量擴大,暫不宜介入。
(4)此種盤態(tài)出現(xiàn),次營業(yè)日尚有低點,空單可持續(xù),多單反彈時需出脫。
五、二跌一漲 黑黑紅
特點︰
(1)開盤︰(9.35-9.40)指數(shù)拉回,而(9.45)指數(shù)反彈。
(2)通常此模式常出現(xiàn)下反彈行情中。
(3)指標股在深跌后先行有止跌回穩(wěn)跡象。
(4)此種模式亦可能出現(xiàn)盤跌走勢。
當日趨勢︰
(1)可視為低檔將反彈的趨勢。
(2)低檔回探后有支撐買盤。
(3)通常易帶下影線,次營業(yè)日尚有高點可期。
(4)在指標回探時,成交量大幅萎縮。
應對時點︰
(1)盤中震湯第2波,或第4波低點,可短線進場為多。
(2)常態(tài)下當日高點產生在(10.50-11.00)或(13.20-13.30)間。
(3)常態(tài)下當日低點產生(10.00-10.10)或(10.45-11.00)間。
操作︰
(1)原則上在盤下第2波或第4波低點,可作多進場。
(2)介入個股以指標股為主。
(3)如無理想價位可沖銷,指標強勢股可留倉或先行平倉再定奪。
(4)追蹤臨收時下影線的可能長度,如有1.5%以上之幅度,則可全部留倉,在次營業(yè)日開高時了結。
六、一跌二漲 黑紅紅
特點︰
(1)開盤(9.35)下跌,但(9.40-9.45)指數(shù)反彈。
(2)通常此模式在上升趨勢中出現(xiàn)。
(3)開盤后指標股續(xù)揚,但部份個股有短線獲利回吐反壓。
(4)此種模式通常亦出現(xiàn)需震湯補量之盤勢,主力介入頗深時。
(5)高低檔需換手整理時,常出現(xiàn)。
當日趨勢︰
(1)盤勢拉回有支撐性買盤,且買盤追價意愿頗積極。
(2)格局上仍有震湯趨堅之發(fā)展,且有底部漸墊高之現(xiàn)象。
(3)此種模式通常留下影線以紅線作收,機率高。
(4)通常次營業(yè)日還有高點。(5)盤中價量關系成配合。
應對時點︰
(1)盤中拉回第2波未創(chuàng)新低時即可進場承接。
(2)常態(tài)下當日低點在開盤的(9.30-9.40)或在(10.10-10.30)
(3)常態(tài)下當日高點在(10.50-11.10)或臨收時14.30以後
操作︰
(1)短線第2波低點可進場,或再回探未創(chuàng)新低時可翻多。
(2)介入指標股為主,且價量配合良好。
(3)此模式,切忌作空,原放空者,應立即回補翻多。
(4)持股者可設定高價位作賣,或價位不理想時可留倉,次營業(yè)日仍有高價可期。
七、A.一漲一跌一漲
B.一跌一漲一跌
特點︰
(1)開盤9:35、9:40、9:45間漲跌互見,間次出現(xiàn)。
(2)此模式其漲跌間幅度皆有限。
(3)此種模式產生在橫向整理的格局。(4)成交量持續(xù)相當?shù)兔浴?
(5)指標股出現(xiàn)不強烈或無指標股可期。
當日趨勢︰
(1)指數(shù)間無多大變化幅度。
(2)盤跌、盤堅走勢皆易產生,以觀望心態(tài)應對之。
應對時點︰
常態(tài)下高低點未能明確,當日沖銷不易為之。
操作︰
(1)原則上觀望為主。
(2)逆勢股不宜作空,除非連漲多日。
(3)買賣時可設定價位作買或作賣,不宜市價委托?!≡逆溄樱?a href="http://www./viewthread.php?tid=3673329">http://www./viewthread.php?tid=3673329
|
|
|
來自: langrongqi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