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所見麥田兄使用近攝接環(huán)拍攝的幾幅微距大作,驚艷之余,想到一個問題,擺上來希望大家能踴躍發(fā)表意見,共同學習探討,再結(jié)合麥田兄的實際使用心得和體會,希望能給想拍微距的初學者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幫助。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拍攝微距的幾種方法,老鳥請略過(千萬不要嫌我煩啊 ,可能有些新手需要): 所謂微距,是要把很小的物體,拍成在畫面中所占的尺寸比例很大。例如把送給女朋友的小鉆石,拍得充滿整幅畫面 。雖然使用裁剪畫面的方法,也可以讓鉆石“變大”,但那樣得出來的“大鉆石”,會因為圖片像素太少、對焦精確度不高、鏡頭解像度有限等原因而造成不清晰,最要命的是完全顯示不出立體感,體現(xiàn)不出宏偉的體積感,相信你的女朋友不會喜歡“平面的”鉆石。 普通數(shù)碼單反相機拍攝微距最常用的方法有三種:1、使用微距鏡頭拍攝;2、在普通鏡頭的前端,加一片近攝鏡片拍攝;3、在普通鏡頭和相機機身之間,加裝近攝接環(huán)拍攝(也就是麥田兄大作的拍攝方法)。 用皮腔拍攝等等太高深,不在此帖的討論范圍,此外其他專業(yè)人士或高度發(fā)燒的有錢人所用的專門配件例如環(huán)形閃光燈、微距閃燈組、低位腳架、帶反光板預升的高級機身、遙控等等,也沒必要在這里討論了。 至于卡片相機的微距功能,倒是很貼近日常使用,雖然功能有局限(通常鏡頭焦距不夠長,放大倍率不夠大),但如果運用得當,照樣出佳作。希望想共同學習進步的影友,能踴躍貼上自己的習作,供大家點評,同時也希望更多批評的聲音,因為 并不能使人進步。鑒于卡片機的品牌型號眾多,希望大家發(fā)表作品的時候,能附上機型及拍攝參數(shù),以便對準備購機的人有所幫助。畢竟善用器材,榨干器材的每一分性能,是每個攝影人的重要目標之一。 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單反機拍微距各種方法的優(yōu)劣。 一、專業(yè)微距鏡頭。 優(yōu)點:1、放大倍率大,通常能達到1:2甚至1:1,通俗說1:1就是你拍的花花有多大,在原始最大尺寸的圖上顯示它就有多大;2、光學質(zhì)素高,常說微距無弱旅,還沒聽說過有太差的微距鏡頭;3、對焦距離短,相同焦距的微距鏡頭和普通鏡頭比,能更靠近被攝物體而清晰對焦;4、像平面變形控制得最好,是翻拍文件等的不二選擇。簡單說就是如果用普通鏡頭拍攝集體照,站中間的人臉形正常,而站兩邊的人,長臉變成了圓臉,苗條變成了肥胖,而用相同焦距的微距鏡頭拍攝,會有很大改善。5、有待大家補充 缺點:1、死貴,通常4、5千元以上,性價比不高,用途單一。對于不經(jīng)常拍攝微距的用家,象旅游拍照那樣的,沒必要擁有;2、笨重,外出拍攝要多帶一只鏡頭(大力士請忽略)。 其他:各廠家的微距鏡頭,一般較集中的有50mm-60mm、100mm-105mm、180mm-200mm等幾個焦段,也有可變焦的微距鏡頭(一般光圈不太大且放大比率只達到1:2),可根據(jù)不同用途選購。短焦可離被拍物體更近,而長焦較不易驚嚇被拍的小昆蟲。 二、近攝鏡片 旋于鏡頭前端安裝,象普通的UV鏡。 優(yōu)點:輕便,只是一片鏡片,攜帶方便;能大大縮小最近對焦距離,例如普通200mm的鏡頭,一般最近對焦距離要1.5米左右,而加了近攝鏡片,你的鏡頭離要拍的蜜蜂40公分就能對準焦。 缺點:1、照樣是死貴,例如77直徑稍好的要千元以上;2、始終會影響光學素質(zhì),哪怕是再高級的鏡片,正如UV鏡一樣;3、換裝麻煩,要旋下你的UV裝近攝鏡片,然后拍完了3張微距又要換回UV。我的UV自從鏡頭買回來后就沒拆過,因為實在不想擦鏡頭的前端鏡片;4、不同口徑的鏡頭不能通用,本來已經(jīng)死貴,難道還要為前端口徑77mm、67mm、52mm的鏡頭各配一個近攝鏡片嗎? 其他:比較有代表性的近攝鏡片是佳能的500D(可用于各個廠家的鏡頭),規(guī)格也有好幾種不同口徑的型號。 三、近攝接圈 安裝于普通鏡頭和機身之間,不含鏡片,只拉近對焦距離,增大放大倍率。 優(yōu)點:1、不含鏡片,不影響光學素質(zhì);2、攜帶尚算輕便;3、安裝簡單,象加裝增倍鏡或普通換鏡頭一樣,旋轉(zhuǎn)1/4圈搞掂;4、價錢便宜,幾十元就有交易;5、不同口徑的鏡頭均可使用。 缺點:1、最大的局限性在于沒有電氣觸點,需要手動調(diào)節(jié)光圈,對于類似NIKON新型的G型鏡頭等,沒有光圈調(diào)節(jié)環(huán)的,將是一個惡夢;2、鏡身馬達不能使用,必須手動對焦(其實拍微距一般也是手動對焦了);3、一些測光模式將不能使用(類似NIKON的3D矩陣測光。抱歉,我只用使用NIKON器材的經(jīng)驗,所以舉例也用NIKON,希望別家的用戶也來提提意見);4、盡管麥田兄說很結(jié)實,我仍舊有些擔心如果接上200mm的鏡頭是否會架得住;5、加了近攝接圈,會改變鏡頭+相機的重心位置,造成安裝在腳架上重心不穩(wěn),易產(chǎn)生震動。 其他:近攝接圈(環(huán))一般一套有幾只,每只不同的厚度,可根據(jù)不同的廠牌機型和不同的鏡頭焦距,加減接環(huán)自由組合,以達到最佳效果。 附上麥田兄介紹的近攝接環(huán)的鏈接:http://wangpo.taobao.com/search-cat-33190711-25947047-taW3tL38yeO908im.htm?checkedRange=true 另外還有一個關(guān)于使用近攝接環(huán)的問題,希望通過麥田兄的親身體驗來印證: 近攝接環(huán),用于以前的膠片機,相信絕對沒有問題。膠片的感光材料銀鹽,感光并沒有方向性,只要有光量即可,但現(xiàn)今數(shù)碼機的電子感光材料,要求光線垂直于感光平面射入,所以往往造成邊緣感光不足,鏡頭也要根據(jù)此特性而作數(shù)碼優(yōu)化?,F(xiàn)今加了近攝環(huán),想問問麥田兄的實際使用心得:畫面周圍是否會出現(xiàn)例如暗角等現(xiàn)象? 最后想請大家分享一下拍好微距照片的經(jīng)驗,先說說我自己的:1、千萬別懶,要用個好腳架;2、室外最怕有風,簡直沒法拍;3、有條件的話,最好用反光板預升、遙控快門、快門定時(2秒)等手段減少震動;4、使用相機配有的目鏡遮蓋,較少從觀景窗進入的光線對畫面的影響(慚愧,我自己一次都沒用過)。 附上一張失敗圖,105mm微距鏡拍攝,室外,有風,因為想盡量把水珠拍得更大,估計對焦距離已經(jīng)接近或者比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短了,所以造成對焦不清晰。另一點原因是鏡頭的景深實在太淺,眼力又有限,想對的對焦點是水滴中反影的郁金香而不是水滴本身,當日拍了很久才拍了幾張,這張已經(jīng)是最好的了。(沒有PS和作銳化的) 很值得一看的貼子。特轉(zhuǎn)來收藏了。
請大家點評! |
|
|