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中醫(yī)針灸--養(yǎng)生保健穴位大全

 秀秀的書屋 2010-06-30

中醫(yī)針灸--養(yǎng)生保健穴位大全

本文選自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網(wǎng)

中醫(yī)針灸養(yǎng)生保健常用穴位的44個體穴

1.風門

取穴: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取之。

作用:用以預防感冒、肺結(jié)核、癰疽等?!额惤?jīng)圖翼卷七》稱,此穴“常灸之,永無癰疽、瘡疥等患”。另外,日本將風門稱“打肩”,其民間習俗,人到20歲,須行”打肩灸”來防病強身。

操作:(1)灸法:著膚灸,35壯,麥粒大艾炷。艾條灸,雀啄灸1520min。(2)針法:同肺俞。

2.素

取穴:在面部,當鼻尖正中。

    作用:本穴為預防休克之要穴,可配合人中(水溝)同用。現(xiàn)代實驗研究表明,本穴能限止血壓下降,促使血壓上升,具有興奮呼吸機能,以及提高機體對失血的耐受性和代償能力。

    操作:針法:斜刺,針尖從鼻尖端斜向上刺入,深約0.51.0寸,使產(chǎn)生酸麻感,可擴散至鼻根及鼻腔。留針直到癥情改善,留針期間宜間斷運針。

    3.太陽

    取穴:在顳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處。

    4.神闕(臍中)

    取穴:在臍窩正中。

    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保健穴之一。如宋代《扁鵲心書》提到期“凡用此灸,百病頓除,延年益壽”。明代《針灸集成》也記述一老者,“年逾百歲,而甚壯健”,原因是“每交(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灸臍中”之故?,F(xiàn)代用它調(diào)節(jié)腸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預防中風。

操作:灸法:隔鹽灸,以黃豆至棗核大之艾炷,灸530壯。關(guān)于壯數(shù),《類經(jīng)圖翼》認為:“若灸三、五百壯,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勺鲄⒖?。艾條灸,每次1520min,以局部潮紅為度。

作用:預防感冒、急性結(jié)膜炎以及頭痛發(fā)作。

5.百會

取穴:在頭部,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簡便而正確的取穴方法為:于前后正中線和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取穴。

作用:本穴具有比較明顯的雙向調(diào)節(jié),既可預防高血壓,又能防止血壓過低引起休克。近年來還用于預防競技綜合征。

操作:(1)針法:用301寸毫針成15°角向后平刺入0.50.8寸,也可從右往左刺入一針,成十字刺法。留針30min(預防高血壓)~數(shù)小時(預防競技綜合征)。(2)灸法:以艾條作溫和灸或雀啄灸法。每次10min或據(jù)情況而定。

6.章門

取穴:在側(cè)腹部,當?shù)谑焕呦掠坞x端的下方。簡便取法為:屈肘合腋時,約當肘尖盡處。

作用:化積滯、助運化。預防膽石病等。

操作:針法為主,直刺0.81寸左右。快速進針,緩慢送至肋尖端,有局部酸脹感后,反復運針2min左右取針。注意:針前應先觸摸一下肝、膽、脾等臟器是否腫大,以免刺中,造成事故。

7.腎俞

取穴:第二、三腰椎棘突間旁開1.5寸,即命門穴旁開1.5寸。

作用:調(diào)腎氣、強腰脊、明耳目,具保健抗老作用。

操作:(1)針法:微斜向脊柱直刺,深1.5寸~2寸,針感以腰部酸脹為宜。(2)灸法:艾條灸,溫和灸1520min。

8.天樞

取穴:在腹部,臍旁開2寸處取穴。

作用:預防胃腸疾病及術(shù)后腹脹等。

操作:(1)針法:直刺1.52.0寸,局部酸脹,并可擴散至同側(cè)腹部。注意不可刺至過深,導致腹膜損傷。(2)灸法:艾條灸,雀啄灸1020min

9.身柱

取穴: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取穴。

作用:本穴在日本屬于養(yǎng)生灸的常用穴之一。尤其可用于小兒健身灸,《日常灸法》云:“習俗稱〈身柱灸〉,小兒必灸也”。小兒生后一百天,灸此穴可預防感冒、百日咳、吐乳、消化不良等。成人用以預防疲勞、抗藥物毒副作用等。

操作:灸法:1)著膚灸,成人37壯,炷如麥粒大。小兒則可將艾絨搓成鉛筆尖粗或更細之炷,灸3壯。如加灸靈臺穴,效更佳。2)艾條灸,溫和灸1520min(成人),或310min(小兒)。

10.命門

取穴:在腰部,后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取穴。可令病人正坐直腰或腑臥,先觸到十二肋端,平移至脊柱中點,其棘突間即為命門穴。

作用:重要保健防病穴。能增強體質(zhì)、調(diào)節(jié)精神,可用作平時保健防病,改善亞健康狀態(tài)及防治男性性功能障礙等。

操作:(1)灸法:1)著膚灸,灸35壯,炷如黃豆大,無疤痕灸為宜;2)艾條灸,溫和灸1520min。(2)針法:直刺,深1.01.5寸,以局部酸脹為宜,留針15min。

11.關(guān)元

取穴:在腹正中線上,臍下3寸處取穴。

作用:本穴為歷代重要的保健益壽之穴。《醫(yī)經(jīng)精義》有“元陰、元陽交點之所”的說法,《扁鵲心書》對本穴頗為推崇,曾有詩云:“一年辛苦唯三百(壯),灸取關(guān)元功方多;健體輕身無病患,彭(又稱彭祖,相傳為古代長壽者)壽數(shù)更如何。”可作為中老年保健、男性性功能障礙防治等的要穴。

操作:灸法:1)著膚灸59壯,黃豆大艾炷,宜疤痕灸。2)艾條灸,溫和灸2030min。針法:同氣海穴。

12.肺俞

取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取穴。

作用:調(diào)理肺氣、祛邪扶正。常用以預防感冒及支氣管炎、哮喘等發(fā)作。

操作:(1)灸法:著膚灸,每次35壯,艾炷如麥粒大,要求疤痕灸。亦可用藥物敷貼。(2)針法:直刺0.50.8寸。為避免傷肺造成氣胸,可在穴位向外傍開1,成45°向脊柱側(cè)斜刺1.01.5寸,局部酸脹感,一般不留針

13.心俞

取穴: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取穴。

作用:預防冠心病心絞痛等病癥

操作:直刺0.50.8寸。為避免傷肺造成氣胸,可在穴位向外傍開1處,成45°角向脊柱側(cè)斜刺1.01.5寸,酸脹感可向前胸放散,一般不留針。

14.魚際

取穴:在手本節(jié)(第一指掌聲關(guān)節(jié))后凹陷處,約當?shù)?span lang=EN-US>1掌骨中點橈側(cè),赤白肉際處。

作用:能防咳喘、利咽喉,用于預防哮喘及慢性支氣管炎的急性發(fā)作。

操作:向掌心方向斜刺進針0.31寸,提插捻轉(zhuǎn)待得氣感強烈后取針。

15.行間

取穴:在足背側(cè),第一與第二足趾之間。

作用:疏肝明目。本穴有較好的降壓作用,不僅能調(diào)整血壓,也能降眼壓,對預防高血壓、青光眼有較明顯的效果。古人認為還有防治消渴病(包括現(xiàn)代的糖尿?。┑淖饔谩?span lang=EN-US>

操作:針法:針尖略向上斜刺0.5-1,局部酸脹向足背放射。留針20-30min

16.胰俞

取穴:在背部,第八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取穴。

作用:預防糖尿病等病癥。

操作:灸法:艾條溫和灸或隔物灸。亦可用溫針隔橘子皮灸,方法為:先以毫針刺入,取新鮮橘子皮一塊置于穴區(qū),針柄敷裹上艾絨行溫針灸。

17.大椎

取穴:在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時,當項后隆起最高處下緣凹陷中為該穴。

作用:主要用于預防各類急性傳染病、對預防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的發(fā)作和藥物的毒副均有較為顯著的作用?,F(xiàn)代研究證實,電針或艾灸大椎穴,能增加抗體生成和增強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吞食細胞的功能,從而提高機體抵抗力。

操作:(1)針法:直刺,微斜向上深刺至1.01.5寸,局部酸脹,針向下及向兩肩部擴散。注意,不可過深,以免造成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或損傷脊髓。(2)灸法:艾條灸,溫和灸1530min。(3)拔罐:可用閃火法或抽吸法吸拔1015min。

18.肝俞

取穴: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取之。

作用:預防肝炎、膽結(jié)石及白內(nèi)障等。

操作:針法為主,直刺進針0.51.0寸,亦可在穴旁1處成45°角刺入1.5寸,局部酸脹,有時可向肋間放射。

19.膽俞

取穴:在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取穴。

作用:預防膽石病急性發(fā)作,與膈俞組合用于戒煙。

操作:針法為主,直刺進針0.51.0寸,亦可在穴旁1處成45°角刺入1.5寸,局部酸脹,有時可向肋間放射。

20.中極

取穴:在腹正中線上,臍下4寸處取穴。

作用:用于預防婦產(chǎn)科病癥及防治男性性功能紊亂。

操作:(1)針法:直刺1.02.0寸深,局部酸脹,可擴散至小腹及線狀放射到外生殖器,留針1520min。(2)灸法:艾條灸,溫和灸1015min。

21.膏肓俞

取穴:第四胸推棘突下,旁開3寸取之。

作用:健脾胃、培腎元,是防病延年的常用穴之一,《千金要方》有“膏肓無所不治”之說。

操作:灸法為主,著膚灸,37壯,炷如黃豆大,以無疤痕灸為宜。艾條灸,溫和灸1520min。

22.次

取穴:在骶部,當髂后上棘內(nèi)下方,正好對準第二后孔中。約于第二骶椎假棘突下緣旁開0.8寸處取之。

作用:活血止血、理氣防痛。多用于預防痛經(jīng)及產(chǎn)后出血等。

操作:(1)針法:直刺1.01.5寸,針應進入骶孔,局部有酸脹感,可放射至小腹或會陰部。留針1520min。(2)灸法:1)著膚灸,37壯,如黃豆大艾炷,無疤痕灸;2)艾條灸,雀啄灸1520min。

23.氣海

取穴:在腹正中線上,臍下1.5寸處取穴。

作用:培補元氣、固益腎精。是防病強身穴之一。古人認為該穴是“元氣之海”,也是“男子生氣之海也”(《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現(xiàn)代本穴用于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延年益壽,改善亞健康狀態(tài),以及預防休克,增強男性性功能。

操作:(1)灸法:本法為主,著膚灸59壯,炷如黃豆大。不留疤痕灸。艾條灸,溫和灸1520min。(2)針法:直刺1.01.5寸,針尖微向下,使針感如線狀放射至會陰部,留針1520min

24.期門

取穴:在胸部,乳頭直下,第六肋間隙處取穴(乳頭位于第四肋間隙)。

作用:舒肝健脾,活血化瘀,可用于預防膽石病及具有降血脂,預防冠心病的作用。還發(fā)現(xiàn),健康人灸期門后,淋巴細胞顯示增長趨勢,表明可增強抵抗力。

操作:(1)針法:斜刺,針尖向肋緣刺0.51.0寸,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2)灸法:艾條灸,溫和灸1015min。

25.曲池

取穴:在肘窩橫紋橈側(cè)端與肱骨外上髁之中點,屈肘取之。

作用:祛風解表、調(diào)和營血、主泄逆氣強壯明目。古代將本穴稱為“目灸”穴,可防止老年視力減退、鞏固牙齒,調(diào)整血壓,并有預防感冒等傳染病作用。

操作:(1)針法:直刺或針尖微斜向肢遠端,深1.52寸。感應出現(xiàn)后,一般運針12min后即出針。(2)灸法:著膚灸:35壯,炷如麥粒大。艾條灸:雀啄灸515min。

26.脾俞

取穴:在第十、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取之。

作用:調(diào)理脾氣、運化水谷、和營統(tǒng)血。用以預防脾胃疾患及體虛者可以作強壯穴應用。

操作:(1)針法同上。(2)灸法:艾條灸,雀啄灸1520min

27.孔最

取穴:前臂橈側(cè),腕橫紋上7寸處。

作用:調(diào)和營衛(wèi)、宣肅肺氣。用以預防肺結(jié)核咯血及扁桃體炎。

操作:(1)針法:毫針0.81寸,局部酸脹針感,或向前臂放散。不留針,或留針1520min。皮膚針叩刺,中等量刺激,至皮膚潮紅。(2)灸法:艾條灸,雀啄灸1520min。

28.風池

取穴:在項部,枕骨之下兩側(cè),正當斜方肌外緣與胸鎖乳突肌后緣之間的凹陷中。

作用:主要用于預防普通感冒、流感、高血壓。對預防某些眼病如青光眼、白內(nèi)障、近視等也有一定作用。

操作:(1)針法:本穴為易發(fā)生危險的穴位,作為預防用,必須注意安全。據(jù)解剖學研究和大量臨床實踐證明,針尖向鼻尖方向刺入11.5寸最為安全。以針感向眼區(qū)、前額或頭部放射為佳。留針2030min。(2)灸法:用艾條作回旋灸1015min。

29.內(nèi)關(guān)

取穴:伸臂仰掌,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兩筋間取之。

作用:寧心通絡、調(diào)血和營。本穴具有明顯的改善冠脈循環(huán),調(diào)整心臟功能,調(diào)節(jié)血脂代謝的作用,是預防冠心病的要穴。和足三里配合,可防止人流綜合癥。

操作:(1)針法:進針后,針尖略向上(肩關(guān)節(jié)方向)至得氣,用提插探尋之法,激發(fā)針感上傳至肩、腋下或前胸。然后再反復運針12min,留針1520min。(2)灸法:艾條灸,溫和灸1520min

30.四縫

取穴:在第25指掌側(cè),近端指關(guān)節(jié)中央,一側(cè)四穴。

作用:預防小兒厭食癥、促進脾胃功能。

操作:用粗針或三棱針點剌,擠壓出黃白色的粘液或血液。

31.合谷

取穴:手背,拇食指間,當?shù)诙乒侵悬c,稍偏食指側(cè)。

作用:振奮衛(wèi)陽,獲衛(wèi)肌表。對預防多種急性傳染病有效。

操作:(1)針法:直刺0.81寸,局部有較強烈之酸脹感。一般不留針。(2)灸法:艾條灸,以雀啄法灸1015min

32.少商

取穴:在手拇指末節(jié)撓側(cè),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作用:醒神、清熱。用于預防休克、暈厥和扁桃體炎。

操作:點刺放血。

33.血海

取穴:屈膝,在大腿內(nèi)側(cè),髕底內(nèi)側(cè)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nèi)側(cè)頭的隆起處。簡易取穴法:以對側(cè)的手掌按其膝蓋,手指向上,拇指偏向股內(nèi)側(cè),拇指指端所止處即為本穴。

作用:調(diào)血清血,用以預防子宮出血和蕁麻疹發(fā)作。

操作:直刺0.51寸。

34.三陰交

取穴:內(nèi)踝尖直上3寸,當脛骨后緣。

功效:健脾、益腎、疏肝、調(diào)經(jīng)血、主生殖。本穴對增進腹腔臟器,尤其是生殖系統(tǒng)健康,有較重要作用??煞乐文行灾怨δ苷系K、婦女之經(jīng)帶疾病。

操作:(1)針法:毫針直刺11.5寸,局部酸脹,留針1520min。(2)灸法:著膚灸,37壯,艾炷如黃豆大;艾條灸,溫和灸1020min

35.足三里

取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cè)的1橫指。

作用:健運脾胃,補中益氣,增強體質(zhì),延年益壽。本穴自古就是預防保健的要穴,《醫(yī)說卷二》云:“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現(xiàn)代臨床上觀察到,可預防中風、冠心病及流感等傳染病。實驗研究證實,對循環(huán)、消化、神經(jīng)、血液及內(nèi)分泌、呼吸等系統(tǒng)均有調(diào)整作用,能提高機體整體代謝水平。

操作:(1)灸法:著膚灸,39壯,艾炷如麥粒至黃豆大。艾條灸,每次1520min。(2)針法:垂直刺,深1.52寸,針感以向四周擴散為主。如為預防傳染病,可使之放射至膝或踝部。手法宜輕捷,運針后即出針。

36.命關(guān)

取穴:位于脅下宛宛中。具體取法為坐位,先取中脘,以中脘與乳中穴連線為一邊,作等邊三角形,此三角形之另一角尖端即為命關(guān)穴。

作用:補脾陽、益脾氣,本穴首載于《扁鵲心書》,是培補后天之重要穴位。

操作:灸法為主,著膚灸59壯,炷如黃豆大,無疤痕灸;艾條灸,雀啄灸1520min

37.委中

取穴:窩橫紋中點,注意避開動脈。

作用:解血毒、強腰膝、固肌表。為預防小兒急性灰髓炎常用穴之一,尚可防感冒、中暑、中風等。

操作:針法:毫針直刺1.01.5寸,局部酸脹,或有麻電感放射至足,不留針。三棱針點刺,出血數(shù)滴。

38.膈俞

取穴: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取穴。

作用:預防呃逆,與膽俞穴組成四花穴可用于戒煙。

操作:直刺0.50.8寸。為避免傷肺造成氣胸,可在穴位向外傍開1處,成45°度角向脊柱側(cè)斜刺1.01.5寸,局部有酸脹感。

39.印堂

取穴:在額部,當兩眉頭的中間。

作用:本穴多與百會配合用于預防高血壓、失眠及憂郁癥等。

操作:針法:以1寸毫針自上至下平刺0.5寸。

40.涌泉

取穴:足底中線之前、中13處。足趾屈(向足心方向屈曲)時,于足心出現(xiàn)凹陷處取穴。

作用:補腎壯陽,有增強體質(zhì)和延年益壽的作用。

操作:因本穴針刺劇痛,以灸為主。灸法:艾條灸,溫和灸1020min。

41.正光

取穴:位于眶上緣之下方,有兩點:正光1穴位于眶上緣外34與內(nèi)14交界處,正光2穴位于眶上緣外14與內(nèi)34交界處。

作用:用于預防青少年近視眼、老視等。

操作:一般以皮膚針叩刺,每穴點50100下,或用指壓法,每穴按壓23min。

42.合谷

取穴:手背,拇食指間,當?shù)诙乒侵悬c,稍偏食指側(cè)。

作用:振奮衛(wèi)陽,獲衛(wèi)肌表。對預防多種急性傳染病有效。

操作:(1)針法:直刺0.81寸,局部有較強烈之酸脹感。一般不留針。(2)灸法:艾條灸,以雀啄法灸1015min。

43.至陰

取穴:足小趾外側(cè),距趾甲角約0.1寸處。

作用:對糾正胎位,預防難產(chǎn)有特效。古籍中即有記載,如明代《類經(jīng)圖翼》一書中就有:“橫逆難產(chǎn)——,急于本婦右腳小指尖,灸三壯,炷如小麥,下火立產(chǎn)如神。蓋此即至陰穴也”。現(xiàn)代通過大量的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證實這一作用。

操作:灸法:著膚灸,35壯,炷如麥粒大;艾條灸,溫和灸2030min。

44.陽陵泉

取穴:小腿外側(cè),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闪畈∪苏?,按取腓骨小頭和脛骨粗隆,向下呈等邊三角形,其下角端即是穴位。

作用:疏肝清膽、舒筋活絡。有消除疲勞,預防膽石病之作用。

操作:(1)針法:直刺1.01.5寸,待局部酸脹明顯后運針,針感向下放射至踝,亦可上傳至膝及大腿。不留針。(2)灸法:艾條灸,溫和灸1020min。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