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沒有發(fā)生汶川5.12地震,這所學校的做法再平淡不過,也不會為我們所知曉。
但大地震發(fā)生了。許多學校師生傷亡慘重,但這所學校由于平時的多次演習,2200多名學生和上百名老師,從不同的教學樓和不同的教室,全部沖到了操場上,并以班級為組織站好,用時1分36秒,逃生模式結果竟與演習無二——學生無一傷亡,.教師無一傷亡。 在慶幸和感動之余,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所學校的不平凡之處:安全教育意識強,平日的工作是那么的細致和有效。 1、學校工作千頭萬緒,安全教育人命關天 安全事故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可一旦發(fā)生,后果會十分嚴重,往往涉及到人的生命。因此,安全問題是一個“以一萬對萬一”的問題,也就是說它可能在一萬次中發(fā)生一次,但是我們必須以一萬次的教育、一萬次的管理、一萬次的培訓來預防和應對它。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是一切的根本,而安全教育在關鍵時候就能挽救生命。平時訓練多流汗,災難來臨少流血。地震后師生無一傷亡,手拉手圍在一起,校方才可以大聲地、驕傲地向家長報告平安的消息,這就是安全教育的意義和魅力。 人的一生面臨的危險種類其實有很多,比如交通事故、食品中毒、溺水、火災、臺風、雷電、治安傷害等等,都需要防范與安全教育,需要我們做很多的工作。有一位專家以身說法,在他50多年的人生里,經(jīng)歷過多次危險事件,地震經(jīng)歷過不止一次,出過交通事故,經(jīng)歷過山洪暴發(fā)、火災,甚至還遭遇過食物中毒,還有一次在山區(qū)開車,車從山上沖下來,發(fā)現(xiàn)離懸崖竟只有一尺。在我們身邊潛伏著許多危機,至于這個危機到底離我們有多遠,我們也許不知道,但我們所能做的是在認識上、在行動習慣上有所準備,也就是要開展系列的安全教育。 學校和班級的工作雖然繁雜,但安全教育不能放松,因為它在關鍵時候可以拯救生命。 2、安全教育要注重細節(jié),一絲不茍 安全演習對學生來說有點新奇,一不小心,往往會淪為做戲,老師不認真,學生敷衍了事,其收效甚微。葉校長卻能嚴格要求,每次演習都按照預先制定的方案一步不漏地進行。演練從實戰(zhàn)出發(fā),每個班的疏散路線事先固定好,前四排走前門,后四排走后門;哪幾個班合用哪個樓梯、不同樓層學生的撤離速度、撤離時教師的站位、到操場上的站立位置等,都事先作好安排,力求快而不亂,井然有序;地震來時,師生先在桌子下避險,并搶先把門打開,防止門變形而打不開。細節(jié)能決定生死。災難的發(fā)生是突然的,往往幾秒鐘、十幾秒鐘就意味著生與死的不同結果。 3、安全教育貴在長期堅持,習慣成自然 一次兩次的安全教育并不難,貴在堅持,常抓不懈。安全教育在大多數(shù)情況看來是在做無用功,沒什么作用,堅持起來就有些困難;很多學校也只是偶爾抓抓,效果自然不夠明顯。而葉校長將此當作一項的常規(guī)工作,堅持不懈地每學期做一次,而且一做就是四年。長期的演練讓學生和老師形成一種共同的行為方式,最終成就了一個奇跡。 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安全教育工作,一切從實戰(zhàn)出發(fā),注重細節(jié),并且做到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反復演練,形成習慣,這樣就可避免安全教育走過場。 這個案例還有幾點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 1.安全教育方面班級與學校的分工與配合 本案例雖然是以學校為單位組織的安全教育,但也可看見班主任的身影。像一些疏散演習、防火演練等應當由學校統(tǒng)一規(guī)劃,班主任配合完成;安全常識教育、生存智慧等則可由班主任示范著做,并通過班會等途徑完成。如何細化班級與學校的分工還需要進一步的探討。 2.每周一次安全教育會流于形式嗎? 雖然安全教育非常重要,但每周一次的安全教育安排哪些內容?如果用于班會的時間是固定的,安全教育是不是會擠占其他活動的時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